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二戰日本的戰時標準船

看板Warfare作者 (惡運不斷,壞事不斷)時間8年前 (2015/12/13 13:41), 編輯推噓24(24032)
留言56則, 2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最近弄到了一些資料,就順手寫一篇吧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日本政府制定了"臨時船舶管理法",政府可以介入商船的建造及運用 在對美戰爭可能性越來越濃厚的1938年,又制定了"國家總動員法",視為開始準備長期戰事 1939年3月,海軍開始研究戰時標準船的設計方案,要求在不影響性能的前提下簡化設計 在開戰前的1941年,海軍艦政本部制定了"第1次型戰時標準設計船"的規範 將戰時型商船分成10類,其中雜貨6型、礦石1型、油料3型不同大小的船隻做為統一規範 建造完的船隻交由各商船會社營運,但由軍方統一調度 1次型戰時標準船基本規格,之後2次型規格跟1次型一樣,但引擎出力和船速都下降 排水量 滿載時 主機出力 最高船速 主機種類 雜貨用 A型 6400 9300 3500HP 15 蒸氣往復/渦輪 B型 4500 6800 2400HP 14 蒸氣往復 C型 2700 4300 1800HP 14 蒸氣往復 D型 1900 2800 1100HP 12.5 蒸氣往復 E型 830 1265 750HP 12 蒸氣往復 F型 490 700 550HP 12 蒸氣往復 礦石用 K型 5300 7900 2100HP 12 蒸氣往復 油料用 TL型 10000 15200 9500HP 18.5 蒸氣渦輪 TM型 5200 7000 3600HP 18.5 蒸氣渦輪 TS型 1010 1250 1050HP 12 蒸氣往復 1次型戰時標準船在設計上比一般商船來說只是略為簡化 包括舷側線調從曲線改為直線、通風管簡化、船體裝備簡化而已 不過就算簡化了,商船的建造速度一直沒達到軍方的要求 開戰前原本計劃要在一年內造出107萬噸,但到1942年10月才作出66萬噸 在建造速度無法滿足軍方要求的情形下,於是海軍開始進行了惡名昭彰的2次型戰標船計劃 1A雜貨船,外觀還是維持傳統線條和佈局 http://imgur.com/t1OvE3J.jpg
開戰一年後的1942年10月,日本商船隊的損失已達115萬噸 這個數字是開戰時總噸位的18%,商船損失率已超乎海軍所想像的範圍 更何況這個時間點,南太平洋戰線對於運補需求吃緊 為了加速商船建造數量,海軍提出了第2階段戰時標準船建造計劃 進行非常規手段的設計方案 生產方針為: 1.廢除二重底、船身線條平直化、船型一致化以方便量產 2.減少船身鋼板厚度以增加載重噸數 3.大量使用電焊作業以提高建造速度 4.不考慮船身耐用度,只能使用1~2年也沒關係 5.主機盡可能高速量產化,用低出力主機也沒關係 其中爭議最大的為第1點的廢止二重底方案 商船業者都對海軍這個顛覆造船業界的方案表達極大的不滿,擺明就是要船員去死 如果船在航行中座礁,甚至是受到近彈攻擊,下場只有沉船一條路 而船型一致化是將戰標船統一改為船尾樓構型,主機一律放在艦尾以騰出載貨空間 這個造型一般都是油料船在用的,在2次型的雜貨船也改用這個構型 只不過後移的只有主機和煙囪,艦橋仍設在艦舯部位(A.B型) C型以後的都跟油輪一樣是後置艦橋(但仍有例外船隻) 2A雜貨船,可以看到線條簡化很多,輪機也放在船尾以騰出載貨空間 http://imgur.com/PcTm9FS
由2A雜貨船改成油料船的2AT油料船 http://imgur.com/7Lg1xKf
2TL油料船 http://imgur.com/CR7qavF
2MT油料船 http://imgur.com/2CfcG3c
