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我班門弄斧 分析一下第三次長沙

看板Warfare作者 (德國軍備部長)時間8年前 (2015/10/11 07:37), 8年前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60 (看更多)
※ 引述《carsen (carsen)》之銘言: : 小弟認為AlbertSpeer板友您的估計中,想當然耳的部份佔了大多數,出自史料的統計 : 佐證卻不多。而且日本陸軍的師團編制八年中並非一成不變;同一單位於每次戰役、 : 戰役中的不同階段,實際參戰兵力也未必相同。 閣下您說的部份有道理 但是您忽略日軍高層總是慣性縮水作戰傷亡(基層單位資料往往可信多了) 很多時候只能佐證史料進行推斷(因為基層上報資料 與內部估算材料所剩無多了) 例如您可以參考這一篇: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29075637.A.549.html 對照一下各聯隊史紀錄 您可發現基層單位的數字與高層公開的數字 有多大的差異 : 曾參與本次長沙作戰主攻南門的步兵第六十八聯隊第一大隊,日本國立公文書館目前 : 已公開了該大隊從1937年八月底到1941年十月底的四年間,所參與之二十餘場作戰的 : 戰鬥詳報(列表 - https://goo.gl/Xtaq7C ),可作為討論日軍編制與作戰兵力的 : 一個具體案例。 : 於1937年八月底在吳淞作戰時,該大隊轄下加強到五個中隊,達到一千人的作戰兵力, : 一個中隊可以超過一百五十名官兵,甚至超過一百八十名;一個小隊擁有六個分隊。 : (JACAR Ref.C11111800900) : http://i.imgur.com/4uKUaNk.png
: http://i.imgur.com/OYn83Wh.png
關於淞滬方面 人員編制我沒有意見 但統計表的傷亡人數明顯有相當大的問題: 證據: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67676.shtml 2. 3D      第三十四聯隊   《 兵第三十四聯隊史》裡面有一個戰沒者名單,包括了戰死、戰傷死和戰病死者名 字、死亡日期及出生地,人數與文中451頁統計淞滬會戰傷亡人數大慨相同:即戰死和戰 傷死1248,戰病死62,總共1310人,另外戰傷2146。這個數字,由於資料較豐富(如包括 戰病死),可信性較高。      第六聯隊   《 兵第六聯隊 史》裡面,記載第六聯隊至11月8日共戰死1001及戰傷2041。這個 數據和第四十四聯隊的差不多,比較詳細但沒有包括戰病死。      第十八聯隊   《 兵第十八聯隊史》裡面,記載第十八聯隊在上海一共戰死1200戰傷3000人,和3D 其他聯隊相距不遠。      按照上面三個聯隊推算四個聯隊的死亡人數,3D淞滬會戰死亡人數應該最少四千多人 ,如再估計附屬部隊死亡是步兵的百分之十(可看9D的討論),那3D死亡人數應有五千人 ,遠比伊東政喜的數字高。 _----------------- 第三師團四個步兵聯隊十二個大隊超過兩個半月 與國軍打長期消耗的陣地戰 上述沒有列出六十八聯隊的死傷 但人數應該相差無幾 六十八聯隊第一大隊 在淞滬惡鬥並參與追擊戰以及南京攻防戰 會僅陣亡五十一人受傷一百三十四人? 上述三聯隊(九個大隊)傷亡都接近甚至超出既有編制 應該都數次整補後再戰 與其他三聯隊並肩作戰的六十八聯隊第一大隊 會傷亡率不及20%? 其可信度自然是非常令人懷疑 : 從上述第六十八聯隊第一大隊幾次不同的作戰編制表可得知,每個大隊到底投入多少 : 作戰兵力,無法用整齊畫一的固定數字來估計。