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提問] 二戰日方北到南-->東到西的策略改變

看板Warfare作者 (曲棍‧康師父)時間4年前 (2019/08/08 09:18), 4年前編輯推噓30(30085)
留言115則, 22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 作者: spacewander (stuck) 看板: Military : 標題: [提問] 二戰日方北到南-->東到西的策略改變 : 時間: Wed Aug 7 23:02:54 2019 : 日本在二戰,據說當時正確的策略是從中國東北一路往南打 : 但是老蔣的策略是把日軍引導到從東往西打,就是在上海讓對方纏住 : 日方不得不把重兵調到上海,之後重兵集結在上海之後就「只能由東往西打了」 : 我不懂為何日本明明知道比較好的策略,重兵集結過來到上海,那不能再度調轉回到東北方嗎?

08/07 23:22,
這說法其實本身就很黑人問號
08/07 23:22

08/07 23:22,
實際上發生的事情是 日本佔領他們想要的
08/07 23:22

08/07 23:22,
然後就吧眼光轉到南洋去了
08/07 23:22

08/07 23:23,
日本一直有辦法自由調動兵力 並沒有障礙
08/07 23:23

08/07 23:24,
往蔣臉上貼金,完全華麗無視一號作戰這類日方愛怎麼主動
08/07 23:24

08/07 23:24,
就怎麼主動的戰略優勢
08/07 23:24

08/07 23:39,
北到南沿海哪裡沒被日本佔領?
08/07 23:39

08/08 00:51,
可參考蘇聖雄先生的〈蔣中正對淞滬會戰之戰略再探〉
08/08 00:51

08/08 00:59,
後人穿鑿附會的產物
08/08 00:59

08/08 04:27,
google日占區圖片就知道這問題有多好笑了
08/08 04:27
我這方面了解很淺,但先前有買 《重探抗戰史 -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 主編是郭岱君女士,他是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員,這書是他和中國、日本、台灣共 的13位學者共同討論編撰,除了中、日方的史料、電報、回憶錄,同時也引用蔣 家捐給胡佛的《蔣中正日記》的內容 這書我大概2015年入手,隨便看了一遍,剛剛翻書大概找到了這部分的內容,我 印象中討論這戰略的地方似乎不只一處,不過懶得看,只節錄主要的內容。由於 我對這部分不熟,所以直接抄書了 以下內容出自該書 pp.188-p191 以下皆為原作內容 改變日軍作戰線 德國顧問和國民政府軍事領導都看得清楚,大戰爆發,勢必面臨來自華北及華中 兩方面的日軍。日軍從華北南下(由北向南)或是從華東西進(由東向西)的作 戰線,對「持久戰」會形成不同的戰略態勢。其中利弊,日軍也很清楚 蔣介石、陳誠都注意到這個問題。轉換日軍戰線將對「持久抗戰」行程不同的戰 略態勢。國民政府中央的資源都在淞滬及長江流域,如果日軍形成南北對峙的形 勢,對中國不利。陳誠指出:「如敵在平綏路上,攻下南口,進展山西,揮軍沿 平漢路南下,交通既便,戰車坦克可縱恆馳騁與冀豫平原,直取武漢,則於敵有 百利,於我有百害。」(117),日本的機械兵團在華北平原暢行無阻,能輕易 南下武漢,把中國一切為半,中國最精華的地區盡入日本人之手,這場仗就很難 持久 所以,中國的對策就是要竭盡所能地防止日軍佔據華北後,沿平漢鐵路線南下武 漢。1935年10月,蔣介石在一次軍事會議中說明,之前所以對日隱忍,是因為中 國與日軍南北對峙,戰略態勢不利中國。現在有了四川,就能與日軍做長期的抵 抗了。蔣介石說:「前時所以避戰,是因為與敵成為南北對抗之形勢,實不足與 敵持久。自川黔剿共後,與敵為以東西對抗,自能長期難之,只要上下團結,決 可求得獨立生存,雖戰敗、到極點亦不屈服」(118) 1935年國民政府軍事領導就開始討論作戰線的問題,到1936年就更清楚了,陳誠 回憶決策的經過,1936年10月底國民政府在洛陽召開軍事會議時,已具體提出討 論:「敵軍入寇,利於由北向南打,而我方為保持西北、西南基地,利在上海作 戰。關於戰鬥序列應依戰事發展不斷調整部屬以其適合機宜....」事故,最後決 策是竭盡所能改變日軍作戰軸線,「誘敵自東而西仰攻。」(119) 避免與日軍在華北決戰,除了防止日軍沿平漢路南下之外,還有其他考量: (1)地形:華北平原較適合日本機械兵團,不利中國軍隊。而且中國之地形為西北 高、東南低,由北向南易,從南向北難。