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史上的今天 03/03

看板Warfare作者 (臺大歷史系教授......Orz)時間17年前 (2006/10/09 06:1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三月三日 1857年:英法向滿清宣戰,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或稱「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 就某種意義上來說,能讓這兩個八百年世仇的國家聯合起來,去遠征一個國家,這 種外交成果實在不簡單。人類歷史上除了滿清的咸豐皇帝辦到了之外,還有一個德 國的威廉二世以及希特勒。 1878年:保加利亞自奧圖曼帝國獨立。 1905年: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為了撫平國內正在醞釀的革命,宣佈成立國會,或稱 「杜馬(Duma)」。 那為什麼德國的國會就沒有音譯成「待業(Diet)」?XD 德文的Diet,可不是英文的減肥,雖然看德國國會的開會過程,的確有減肥的效果 …… 1915年:美國政府成立「國立航空顧問委員會(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 NACA)」,也就是日後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前身。 1918年:德、俄、與奧匈帝國簽署Brest-Litovsk條約,俄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並割讓大塊的土地。芬蘭、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與波蘭獲得獨立地位。 這些國家是德奧成立的緩衝國,當然也是傀儡政權,負責監視正陷入紅白內戰的俄 國。也由於這款條約的簽訂,讓東歐各國的民族自決成為定局,這正是同盟國外交 當局對於美國總統威爾遜在本年一月八日所宣布的「和平原則十四點」,讓協約國 中其他三巨頭──英、法、義──無法阻止戰後的外交新局面。此時同盟國已經放 棄勝利的可能性了,只想盡可能取得有最好條件的和平。 其實最倒霉的還是俄國,若是能多堅持另外十個月又八天,俄國就成了戰勝國── 而且因為德國無法從東線抽身的關係,一戰可能會提前數個月結束,俄國將取得更 多的外交利益。 1938年:沙烏地阿拉伯境內探勘到石油。 不過沙國等中東產油國家要成為暴發戶,還得等到冷戰時代美國的圍堵政策。因為 美國擔心貧困的中東將導致蘇聯的赤化,所以有系統的讓美國本土石油開採逐步停 產,然後大量購入中東原油取代,提升中東地區的經濟成長,讓他們的社會發展穩 定,減少共產黨赤化的可能性。從事後的發展來看,這個戰略目的是達成了,不過 也讓歐美難以短時間內擺脫對於中東油源的依賴性,也因此演變成宗教極端主義的 溫床。當然,這完全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發展。 1939年:印度獨立運動領導人甘地,抗議英國以寡頭政制治理印度,宣佈絕食。 絕食之前,英國總督召見甘地,甘地說:「你們英國人在印度,總共只有三萬人而 已,而印度卻有三億人口,你們知道這代表什麼嗎?你們沒有權利統治印度。」 總督臉色蒼白,問:「所以你想要怎麼樣?」 甘地回答:「讓印度人統治印度,就怎麼簡單。」 總督說:「不可能!對於這點,大英帝國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雖然我並不希望看 見悲劇的發生,所以,甘地先生,請三思而後行,不然您可以說說要政府要怎麼樣 ,才讓您肯讓步呢?」 甘地說:「總督先生,您這話就錯了,要讓步,應該是您讓步,我們印度人一無所 有,還能讓什麼步?如果你們不肯承認印度人應有的權利,我將宣布絕食。」說完 ,告辭而去。 總督冷笑:「嘖,我還以為他會說要搞暴動咧!哼,是你自己不肯吃飯的,餓死關 我屁事?誰會在乎一個老頭子餓死啊?哇哈哈哈哈~~」 你一個人或許不會在乎那位老頭子把自己餓死,但有三億人可不是這麼想。 1942年:日軍轟炸澳洲Broome鎮,造成一百多名平民喪生。 1943年:英國倫敦遭到德軍空襲,數百名平民躲入Bethnal Green地鐵站防空洞躲 避,結果地鐵站塌陷,造成173人窒息死亡。 1944年:蘇聯海軍創設Nakhimov與Ushakov勳章,是為蘇聯海軍最高榮譽勳章。 1945年:芬蘭向軸心國宣戰。 1945年:英國空軍誤襲荷蘭海牙平民區,造成數百名荷蘭平民喪生。 1971年:印度派兵介入孟加拉解放戰爭,造成1971年印度-巴基斯坦戰爭爆發。 1974年:羅馬教廷(天主教,舊教)與信義會(路德教派,新教)大和解,結束了 自宗教改革以來的對立。 自公元1521年五月二十五日窩牧會議結束後鬧翻,到1974年三月三日,教廷與信義 會共對立了452年又十個月二十二日,還曾造成讓全歐日耳曼諸國成為焦土的宗教 戰爭。 這代表了天主教與信義會的成熟與寬容,也代表了人類真的是一種有夠白目的生物。 1995年:聯合國宣佈結束在索馬利亞進行的人道救援任務。 這並不是說索馬利亞的內戰就結束了哦,是已經打到連聯合國都懶得去救的程度。 然後這也想到了最近我們的漁民在索國受苦受難的經過,唉…… -- http://gps.wolflord.com/ 歡迎大家參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0.18.164
文章代碼(AID): #15ANTEfh (Warfare)
文章代碼(AID): #15ANTEfh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