大隊的作戰兵力中,步兵中隊佔多少, : 配屬部隊又有多少,也都可能因作戰任務而有所不同。這不是能用「缺員率約50%」、 : 「應該是處於接近滿員」籠統形容,就直接作為估計大隊兵力、師團兵力的數字基礎。 : 而從第四十師團步兵第二百三十六聯隊第一大隊於1941年九月中,在長沙作戰的戰鬥 : 詳報,也可看到該大隊起初投入作戰兵力為六百餘名官兵,於戰役中各次戰鬥,隨著 : 加入配屬工兵,或是抽調配屬砲兵,使得作戰兵力也有不同變化。 我所提的叫做編現比 一般滿員的大隊就是一千一百人 日本方面幾乎都無更動 : http://i.imgur.com/xPusXEC.png
: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著的《長沙作戰》有兩種中譯本,我國國防部史政編 : 輯局的譯本後面,附有本次長沙作戰的戰役過程圖可供參照。戰史研在《長沙作戰》 : 分析檢討日軍失敗原因,主要為作戰計畫臨陣倉促改變,因而造成了作戰準備不足, : 導致陷入國軍事先預備的陷阱重圍。 : 原先日軍是為了策應香港作戰,由第十一軍發起牽制進攻,目標原是攻擊汨水一帶的 : 國軍部隊,但待十二月底戰役發起時,香港的英軍已經投降。第十一軍主帥阿南惟幾 : 在日軍包圍圈尚未完成、汨水一帶國軍仍未被消滅的情況下,於十二月二十九日發布 : 作戰命令,改以長沙為攻擊目標。於二十六日展開攻勢的第一線日軍部隊未待補給, : 即朝向長沙孤軍深入,後勤則遭遇洪水、丘陵水田等道路不繼的情況而脫節。 : 當第三師團全速推進到長沙城東南側,於元旦發起攻擊時;第六師團尚在十公里外的 : 朗梨市收攏集結,同時防衛後路;第四十師團方到達五十公里外的金井,其側翼即將 : 陷入國軍襲擊。此時各師團手頭上的作戰物資仍為戰役開始時所配發的糧食與彈藥, : 率先攻擊長沙的第三師團到第二天就缺乏彈藥;第四十師團亦缺乏補給,國軍又堅壁 : 清野,日軍抄掠所獲甚微。 : 國軍除了在長沙提前構築防禦工事,在湘江對岸也準備了火砲,又以部隊反擊瀏陽河 : 渡河點。第三師團起初兩天傷亡很大,第六十八聯隊於戰後檢討提出,在攻擊行動中 : 只要有20%傷亡即難以繼續作戰,因為受傷人員需要更多官兵搬動護送,一百人的中隊 : 在現實中約有二十人受傷之時,攻勢就難以持續(JACAR Ref.C13070571200);同時, : 軍官傷亡會大幅影響指揮,馱馬傷亡則會影響步兵伴隨火砲搬運。 一線戰鬥兵傷亡20%就無法繼續作戰? 您這說法恕我無法認同 以我提的淞滬會戰日軍聯隊史為例 各步兵聯隊作戰傷亡都接近既有編制人數 甚至是猶有過之 武漢會戰期間 岡田資旅團轄下的一個步兵聯隊 就從兵力兩千八百多人 下降至八百多人 減員70%左右 106師團下轄的147聯隊 在其聯隊史當中如此記述在廬山與馬鞍山的戰鬥: “此次戰鬥期間不止一百四十七、連同一百一十三聯隊、師團直轄部隊也難解難分地展開 了殊死搏鬥,各聯隊的兵將死傷達到半數以上,受到了幾乎很難再戰的重大打擊。這期間 沒有糧食、彈藥的補充,兵將都用鋼盔搗碎稻穀食用,甚至用扔石頭來維持戰鬥。受了傷 也沒有治療的藥品,持續的炎熱引起瘧疾蔓延但是也無藥可醫,就連沒有受傷的士兵也沒 有精神,面如死灰,出現了以槍為拐杖步履瞞姍地作戰的慘狀。” 