所以,中國必須利用地理條件來打持 久戰。中國軍隊放棄在平原地區決戰,退到山地去阻擋日軍由東向西的進攻 (2)以當時國民政府的政軍情勢來說,國民政府無力同時在華北、華東兩面作戰, 即使投重兵於華北亦無補大局的長遠發展。因為蔣介石嫡系中央軍在1935年6月 《何梅協定》之後就撤出華北,華北大部分為西北軍所控制,他們與日抗戰缺 乏信心,和南京中央的關係若即若離,與日軍也保持若有若無的來往。印證七 七蘆溝橋事變後華北的情況,蔣介石、陳誠當時的考量,不能說沒有道理。七 七事變後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怕惹惱日軍,影響他在華北的統治,因此拒絕中 央軍的援助,最後不戰而撤離北平 事故,把日軍由北向南的作戰線轉為由東向西,就是中國抗日戰爭前期階段的首 要戰略目標。為了防阻日軍佔據華北地區之後沿平漢線直下武漢,法肯豪森建議 最初的抵抗線必須向北推進,北方將以黃河為最後戰線,必要時不惜在黃河決堤 以水作兵,阻止日軍過黃河南下鄭州、武漢(121) 雖然1936年10月已定下阻止日軍南下、誘日軍從東向西仰攻的策略,但最後付諸 實行,當在1937年 8月中淞滬會戰開始時。 8月18日,陳誠與熊式輝視察上海戰 事,回南京報告時,仍有戰、和兩種不同意見,陳主戰、熊主和。蔣介石徵詢陳 誠意見,陳誠建議:「敵對南口在所必得,同時亦為我所必守,是則華北戰事擴 大,以無可避免。敵如在華北得手,必將利用其快速部隊,沿平漢路南犯,直趨 武漢;如武漢不守,則中國戰場縱斷為二,於我大為不利。不如擴大淞滬戰事, 誘敵至淞滬作戰,已達成我二十五年所預定之戰略。」(122) 陳誠並進一步建議「若打,須往上海增兵。」(123)蔣介石立即同意,於是迅速 向上海大量增兵,大戰就此展開。 這裡說的「我二十五年所預定之戰略」,只的就是1936年10月於洛陽會議所策定 的「利在上海作戰,誘敵自東而西仰攻」的戰略。 所以,1936年國民政府所議定的抗日大計時,轉換日軍作戰軸線的戰場將在淞滬 。一年後,1937年,蔣介石發動淞滬會戰,就是貫徹前一年在洛陽策劃的大計。 事實證明。1937年 8月,淞滬會戰之前,日本重兵放在華北,約28萬人,而當時 日軍在上海僅有不到五千名海軍陸戰隊。淞滬會戰前後打了將近三個月,中日雙 方都不斷向上海增兵,最多時中國有75萬人,日軍則投入了將近30萬人(上海地 區20萬人,杭州灣地區10萬人)。等到上海、南京戰役結束,日本在江南的兵力 已達30萬,而同時期在華北的兵力僅剩10萬多一點。很明顯日軍主力以集中在華 東,作戰線硬被中國轉換成由東向西仰攻了 根據日軍在昭和13年(1938年)陸軍省會議的紀錄顯示,日軍在淞滬會戰之前, 並沒有全盤對華的計畫,陸軍止於華北;山東及淞滬是由海軍負責,因此最初投 入淞滬的日本陸軍並不在戰鬥序列之中。淞滬大戰爆發時,不僅日本信心十足, 認為三月可亡華,歐美方面也認為中國最多只能抵抗六個月(124)。當時,日軍 以為拿下上海、南京,國民政府一定會投降,沒想到攻下南京仍舊無法結束戰爭 後來的發展證明,淞滬抗戰以及花園口決堤阻斷了華北派遣軍南下,日本攻略武 漢最後採取的是沿長江西進,可見改變日軍戰線的戰略產生效應 117《陳誠先生回憶錄‧六十自述》(台北:國史館,2012)頁63 118《徐永昌日記》1935.10.15日記複印件 119《陳誠先生回憶錄‧抗日戰爭》(上)頁23 121《陳誠先生回憶錄‧抗日戰爭》(上)頁23 122《陳誠先生回憶錄‧抗日戰爭》(上)頁23 123 歐美預估中國在一至六個月即難以為繼。Mark Peattie, Edward Drea, and Hans van de Ven., The Battle for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pp.183-184; 鄭浪平,《中國抗日戰爭史》(台北:麥田出版 社,2001)頁352 懶人包總結 (1)1936年國民政府就有計畫引誘日軍改變戰爭軸線,從原先可能的由北到南,改 變為由東向西,具體的方法是擴大淞滬戰事 ※會成功的另一個原因,可能也是因為日軍戰前沒計畫,被動增援大量部隊,而 戰後因為已經投入大量軍團,就順勢讓軍隊推進;至於打廣州等其他地方,則 是為了斷國民政府外援、逼上談判桌的後續行動 (2)日軍在江南地區的駐軍,從戰前不到5000,到開戰三個月後爆增為30萬,且最 後攻略武漢的路線也是沿長江西進 這樣應該不算穿鑿附會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46.2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65227081.A.6DF.html