另外為了增加建造速度,2次型採用了模組化建造法 將船身切成幾個大區塊,分別施工後再運到組裝廠用電焊進行最後的焊接工作 以美國的自由輪為例,從起工到下水平均在2個月左右,如用傳統造船法的話需要7~8個月 但日本因工業能力不足,全艦只有1/3~1/2是用模組建造,大部分還是傳統造船法 2次型粗糙的造船方式也讓船員抱怨連連 因電焊技術及鋼材品質不良,加上省略了水密試驗 在航行中吃水線下的船壁滲水是家常便飯 船員一律都是打地鋪....應該是說睡在鋼板上,下雨時還會有雨水滴進來 2次型為商船造艦計劃的重點,為此也對於各民間造船廠進行工作分配 有大型艦建造經驗的三菱長崎、川崎神戶、川南香燒島三家負責2A型及2TL型的建造工作 石川島、三菱玉野、三菱下關負責2B型及2TM兩種中型戰標船 雨館船渠及名村造船負責2D型戰標船,剩下的就交由其他小型造船廠負責 同時也在1943~1944期間另外開設6個新的造船所 最高峰時有39家公司63個造船所,共有149個船台可以建造1000噸級以上的戰標船 可年產323萬噸,扣掉海軍建造和維修自家艦艇之後,大約還剩下220萬噸的生產力 在戰爭其間共生產了936艘2次型,其中E型就占了592艘,是所有型號中最多的 這樣看起來是很多,但是美國的的自由輪在大戰期間就生產了2300萬噸,3100多艘 有著平均一年就可以產出460萬噸的恐怖生產力 由於2次型船速和結構上的缺陷 1944年6月起針對A.B.TL三型船艦進行主機及船身更新工程 主要是更換較高出力主機,讓船速增加2~3節,增設防水隔倉,增加船隻生存性 經過改造的被稱為3次型,但在戰況吃緊的情形下僅僅只有30艘完成 而在1944年12月起,另有換裝驅逐艦用主機的4次型改良計劃 對象為2次型的E.F兩種小型戰標船,目標是讓船速達到18~19節,但是完工數量極少 1941/12~1945/8的商船建造量(一般商船及戰標船) 建造數 建造噸(千噸) 1941 25 72 1942 133 423 1943 433 1124 1944 660 1583 1945 52 166 合計 1303 3368 1~3次型戰標船建造數(4次型資料過少不列入) 1次型 2次型 3次型 建造數 建造數 建造數 雜貨用 A型 3 165 8 B型 16 0 3 C型 34 0 0 D型 22 103 14 E型 14 592 0 F型 21 0 0 礦石用 K型 20 0 0 油料用 TL型 23 33 5 TM型 26 43 0 TS型 5 0 0 合計 184 936 30 732418噸 2291420噸 165493噸 從這張表可以看出在戰爭中期,海軍對戰標船是比較重視1000噸級的E型戰標船 主要用來進行短距離人員和物資輸送,這也反映在1943~1944的南太平洋戰線上 由於戰爭末期缺少油料船之故,性能算不錯的1K.2A型有幾艘被改裝成油料船 前往新加坡.婆羅洲等地搶運石油回日本 這些搶運用船隻有些把主機改裝成蒸氣渦輪或是柴油機以增加船速 型式也會加上"T"作為識別,如1KT/2AT型 另外戰標船還有特殊用途的幾個型號 如鐵路運輸用的W型、空母用特TL型、陸軍用的M及ES型,以及克難型的水泥戰標船 W型是因應津輕海峽的物資運輸而特別建造的 原本鐵道部就曾經因鐵道輸送船數量不足而向海軍請求給予4艘的配額 但海軍以鐵道用船非標準型船隻為由拒絕鐵道部的請求,表示最多就只能給D型戰標船 但D型戰標船的運送能力僅僅只有正規鐵道船的一半不到,也回絕了海軍的提案 直到中途島一役之後,為了讓北海道的煤礦加速運回本州,海軍終於同意鐵道部的提案 自1942年12月開始建造鐵道用W型戰標船,船名為第五~十五青函丸 但因終戰之故,實際上只建造到第十二青函丸而已,都交由浦賀船渠建造 http://i.imgur.com/kegaotP.jpg
第九青函丸 特TL型為海軍為了海上護衛作戰而應急用的護衛空母 由1TL/2TL兩型戰標油料船修改而來,搭載機依配屬軍種不同而有差異 特1TL型的しまね丸和大滝山丸配備海軍九三式練習機充當反潛機(後者未完工) 特2TL型的山汐丸和千種丸則是搭載了陸軍的三式指揮連絡機充當反潛機(後者未完工) http://i.imgur.com/tJNJUYA.jpg
しまね丸 陸軍用M型則是兩棲登陸艦あきつ丸的後繼艦,僅有熊野丸一艘 ES型是陸軍用的登陸機動艇,類似LST的艦種 http://i.imgur.com/V72xfRV.jpg
熊野丸 水泥戰標船是鋼材不足下所產生的應急船隻,由舞賀工廠提出構想後交由民間建造 規格比照E型戰標船,由大阪武智造船所建造5艘,船名為第一~五武智丸(實際只造4艘) 當中只有第三武智丸在1945年觸雷沉沒,其他三艘都到戰後被做為防波堤使用 http://i.imgur.com/GAKc0Qy.jpg
第二武智丸 相關的船隻照片和經歷,個人是推薦這邊 http://homepage3.nifty.com/jpnship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6.13.15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49985271.A.7C5.html

