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rigid designator與definite description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My Name)時間17年前 (2006/10/28 02:3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6/59 (看更多)
※ 引述《A1Yoshi (好想做愛(♀))》之銘言: : 我覺得Kripke基本上是對的。一個東西像水和一個是水的東西的確有差。 : 但一個像痛的東西和一個就是痛的東西,兩者沒有差別。 : 這是現象經驗(作為一種真的存在的東西)的特性。現象經驗是「像與實 : 在」重疊的。沒有像痛卻不是痛的東西存在(但有像水卻不是水的東西存 : 在)。(像:seems、looks、what it's like)當我們說「痛」的時候, : 該字詞指涉到的是某一種現象經驗。 : 就如同你說的,痛有某種本體的地位。 : 我覺得心腦同一論者若連這點也要質疑,那或許可能得走上取消論的路。 : 我的看法是,心腦同一論者可以削弱自己主張的強度,將心腦同一的事實 : 限縮在這個世界裡就好。也就是說心腦同一,這同一只是一種適然(contingent) : 等同關係。 什麼叫做「像水但不是水的東西」?以Putnam的Twin Earth論證來看, 當你發現了一個孿生地球,以及孿生地球上被他們稱之為水的東西其實 化學成分不是H2O而是XYZ時,你會認為,那東西就是一種「像水但不是 水的東西」。 而Kripke認為,這個「像水但不是水」的判斷是後驗必然判斷,在所有 可能世界中出現的這種東西都是「像水但不是水」的東西。這是因為他 設定了自然詞項所指涉的對象的本質屬性是其物理結構。 可是仔細思考這個問題,如果真的如Putnam的孿生地球思想實驗所講, 孿生地球上的水(XYZ)和地球上的水(H2O)除了物理結構之外,一切 與這種物質相關的各種現象和反應都是相等的。此時如果兩個地球上的 人都沒有發展出分析物質的物理結構的能力,則兩個地球的人都會「誤 以為」對方所生活的星球上的水,跟自己生活的星球上的水,是相同的 物質,但等到他們能夠分析物質的物理結構之後,他們才會(而且勢必 會)恍然大悟,原來之前認為對方所說的水,和自己所說的水是同一物 質的想法是錯的。 那麼設想一個可能世界,在其中,所有被人們稱之為「水」的東西,都 是混合了兩種分子的複合物質,即「H2O」和「XYZ」,那麼在還沒有分 析物質的物理結構的技術出現以前,當然所有人都會覺得水就是水,但 是根據Putnam的論證(以及Kripke的論點),等到這些人發展出分析物 質物理結構的技術,並發現他們使用的水是由兩種不同的分子所組成, 分別是「H2O」和「XYZ」之後,他們就會把其中一種規定成水,而另一 種則規定為「像水但不是水的東西」嗎? 很直覺的答案是「不會」,如果不會,那麼要說自然物質的本質是其物 理結構就失去其根據。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水的本質必須是其物理結構, 而不是水帶給我們的各種「經驗現象」,甚至,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水的 物理結構,不只是「水」這種物質帶給我們的「經驗現象」之一,這似 乎回到洛克對初/次性的區分。 那麼,真的沒有「像痛但不是痛」的感覺嗎?又或者,如果冰凍的鐵棒 可以讓我們覺得「燙」,這時候我們會說「你如果覺得燙,那就是燙的 感覺」,還是我們會說「那只是一種像燙但不是燙,而『事實上』是冰 的感覺」? 如果後一種說法不是不可能的,那麼「像痛但不是痛」的感覺,似乎也 不是那麼容易被證明為「不可能」的概念(自我不一致?)。畢竟,回 到心物等同理論,如果我們願意把痛覺等同於痛覺神經激發,那麼似乎 可能存在一種與痛覺「相似」但卻不是「痛覺神經激發」的感覺(好比 顏色等於光線頻率,而白與淡灰相似,卻是不同光線頻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9.110
文章代碼(AID): #15Gb4e-2 (W-Philoso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6 之 59 篇):
文章代碼(AID): #15Gb4e-2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