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砲非守城必要小論

看板Warfare作者 (古事記王子)時間9年前 (2014/10/24 18:19), 9年前編輯推噓23(23015)
留言38則, 2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在繼續這個主題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一下晚明傳統城池構造的理念型(ideal type) ,如下圖所示: 陴 ▕__ 側視圖 / \ 牛馬墻 / \ (壕牆) / \ _____ ▕_1_/ 城牆 \__ ﹨ ∕ ﹨ ∕ --- 壕 │ ﹌﹏ │1 │ │ 俯視圖 │ │1 │ │ │ ﹌ │1 │ │ │ 壕 │1 │ │ │ │1 │ │ │ ┌─┘1 │ │ │ │1 ┌──┘ │ │ ﹏ │11112 │ │ │11 │ │ │11 馬面 │ │ │11 (雉) │ │ ﹌ │11(敵臺) │ │ │11 │ │ │11112 │ │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 │1 │ │ │ ﹌ │1 │ │ 上圖標了數字1和數字2,代表輕重不同火炮的配置點。1的位置除了敵臺之外係以 壕牆(或牛馬墻)為掩護,配置的是輕型火炮、重型火槍以及大部分的單兵遠射兵器, 尤其是配置輕火砲。這是為何呢?我們看尹畊怎麼說: 「…夫下射不若平射,近鬥不若遠鬥,此理之至明者。藉(壕)墻以為隱,隔壕以 為射,緩急巧力自當不同。縱有肉搏,憑墻與之戰,而陴上之人復為我覆庇,投彼不 虞,勇怯亦懸絕也。夫敵臺高垣一丈,可以四擊,槍矢砲石所及三二百步。壕牆與彼 對射,所擊逾壕五六十步。陴上人又以執石臨垣腳,所及及壕,是三險也。」(尹畊《 堡約》〈四曰堡衛〉) 這些武器之所以不配置在城牆上,有兩個因素:第一,從城牆上下擊,目標散佈 在一個斜面上,不如從牆腳射擊,目標都集中在一直線上。換言之這與命中目標的機 率有關,對不容易瞄準的兵器來說尤其如此: ↙下射 目標 TTTTTTTTTTTTTT ←平射 第二個理由是,當敵人來到牆腳下時,火炮只能直射,拿腳下的死角是沒門的。 城牆這個設計係透過高度帶來防守優勢,其防禦原理的基本原理是下擊不是平擊,因 此防禦手段也以矢石檑木為主,到火器時代則再加上各色擲彈。附帶一提,牛馬墻雖 在平地,但在其前下方挖出壕溝便可製造高度優勢,妨礙敵人行動的同時又不妨礙平 射。 尹畊說這樣的體系是「三險」,除了是說三種防禦手段層層保險外,另一層意思 是敵臺、壕牆、城陴互相層疊,可構成交叉火力。但是這類體系有個問題:它要求的 是防守的一方相對於其防禦的區域,擁有相對較高密度的防禦資源。無庸贅言,不是 每一次守城的人力物力都可以多到同時據守壕牆與城陴,甚至可能是單獨據守城陴都 力有未逮。這也是為何城池需要設計敵臺的緣故: 城陴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B B B 敵 B ↓ ↓ ↓ B B B 臺 B 敵人 EEEEEEEEEEEEEEEEEEEE ← B B EEEEEEEEEEEEEEEEEEEE ← BBBBBBBB EEEEEEEEEEEEEEEEEEEE 這裡我們可以再一次發現提升命中率的準則:相對於從城陴發射出的三個箭頭, 從敵臺發射的兩個箭頭可以命中的目標更多。而其實提升命中率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相 對節省人力物力。敵臺的武器配置可能中最重要的,也就是最前面俯視圖中的2這個點 位。但是這個點位有兩個問題:側擊雖然可以相對殺傷大量敵人,但是每多一個殺傷 ,側擊的威力相對會減少。