12/13 13:45, , 1F
12/13 13:45, 1F

12/13 13:46, , 2F
自由輪/勝利輪:嫩
12/13 13:46, 2F

12/13 13:50, , 3F
看NHK的紀錄片,日本海軍完全沒想過開戰後怎麼保護商船
12/13 13:50, 3F

12/13 13:51, , 4F
連開戰前討論的船舶損失猜想也是拿一次大戰的資料
12/13 13:51, 4F

12/13 13:51, , 5F
然後加上一大堆假設糊弄過去,然後高層就信以為真
12/13 13:51, 5F

12/13 13:53, , 6F
日本海軍根本在大量生產鐵棺材
12/13 13:53, 6F

12/13 14:20, , 7F
新手村打習慣了卻跑到美金戰士區挑戰...
12/13 14:20, 7F

12/13 14:28, , 8F
這種東西拿機槍掃一掃就不行了,應該用不到魚雷
12/13 14:28, 8F

12/13 15:12, , 9F
"轟沉型"三個字就描述了實際使用狀況
12/13 15:12, 9F

12/13 15:49, , 10F
換作是別的國家政策如此亂搞,早就街頭暴動了
12/13 15:49, 10F

12/13 23:09, , 11F
沒想到水泥可以作船...
12/13 23:09, 11F

12/14 00:20, , 12F

12/14 00:21, , 13F
您真厲害,雖然我有戰標模型,但了解程度差多了
12/14 00:21, 13F

12/14 01:04, , 14F
日本太平洋戰前損失估算,根本是亂來…
12/14 01:04, 14F

12/14 01:06, , 15F
船隻損失估算根本是用喊的,沒有靠量護航辦法於對方針對
12/14 01:06, 15F

12/14 01:06, , 16F
性封鎖,結果是聯合艦隊還沒完蛋,日本的航運就快完蛋了
12/14 01:06, 16F

12/14 01:06, , 17F
12/14 01:06, 17F

12/14 01:09, , 18F
日本確實是在資訊缺漏準備不足下被逼著對米開戰
12/14 01:09, 18F

12/14 01:10, , 19F
所以很多像樣一點的動員或是應對作業常常都是到了44年
12/14 01:10, 19F

12/14 01:11, , 20F
才開始被正視
12/14 01:11, 20F

12/14 01:12, , 21F
日本對米開戰的準備可是不足到開戰前海軍軍令部後勤參謀
12/14 01:12, 21F

12/14 01:13, , 22F
直接兩手一攤儲備不足做結論
12/14 01:13, 22F

12/14 08:44, , 23F
日本可以選擇對美讓步 但日本選擇了不讓步而開戰
12/14 08:44, 23F

12/14 08:44, , 24F
國力不足去挑戰大魔王被電剛好而已
12/14 08:44, 24F

12/14 09:02, , 25F
日本開戰前其實已經有美國海軍現況跟未來建造計畫比較
12/14 09:02, 25F

12/14 09:02, , 26F
完整的資料了。明顯跟自己差距很大,還然後還是打下去
12/14 09:02, 26F

12/14 09:08, , 27F
日本只想拼短期決戰,完全沒想過長期作戰
12/14 09:08, 27F

12/14 09:09, , 28F
不過也是自知國力不足才想拼短期
12/14 09:09, 28F

12/14 09:28, , 29F
天皇表示:3個月都搞不定中國 要幾年才搞定美國?
12/14 09:28, 29F

12/14 09:29, , 30F
妄想短期決戰就是愚蠢
