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八二三砲戰日本地下軍團?

看板Warfare作者 (calebjael)時間10年前 (2014/04/29 16:39), 編輯推噓7(7040)
留言47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7/23 (看更多)
※ 引述《Anjou (小潔我愛妳)》之銘言: : : 4. : : "三月亡華"這個口號是KMT捏造的謊言,日軍沒有這種計畫。 : 日軍有三個月打進南京的計畫..... 嚴格來說不是三月亡華﹐而是“三四個月解決中國問題”。 這是從再前兩年日本的陸軍參謀部就提出的。 當時日本陸軍評價中國說﹕國民黨腐落、黨員腐敗﹐中國四分五裂不成國體。 因此鬆井石根、河邊虎四郎、武籐章都表達過﹐衹要派大軍攻擊一下作為恐嚇﹐ 中國馬上會投降﹐事態不會擴大。即對支一擊論。 (日本也知道自己國情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消耗﹐宜速決﹐忌久拖。) 到了1937年七七事變後﹐陸軍參謀部還是在提出解決華北事變的對華作戰指導方針中﹐ 說﹕如果事變結束不了時﹐進行全面戰爭以消滅中央政權﹐計劃三四個月。 到了9月﹐陸軍參謀部上奏天皇的作戰計劃大綱中﹐依然稱﹕ 大致以10月上旬為期﹐在華北與上海兩方面發動決戰﹐造成敵人屈服。 10月1日四相會議通過的處理中國事變綱要﹐依然稱﹕通過十月攻勢的戰果結束戰爭。 應該說﹐“三月亡華”這個口號﹐不是kmt捏造的謊言﹐ 但在國軍與日軍兩邊﹐確實是不同的解釋含義的。 至於個人的、不負責任的吹噓﹐杉山元在1937年對天皇說過﹕一個月就可以解決中國。 陸軍參謀部中國科更進一步說﹕將船開到中國海岸附近﹐即使不登陸﹐中國也會投降。 陸軍參謀部中一些算是比較“謹慎”的人都還是說﹕最大限度是通過在河北省保定地區 一次會戰﹐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 : 5. : : 淞滬會戰初期的日軍並沒有火炮 (?) ,國軍竟然還沒辦法打贏,真是爛。 : 開戰的第一天 日本在上海只有海軍陸戰隊幾百人而已 : 海陸當然沒帶砲啊 1937年8月12日下午﹐日軍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司令大川內傳七少將命令 日軍分區進入防御陣地﹐當時的日軍布防如下﹕ 1、八字橋警備部隊﹕特別陸戰隊第3大隊﹐附150毫米迫擊炮4門、步兵炮2門﹐ 另配屬輕戰車1輛、裝甲車1輛、重機槍車3輛﹐防守八字橋至天通庵一線。 2、北部警備部隊﹕特別陸戰隊第1大隊(欠第1中隊)﹐附速射炮2門﹐配屬輕戰車2輛、 裝甲車2輛、重機槍車3輛﹐防守沙涇港經持志大學、愛國女校至八字橋一線。 3、東部警備部隊﹕特別陸戰隊第5大隊(原佐世保鎮守府第1特別陸戰隊)﹐附山炮4門﹐ 配屬輕戰車1輛、裝甲車2輛、重機槍車3輛﹐防守公大紗廠經胡宅至天寶路一線。 4、西部警備部隊﹕特別陸戰隊第1大隊之第1中隊﹐防守豐田紗廠。 5、中部警備部隊﹕特別陸戰隊第6大隊(原吳港鎮守府第2特別陸戰隊)、特別陸戰隊 第2大隊﹐附150毫米迫擊炮4門、速射炮2門、步兵炮2門﹐防守防區內各重要據點﹐ 並隨時準備支援第一線部隊。 6、虹口警備部隊﹕第3陸戰隊(出雲艦上陸戰隊)﹐主要防守日本俱樂部﹔ 漢口特別陸戰中隊(由漢口撤來)﹐附山炮4門﹐主要防守女子中學及歐陽路一帶。 7、兵營地區警備部隊﹕特別陸戰隊司令部大隊﹐防守陸戰隊兵營及其附近。 8、預備隊﹕特別陸戰隊第4大隊、第1陸戰隊(第11艦隊艦船陸戰隊)﹐ 控置於海軍司令部。