08/08 10:07, 4年前 , 1F
08/08 10:07, 1F

08/08 10:08, 4年前 , 2F
08/08 10:08, 2F

08/08 10:15, 4年前 , 3F
好吧,日軍改變進攻主軸了,可後來中國沿海精華區等地
08/08 10:15, 3F

08/08 10:15, 4年前 , 4F
還是都讓日本人占走了。不管日軍主軸選哪個,戰果都是
08/08 10:15, 4F

08/08 10:16, 4年前 , 5F
國軍主力被壓縮在西南一隅不是嗎?
08/08 10:16, 5F
我覺得你的想法就如內文提到的,為什麼不守華北? 因為國民政府無力負擔華北、華東兩條戰線,就算重兵投入華北也於事無補 回到你的質疑來,同樣的,國民政府也無力負擔廣大的沿海防線,而且日本的海 軍有極大的優勢,硬是要守沿海精華區,還要承擔日本軍艦的火力支援,傷亡大 概只會更慘 而龜縮西南一隅,文中也提到那是不得以而為之,現實的實力差距太大,國府的 策略是想依靠地形打持久,西南剛好是最佳的選擇;而換個方向想,即使覺得是 因為日本變換目標,但結果在日本投降前,國府還是能龜在西南打持久,以最後 的走向回頭看當初的戰略,算成功吧?

