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清朝為什麼不重視槍砲??消失

看板Warfare作者時間13年前 (2010/10/16 12:01), 編輯推噓14(14032)
留言46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35 (看更多)
這個問題 和整個中華傳統文化有關 奇技淫巧之術被視為邪道 忠孝仁愛,禮樂之道才是正道。 康熙為清朝第一個真正統一中國的皇帝, 他是真正鞏固大清朝統治, 建立和鞏固大清祖法的聖祖皇帝。 但是以康熙的勤奮、好學和開明,仍然無法抗拒整個中華傳統文化的壓力。 他是大清十三帝當中,唯一有數學程度的皇帝 唸過幾何原本,學過牛頓三大定律 請傳教士造過砲統 還繪製了『皇輿全覽圖』 再平定三藩之亂, 出兵準噶爾、還有和回回人作戰的時候 也曾經出動砲統 由此可見,他對槍炮的發展,起碼有最基本的認識 然而,他卻沒有在官方,推廣和普及科學與軍事知識 也沒有建立一個,研發槍砲、改進技術,類似中科院的組織 他號稱教子有方,但充其量只是讓阿哥們隨軍觀摩, 並沒有讓阿哥們,認識到科技發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所以,滿清皇帝明知道槍炮發展是未來趨勢 但一方面主要敵人已經被消滅,內憂外患不大。 二方面想維護以騎射起家的滿州部族地位 把兵餉用在八旗、綠營,沒有用在製備與研發新式槍炮! 滿清的政府組織,如黃仁宇說的是『三明治型態』, 一個缺乏彈性和應變能力的組織。 像黃仁宇說的,無法因應時代潮流的迅速改變。 因此晚清在回應西方列強帶來的衝擊時,進退失據,手足無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10/16 12:09, , 1F
康熙很倒楣。多做多錯 少做少錯 不做不錯,後面皇帝都不做了
10/16 12:09, 1F

