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Starfort(星形稜堡)的沒落之因

看板Warfare作者 (筆劍春秋梁父吟)時間11年前 (2012/10/10 23:48), 編輯推噓3(309)
留言12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chsaito (ch)》之銘言: : 由於星型稜堡要塞的每個稜堡之間的距離都是依據步槍射程來精密計算設計而成的, : 所以會受到地形比較大的制約,而多角形要塞在設計上則比較自由。 : 而具防禦縱深的分派堡,是要在距離要塞本體比較遠的地方設置分支出去的堡壘, : 迫使敵軍在距離要塞很遠的地方就必須展開正規攻城戰,以擴大防禦縱深。 : 拉大分支堡壘距離以形成鍊狀防線之後, : 興建堡壘的材料也會因為砲彈炸藥的改進與水泥的出現而有所變化。 : 19世紀末,由於高性能的炸裂砲彈的出現,使得堡壘開始必須地下化, : 而使用混凝土這種新的建築技術也能更自由的構築出所需的堡壘形狀,並發揮抗炸效果。 : 而這種近代要塞防線最後就發展為登峰造極的完全地下化永久要塞馬其諾防線。 : 不過這防線最後被居然德軍繞過去,應該是法國始料未及的吧。 實際上也沒有多始料未及,畢竟這套點連成線的靜坐防禦體系的始作俑者還是沃邦 (所謂的凡爾登要塞,一開始就是路易十四時代沃邦蓋的) 當然因為拿破崙根本不鳥這套,他的戰法都是主動進攻 所以很多人會忽略法國還有另一種軍事"傳統" (這種傳統以屠雲尼和沃邦為代表,具體表現就是二次大戰前法軍的戰爭計畫) 其實在一戰之前,法國人也是在國境上蓋了一條要塞線 德國參謀本部才會制定出施利芬計畫,從比利時繞過去... 換句話說,馬其諾防線除了把要塞線推進到一戰後收復的亞爾薩斯-洛林邊界外 其實一切都跟一戰前是一樣的,會被繞過也不是始料不及 法軍的計畫就是防線堵一頭,大軍去堵另外一頭 沒想到這次德軍用裝甲部隊來了個中間開花... : 以上只是稍微整理一下從稜堡要塞發展為近代地下化要塞的歷程,還不算是很完整。 : 詳細內容會出現在一本將在年底之前出版的相關書籍上(戰略什麼兵器事典的系列), : 敬請慢慢期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94.235.63

10/11 02:17, , 1F
法軍一直認為德軍部隊很難機動的穿越亞爾丁森林
10/11 02:17, 1F

10/11 02:18, , 2F
說實在德軍能夠穿越也算是當時的技術無法想像的
10/11 02:18, 2F

10/11 12:24, , 3F
至於一戰那時候是因為法國人認為德國還會遵守國際道義
10/11 12:24, 3F

10/11 12:24, , 4F
不打中立國,結果德國照打不誤,用外交劣勢換戰略優勢
10/11 12:24, 4F
當然不是,其實施利芬計畫早就洩密,但法國人認為德國侵犯比利時中立能把英國拉進戰爭 同時他們低估了德軍出動的兵力,認為只要主動進攻就可以扯住德軍後腿 然後又認為北邊可以交給英軍去解決...... 總而言之法國有太多的想當然,但這其中並不包括"要塞能夠擋住德國人" ※ 編輯: ThomasJP 來自: 58.35.248.101 (10/11 13:58)

10/11 15:59, , 5F
當時內燃機實用化也才二三十年啊,會這樣想很正常
10/11 15:59, 5F

10/11 19:46, , 6F
照原PO的想法 法國其實缺個穿越眾
10/11 19:46, 6F

10/11 20:00, , 7F
不缺,施禮芬計畫基本上有很大的問題
10/11 20:00, 7F

10/11 20:01, , 8F
所以小毛奇搞出包時法國人早知道了...
10/11 20:01, 8F

10/12 12:31, , 9F
所以說打中洞有一台啊(13張好像沒有這規則?)
10/12 12:31, 9F

10/14 09:52, , 10F
獨聽加一台,五番起胡時很需要。(口訣:缺平獨斷將)
10/14 09:52, 10F

08/13 07:38, , 11F
所以小毛奇搞出包時法國 https://muxiv.com
08/13 07:38, 11F

09/16 03:46, , 12F
不打中立國,結果德國照 https://daxiv.com
09/16 03:46, 12F
文章代碼(AID): #1GTPZ2BF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TPZ2BF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