[心得] 1867年羅妹號事件中的槍枝

看板Warfare作者 (carsen)時間2年前 (2021/08/28 03:00), 編輯推噓27(27031)
留言58則, 29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近期公視影集《斯卡羅》以臺灣1867年的羅妹號事件為背景發想,我覺得通俗歷史 著作或歷史小說、遊戲、漫畫、電影戲劇,能夠引起更多讀者對歷史的興趣,才能 擴大社群,因此是非常非常必要的。例如電影《神鬼戰士》是以羅馬帝國為背景; 《王者天下》以十字軍、耶路撒冷、薩拉丁為背景;《決戰時刻》以美國獨立戰爭 為背景;《末代武士》以日本明治初期為背景等等。由於目的不同,精彩度的順位 會高於嚴謹度。我作為一位讀者來說,完全可以接受。我在公視+訂購《斯卡羅》, 不到一張電影票的價格能收看高畫質12集,覺得相當實惠。 以下將探討羅妹號事件中,原住民、清軍、美軍等等各方所使用的槍枝。 本文全然無意對影集作任何比較或批評,還請板友見諒。 ▋原住民的火繩槍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出版的《李仙得臺灣記行》記載,1860年代臺灣原住民使用的 槍械為火繩槍,有兩種不同的槍托,在書中收錄的照片與插圖中都可以看到,一種 為如傳統鳥銃般的彎曲弧型槍托,另一種為當代外國步槍型槍托,在南部較常見。 有些火繩槍的長度和成年男子差不多高,英國皇家兵械庫收藏了一把臺灣火繩槍, 網站有細部照片與X光照片,這把槍的全長為165.5公分。 [圖]手持火繩槍的原住民,配備著火藥小罐與角型火藥罐,槍托為彎曲弧型。 https://i.imgur.com/pskYHmG.jpg
出處:馬偕牧師,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 https://archive.org/details/fromfarformosais00mack/page/n267 [圖]步槍型槍托的火繩槍。 https://i.imgur.com/FXikh9y.jpg
出處:約翰·湯姆生,Native hunters, Formosa https://wellcomecollection.org/works/tyqm82tt 臺灣原住民火繩槍的槍機部份相當簡化,沒有銃床內部的金屬槍機結構,夾住火繩 的龍頭僅以細繩與扳機相連結,推測可能是為了降低製造、維修技術與節省成本。 李仙得敘述槍機「由客家人很靈巧地改進了」(第209頁)。 [圖]從照片與實物都可以看到槍機大幅簡化。 https://i.imgur.com/dn9KvHT.jpg
出處:(上)約翰·湯姆生。(中、下)英國皇家兵械庫 https://wellcomecollection.org/works/cxjcqqfa https://collections.royalarmouries.org/object/rac-object-56442.html ▋清軍的前膛步槍 李仙得對於共事的臺灣總兵劉明燈總鎮頗有好評,並提到劉總兵的湘軍部隊裝備了 前膛步槍「我本人見過這些勇士,也很欣賞他們的紀律、裝備、整潔。他們配備具 有滑膛和激發火帽的滑膛槍,操作技巧極為高超」(第15頁),後面又說「配備有 很好的歐洲式來福槍」(第270頁)。必麒麟則記載,劉總兵有200名精銳士兵裝備 Enfield 來福槍(Pioneering in Formosa,第195頁)。 Enfield為英國城市恩菲爾德,是皇家輕兵器工廠所在地,李鴻章於同治、光緒年間 曾多次購買英國的恩菲爾德來福鎗。綜合李仙得、必麒麟所述,劉明燈麾下裝備了 英軍以銅帽擊發的前膛步槍。英軍使用的最後一代滑膛槍為 Pattern 1842 Musket, 曾用於克里米亞戰爭、美國內戰等等,許多此型步槍後來加刻膛線改裝為來福槍。 另外,劉明燈也很可能是裝備了英軍所使用的第一代來福槍 Pattern 1853 Enfield。 這兩把步槍的長度很相似,全長大約為140公分。 [圖]兩種槍外觀的主要差異為槍身的三道槍箍與瞄準表尺。 https://i.imgur.com/dbFHEpY.jpg
出處:International Military Antiques https://www.ima-usa.com/pages/search-results?q=on12117 https://www.ima-usa.com/pages/search-results?q=onsv4235 [圖]李鴻章於1866年購買1,000把恩菲爾德來福槍,內文提到,具有螺旋膛線的    來福槍頗為貴重,清軍各軍都希望能獲得。 https://i.imgur.com/LsTsDJv.png
出處:《李文忠公奏稿》卷10,頁53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83475.cn/page/n94/mode/2up ▋美國海軍與海軍陸戰隊的步槍 美國海軍派遣了80名水手,一半裝備 Plymouth 步槍、一半裝備夏普斯步槍,以及 40名海軍陸戰隊員全數都裝備夏普斯步槍,前往臺灣恆春。美軍於1867年6月13日 登陸,攜帶40發彈藥與4天份的糧食飲水,試圖進攻原住民部落,但是由於不熟悉 地形而行進緩慢,中途遭到原住民攻擊因此撤退。美軍少校麥肯奈(Alexander S. MacKenzie)被原住民開槍擊中陣亡,後來海軍有三艘艦艇以他的名字命名紀念。 美軍水手裝備的 Plymouth 步槍為 Whitney 1861 Navy Rifle,是一把以銅帽擊發的 前膛來福槍,由惠特尼武器公司(Whitney)製造,步槍的測試過程於海軍訓練艦 USS Plymouth 的航程中進行,因此得名。為了方便換乘小艇登陸作戰,這把步槍 的長度較短,全長為127公分。 夏普斯步槍為 Sharps Rifles,是一把單發裝填的後膛槍,價格比前膛槍高出許多。 前期以銅帽擊發、發射紙包彈藥,大約於1867年開始逐漸改裝為發射金屬彈殼子彈。 這把槍也比較短,步槍全長為121公分,卡賓槍全長僅為100公分。美國海軍使用的 應該是前期的夏普斯步槍。 [圖]Plymouth 步槍搭配的刺刀為軍刀型,同樣安裝在槍側。 https://i.imgur.com/Pix0qVk.jpg
