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德國海軍戰艦與巡洋艦發展簡介(3-2)

看板Warfare作者 (本槍價值參仟伍佰元整...)時間17年前 (2007/05/01 00:4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9 (看更多)
※ 引述《keins (艦橋防空指揮所)》之銘言: : 標題: Re: [心得] 德國海軍戰艦與巡洋艦發展簡介(3-2) : 時間: Fri Apr 27 01:34:21 2007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 From: 220.138.32.73 : : 推 tinganchang:首推 04/27 00:45 : : 推 YouCantGetME:推啊啊啊 04/27 01:04 : : 推 woodsy:有沒有大大能解釋撞角船首根大西洋船首的差異ㄚ 04/27 01:10 : : 撞角船首: : ▂▂▂▂▂▂ : ▏ : ▎ : ﹏﹏﹏﹏﹏﹏▍﹏﹏﹏﹏﹏ : : 直角船首: : : ▂▂▂▂▂▂ : ▏ : ▏ : ﹏﹏﹏﹏﹏﹏▏﹏﹏﹏﹏﹏ : : 剪式/大西洋式船首: : : ▁▂▂▃▄▄ : / : / : / : ﹏﹏﹏﹏﹏﹏﹏﹏﹏﹏﹏﹏﹏ : : : 撞角的好處就是在撞擊戰時的巨大破壞力, : 不過--一方面是越來越沒人用這招, 另一方面是意外事故時的殺傷力太大 : (甲午戰爭時的新銳巡洋艦吉野, : 在日俄戰爭中一次夜間航行時被裝甲巡洋艦春日撞上, : 結果春日的撞角殺傷力太強, 吉野搶救無效沉沒; 衝角式艦艏在十九世紀末流行的原因 和1867年利薩海戰中奧地利海軍用衝撞戰術撞沈一艘義大利軍艦有關 再加上南北戰爭中鐵甲艦海戰的結果又顯示 當時的火砲威力不易貫穿艦身裝甲板以破壞艦艇內部 所以在艦砲破壞力不足的情況下 使用衝撞戰術一度成為當時海戰中確保能擊沈對方鐵甲艦的手段之一 只是從黃海海戰的結果顯示 就算鐵甲艦再耐打 只要以小口徑速射艦砲破壞對方上層結構 就算不能立即擊沈 也能癱瘓敵方艦艇的作戰指揮能力 再加上大口徑艦砲與穿甲彈技術的進步 到日俄戰爭期間 海戰的接戰距離已經延長到5000m以上 使得衝撞戰術的執行條件日趨困難 (想要撞上敵艦之前搞不好先被對方用長距離射擊轟沈...XD) 加上穿甲彈技術的改進 使艦砲能貫穿敵方裝甲的機率增加 結果就造成衝撞戰術的沒落 不過 基本上到一次大戰之前 還是看得到有新造軍艦採用衝撞式艦艏的例子 像是HMS Dreadnought就是一例 : 日德蘭海戰的夜戰中, 德國戰艦Hessen與輕巡Elbing也發生碰撞意外, : Hessen的撞角當場把Elbing的所有動力與電力通通KO, 最後彈藥庫爆沉) : : 直角船首就是德國海軍大型艦早期常用的船首種類, : 另外英國的Nelson與KGV級也是接近此類. : (因為英國戰艦的作戰假定中有"追擊前方敵艦"的狀況, : 前方主砲必須能對正前方全部射擊, 因此前甲板必須是平的.) : : 剪式船首也有漁船式船首的稱呼法, : 因為碰上大浪時有艦首幫你壓下來, 航海性會改善很多, 不只是改善航海性能 USN引進飛剪式艦艏之目的還包括為了避免大浪打上主甲板 以致A砲塔及前方副砲無法使用的問題 : 因此成為日本系與美國系軍艦(New Mexico以後)的常用型式, : 大西洋船首算是類似剪式的一種分支路線. 印象中戰前日系戰艦擁有比較經典clipper bow造型的 應該只有1936大改裝之後的長門吧? 