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轉錄]◇網上談兵之十八:可憐的美國新兵

看板Warfare作者 (鹹魚)時間18年前 (2006/06/22 07:21), 編輯推噓20(2008)
留言28則, 1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0 (看更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新兵補充制度可能是最糟糕的了。這個制度一直要到越戰 結束後,軍方才正式承認其中缺點重重。美國加入二戰時,軍方決定將新兵視同彈藥一般 :只要作戰單位有人傷亡,立刻從「補充兵站」派新兵送至該單位;至於是否該單位仍在 作戰中則一概不管。這種政策產生的後果不僅不利於作戰單位,並且通常會將新兵送入死 門。   新兵一批批地送到國外之前,先接受基本訓練,然後再接受幾個月的步兵訓練。個別 補充方式本來已經不高明,美軍登陸諾曼第後,由於步兵傷亡數量過高,許多送上前線的 補充兵都是從非戰鬥單位抽出救急;他們根本沒有受過步兵訓練,因此情形更糟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軍方決對不會把沒有受過特種兵訓練的新兵,補充到戰車或炮兵 單位;至少這些單位也不會讓沒有受過特種訓練的補充兵去駕駛戰車或操作大炮。官方的 政策認為每名士兵都受過基本訓練,既然步兵操作是新兵基本訓練的重點;理所當然,任 何一名士兵皆可補充進步兵單位立刻擔任步兵任務。可是事實正好相反;步兵的任務遠比 戰車兵或炮兵複雜及恐怖。大部分其他國家陸軍都認識到這個問題,只有美國陸軍就是執 迷不悟。   美國的新兵送上戰場時,經常是在晚上抵達前線(這樣才能避免被德軍發現,不至於 成為活靶)。新兵在黑暗中摸索前進後,補充到缺員嚴重的班上(有時打得只剩下3、4名 士兵了。按美軍步兵班編制,每班12名士兵)。班上的老兵由於新兵沒有經驗,容易遭致 敵人的射擊,從而危及本身;所以總是把新兵派到離他們遠一些的戰壕裡面,由其自生自 滅。如果新兵在第一天晚上沒有被打死(不少新兵就這樣送命了),班長才試看是否是可 造之材。   這名班長常常也是因為老班長受傷或陣亡才臨時昇任;新班長有實戰經驗,不過不見 得是擔任班長的最好人選。在激烈戰鬥中,排長多半從班上士兵中指定新任班長,好壞只 有靠運氣了。因此班長通常沒有指導新兵的經驗,在這種情形下,班長也就像其他老兵一 樣,盡量避開新兵,免得因為他們犯錯遭致敵火,一同送命。假如他們當時擔任防禦任務 ,情況還會好一些,因為至少可以把防禦計劃給新兵解釋,及怎樣少抬頭送死。假如這名 新兵看起來不是土頭土腦,那麼就有老兵可能找他做跟班,幫他挖掘戰壕或修築工事。一 、兩天以後,這些新兵還可能被派去站衛兵戒哨;經過了一、兩個星期這樣的「觀察」視 教訓練,新兵逐漸地就變成老手了。不過新兵初次送到前線時,經常該部隊正好在執行攻 擊或巡邏任務。在這種情況下,部隊只有帶領新兵一同前進;因此沒有戰場經驗的新兵很 快就會陣亡或受傷。既使沒有被打死或受傷,幾天下來,新兵也會因為體力消耗或精神緊 張,經常是這兩種因素同時造成,整個人崩潰不支了。   一名新兵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執行步兵任務;訓練項目包括: 财 不要怕槍聲及炮聲 财 學到在戰場上不曝露目標的情形下,如何行動 财 瞭解在戰場上保養武器及裝備的重要性 财 知道怎麼在戰場上注意身體健康 财 熟悉夜間作戰要領 财 保持體力 财 知道怎樣使用步兵武器!   太多數的補充新兵,尤其是從非戰鬥部隊調出的補充兵,缺乏大部份上述訓練。許多 前線各級部隊長很快發現這個問題。雖然陸軍正式的補充兵制度在戰時未曾修改,許多部 隊長卻自行動腦筋解決。一個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部隊在作戰時,不接受新兵 ;或者至少在部隊攻擊時停止補充。部隊擔任防禦工作時、或從前線調下整補時,才接受 補充兵。有些部隊長並令其新先接受特別訓練。這些方式成效極大,部隊發現訓練愈嚴格 ,新兵的問題愈少。最理想的方式是每1步兵師設1補充連,嚴格訓練新兵一星期或更長的 時間。新兵下部隊後,首先由班長教導他們本班任務、給他們介紹老兵,然後把他們與老 兵混合編組。不幸地是戰場上的部隊並沒有全部採用這些救急的辦法。一直到戰爭末期, 新兵還是在訓練不足的情形下送上前線;所以太多太多的新兵在班上還沒有知道他們的姓 名前,就成為犧牲品了。   美國名軍事歷史作家Ambrose在其新作「充員兵」書中記載:   二戰中,德國及英國陸軍,如果部隊傷亡過重後,一定將其撤至後方休息、補充及重 組。美國及蘇聯陸軍的部隊一旦開始作戰後,不停的補充新兵,從頭打到底,不會撤下來 了。因此到1944至1945年間,大部份的美國的步兵師中的兵員中個別補充新兵竟佔多數。 