出處: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 https://americanhistory.si.edu/collections/search/object/nmah_417307 https://americanhistory.si.edu/collections/search/object/nmah_685838 [圖]兩種不同長度的夏普斯來福槍,上圖為步槍,下圖為卡賓槍。 https://i.imgur.com/SOuFtHw.jpg
出處:International Military Antiques https://www.ima-usa.com/pages/search-results?q=on5379 https://www.ima-usa.com/pages/search-results?q=on9813 [圖]報紙刊載了美軍貝爾海軍上將於6月19日的報告。另一份6月15日的報告也    提到夏普斯步槍。 https://i.imgur.com/zWQHcIm.png
出處:美國國會圖書館,The New York herald. August 24, 1867 https://chroniclingamerica.loc.gov/lccn/sn83030313/1867-08-24/ed-1/seq-6/ ▋必麒麟的槍枝 必麒麟很積極地協助李仙得,他在《歷險福爾摩沙》提到先前於1865、1866年兩次 探險時,攜帶了一把柯爾特轉輪手槍、一把雙管獵槍和一把裝彈7發的斯賓塞步槍, 可說是全副武裝。而1867年的探險除了上述裝備之外,又提到史密斯威森轉輪手槍, 這可能是他於1863年來臺時攜帶的那一把。 186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柯爾特轉輪手槍為 Colt Army Model 1860,可裝填6發彈藥 (彈藥分開裝填或紙包彈藥),以銅帽擊發,效能良好,南北戰爭雙方均大量使用, 也是一把很漂亮的手槍。美國海軍的型號為 Colt M1861 Navy。 史密斯威森轉輪手槍可能為 Smith & Wesson Model 2,可裝填6發金屬彈殼子彈, 裝填時槍身往上折;射擊之後取下彈倉,用槍身的退殼桿一一退出彈殼。 斯賓塞步槍為 Spencer repeating rifle,在槍托的彈倉內可裝填7發金屬彈殼子彈, 連續射擊時火力相當猛烈。這也是一把較短的步槍,和夏普斯步槍的長度約略相同。 [圖]上圖為柯爾特轉輪手槍,下圖為史密斯威森轉輪手槍。 https://i.imgur.com/43cy7VK.jpg
出處:International Military Antiques https://www.ima-usa.com/pages/search-results?q=on9548 https://www.ima-usa.com/pages/search-results?q=on3407 [圖]兩種不同長度的斯賓塞步槍,上圖為步槍,下圖為卡賓槍。若是考量臺灣的    叢林環境,必麒麟可能是用卡賓槍。 https://i.imgur.com/MHAWSKI.jpg
出處:International Military Antiques https://www.ima-usa.com/pages/search-results?q=onsv2439 https://www.ima-usa.com/pages/search-results?q=on7407 必麒麟在《歷險福爾摩沙》有一張獨照,是於1869年隨著李仙得再次拜訪卓杞篤, 照片中,他掛著兩把手槍與槍套,其中之一用左手握住,而右手拄著一把獵槍,為 備用獵槍 Dreyse Double Barrel Shotgun。 這把雙管獵槍很罕見,是由 Franz von Dreyse 所設計,他的父親設計了非常著名的 普魯士軍用後膛步槍──德萊賽針發槍。雙管獵槍也使用擊針發射,扳機有一前一後 兩組,裝填時轉動槍身下方的旋桿以旋開槍管。獵槍有著精緻的雕刻花紋,意味著 價格可能相當昂貴。 [圖]穿著蘇格蘭裙的英國探險家必麒麟,拍照時為29歲。 https://i.imgur.com/t5vAZdU.jpg
出處:Pioneering in Formosa https://archive.org/details/pioneeringinform00pickrich/page/232/mode/2up [圖]Dreyse 雙管獵槍與其旋轉結構。必麒麟的獵槍槍管較短。 https://i.imgur.com/GZsyJ4g.jpg
出處:International Military Antiques https://www.ima-usa.com/pages/search-results?q=on8650 ▋李仙得的槍枝 李仙得也攜帶了手槍、獵槍與步槍,他提到「我唯一的1隻可使用的槍,是Enfield 廠製的好槍」(第284頁),可能是前面列出的 Pattern 1853 Enfield。另外在一張 他與陶德的合照中,陶德似乎扛著未知種類的長槍(第69頁)。 來自各國形形色色槍枝,因緣際會之下在1867年的恆春出現,前膛後膛齊聚一堂, 單發連發一觸即發,槍械性能仍然為19世紀時的作戰關鍵因素之一,頗值得探討。 最後推薦jimmy板主先前的好文〈南北戰爭槍械雜談〉,本文提到的槍枝很多也曾 投入於南北戰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4.8.19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630090814.A.432.html

