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大和級裝甲之阿基里斯

看板Warfare作者 (Oswyn)時間6年前 (2018/02/20 22:2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9 (看更多)
一樣是跳著選了部分內容,詳見原文。內容有誤歡迎指正。 [山本善之] 船舶の強度と安全 https://goo.gl/8ApME3 44M 接續 3、雷達(レーダー、RADAR)後半 —————————————————————————————————————— (2)雷達射擊 日本艦隊沒意識到南達科他號後方的旗艦華盛頓號。同艦的40.6cm砲由7.7km 的距離以雷達射擊對在7分鐘內對霧島發射了75發,9發命中使霧島號沈沒,日本海 軍首次領悟到了雷達的重要性。霧島是建造為巡洋戰艦防禦力弱,如果是防禦力高的大 和就不會沈沒的這種說法,關於這個結果筆者無法判斷。不受黑暗與煙幕影響的美國海 軍雷達射擊,日本艦隊受到了巨大損害。 日本艦艇最初受到雷達射擊,是在霧島沈没1個月前的薩沃島海戰(1942/10/ 11),重巡古鷹和特型驅逐艦吹雪,在漆黑中受到美艦的砲擊沈沒。這時美艦射擊從 第1彈就命中了。從此以後,被8km以上就捕捉到艦影之瞭望員的視力支持之日本海 軍夜戰蒙上了陰影。戰爭的中期以後,美軍伴隨著利用雷達,魚雷的性能也跟著提高, 日本的船艦受到雷擊的損害顯著的增加。 日本首次安裝1.5m波之2號1型(21號)大型對空用雷達和10cm波之2號2 型(22號)水上見張用極超短波雷達的試做品於舊式戰艦伊勢與日向上(1942/ 5),安裝在這樣的船艦的理由無法理解。中途島海戰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在空母翔鶴設 置2號1型。沒多久的南太平洋海戰(1942/10/25—27)空母翔鶴的雷達 探知敵機的狀況是有效果的。能知道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海戰以前比起航空母艦更重視戰 艦。那之後2號2型雷達也裝備到了驅逐艦。 大和是在1943/5將2號1型雷達,1944/1安裝了也能使用在雷達射擊的2 號2型雷達及0式水中聽音器(SONAR)。1943/3為了小型及高性能而製作 了多數的陸地用2m波的1號3型完成了,海軍也採用了這個裝備到了大和、武藏。 但是,日本的雷達是以示波器(オッシログラフ、Oscilloscope)表示電波的反射波形 ,這樣是無法提供高精度的情報。加上常故障、操作困難、在射擊幾乎派不上用場。電 晶體還不存在,日本製的真空管很快就會故障。另一邊,美國的艦影與機影是以陰極射 線管(ブラウン管、CRT)上的亮點來表示,能做到多功能使用。 (3)射擊訓練的界限 大砲射擊後砲身的腔面與砲彈的磨耗會使命中率下降,以長門的41cm砲,200回 左右的射擊就必需要交換砲身。大砲的砲身有這樣的壽命限制,開戰後也有進行主砲的 射擊訓練,但是沒有猛訓練的情況。從第3次所羅門海戰的結果來看,日本海海戰前沒 有進行距離10km以下的射擊練習。大和的46cm砲能打到遠至41km,因地球 的形狀之影響,僅能看到目標敵艦的上部,而且自艦的波動。砲彈到達約1分鐘內的風 之影響也必需要考慮,目標軍艦也移動了幾百公尺,敵艦的方位與距離等等,那些舉動 都必需要知道。為此必需保持制空權用偵查機觀測敵艦的動向與著彈。沒有這樣的情報 的話,就必需要仰賴砲術長的經驗預測敵艦的行動。因此,能保持制空權、雷達射擊可 能的話否則以46cm砲進行射程距離外射擊Outrange(アウトレンジ)戰法 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大和級三號艦由戰艦改造為空母其中一個小因素,就是在‘42年在爭論是否  改裝的空轉期中。為了運送大和級主砲砲身及主砲塔而專門建造的運送艦「樫野」,  在一般運送任務中從高雄港出發準備回到橫浜港時,於1942/9/4在台灣海峽  被美軍潛艇攻擊沈沒。由此看來‘42年底之後大和級的砲身交換應該會遇到困難,  不知道是否有影響此後的大和級主砲射擊訓練。 ※接下來就要進入應急注排水與水下防禦等話題了,很急的話就請看原文先 -- 人間五十年、化天のうちを比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 ^,,,^ 一度生を享け、滅せぬもののあるべきか (ω)\m/ NOBUMETAL DEATH!!('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142.15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19136740.A.029.html
文章代碼(AID): #1QZ2_a0f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QZ2_a0f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