其中第4大隊為炮兵大隊﹐下轄有第7中隊150毫米榴彈炮4門﹐ 第8中隊120毫米榴彈炮4門﹐第9中隊山炮4門、高射炮中隊高射炮4門。 分別在新公園、第1海軍用地、陸戰隊兵營佔領陣地﹐完成對預定各目標的射擊準備。 以上據《支那事變海軍作戰》﹐而據《支那事變陸軍作戰》所稱﹐ 此時上海日軍有海陸5000人。 又﹐當時在上海有3萬日本人﹐日軍撤僑2萬人﹐全部是婦女小孩﹐另有1萬人未撤僑。 而據國府情報所說﹐未撤僑者中﹐有3600退伍日軍被組織為“在鄉軍人”參與作戰。 另有3000青壯編為“義勇隊”擔任後勤。 次日8月13日﹐國軍88師在八字橋前展開﹐日軍向國軍進行火力急襲﹐淞滬抗戰開始。 因此開戰的第一天﹐日軍既不是僅僅幾百人﹐也不是海陸當然沒帶炮。 : 但是 BUT 注意喔 這裡出現了BUT : 這是 委員長授意不要打贏的 目的是要吸引日本的增援軍力從華北轉到上海 : 進而打一場國際視聽戰爭 不是這樣的。從上海撲南京本來就是日本的作戰計劃內容。 淞滬會戰之初﹐老蔣是很想打贏的﹐國軍也確實很盡力﹐但日軍兵力並不少﹐ 且在上海早已駐軍多年﹐並不是那麼容易打下來的。 在淞滬會戰未打之前﹐由於日軍進攻方向都是在華北﹐也還沒有真正變成全面戰爭﹐ 當時國軍全部35個空軍中隊﹐有25個調到華北作戰(以許昌、周家口、臨沂為基地)﹐ 後來淞滬一戰已經不可避免﹐才逐步從華北轉移空軍南下。 (因此最初參與淞滬會戰的國軍空軍僅十幾個中隊﹐會戰中才慢慢增加兵力) 包括陸軍兵力也一樣﹐很多部隊都是倉促調來﹐所謂“主動吸引日軍到上海”是錯的。 : 委員長在這點上面充分的表現了一位" 戰略家 "的眼光 : 不愧是民族的救星 歷史的偉人 : : 6. : : 蔣中正是個廢物 (?) 。 : 委員長是偉大的戰略家 : 他把日本逼到了要對英美開戰 這就是他一開始的目標 而最終~~他成功了 : 當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 全世界有兩個首都進行狂歡 : 一個是東京 另外一個就是重慶!!!! : 能夠在四年前就預見未來 委員長不只是戰略家 更是預言家 當時莫斯科、倫敦也都在狂歡。邱吉爾後來就自己說他很高興地上床睡覺。XD 日本要對美作戰是早就定下的目標了。 日軍中關於南進、北進的觀點由來已早﹐甚至在1936年8月五相會議中﹐ 還確定了“南北並進”的戰略方針。 正是由於日本圖謀南北並進﹐因此中國問題就變得更加重要。除了要佔領山西的煤﹐ 河北的鐵﹐山東的棉花外﹐陸軍參謀部提出﹕日本與歐美決戰的時間已經不久遠﹐ 因此要以迅速巧妙之手段使中國本部歸我支配﹐以日滿華三國為基本范圍實現自給經濟。 到了1937年又提出﹕中國的向背對帝國之作戰影響極大﹐一旦日本與他國開戰﹐ 中國有極大可能成為日本敵國的盟國。因此提出要在大戰爆發之前﹐給予中國一擊﹐ 使中國全面依靠日本﹐以消除背後的威脅。 也就是說﹐日本早已預計到歐戰不可避免﹐並決定趁機南進或北進﹐甚至南北並進﹐ 但不管要南進還是北進﹐都必須先解決中國問題﹐因此日本才急於挑舋並擴大中日事變。 蘇、美也都知道日本的圖謀﹐區別在於美國最初還是認為日本應該會先打蘇聯。 但不管認為日本會先打誰﹐蘇、美都直接或間接給予國府一定的援助與支持﹐ 並限制日本擊敗中國計劃的實現﹐最後更是直接以禁運要求日本撤出中國。 逼日本在解決中國問題之前就先兩線作戰。(但沒想到會被偷咬珍珠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3.4.221.13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Warfare/M.1398760770.A.1D8.html