08/28 06:08, 2年前 , 1F
08/28 06:08, 1F

08/28 07:42, 2年前 , 2F
08/28 07:42, 2F

08/28 08:06, 2年前 , 3F
08/28 08:06, 3F

08/28 09:00, 2年前 , 4F
08/28 09:00, 4F

08/28 10:14, 2年前 , 5F
原來第一張原住民那個是槍 我還以為是矛欸XD
08/28 10:14, 5F

08/28 10:26, 2年前 , 6F
就是南北戰爭尾聲時 大量槍械
08/28 10:26, 6F

08/28 10:26, 2年前 , 7F
商品化賣到亞洲 有貿易就有槍
08/28 10:26, 7F

08/28 10:42, 2年前 , 8F
槍管這麼長有好處嗎?
08/28 10:42, 8F

08/28 10:45, 2年前 , 9F
早期的步槍槍管都很長,為的是加長射程和提高精準
08/28 10:45, 9F

08/28 11:42, 2年前 , 10F
↓Spencer Carbine
08/28 11:42, 10F

08/28 11:42, 2年前 , 11F
08/28 11:42, 11F

08/28 12:53, 2年前 , 12F
記得南北戰爭打完後,裁軍導致多出一堆槍流入市場
08/28 12:53, 12F

08/28 13:06, 2年前 , 13F
似乎還沒打完 軍火商就開始出清庫存
08/28 13:06, 13F

08/28 13:06, 2年前 , 14F
因為後期強弱漸明朗 爆兵需求下降
08/28 13:06, 14F

08/28 13:07, 2年前 , 15F
庫存產能要找出口
08/28 13:07, 15F

08/28 14:31, 2年前 , 16F
08/28 14:31, 16F

08/28 15:07, 2年前 , 17F
08/28 15:07, 17F

08/28 15:16, 2年前 , 18F
08/28 15:16, 18F

08/28 15:26, 2年前 , 19F
08/28 15:26, 19F

08/28 15:28, 2年前 , 20F
08/28 15:28, 20F

08/28 15:55, 2年前 , 21F
08/28 15:55, 21F

08/28 16:41, 2年前 , 22F
最大宗是日本吧,德川倒台,明治內戰
08/28 16:41, 22F

08/28 16:59, 2年前 , 23F
08/28 16:59, 23F

08/28 17:51, 2年前 , 24F
08/28 17:51, 24F

08/28 19:39, 2年前 , 25F
還好吧 抬槍的槍管更長
08/28 19:39, 25F

08/28 22:10, 2年前 , 26F
有黑狗那張照片借我分享到寵物社團,讓全台歐告看一下
08/28 22:10, 26F

08/28 22:10, 2年前 , 27F
祖先
08/28 22:10, 27F

08/28 22:17, 2年前 , 28F
好文感謝分享,讓我們對當代背景多一份了解
08/28 22:17, 28F

08/28 23:33, 2年前 , 29F
08/28 23:33, 29F

08/29 00:39, 2年前 , 30F
對 真的是一堆庫存大量傾銷外國
08/29 00:39, 30F

08/29 01:29, 2年前 , 31F
南北戰爭沒打完之前沒有在清庫存,槍枝一直是短缺的
08/29 01:29, 31F

08/29 03:18, 2年前 , 32F
原始網站的高畫質小黑照片~ https://bit.ly/2WyUL13
08/29 03:18, 32F

08/29 08:17, 2年前 , 33F
08/29 08:17, 33F

08/29 09:46, 2年前 , 34F
我好奇兩個問題: 1.當時台灣民間有沒有使用抬槍?