10/16 12:23, , 2F
從傳教士那邊學個半調子的數理就要做那麼多,也太累了吧?
10/16 12:23, 2F

10/16 12:40, , 3F
要是沒人逼我 學完加減乘除 出門買東西不會算錯錢
10/16 12:40, 3F

10/16 12:41, , 4F
我大概打死也不會想碰微積分和統計學
10/16 12:41, 4F

10/16 12:59, , 5F
傳教士會做教士自走砲
10/16 12:59, 5F

10/16 14:12, , 6F
沒需要為什麼要發展槍炮
10/16 14:12, 6F

10/16 14:13, , 7F
以古為鏡 現在的政府開放人民自由發展槍炮了嗎
10/16 14:13, 7F

10/16 15:36, , 8F
為什麼沒需要? 明末以來就知道銃砲的重要了不是嗎?
10/16 15:36, 8F

10/16 15:43, , 9F
十全老人把中華史上所有外患五胡四夷蒙古西藏甚至俄
10/16 15:43, 9F

10/16 15:44, , 10F
羅斯彼得大帝都滅了敗了,他們為什麼會覺得還需要呢
10/16 15:44, 10F

10/16 16:27, , 11F
勝就是勝了嘛
10/16 16:27, 11F

10/16 16:28, , 12F
至少他贏了 他的子孫在以後也有這個戰力差 敗很慘
10/16 16:28, 12F

10/16 19:27, , 13F
用後見之明要求前人,槍砲在品質沒提昇前連弓箭都不如,就是
10/16 19:27, 13F

10/16 19:29, , 14F
馱鐵塊,你拿啥理由要求皇帝在那個讀書人滿天下的時代推科學
10/16 19:29, 14F

10/16 19:31, , 15F
硬要推可以,官員反、軍隊反、軍閥反、讀書人反、百姓反
10/16 19:31, 15F

10/16 19:33, , 16F
全天下反對,更慘的是地方用此當藉口橫徵爆斂,苦百姓肥官員
10/16 19:33, 16F

10/16 20:37, , 17F
銃砲的重要並非後見之明
10/16 20:37, 17F

10/16 20:39, , 18F
明朝和清朝都用得很多
10/16 20:39, 18F

10/16 20:42, , 19F
另外,推科學和搞得天怒人怨有遙遠的差距...
10/16 20:42, 19F

10/16 22:27, , 20F
不見得要像ssarc說的強推,但學英法建立皇家科學院可以吧
10/16 22:27, 20F

10/16 23:06, , 21F
那南宋怎麼不學英國建立議會與大憲章?
10/16 23:06, 21F

10/16 23:16, , 22F
皇家科學院的基礎是來自於有大量的民間科學發燒友(阿宅)
10/16 23:16, 22F

10/16 23:18, , 23F
不是官方喊一喊就有一堆準備好了的學者專家在等
10/16 23:18, 23F

10/16 23:19, , 24F
反而是這些民間發燒友去推動設立大學,進而影響官方成立
10/16 23:19, 24F

10/16 23:22, , 25F
或聯合既有的機構變成官方研究單位,是由下而上的
10/16 23:22, 25F

10/17 01:10, , 26F
你的程度還需要再提升一點 再來這邊討論比較好
10/17 01:10, 26F
謝謝指教 不過,請教程度高的Q大,如果你想推動科學技術上的重大變革, 以清朝那種和平穩定、或說是僵滯固化的社會型態裡, 如果你不由上而下的推動,單憑民間自行出錢出力,可以成功嗎? 晚清的自強運動,很多是地方督撫的作為,假如都不作為,只靠民間,進步會快嗎?

10/17 02:09, , 27F
怪了,滿族人天生統御力強,給滿族統治是上天的恩賜
10/17 02:09, 27F

10/17 02:10, , 28F
人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若無清末新政,你我恐怕還在石器時代
10/17 02:10, 28F

10/17 02:17, , 29F
滿族皇帝的退位實為近代史最可惜可歎的一大事件,哀
10/17 02:17, 29F

10/17 09:31, , 30F
Q所謂c的"程度"問題,最嚴重的是被刻板立場跳到定論
10/17 09:31, 30F

10/17 09:33, , 31F
每步推論與結論以前先找資料,也不至於落到Q所言地步
10/17 09:33, 31F

10/17 09:34, , 32F
Q的勸阻,恐怕也部分因為不想看到無依據跳出的固定立場
10/17 09:34, 32F

10/17 09:37, , 33F
另外c遇到華夷議題就有情緒化反應推論,板友要不是
10/17 09:37, 33F

10/17 09:38, , 34F
不想回懶得理,就是像是Q大講得很直接的駁斥
10/17 09:38, 34F

10/17 09:44, , 35F
c對Q的意見表示願意自省,不然我才不想回覆c這議題
10/17 09:44, 35F

10/17 09:57, , 36F
讀aaa8841大大的好多篇文章很有收穫,大推!
10/17 09:57, 36F

10/17 10:03, , 37F
謝..補習很累沒力po文了 現在只偶爾寫寫維基明清人物條目
10/17 10:03, 37F

10/17 20:28, , 38F
我認為是c兄你對歷史的觀點和解釋方式都比較類似傳統
10/17 20:28, 38F

10/17 20:32, , 39F
中國士大夫 重賢愚忠奸褒貶 勇於用片面下結論
10/17 20:32, 39F

10/17 20:36, , 40F
但也不至於像Q大說的那麼嚴重 歷史群組中程度不如你
10/17 20:36, 40F

10/17 20:37, , 41F
的也並非沒有...
10/17 20:37, 41F

10/17 23:34, , 42F
請問﹐說康熙看過牛頓三大力學定律有什麼証據嗎﹖
10/17 23:34, 42F

10/17 23:37, , 43F
因為基本上我是覺得很驚訝的﹐牛頓出生得並不早﹐如果在
10/17 23:37, 43F

10/17 23:37, , 44F
康熙死之前就能傳到中國給康熙學習﹐那當時應該有很了不
10/17 23:37, 44F

10/17 23:39, , 45F
起的東西方文化溝通路徑﹐才能傳播得這麼快。
10/17 23:39, 45F

10/21 17:34, , 46F
證據啊!傳教士的日記就是證據!自南懷仁到雍正禁教為止
10/21 17:34, 46F
※ 編輯: chungrew 來自: 114.46.116.87 (03/02 21:13)
文章代碼(AID): #1CkIEtQX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kIEtQX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