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康得與黑格爾是否有被推翻或重大修正?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秋秋)時間13年前 (2010/10/25 18:02), 編輯推噓2(2029)
留言31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8 (看更多)
關於黑格爾對康德第一批判的批評 出現在《精神現象學》導論 以及《邏輯學》上卷的開頭 黑格爾批評人都不會寫對方的名字 可能的解讀路線是 精神現象學在回應康德第一批判的先驗辯證論 邏輯學在回應康德的先驗知性論 至於你關懷的自身意識的問題 大抵上是出現在精神現象學對康德"反對自身意識=實體"理性心理學部分所做的批評 在康德那裡 自身意識如果是指統覺 那麼"我"並不能等同於我自己 自身意識因而是"我"對"我自己"的一種統一作用 而不能推論出"我=實體" 而黑格爾對康德這部分的可能回應是  從感覺過度到"我的共相" 再過度到知覺後 經歷"顛倒了的世界" 才開始自身意識的部分 在這裡 黑格爾將意識的主體與意識的實體關聯在一起 至於尼梁康那本書在討論黑格爾時 我記得主軸是放在倫理實體的部分來討論 但我認為那不是第一批判所涉及的範圍 所以我不會將倫理實體中自身意識的問題 與康德的統覺放在當作同一個層次來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73.242 ※ 編輯: gtclibra 來自: 118.168.73.242 (10/25 19:25) ※ 編輯: gtclibra 來自: 118.168.73.242 (10/25 19:25)

10/25 19:27, , 1F
不過精神現象學我也看不懂  所以也無法權衡黑格爾的企
10/25 19:27, 1F

10/25 19:27, , 2F
圖是否成功
10/25 19:27, 2F

10/25 20:48, , 3F
如果要看更直接的評價 可看黑格爾的哲學史
10/25 20:48, 3F

10/28 05:31, , 4F
感謝你的解說,其實我也知道黑格爾有推翻康德的企圖。
10/28 05:31, 4F

10/28 05:32, , 5F
是否成功也要等我看完精神現象學,但從其自身認識的第二
10/28 05:32, 5F

10/28 05:33, , 6F
階段中實質上是與康德意涵相同的,換言之,兩者相異在於
10/28 05:33, 6F

10/28 05:34, , 7F
最後的終點,康德主張認識的主客體分離,黑格爾主張認識
10/28 05:34, 7F

10/28 05:35, , 8F
的終點是主客體統一。
10/28 05:35, 8F

10/28 05:35, , 9F
原則上我已經接受了康德,認為黑格爾屬理念,當然,我這
10/28 05:35, 9F

10/28 05:36, , 10F
篇的焦點並非如此,我更想知道後面的哲學家是否有更大突
10/28 05:36, 10F

10/28 05:36, , 11F
破? 沒有的化我實在也懶得去看了,每個人都有認識論,我
10/28 05:36, 11F

10/28 05:38, , 12F
個都去看絕對是瘋了,對於那些沒啥創見的我實在不想浪費
10/28 05:38, 12F

10/28 05:38, , 13F
時間與生命。
10/28 05:38, 13F

10/28 19:21, , 14F
康德不是主張主客二分喔
10/28 19:21, 14F

10/28 19:22, , 15F
物自身不是客體的意思 = =+
10/28 19:22, 15F

10/28 19:24, , 16F
設定物自身的意義是設定一種先驗的存有者,談物自身只能
10/28 19:24, 16F

10/28 19:24, , 17F
從道德的自我立法來談才有意義
10/28 19:24, 17F

10/28 19:26, , 18F
康德對物自身的談論主要是因為他認為理性直觀是不可能的
10/28 19:26, 18F

10/28 19:27, , 19F
但是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突破了物自身不可知的問題
10/28 19:27, 19F

10/28 21:29, , 20F
當物自身作為私為客體的時候我實在不清楚你的區分有何必
10/28 21:29, 20F

10/28 21:30, , 21F
10/28 21:30, 21F

10/28 21:30, , 22F
思維
10/28 21:30, 22F

10/29 10:07, , 23F
知性只能在經驗的應用中,而不可做先驗的應用
10/29 10:07, 23F

10/29 10:08, , 24F
那些知性所不能先驗地應用之物 康德稱為物自身
10/29 10:08, 24F

10/29 10:10, , 25F
而知性一旦先驗地應用,就會出現"先驗幻象"
10/29 10:10, 25F

10/29 10:11, , 26F
這些幻象正是去談論物自身時產生的後果
10/29 10:11, 26F

10/29 10:12, , 27F
由於先驗幻象沒有直觀,而是知性的過渡應用
10/29 10:12, 27F

10/29 10:12, , 28F
在這意義上,客體是作為一種直觀的經驗對象
10/29 10:12, 28F

10/29 10:13, , 29F
那麼,物自身便是不可知的,因為那不是直觀的對象
10/29 10:13, 29F

10/29 10:15, , 30F
而是知性的界線
10/29 10:15, 30F

10/29 10:18, , 31F
見第一批判B 294之後的說明
10/29 10:18, 31F
文章代碼(AID): #1CnLNASS (W-Philoso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nLNASS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