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蒙古帝國當時東西南北最遠打到哪裡?

看板Warfare作者 (bxdfhbh)時間14年前 (2009/11/19 12:26), 編輯推噓16(1608)
留言24則, 16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4/10 (看更多)
這邊推文太痛苦,我就發文吧。 羌、氐,還有西戎等,都是游牧民族,但不是大草原上的,而是青藏高原上的,所以我在 文章中就沒有寫了。 這些都是漢藏語系的游牧民族。可惜漢藏語系的游牧民族只是在青藏高原上,沒有在蒙古 至東歐的大草原上囂張過(最多吐蕃曾爭霸過西域)。 根據考古發掘, 現在很多人(包括我)認為漢藏語系的共同祖先是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祖先是發源於西北甘肅一帶的大地灣文化, 然後大地灣文化向東擴張,占據了河南一帶,驅逐了裴里崗文化,擴張到了河北、山西南 部一帶。 然後以大地灣文化為主,融合了磁山文化(河北南部的)等文化,形成了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范圍向西一直到甘肅、青海一帶。 然後仰韶文化內部分化,較為強大的有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關中一帶),以及廟底溝類型 (河南一帶)。 此外還有其他的一些類型,例如河北一帶的後崗一期類型(該類型一直擴張影響到了內蒙 古南部地區)。 我在上一篇講游牧民族的,就提到了內蒙古地區的仰韶文化的農耕區域。在內蒙古地區耕 作的是東亞人種,不是北亞人種,因此有人認為他們不是匈奴人。 據推測,後來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發展了爭霸戰。 這在考古上也有反映。例如半坡類型的大量的年輕人的二次遷葬墳。 最終的結果是,從河南,到陜西,到甘肅,到青海,都是統一在廟底溝類型下。 在陜西,就可以看到廟底溝類型覆蓋在半坡類型之上。 而後崗一期類型則衰落,并且有一部分南下,形成了湖北一帶的邊畈文化。 後來邊畈文化的後代油子嶺文化逐步強大起來,征服了兩湖地區原有的大溪文化,形成了 屈家嶺文化,後又發展成為石家河文化。 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一般被視為對應了歷史上的三苗。 所以現在有一些愛好虎爛的學者,認定廟底溝類型對應了黃帝,半坡類型對應了炎帝,而 後崗一期類型對應了蚩尤, 并認為這解釋為什麼三苗及今天的苗族以蚩尤之後自居,苗族認為自己的祖先是來自中原 黃河流域。 不過這些都是虎爛,并非正式的嚴肅的歷史學研究,所以大家看看就好了。 不過邊畈文化來自中原,解釋了苗瑤語族屬於漢藏語系的來歷。 廟底溝類型稱霸中原後,很快中原就進入了龍山時期。 在中原龍山文化時期,各地繼續分化。 其中,在青海甘肅一帶,從廟底溝類型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和中原地區有所不同的新的文 化面貌,出現了好多種文化。 一般認為,其中的馬家窯文化是藏緬語族的祖先。對應到考古,就是馬家窯文化由廟底溝 類型發展而來,其文化層覆蓋在廟底溝類型之上。 在這個時期,陜西的廟底溝類型,發展成為客省莊文化,最終成為先周文化(在商代,該 地區出現了變化,成為先周文化,有人認為對應了古公亶父進入周原)。 河南的廟底溝類型,發展成為中原龍山文化, 中原龍山文化陶寺類型,有人認為對應了堯, 中原龍山文化造律臺類型,被某些人視為對應了舜, 王灣類型,被視為二里頭文化的直系祖先,而二里頭文化,被視為對應了夏朝。王灣在陜 西西部,有人認為這解釋了當年鯀被封為嵩伯,這正是王灣類型的區域。 (當然這一段都是推測,不是可靠的歷史學考證。) 河北南部地區一帶則發展出了後崗二期文化,然後是下七垣文化,這就是先商文化了。 夏、商、周為代表的仰韶系族群,再加上一些小部落(例如老虎山文化等等),就形成了 中原地區最早的華夏人。 然後他們吞并了山東、長江流域諸多文化,又加入了遼東逃亡來的紅山文化(被東胡人所 破,我上一篇講過),逐步形成了華夏人。 這就是漢族的文化上的直系祖先。 而在中原龍山文化稱霸東方的時候,在西方,馬家窯文化為代表的藏緬系也不弱。 他們掌握了青銅器的技術,然後南下。 其中 一路留在青海、甘肅、川西北一帶,就是後來的羌族、氐族、西戎的祖先,他們是漢藏語 系的游牧民來歷。 秦穆公益國十二,開地千里,所征服的西戎,就是這些漢藏語系的游牧民。 羌族後來曾南下,進入川西,就是今天川西羌族的來歷。他們有傳說羌戈大戰,就是祖先 如何打敗原住民戈基人。 羌族的一支進入西藏,在西藏游牧,形成了象雄、蘇毗等游牧部落。 對應到考古上,卡若文化就是典型。 一路掃過橫斷山區,一直進入云南,形成了橫斷山區的石棺葬為代表的文化。 云南的藏緬系民族,很多如此來的。 在橫斷山區的石棺葬文化,有一支向西,橫穿橫斷山區,并進入林芝,然後進入雅魯藏布 江流域,形成了雅魯藏布江流域的農耕文化。 他們就是藏族的祖先。 對應到考古上,曲貢文化就是典型。 曲貢文化和卡若文化沒有傳承關系,是從林芝發展來的。從橫斷山區到林芝,到拉薩,可 以明顯看出文化發展的脈絡 最終在唐朝的時候,松贊干布崛起,并征服了諸多羌族部落。這些羌族部落都被融入了藏 族。 所以今天的藏族既有游牧的,又有農耕的。 西戎被秦國征服了。 羌族、氐族繼續游牧。在漢朝時羌族曾一度極為強大。當時羌族人口比匈奴多,只是不團 結,分為很多部,沒有像匈奴那樣實現統一,所以打不過漢朝。 羌族、氐族等後來大舉進入中原,五胡亂華時,羌族、氐族占其二。 苻堅就是氐族。姚萇是羌族。 這些進入中原的大部分人都融入漢族。 後來留在西北的羌族,在西夏滅亡時,大多被蒙古人屠殺光。 西南的羌族,據說在蒙古人打西南路過時,人口銳減,從此一蹶不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193.141.130