那些從諾曼第登陸時參戰的步兵師,等到打到德國邊境時,師裡面的補充兵人數已經遠遠 超過步兵師的編制數目了(註一)。譬如說,第90步兵師在二戰中全部收到35,000名新兵 ,這個數目是3個步兵師的作戰兵力總合。   美國不以連或班為單位,而以單兵一名一名地,足額補充新兵到前線步兵師的政策是 馬歇爾將軍決定的。他認為這個方式能使步兵師連續在火線上作戰,新兵可以從老兵那裡 汲取實戰經驗。美國的新兵一到法國後,立即送至補充兵站。在那裡發給他們一隻步槍、 上一門戰地衛生課;如果他們命好,再接受一些額外的戰地訓練。若干新兵甚至從來沒有 碰過半自動步槍或任何其他武器(因為1941年接受基本訓練的新兵是用30步槍,非戰鬥部 隊的士兵可能沒有用過美軍在戰場上使用的制式半自動步槍)。「突出」戰役中的一名步 兵連長在12月29日那天收到100名新兵,他說:「我們發現這些新兵僅僅上過一次靶場; 從來沒有投擲過手榴彈、用過火箭筒、迫擊炮、或機關槍。」   新兵也是可憐,送上戰場時,一個人都不認識。有一名新兵說:「新兵像一名孤兒一 樣,一個人都不認識,感到迷失又孤寂。」   新兵傷亡慘重,半數以上的新兵經常上戰場不到3天就非死就傷。一名老兵說:「那些 年青新兵送到我們連上時,身體健壯如牛,但是像老處女一樣無知。我們可憐這些嚇得半 死、站在我們面前的年青人……在第一次戰鬥中通常成堆的被打死。」老兵避開新兵的一 個原因是後者經常擠在一起(因為新兵的唯一朋友就是跟他們一齊送到前線的新兵),易 遭德軍射擊;一名老兵說有經驗的老兵都是一個個分開被打死,新兵則是死在一堆。新兵 話聲太多,晚上又點香煙。第二個原因是老兵心中有數,這些新兵活不了多久,所以不願 與他們做朋友。但是老兵討厭新兵的主要理由是後者送來時,表示部隊又要向前進攻了。   有時,補充到前線的特種兵也是未經訓練的新兵。一名戰車指揮官回憶1944年12月突 出戰役時:「我用了好幾個小時在戰車中給他們示範如何裝填炮彈。他們連瞄準都做不到 ,怎能打中敵人﹖在我們第3軍團(巴頓的部隊)與敵人打得要死要活的時候,我還在教 他們最基本的訓練東西。」   第1步兵師的一名士官長的輕戰車連接到3名補充兵。這3名18歲的新兵中只有1人在星 期天上教堂時有過開車的經驗,理所當然成為戰車的駕駛兵。另外兩人也都沒有受過機槍 或37戰車炮的訓練,所以這名士官長為他們做了兩小時的示範。然後就上路出任務了。這 輛戰車走了不到半公里,駕駛兵就心慌意亂把戰車從山坡上翻滾下來。士官長被摔出車外 ,頭受重傷,耳朵就此聾了。   第3裝甲師的一名戰車連連長在1945年1月接到35名新兵,他收到的命令是把這批新兵 補充到他的連上,操作17輛新運到的戰車。他後來回憶:「這些新兵幾小時以前還在運兵 船上,他們跟本不知道會派到裝甲部隊;沒有一人受過戰車訓練,大部分沒有坐過戰車或 走近過戰車。」於是這位連長先給他們做了一個簡要的戰車入門,然後由連上的機械士分 組示範,教每名新兵開炮3次。連長說:「時間不夠,只能這樣了。」於是這些一天前還 在安登衛普船上的新兵,當天下午就這樣開著17輛戰車送上戰場了;兩小時後,其中15輛 被德國虎式戰車擊毀。   美國陸軍戰後的調查中,老兵說基本訓練應該更加嚴格、多用實彈,加強體力是最要 緊的一點。他們也指出基本訓練的許多缺點;大約80%的老兵都說他們對於德軍武器及戰術認 識不足,不知道如何對付。他們希望受到更多的飛機識別教育;90%的老兵不知道如何應付 德軍的地雷;也沒有人提起來過香港腳,更不用說如何預防了。   難怪老兵這樣說,他們認為花在基本訓練中的出操及軍事禮節的時間純屬浪費。他們 說接受的武器訓練不錯,不過沒有受到炮兵彈幕射擊後,立即跟上衝鋒的訓練;一與敵人 接火有慢下來的傾向,如此就讓德軍用側射火力釘死;缺乏夜間響聲及燈火紀律;槍聲一 響就擠成一團。假如新兵在美國國內受到這些訓練,那麼歐洲戰場上的傷亡率就會大量減 少了。   1994年美國陸軍軍史中心出版的「陸軍歷史」月刊中,有一篇文章提出兩點指責二戰 時陸軍的補充兵制度:「第一,新兵沒有受到足夠的訓練就急忙送上戰場,在火線上製造 了不必要的費力重新教育。第二,將一些部隊留在前線,不給他們休息的時間,超過了他 們的可以承受的能力;老兵不必要的就損失了,這樣就將永久失去了他們珍寶的作戰經驗 及密訣。」   事實上,陸軍還犯了第三個錯誤:戰場上學到的痛苦經驗一點都沒有傳給新兵訓練中 心。訓練新兵不是火線上的機槍兵或戰車兵的責任;那是陸軍的責任,但是陸軍卻沒有做 到。 註一: 其中第1、第3、第4及第29師到戰爭結束時,超過200%,另有7師超過180% 。所以第29師的老兵自嘲:「本師總共有3個,一個在墳墓裡、一個在醫院裡、一個在前線 。」另外,巴頓的第3軍團從1944年8月到法國至1945年5月戰爭結束時,其平均總兵力只比 30萬人中多一點,但其收到的補充兵也達 26萬名。 本文譯自「二戰秘史」第108至110頁及「充員兵」第十一章。 二○○○年二月二月二十六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176.115