12/14 09:29, 30F

12/14 09:32, , 31F
日本其實也知道自己國力沒辦法打長期戰,才會執著於
12/14 09:32, 31F

12/14 09:32, , 32F
建立起強大的常備軍,一擊打痛對手逼對手上談判桌
12/14 09:32, 32F

12/14 09:32, , 33F
甲午戰爭,日俄戰爭這一招都有效,就認為太平洋戰爭
12/14 09:32, 33F

12/14 09:33, , 34F
也有效,錯失兩次上天堂的機會後,只得跟美國梭哈
12/14 09:33, 34F

12/14 09:33, , 35F
結果這一梭就把整個大日本帝國梭掉了
12/14 09:33, 35F

12/14 09:36, , 36F
賭徒心態,任何人都有,期望最後搏一把,乾坤一擲逆轉
12/14 09:36, 36F

12/14 09:36, , 37F
在中國戰場死那麼多人,花那麼多錢,要是撤兵該怎麼跟
12/14 09:36, 37F

12/14 09:37, , 38F
老百姓交代,不能慫,再堅持一下說不定蔣介石就投降了
12/14 09:37, 38F

12/14 11:06, , 39F
那就只好靠吃原子彈滅國來跟老百姓交代了
12/14 11:06, 39F

12/14 11:10, , 40F
以投機術語說就是不早停損結果虧到破產
12/14 11:10, 40F

12/14 11:18, , 41F
A級戰犯之所以該死就是因為不願負責停損結果搞死上千萬日
12/14 11:18, 41F

12/14 11:18, , 42F
本人還亡國所以該死
12/14 11:18, 42F

12/14 15:54, , 43F
水泥可以拿來造船喔.....日本外星科技 ?
12/14 15:54, 43F

12/14 16:55, , 44F
看到水泥型終於忍不住笑出來
12/14 16:55, 44F

12/14 16:56, , 45F
而且最後還拿去當防波堤
12/14 16:56, 45F

12/15 01:00, , 46F
水泥可以蓋船 真的長知識了 ○_○
12/15 01:00, 46F

12/15 12:45, , 47F
記得老美有個冰箱船也是用水泥造的?
12/15 12:45, 47F

12/15 15:34, , 48F
自由輪也是標榜急造短期使用 結果21世紀還有船在跑
12/15 15:34, 48F

12/15 18:13, , 49F
自由輪應該只剩下博物館船了
12/15 18:13, 49F

12/15 20:42, , 50F
舊金山那台?
12/15 20:42, 50F

12/15 21:26, , 51F
SS John W. Brown 馬里蘭州 2013年跑29個港巡迴展覽
12/15 21:26, 51F

12/15 22:36, , 52F
這也太骨董了
12/15 22:36, 52F

12/15 22:36, , 53F
不是說戰時急造的嗎,居然可以撐這麼久....
12/15 22:36, 53F

12/15 22:39, , 54F
剛剛查了下 樓上那台跟舊金山的SS Jeremiah O'Brien是目前
12/15 22:39, 54F

12/15 22:40, , 55F
唯二可運作的自由輪
12/15 22:40, 55F

12/16 09:57, , 56F
這兩艘都是動態保存的博物館船
12/16 09:57, 56F
文章代碼(AID): #1MRGJtV5 (Warfare)
文章代碼(AID): #1MRGJtV5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