這也就是說,擺設在這個位置的武器,必須具有即使大量 殺傷但威力不減的特性。第二個問題:如果該兵器的射程不足,它甚至無法掩護原本 預設的防禦地段。克服這兩個問題,意味著2這點位配置的必然是威力大、射程夠,最 重型的火器。以戚繼光的配置為例,最重型(千餘斤)的大將軍在防守時的配置如下: 「每城門下大將軍一位或二位,一位三子;名城每門二位;賊所必攻之處,亦須 一位;牛馬墻下每對雉一位。」(戚繼光《紀效新書》十四卷本 卷十三〈軍火器〉) 戚繼光稱敵臺為雉,在他的規劃中約每五十垛(即陴)設一雉(《紀效新書》十四卷 本 卷十三〈雉解〉),而雉一對間的空間只須大將軍一位。但是,由於前面提到的利 平射不利下射的關係,這裡的千斤重砲不是配置在城上,而是在羊馬墻最底部。實際上 ,這就相當於西方稜堡的雛形、trace italienne中的側翼炮(flanker): http://ppt.cc/-xGk http://ppt.cc/R4Ln http://ppt.cc/rbkT 在戚繼光的設計方案中,一對雉五十垛的空間是以千斤重的火炮來掩護。這個數 字關係當然是可以變動的,如果我們有更重型的火炮,那能掩護的城墻段落就更長, 需要設置的雉(敵臺)也可以相應減少,也減少更多的人力。反之,火炮越輕,需要的 敵臺就越多,能掩護的地段也越短。實際上,由於敵臺位置是固定的,遠不如火炮配 置有彈性,如果沒有搭配適合的重砲,那也不會有預設的側擊時該有的防禦效果。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說隨著防禦資源的由多到寡,配置防禦的地點也會逐漸減少 ,而每個防禦位置必備的兵器不同。當全部只防守敵臺時可以配置最少的資源,但是 要有千斤重器這樣的防禦才有實質意義;其次,有多出的資源時則配置於城垛上,與 敵臺構成交叉火網,但由於牆角係死角的關係一定要有能往下拋擲的重物;再其次, 還有多出的人力物力時可以憑壕守牛馬墻,這時候如有可以平射且遠射的弓弩火器可 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以上只討論防禦體系中相對於硬體的防禦配置。根據時段的不同人員有輪休的需 求,敵人也可能改變攻打的地段,因此人力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中實際是因應情況彈性 配置的。相對來說,重器的配置因為笨重,就沒有甚麼彈性可言;如果它沒有配置在 防禦現場,等於沒有。我們看下面這個例子: 「…天啟六年,奴兒哈赤攻遼寧遠城,以車牌推至城下斜倚,遮蔽鑿城。牌甚厚 ,一層牛皮、一層鐵皮,小磚石擊之不動,大磚石擊之滾下,柴火擲之不焚。雖西洋 大砲,只可直擊,不能豎擊,城幾破矣。通判金啟倧計以萬人敵擊之,加發藥於中, 蓋以鐵聯(鍊)繫之,墜下其牌之兩空;復以鐵聯(鍊)如其繫桶之長,燒紅垂下發藥蓋 上,火烈牌飛,著皆糜爛,後稍退卻。」(范景文《戰守全書》卷十二〈萬人敵罈〉)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到擺錯位置的大砲無裨於用,管它威力再大。相對來說,守城 陴時用對兵器(萬人敵),才是保守城池的關鍵。 回到原題。有論者以為能隨軍行動的輕砲在守城時也關係重大,甚至砲多可以 cover人力的不足,此皆想當然耳。如上所述,輕砲的配置在守城時係位於縱深的最外 圍,於較內圈的城陴、敵臺則無甚大用,也完全無法照顧城陴下射的需求、配合敵臺 重砲的條件,無助於縮減人力,當然也不足以彌補防守兵力不足的問題。由此可以得 證:在防禦體系硬體完整的狀況下,守城諸器中輕砲其實不甚要緊,可以錦上添花, 雪中送炭就免了。 