出處: http://bbs.tianya.cn/post-no05-354948-1.shtml 依照史料看該師團一線戰鬥兵 已傷亡過半 依舊艱困的繼續作戰 萬家嶺之戰日軍106師團主力 的四個聯隊與國軍惡鬥多日 日本方面自承有接近覆滅的危機 後來被救出後該師團便無參與武漢會戰後續作戰 1939年底至41年初的崑崙關之戰 日軍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三卷第一分冊第一章第三節當中自承 傷亡接近六千人 參與此役的日軍第二十一旅團各大隊 都應該傷亡極慘(約60~75%) 出處: http://www.omnitalk.com/omniarch/gb2b5.pl?msgno=messages/2800.html 44年衡陽攻防戰日軍自承:我軍再度發起總攻擊,與上次一樣,僅奪取極小部份陣地外無所進展,損失卻更慘重,大 部份步兵連已由士官代理連長,戰況並不樂觀,於是攻擊再度停止。 日軍戰史更自承6月27日~8月5日共傷亡19380人 一線戰鬥兵兩度傷亡殆盡 遠遠超過20% 更別提東南亞與太平洋的那些玉碎戰 那二戰德蘇東線那樣的大消耗 傷亡率極其驚人 如下聶伯河攻勢蘇軍傷亡可能多達128萬人 德軍可能有40萬人 怎可能傷亡20%就打不下去? 軍隊編制裡的後勤醫療單位 就是要應付這種長期苦戰的大量作戰傷亡 對了 根據您文章提供的資料 第六十八聯隊一線戰鬥兵傷亡率可高達四成啊! 更別提第六師團曾有230人的中隊 被打到只有43人生還 鷹林大隊在一次戰鬥中戰死30多人 受傷50多人 整個師團以潰散方式脫離戰場 而第四十師團有兩個大隊接近全滅 這些可是傷亡率遠遠超過20%啊! 不然您也可參考諾門罕的戰況 : 而第六師團於一月三日也投入第十三聯隊(缺第三大隊,即留守東山的鷹林大隊)、 : 第二十三聯隊攻擊長沙北側,未獲大幅進展。日軍軍部在同日晚間即下達撤退命令, : 第三師團拖延到一月四日晚間開始撤退。國軍陸續從沿路與兩側進行追擊包夾,日軍 : 彈盡援絕且戰且走,許多部隊陷入混戰。AlbertSpeer板友舉的第十三聯隊燒毀文件 : 之事,並非由於該部隊「接近傷亡殆盡」,而是聯隊本部於此等情況下撤退行進時, : 馱馬遭國軍突擊投擲手榴彈受驚嚇混亂,通信班因此準備燒毀文件。鷹林宇一少佐所 : 指揮的第三大隊在撤退過程中頻繁擔任開路、掩護、斷後等任務,也因此傷亡很大。 個人認為該聯隊經過長期苦戰惡鬥 減員已經相當嚴重 為了掩護師團主力突圍 更被國軍圍攻陷入重圍 通信班準備燒毀文件 代表該聯隊戰鬥力可能已經枯竭 所以必須有所準備 明兵團的血路之描述: 从9日以来,作为全军后卫的友成联队,处于弹尽粮绝、不眠不休、继续进行殊死战斗的 情况之中。重庆军集中猛烈炮火冲锋,到处都展开了凄惨的白刃战,连担任护送伤病员的 卫生队,也参加了反复地冲锋,为开拓一条血路而奋战。 那时第3大队(大队长鹰林宇一少佐)正彻夜地排除抵抗北进,已经到达长岭(麻峰嘴北5 公里)。此时鹰林大队长得知联队的情况危急,立即返回,急奔战场,时间正是12日的4 时30分,天明后从南北两路夹击重庆军,将其排击到东北方山中,联队本部长摆脱了敌人 。但是,优势和重庆军又再次出击,鹰林大队这次陷入了数十倍的重庆军的包围。 正当此时,上空飞来侦察机,投下通信筒,通知该大队:“尽全力掩护贵队突围”,不久 飞来九七式轰炸机15-16架,向重庆军阵地开始轰炸,鹰林大队在其掩护下,冒着敌弹才 勉强突出了重围。 在战场西北约5公里的飘风山,松村大队占领的收容阵地上,自9时以后,开始看见三五成 群的友成联队的官兵到来。 可見該聯隊傷亡之慘烈 戰鬥兵恐已經接近消耗殆盡 連後勤人員都被迫投入戰鬥(剛提及20%戰鬥兵傷亡就會因為運傷患影響戰力 但從文中可看出運輸傷患有專屬後勤人員負責 所以作戰傷亡達20%就打不下去不成立) 突出重圍時 該聯隊組織潰散 潰不成伍 已經毫無再戰之能(前往收容的還是一個步兵大隊 可見戰鬥兵所剩無幾絕非虛言) 也就是在此極端惡劣情形下 日軍才準備燒文件 以防覆沒時機密文件為敵掌握 : 單單以某某部隊的傷亡統計數字、戰況如何危急的各種描述,未必能完全等同於其他 : 中隊、整個大隊、全部師團的情況。