08/08 10:24, 4年前 , 6F
我覺得把日本進攻方向改變的重點還是在爭取時間
08/08 10:24, 6F

08/08 10:27, 4年前 , 7F
武漢失守整個很快被切成兩半和從東邊一路吃還是有差
08/08 10:27, 7F

08/08 11:31, 4年前 , 8F
推這篇
08/08 11:31, 8F
※ 編輯: a7v333 (123.195.46.29 臺灣), 08/08/2019 11:41:04

08/08 11:46, 4年前 , 9F
龜四川跟俄國將工業移到烏拉爾山以東一樣,是極成功的戰略
08/08 11:46, 9F

08/08 11:51, 4年前 , 10F
要龜四川就不該在前面打這麽慘,平白消耗戰力
08/08 11:51, 10F

08/08 12:41, 4年前 , 11F
前面不打慘 搞不好前面就內部崩解了?
08/08 12:41, 11F

08/08 12:51, 4年前 , 12F
前面不打,日本的陸軍28萬還在華北(東北),而且他們雖然
08/08 12:51, 12F

08/08 12:53, 4年前 , 13F
沒長期規劃,但至少有對華北的戰略,到時可能逐步蠶食華北
08/08 12:53, 13F

08/08 12:54, 4年前 , 14F
而國府只能被動回應,到時可能又會受國內壓力,重兵救華北
08/08 12:54, 14F

08/08 12:55, 4年前 , 15F
但同樣打不贏,損失則是要看壓力大小(投入多少)
08/08 12:55, 15F

08/08 13:02, 4年前 , 16F
當時的人沒有時光機,只能邊打邊調整戰略,日軍主力從哪個方
08/08 13:02, 16F

08/08 13:02, 4年前 , 17F
向來應對的方略自然有差。只有對後見之明的鍵盤專家,日軍南
08/08 13:02, 17F

08/08 13:03, 4年前 , 18F
下或西進才沒差,國軍一開戰就放棄各地收縮軍力到西南即可。
08/08 13:03, 18F

08/08 13:36, 4年前 , 19F
08/08 13:36, 19F

08/08 13:54, 4年前 , 20F
但如果說法是"因為我們OOXX 造成日本只能這樣前進"
08/08 13:54, 20F

08/08 13:54, 4年前 , 21F
顯然是有問題的 因為主動權從來就不在國府軍手上
08/08 13:54, 21F

08/08 14:12, 4年前 , 22F
推研究,原本應該是想放棄沿海,以武漢為中心防守吧。
08/08 14:12, 22F

08/08 14:13, 4年前 , 23F
四川只是讓武漢後方有依托,讓這個構想實現可能更高。
08/08 14:13, 23F

08/08 14:14, 4年前 , 24F
只是後來戰事失利,退出武漢遷重慶。不是一開始就打算
08/08 14:14, 24F

08/08 14:15, 4年前 , 25F
把長江中游精華區丟掉。
08/08 14:15, 25F

08/08 14:17, 4年前 , 26F
兩湖也是個盆地地形,四周有山地幫助防守。
08/08 14:17, 26F
還有 49 則推文
08/10 12:34, 4年前 , 76F
在進攻上一直有主動權,但國府的反應始終不配合他們
08/10 12:34, 76F

08/10 12:35, 4年前 , 77F
太理想化的藍圖,所以日本的戰略也是一再畫餅
08/10 12:35, 77F

08/10 12:56, 4年前 , 78F
但這不是照國府計畫 而是日軍缺乏計劃
08/10 12:56, 78F

08/10 14:06, 4年前 , 79F
日軍缺乏計畫的論點並不妨礙國軍有沒有自己計劃的觀點
08/10 14:06, 79F

08/10 14:07, 4年前 , 80F
正因為日軍缺乏計畫,往往無意識底下就順了國軍的意
08/10 14:07, 80F

08/10 14:08, 4年前 , 81F
日軍本來就沒要完全消滅國府,他們自己也知道這現實中
08/10 14:08, 81F

08/10 14:08, 4年前 , 82F
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切都是想要逼老蔣上談判桌
08/10 14:08, 82F

08/10 15:08, 4年前 , 83F
? 實際上主動權從來都在日軍受手上
08/10 15:08, 83F

08/10 15:08, 4年前 , 84F
他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不是被影響
08/10 15:08, 84F