08/29 09:46, 34F

08/29 09:47, 2年前 , 35F
2. 當時台灣民間有沒有使用輕型火炮,例如劈山砲
08/29 09:47, 35F

08/29 09:47, 2年前 , 36F
我猜應該都有但是我不太明白為何留下來的照片和實物不多
08/29 09:47, 36F

08/29 09:52, 2年前 , 37F
槍管之所以長我猜是因為當時中國鳥槍普遍沒有刻膛線。
08/29 09:52, 37F

08/29 09:53, 2年前 , 38F
因為沒有膛線,增加遠距離精準度的唯一辦法就是加長槍管
08/29 09:53, 38F

08/29 09:53, 2年前 , 39F
我覺得滿清之所以發展抬槍可能也是因沒有來福槍而不得已
08/29 09:53, 39F

08/29 14:07, 2年前 , 40F
查詢THDL的明清檔案,尚未看到臺灣民間用抬槍的資料,
08/29 14:07, 40F

08/29 14:07, 2年前 , 41F
林爽文、張丙等等大規模民變,有不少官兵奪獲炮的資料。
08/29 14:07, 41F

08/29 14:09, 2年前 , 42F
清代臺灣的現存照片不多,關於槍炮或軍隊的照片非常少 ><
08/29 14:09, 42F

08/29 22:33, 2年前 , 43F
忘記在哪裡看到,噴公視考證不周,那時代哪有槍枝如此神勇可
08/29 22:33, 43F

08/29 22:34, 2年前 , 44F
以連發的,分明是在美化巴拉巴拉....=_=
08/29 22:34, 44F

08/30 13:52, 2年前 , 45F
林爽文事件有使用裝備輕型火炮的牛戰車(無誤),1786年
08/30 13:52, 45F

08/30 13:53, 2年前 , 46F
10月,林爽文派8千多人圍攻諸羅城,據守將柴大紀所述,
08/30 13:53, 46F

08/30 13:54, 2年前 , 47F
林部"用大板木車中藏槍砲,挽以四牛,分路衝突。"
08/30 13:54, 47F

08/30 13:56, 2年前 , 48F
但被守軍用大砲擊碎.(林部打府城時,也有用浸濕的棉被
08/30 13:56, 48F

08/30 13:58, 2年前 , 49F
披在牛車上進攻,可禦銃子,但無法抵擋大砲).後來福康
08/30 13:58, 49F

08/30 14:00, 2年前 , 50F
安率軍打破林部老巢大里杙時,尚繳獲大小銅炮160尊,牛
08/30 14:00, 50F

08/30 14:00, 2年前 , 51F
800頭,若拿來做100輛四牛戰車,不論效果,但一定是酷斃
08/30 14:00, 51F

08/30 14:03, 2年前 , 52F
惹.另乙未戰爭中的斗六防禦戰中,有用"...以細碎鐵裝
08/30 14:03, 52F

08/30 14:03, 2年前 , 53F
炮攻擊"的紀錄(讓台記).
08/30 14:03, 53F

08/30 14:07, 2年前 , 54F
另槍械部分,戴潮春事件中,清軍攻陳弄老巢小埔心,以內
08/30 14:07, 54F

08/30 14:08, 2年前 , 55F
藏兵士的孔明車攻擊,被陳弄部造雙尖銅製銃子擊敗.
08/30 14:08, 55F

08/30 14:08, 2年前 , 56F
"...群賊以銅為子,如橄欖核,用油炒之,其子可穿過
08/30 14:08, 56F

08/30 14:09, 2年前 , 57F
孔明車..."(戴案紀略)
08/30 14:09, 57F

08/30 21:46, 2年前 , 58F
基本上應該沒有哪部好萊塢作品是完全基於史實的
08/30 21:46, 58F
文章代碼(AID): #1XAJO-Go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