有些部隊擔任前鋒,有些部隊擔任後衛,面對的 : 戰況未必相同;有些部隊進攻比較急燥,有些部隊比較穩健,傷亡情況也可能不一。 : 而主官陣亡、支隊覆滅、輜重潰散等等戰情敘述,雖然可以用來形容戰況極其不利, : 但實際損失如何,還是需要找到史料,才能掌握較為確切的數字來作為討論依據。 : 步兵第六十八聯隊第一大隊於1940年五月宜昌作戰的第二階段中,參戰的九百零六名 : 官兵,統計共有十九名官兵傷亡,傷亡率為百分之二。四名陣亡者中僅有一名軍官-- : 該大隊服役二十二年的大隊長石橋架吉中佐,於五月二十七日隨前衛攻擊李家大山時, : 成為該階段戰鬥中唯一的陣亡軍官(參考戰後檢討 JACAR Ref.C11112188400,可能 : 是被國軍放冷槍狙擊)。 : (JACAR Ref.C11112188600) : http://i.imgur.com/OEJ0bry.png
感謝分享觀點 我會予以參考 對了 關於棗宜會戰日軍傷亡考據 這裡有篇文章可以參考一下: http://tieba.baidu.com/p/1292544949 -- "除了公敵,我沒有敵人" ---法國賢相黎胥留臨終遺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2.234.248.8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44520237.A.9CA.html ※ 編輯: AlbertSpeer (182.234.248.84), 10/11/2015 07:45:02 ※ 編輯: AlbertSpeer (182.234.248.84), 10/11/2015 08:04:08 ※ 編輯: AlbertSpeer (182.234.248.84), 10/11/2015 08:45:00 ※ 編輯: AlbertSpeer (182.234.248.84), 10/11/2015 08:50:55 ※ 編輯: AlbertSpeer (182.234.248.84), 10/11/2015 09:32:19 ※ 編輯: AlbertSpeer (182.234.248.84), 10/11/2015 10:47:26 ※ 編輯: AlbertSpeer (182.234.248.84), 10/11/2015 11:01:30 ※ 編輯: AlbertSpeer (182.234.248.84), 10/11/2015 11:02:07 ※ 編輯: AlbertSpeer (182.234.248.84), 10/11/2015 11:31:51 ※ 編輯: AlbertSpeer (182.234.248.84), 10/11/2015 16:14:14 ※ 編輯: AlbertSpeer (101.13.64.103), 10/12/2015 08:48:28 ※ 編輯: AlbertSpeer (101.13.64.103), 10/13/2015 09:27:29

10/31 16:56, , 1F
瀨長小隊也全體戰死無一生還 這與戰報數字出入大
10/31 16:56, 1F

10/31 16:56, , 2F
推錯
10/31 16:56, 2F
文章代碼(AID): #1M6Q4jdA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2 之 60 篇):
文章代碼(AID): #1M6Q4jdA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