04/29 16:44, , 1F
諾門罕算是日本先打蘇聯嗎?
04/29 16:44, 1F

04/29 16:53, , 2F
諾門罕是滿州國打蒙古國,也就是說實質上是種試探
04/29 16:53, 2F

04/29 17:34, , 3F
我原本以為上海日軍陸戰隊只有3200左右. 日軍陸戰隊
04/29 17:34, 3F

04/29 17:35, , 4F
司令部是一棟四層樓高的大方塊大樓,鋼筋水泥+沙包,屋
04/29 17:35, 4F

04/29 17:37, , 5F
頂架砲.進攻的國軍沒大口徑火砲,對該司令部無可奈何.
04/29 17:37, 5F

04/29 17:41, , 6F
其實上海戰役是國軍主動發起的,意圖緒戰重挫日軍軍威
04/29 17:41, 6F

04/29 17:41, , 7F
,但實在是上海日軍陸戰隊太耐打了,搞到最後雙方分批
04/29 17:41, 7F

04/29 17:46, , 8F
投入重兵,形成僵持戰,戰場變絞肉廠.
04/29 17:46, 8F

04/29 17:47, , 9F
根據李君山寫的"上海南京保衛戰",日軍參謀本部一開始
04/29 17:47, 9F

04/29 17:48, , 10F
沒打算打下上海後直取南京,本部的計畫是跟華北一樣,
04/29 17:48, 10F

04/29 17:49, , 11F
只打局部戰爭以戰逼和.李說日軍參謀本部有劃"統制線"
04/29 17:49, 11F

04/29 17:50, , 12F
,限制上海派遣軍進軍範圍,但派遣軍不聽,逕自進攻南京
04/29 17:50, 12F

04/29 17:51, , 13F
.也就是參謀本部初期想打局部戰爭以戰逼和,有約束前
04/29 17:51, 13F

04/29 17:52, , 14F
線日軍,但前線日軍跟放出去的狗一樣,亂咬亂跑不聽指
04/29 17:52, 14F

04/29 17:54, , 15F
揮. 有本講南京大屠殺的書(不確定是不是"南京浩劫")
04/29 17:54, 15F

04/29 17:55, , 16F
的作者提到日軍有下剋上的惡習,前線下級部隊不聽指揮
04/29 17:55, 16F

04/29 17:57, , 17F
製造事端,日本參謀本部、政府再事後追認.該作者說淞
04/29 17:57, 17F

04/29 17:57, , 18F
滬會戰結束後,上海派遣軍不甩參謀本部禁令,在沒補給
04/29 17:57, 18F

04/29 17:59, , 19F
(本部用這招約束)的情況下進攻南京.因沒補給,士兵肚
04/29 17:59, 19F

04/29 18:00, , 20F
餓,加上淞滬會戰以來積的怒氣,攻佔南京後就屠殺洩忿
04/29 18:00, 20F

04/29 21:10, , 21F
國軍最重的火砲是萊因金屬公司與克擄伯合作產品 FH18
04/29 21:10, 21F

04/29 21:12, , 22F
32倍徑150mm榴彈砲 砲兵第10團有24架 團長是傳說中的
04/29 21:12, 22F

04/29 21:12, , 23F
228殺人魔彭孟緝
04/29 21:12, 23F

04/29 21:15, , 24F
另外當時還有東北軍改編的砲八團 有遼造民19年式砲16門
04/29 21:15, 24F

04/29 21:16, , 25F
其中32倍徑150mm榴彈砲是1930年代同級砲火中的高級貨
04/29 21:16, 25F

04/30 09:33, , 26F
日本有150mm迫擊砲??
04/30 09:33, 26F

04/30 11:08, , 27F
珍珠港事件真是鬧得舉世歡騰 (誤) XDD
04/30 11:08, 27F

04/30 15:01, , 28F
有關淞滬南京戰役推薦看李君山的"上海南京保衛戰",他
04/30 15:01, 28F

04/30 15:02, , 29F
有批判國民政府用後見之明合理化一開始的決策,編出引
04/30 15:02, 29F

04/30 15:05, , 30F
敵東來(從華中由東向西進攻)、爭取上海工廠內遷時間
04/30 15:05, 30F

04/30 15:07, , 31F
(多數工廠老闆以為會跟128事變一樣很快停戰)等等理由
04/30 15:07, 31F

04/30 15:09, , 32F
.其實從華北調到淞滬的日軍很少,所謂改變日軍進攻方
04/30 15:09, 32F

04/30 15:11, , 33F
向是後來宣傳的,當時可沒那麼想. 還有日軍一開始也沒
04/30 15:11, 33F

04/30 15:12, , 34F
攻佔南京計畫,參謀本部跟日本政府一開始也沒想到會鬧
04/30 15:12, 34F

04/30 15:13, , 35F
那麼大,打得一發不可收拾. 常識判斷"三月亡華"是宣傳
04/30 15:13, 35F

04/30 15:19, , 36F
,是假的,以當時日本的國力辦不到,且日本也沒制定日本
04/30 15:19, 36F

04/30 15:20, , 37F
版的"希利芬計畫",根本沒發動全面戰爭的準備,七七事
04/30 15:20, 37F

04/30 15:21, , 38F
變前陸軍常備軍才24萬的樣子,事變後才徵召後備軍人.
04/30 15:21, 38F

04/30 15:21, , 39F
如要全面戰爭,就要跟德國打蘇聯一樣全力發展軍備,開
04/30 15:21, 39F

04/30 15:25, , 40F
戰就一次投入幾百萬兵力,如此日本國家總動員得提早
04/30 15:25, 40F

04/30 15:26, , 41F
頒布施行. 總之一開始只打算打局部戰爭,企圖以戰逼和
04/30 15:26, 41F

04/30 15:27, , 42F
,打打停停,邊打邊談判.
04/30 15:27, 42F

04/30 23:44, , 43F
但是原本要援助華北的部隊變成來到淞滬血肉磨坊 然後華
04/30 23:44, 43F

04/30 23:46, , 44F
北部份部隊還船運到杭州灣 使日軍沒法一下子吃掉華北國
04/30 23:46, 44F

04/30 23:47, , 45F
軍 不然一開始華北因為宋哲元消極避戰的心態 極端被動
04/30 23:47, 45F

04/30 23:48, , 46F
淞滬鬧起來 反而無法實現現地軍原先華北自治化的野心
04/30 23:48, 46F

05/15 21:46, , 47F
05/15 21:46, 47F
文章代碼(AID): #1JNsL27O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7 之 23 篇):
文章代碼(AID): #1JNsL27O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