06/22 08:17, , 1F
讓我想到臺灣的新兵訓練.....
06/22 08:17, 1F

06/22 08:53, , 2F
這些"常識"到現在對國軍來說還是很新鮮0rz
06/22 08:53, 2F

06/22 09:05, , 3F
美軍的方法實在是讓人......
06/22 09:05, 3F

06/22 09:45, , 4F
推「花在基本訓練中的出操及軍事禮節的時間純屬浪費。」
06/22 09:45, 4F

06/22 09:45, , 5F
無怪乎大家都同意,現在在台灣當兵是純浪費生命
06/22 09:45, 5F

06/22 09:59, , 6F
文中的作家Ambrose該不會是諾曼第大空降的作者吧
06/22 09:59, 6F

06/22 12:05, , 7F
這樣還能打贏二戰.............
06/22 12:05, 7F

06/22 12:07, , 8F
沒錯就是他....
06/22 12:07, 8F

06/22 13:28, , 9F
06/22 13:28, 9F

06/22 13:38, , 10F
為什麼這樣還能贏二戰 = = 果然還是靠人海?
06/22 13:38, 10F

06/22 13:38, , 11F
又為何隆美爾曾經在回憶錄誇美軍在北非的步兵很優秀
06/22 13:38, 11F

06/22 13:41, , 12F
也常有紀錄說美軍的步砲協同很優秀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06/22 13:41, 12F

06/22 13:41, , 13F
我的印象是剛好相反,在北非時隆美爾認為美軍和義軍差不多
06/22 13:41, 13F

06/22 13:59, , 14F
美國真的是很喜歡『大量消費的國家』呀...(嘆)
06/22 13:59, 14F
hatasan:轉錄至看板 Militarylife 06/22 14:18

06/22 14:22, , 15F
空軍 空軍 空軍 Orz
06/22 14:22, 15F

06/22 15:13, , 16F
推看起來好像在看BOB~
06/22 15:13, 16F

06/22 19:58, , 17F
可是美國片裡美國兵都超專業說....
06/22 19:58, 17F

06/22 20:17, , 18F
電影裡很猛的美國大兵都是老鳥阿...
06/22 20:17, 18F

06/22 21:25, , 19F
看BOB, 德國人好像都是白痴, 美國人很神勇 XD
06/22 21:25, 19F

06/22 21:25, , 20F
另外一部片忘記名字, 反正就一台葛蘭特戰車在北非
06/22 21:25, 20F

06/22 21:26, , 21F
裡面德國人可是更.... XDrz
06/22 21:26, 21F

06/22 23:48, , 22F
唉,想到我當兵的步兵歲月,勇敢頑強,唉,好像義和團。
06/22 23:48, 22F

06/23 00:49, , 23F
難怪老魏可以一個早上幹掉一個營的戰車XD
06/23 00:49, 23F

06/23 00:50, , 24F
提到國軍的重視軍紀禮節怕事不愛打靶就有氣
06/23 00:50, 24F

06/23 00:50, , 25F
有人當兩年只碰過六發子彈,要真的開槍別打死自己人比較好
06/23 00:50, 25F

06/23 01:57, , 26F
老魏幹爆的那個戰車營是英軍的
06/23 01:57, 26F

06/23 09:24, , 27F
老美陸軍遇到壓力時不是都call外掛空軍把對方炸光?
06/23 09:24, 27F

06/24 00:02, , 28F
BOB裡面的大兵都是"傘兵",這跟步兵差很多阿:D
06/24 00:02, 28F
文章代碼(AID): #14cTHmEw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4cTHmEw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