在此之前的日系戰艦也有人稱為雙彎式艦艏 (或許是定義不同,還請k大指教) 另外像是大和或Iowa的clipper bow設計跟Bismarck的艦艏設計比較大的不同在於 前二者為了徹底解決大浪打上艦艏的問題 所以艦艏乾舷被提到相當高的位置 這也使得這二艘船的clipper造型非常誇張 (還記得SS-311艦長跟美軍情報單位對信濃號最深刻的印象?XD) 相較之下New Mexico或是Bismarck等艦單純而平直的飛剪設計 反而更能呈現簡潔的美感 而日本帝國海軍與USN敢用這種設計 也與他們的作戰想定中 仍傾向長程舷側對轟有關 所以還能忍受高聳的艦艏擋住一號砲塔或A砲塔低仰角射界的情形 不過 到底提高艦艏乾舷的效果怎樣 依據1945年派遣至英軍的幾艘KGV級與美軍Iowa共同航行的經驗來看 有人還是認為Iowa艦艏太容易被海浪打濕 反而是使用垂直艦艏的KGV比較能確保乾舷不受海浪影響 這該說英國人造船工藝硬是了得嗎...XD : 詳細的內容在MDC第二論壇有討論過, 不過目前當機中, 連結以後再加上去... : : : 筆者補充: : : 實際上, 船速夠快的情形下, 不管哪種船首的殺傷力都差不多-- : 1942/10/2, : Queen Mary(8萬噸以上)在愛爾蘭外海, : 執行從美國運兵一萬五千人到英國本土的任務時, : 護衛的輕巡洋艦Curacoa通過Queen Mary的前方.... : (因為Curacoa執行護衛任務必須採取Z字航線, : 但是速度更快的Queen Mary收到的命令是"全速前進", : 以30kt以上的速度甩開任何意圖跟蹤的德國潛艇) : : 結果4,290噸的Curacoa, 被全速航行的Queen Mary當場"腰斬", 一分鐘之內立刻沉沒. : 由於Queen Mary必須保證船上美國官兵的安全, : 因此她並未停下救援, Curacoa的艦上人員共有338人殉職. (26人生還) : 在此也補充一點 當時其實有U艇在QM附近活動 所以HMS Curacoa為了獵殺U-Boat而闖進QM航線上遭到撞沈 就因為已經有U艇出沒的威脅 QM更不可能停下來搜救生還者....... : -- : 各位, 與敵艦Scharnhorst之間的戰役以我方的勝利而結束. : 我希望各位未來如果帶領你的船隻, 面對比你強大數倍的敵軍, : 你可以完美地指揮你的船, 就像今天他們指揮Scharnhorst一樣! : : --1943/12/26, 英國海軍上將Fraser指揮艦隊在挪威北角外海 : 擊沉德國戰鬥巡洋艦Scharnhorst後, 對艦隊軍官的訓辭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220.138.32.73 : 推 JosephChen:圖文並茂,推! 04/27 03:06 : 推 MRZ:推撞角,我最喜歡這種海軍武器了XD 04/27 03:16 : 推 sfsm:男人的武器!!!! 04/27 07:13 : 推 woodsy:這樣看 大西洋是船首應該航行阻力比較小吧 04/27 10:00 : 推 darksnow:這種設計上的缺失是歸咎於德國重型船艦設計經驗過少? 04/27 11:36 : 推 keins:倒不是, 剪式/大西洋式船首的阻力還比較大 04/27 12:10 : → keins:只是相對於艦首上浪的問題, 這種代價還是很值得就是了. 04/27 12:10 另有一種作法是飛剪加球型艦艏 然後儘量拉長艦艏長度以提高長寬比 這樣算是避免大浪打上艦艏與減阻之間的一種妥協 像是大和與Iwoa都是這樣的例子 (Iowa雖然看起來不像是一般習以為見的球型艦艏設計,其實那只是她的艦艏是向兩舷方 向突出,而非大和那種向前方突出的形狀,所以很容易被誤認為是非球型艦艏設計。另外 ,大和雖然艦艏也拉得很長,但因為艦身過寬,所以長寬比與同時期戰艦相比並未特別高 。) : ※ 編輯: keins 來自: 220.138.32.73 (04/27 12:44) : 推 Lobatchevsky:推! 撞角能追溯到古代(如羅馬--迦太基時代?)海軍嗎? 04/27 14:09 : 推 KK2001:推 04/28 02:12 -- 土兵:42一把要3500 好貴喔... 班長:笨兵!貴三洨! 地上隨便撿一把就有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7.59
文章代碼(AID): #16DXpq1_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6DXpq1_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