08/10 15:11, 4年前 , 85F
無意識底下就順了國軍的意 本身就很自high
08/10 15:11, 85F

08/10 15:29, 4年前 , 86F
日軍缺乏計畫不代表當時不會從華北主攻 尤其是當你
08/10 15:29, 86F

08/10 15:29, 4年前 , 87F
北線堆了30萬人時
08/10 15:29, 87F

08/10 15:31, 4年前 , 88F
所以國軍當時的選擇確實影響到了之後日本的整個戰略
08/10 15:31, 88F

08/10 15:31, 4年前 , 89F
規劃
08/10 15:31, 89F

08/10 15:53, 4年前 , 90F
但是最後日本達到設定的目標 就開始轉移兵力
08/10 15:53, 90F

08/10 15:53, 4年前 , 91F
這點和國府一點關係也沒有
08/10 15:53, 91F

08/10 15:54, 4年前 , 92F
幻想是因為國府戰略造成日軍進攻南洋
08/10 15:54, 92F

08/10 15:54, 4年前 , 93F
會不會太天真了點
08/10 15:54, 93F

08/10 18:31, 4年前 , 94F
東亞真正做決定的key player是美日
08/10 18:31, 94F

08/10 22:07, 4年前 , 95F
如果國府早早投降,日本何需進攻南洋,何需向美國開戰
08/10 22:07, 95F

08/10 22:09, 4年前 , 96F
國府各派系不可能產生投降的共識決議
08/10 22:09, 96F

08/10 22:10, 4年前 , 97F
社會風氣反而推動對抗,所以那是假議題.
08/10 22:10, 97F

08/11 07:11, 4年前 , 98F
問題是,日軍有真的達成目標嗎
08/11 07:11, 98F

08/11 07:12, 4年前 , 99F
其實真正來說,各軍閥只是表面上抱持著民族大義沒有直
08/11 07:12, 99F

08/11 07:12, 4年前 , 100F
接倒。但對國府的命令就不見得會遵守
08/11 07:12, 100F

08/11 07:16, 4年前 , 101F
昭和天皇在御前會議講大臣說「你以前也說很快征服中國
08/11 07:16, 101F

08/11 07:16, 4年前 , 102F
」對中國的戰事無法結束很不滿 這叫做有達成目標 hmmmm
08/11 07:16, 102F

08/11 07:58, 4年前 , 103F
看各方達成自己目標的程度。真實世界涉及多人的情況下
08/11 07:58, 103F

08/11 07:59, 4年前 , 104F
本來就很難讓一人或數人完全達到自己目標。何況戰爭
08/11 07:59, 104F

08/11 07:59, 4年前 , 105F
中的雙方是彼此對抗的。
08/11 07:59, 105F

08/11 08:00, 4年前 , 106F
你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可不必然是我的成功
08/11 08:00, 106F

08/11 08:00, 4年前 , 107F
戰爭結果有所謂的雙輸的
08/11 08:00, 107F

08/11 08:17, 4年前 , 108F
天皇講的能算是「個人」的目標嗎
08/11 08:17, 108F

08/11 13:58, 4年前 , 109F
上面的"目標" 指的是轉移兵力前的準備 一直以中國為主體
08/11 13:58, 109F

08/11 13:58, 4年前 , 110F
去思考不會有答案的 又不是主角
08/11 13:58, 110F

08/11 13:59, 4年前 , 111F
國府做了什麼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08/11 13:59, 111F

08/12 22:06, 4年前 , 112F
史萊姆的實力,想要搞什大謀略也是無力實現
08/12 22:06, 112F

08/12 22:07, 4年前 , 113F
比一次大戰參戰國還差很多的產業實力
08/12 22:07, 113F

08/12 22:08, 4年前 , 114F
參與工業戰爭的時代...
08/12 22:08, 114F

08/14 11:45, 4年前 , 115F
某r真的噁心
08/14 11:45, 115F
文章代碼(AID): #1TItX9RV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TItX9RV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