11/19 15:38, , 1F
你應該去寫歷史課本的 好精采XD
11/19 15:38, 1F

11/19 15:42, , 2F
歷史課本只能容忍單一且為執政黨服務史觀....
11/19 15:42, 2F

11/19 16:19, , 3F
出書吧 不然就來台灣寫
11/19 16:19, 3F

11/19 19:19, , 4F
好文!邊看腦袋裡有著一張地圖比劃著各民族的變遷
11/19 19:19, 4F

11/19 20:45, , 5F
看起來蠻精采的,只是考古文化與上古傳說的對應仍讓
11/19 20:45, 5F

11/19 20:49, , 6F
(請忽略上一行後半)雖然目前仍多推測,但還蠻有趣
11/19 20:49, 6F

11/19 21:26, , 7F
推 我還滿想知道氐族的歷史 不過好像很少人知道!
11/19 21:26, 7F

11/19 22:01, , 8F
看君一篇文,勝讀十年書啊~~
11/19 22:01, 8F

11/20 01:15, , 9F
根據勞榦先生認為的 大概是在塔里木盆地那帶
11/20 01:15, 9F

11/20 07:27, , 10F
好強 推 不過看你這樣介紹仰韶文化 能否順便講一下你認
11/20 07:27, 10F

11/20 07:44, , 11F
為夏朝真的存在? 黃帝和蚩尤的戰爭真的存在嗎?
11/20 07:44, 11F

11/20 07:47, , 12F
推推!!!
11/20 07:47, 12F

11/20 10:45, , 13F
謝謝b大~我對於漢藏游牧民族的認知真的趨近於零0.0
11/20 10:45, 13F

11/20 14:12, , 14F
我是認為在商朝之前,有一個文明的二里頭文化,至於二里頭
11/20 14:12, 14F

11/20 14:18, , 15F
是不是夏朝,考古發掘不能證實,沒有證據證明二里頭是夏朝
11/20 14:18, 15F

11/20 14:26, , 16F
但是,可以說二里頭大致對應了記載中的夏朝。
11/20 14:26, 16F

11/20 17:33, , 17F
再推 真的腦中不斷有地圖跟顏色的箭頭在移動
11/20 17:33, 17F

11/22 16:03, , 18F
太強了!大推!!!
11/22 16:03, 18F

11/24 12:00, , 19F
我也推,收穫很大
11/24 12:00, 19F
bxdfhbh:轉錄至看板 gallantry 01/06 21:09

10/21 04:09, , 20F
只有推了!
10/21 04:09, 20F

08/13 06:35, , 21F
是不是夏朝,考古發掘不 https://muxiv.com
08/13 06:35, 21F

09/16 02:45, , 22F
我是認為在商朝之前,有 https://daxiv.com
09/16 02:45, 22F

11/08 17:04, , 23F
再推 真的腦中不斷有地 https://noxiv.com
11/08 17:04, 23F

01/01 22:32, 5年前 , 24F
歷史課本只能容忍單一且 https://muxiv.com
01/01 22:32, 24F
文章代碼(AID): #1B1CZUDG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B1CZUDG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