這裡加了一條「防禦體系硬體完整」的但書;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前面這些城墻 、城壕等障礙物是可以被填平或挖坍的,城墻可能出現缺口,這時候輕型火砲就有用 武之地,輕便足以快速抵達現場,散彈零距離射擊足以遏制敵人大隊湧入缺口。但再 一次,這種效果不是只有輕砲才做得到,我們還是看萬人敵的例子: 「又天啟七年五月,建夷復攻錦州,總兵趙率教、太監紀用守之。時錦州城頹未 修,賊攻西門,城崩五丈,諸兵將擁滿崩處。賊附而上,諸將以萬人敵擲下,賊接萬 人敵反擲上擊,城上人時惶急錯亂,眾以萬人敵紛擲,皆忘點火。一人云:點火!點 火!乃一點火擲下,而城下萬人敵皆得火齊發,賊糜爛而退。」(范景文《戰守全書》 卷十二〈萬人敵罈〉) 喜愛在破口時使用擲彈等拋擲類的火器,此點在東西方皆然。此類火器與輕砲的 利弊在伯仲之間:比輕砲更輕,使用更靈便,但也因此容易被敵方拾取反擲。 以上這些討論都是以最經濟的使用火力為基本要求。守城講究的係巧之久而非拙 勝,如本來能勝也就根本不必守。但是在明軍城池體系的部署中,也存在有最大限度 發揮火力而非節約火力的設計。被努爾哈齊攻陷的瀋陽城便是如此。熊廷弼是這樣配 置的: 「…瀋城周圍一千四百二十八丈,每面營盤又各擴十五六丈,併四門戰車安置宜 密,做一千五百丈算,每軍(車)一輛分中占地一丈五尺,應用車一千輛,每一丈五尺 ,車專佔地五尺,而中空僅寬一丈也。一丈空內置鎗砲手兩排,翼車而立,以助車砲 之不及。每排置軍五層,更番迭打。又置軍五人,專管車上安放裝點諸事。是一車用 軍十五人,共計用軍一萬五千人也。城垛八百四十餘個,每垛置軍二人,樹旗張勢, 四望賊形,以為城下耳目,是用軍一千六百八十人也。每十人應用火頭一人,是合前 兩項,用軍一萬八千三百四十八人也。 今查李、賀兩帥與毛(葫蘆)兵、瀋陽遊擊、三備禦兵數,除前項用過外,尚有萬 人可充遊兵者,而柴鎮及鐵騎營兵馬不與焉。如以城南一面算之,該面三百五十丈, 用車二百四十輛,用毛兵三千六百人;城垛二百五個,用毛兵四百一十人,火頭四十 零一人,而其餘皆遊兵也。以兩帥兩萬三四千人,如南面守車守垛法算,派三面,而 遊兵尚九千餘人,不虞其少也。」(《熊廷弼集》(北京,學苑,2010)〈答監軍道邢參 議〉,頁1003) 熊廷弼這個佈署光戰車就千輛,依其在〈與周敬松大司空〉(《熊廷弼集》,頁 951)的規劃,「…每車置滅虜炮二位,位各重一百二三十斤,放之安穩不動。如五六 十斤者,每車安定三位,不徒取數多,而安車少,且出不甚遠,不如百斤以外者,止 安二位力大而發盡也」,每車至少砲二位,則光車砲就已在兩千位之譜。其實根據金 人的紀錄,每車是大砲二小砲四,車間空隙還有五門小砲,見下文: http://www.ptt.cc/bbs/Warfare/M.1414146035.A.BEC.html 如此火力取得了甚麼樣的防守成果呢?如金人的記載可信,這些布置於瀋陽的外 圍工事(相當於壕牆)竟然撐不到一個時辰。 熊廷弼以車營搭配城池防守的用意之一是車營不單可以此時守,日後可以野戰用 ,是物盡其用。但是車營一致向外而非如敵臺般從側翼發揮火力的性質,意味著其火 力的不經濟,或者換個方式來講,要擊殺同樣數字的敵人,車營必須消耗更多火力。 不斷的裝放彈藥意味著要考慮到火器的可靠性:會不會過熱,一入藥就擊發,甚至膛 炸?很不幸的是根據明朝人的紀錄,這兩者都是常見的事,而且經常就是明軍致敗的 禍因。 而防禦時不圖節省火力以備將來之需,卻追求大量發揮火力來考驗自己軍裝已知 不高的可靠性,那因此致敗也在意料之中。在這種配置下有無大量輕砲的防禦效果也 就無甚差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77.25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Warfare/M.1414145941.A.7AB.html

10/24 18:30, , 1F
這怎能不大推
10/24 18:30, 1F

10/24 18:34, , 2F
這真的是拋"磚"引"玉"了...
10/24 18:34, 2F

10/24 18:48, , 3F
當時的火器沒有那麼威,輕型火炮的射程更是短的可憐
10/24 18:48, 3F
※ 編輯: KoujikiOuji (118.160.77.250), 10/24/2014 19:01:30

10/24 19:04, , 4F
大推
10/24 19:04, 4F

10/24 19:06, , 5F
10/24 19:06, 5F

10/24 19:20, , 6F
推圖解
10/24 19:20, 6F

10/24 19:28, , 7F
大推
10/24 19:28, 7F

10/24 21:18, , 8F
玉是不假,磚……莫侮辱磚
10/24 21:18, 8F

10/24 23:09, , 9F
10/24 23:09, 9F

10/24 23:23, , 10F
大推
10/24 23:23, 10F

10/24 23:36, , 11F
呃...flanker下一行的幾個連結點不開,是我的問題嗎?
10/24 23:36, 11F

10/24 23:43, , 12F
我試了可以啊
10/24 23:43, 12F

10/24 23:45, , 13F
那應該是我的問題,我突然開不了ptt.cc ...
10/24 23:45, 13F

10/24 23:48, , 14F
10/24 23:48, 14F

10/24 23:53, , 15F
感謝!
10/24 23:53, 15F

10/25 02:48, , 16F
好圖
10/25 02:48, 16F

10/25 07:19, , 17F
大推
10/25 07:19, 17F

10/25 09:17, , 18F
請搭配現代陣地與火網編成概念,就非常好理解。
10/25 09:17, 18F

10/25 10:56, , 19F
大推
10/25 10:56, 19F

10/25 13:36, , 20F
下射不若平射<<彈道低伸,危險界大
10/25 13:36, 20F

10/25 14:43, , 21F
大推
10/25 14:43, 21F

10/25 20:38, , 22F
不是下射容易導致砲彈掉出砲膛嗎?
10/25 20:38, 22F

10/25 23:39, , 23F
是有這狀況,但是沒有誇張到下射就一定會掉子的情形
10/25 23:39, 23F

10/26 00:33, , 24F
是說明朝計算彈道的能力如何? 有辦法曲射嗎?
10/26 00:33, 24F

10/26 00:34, , 25F
應該說曲射會準嗎?
10/26 00:34, 25F

10/26 01:23, , 26F
http://ppt.cc/xUVn 黃一農<比例規在火砲學上的應用>
10/26 01:23, 26F

10/26 01:24, , 27F
http://ppt.cc/nsES <紅夷大砲與明清戰爭──以火砲測
10/26 01:24, 27F

10/26 01:25, , 28F
準技術之演變為例>
10/26 01:25, 28F

10/26 01:26, , 29F
孫元化的《西法神機》、焦勖的《火攻挈要》都有講彈
10/26 01:26, 29F

10/26 01:27, , 30F
當時已有粗糙的彈道計算技術,可是效果很有限
10/26 01:27, 30F

10/26 01:29, , 31F
道學,由西方傳來的。而《兵錄》卷十三“西洋火攻神
10/26 01:29, 31F

10/26 01:30, , 32F
器”則是有銃規與射程的說明。
10/26 01:30, 32F

10/26 01:32, , 33F
可以參考劉旭《中國古代火藥火器史》,或尹曉東《16
10/26 01:32, 33F

10/26 01:34, , 34F
-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向中國的轉移》這兩本書。
10/26 01:34, 34F

10/26 01:35, , 35F
感謝
10/26 01:35, 35F

10/26 02:38, , 36F
長見識
10/26 02:38, 36F

10/27 14:29, , 37F
推!
10/27 14:29, 37F

10/28 16:28, , 38F
10/28 16:28, 38F
文章代碼(AID): #1KIYULUh (Warfare)
文章代碼(AID): #1KIYULUh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