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個人主義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涉事)時間19年前 (2005/04/12 22:43),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7 (看更多)
※ 引述《pttcateye (睡睡貓)》之銘言: : 前文提到個人主義,想到一件事 : 有人問我:個人主義跟存在主義有什麼不同? : 我猜--1個人主義好像沒有如存在主義般自成一個專門的學派? : 2也許個人主義算是存在主義的其中之ㄧ? : 3個人主義式沒有自覺的自私;存在主義是力求自覺的自私? : 我沒讀過哲學,不知這樣想對嗎?? 我說說我自己目前的想法 第一、無論個人主義或是存在主義都不單獨構成一門學派。其理由    在於,一個學派的構成通常是出自研究方法或態度的一脈相    承,單單問題意識與背景的共通性並無法將數個在研究方法 或態度迥異之思想家稱作一門學派。 第二、個人或存在主義之稱呼使用是基於輔助學術討論而來的分類    ,因此該個稱呼之分類意義應該置於學術討論的領域或脈絡    來加以理解。從這裏可以衍伸出三點說明,首先、因為學術 討論所援用之討論素材是來自於具體的社會歷史脈絡,因此 即便是不同的學術討論脈絡,其因應自身領域的問題意識而    來的思想分類也必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比如個體主義 是以某種意義下的獨立個體為出發點,但究竟是何意義也就    必須自各學術討論脈絡來加以界定,但其基本共通性仍提供    了溝通討論的便利與效率。第二、即便是同一個稱呼(比如    個人主義)在不同的學術討論脈絡,其意義的差異性還可能    遠超過其共通性。如上所述,即便同樣是個體主義,在不同    學術討論脈絡由不同問題意識引導整理下,甚至可能出現兩    個並不相容的個體主義思想體系。第三、綜上所述,對於特 定主義的理解或彼此間差異的掌握,如果不是初步地在思想 主題上作外緣性的界定,就必須在其不同的學術討論脈絡或    問題意識背景下來界定,才能夠真正理解或掌握其內在的差    異性。 第三、存在主義的共通性我認為是在思想主題上是從人的現實此在    出發,不同於個體主義是從孤立的個體(有如原子一般)出    發。前者自始帶有私已的性質,也就是從我自己出發來回答 這個問題。至於自學術討論或問題意識的脈絡來理解或掌握    ,我舉一個特殊的例子,比如就倫理問題如何可能的問題意    識下,可能的理論立場就會有社群主義、個人主義或是功效    主義也有可能是存在主義。前者主張倫理問題之決定取決於    社群價值、其次則尊基於個人自主之道德立法,再者繫於社    會之福祉或總效益,存在主義(情境倫理學)則主張在特定    情境之意志決斷。   第四、依上所述,存在主義哲學家應該被理解為,是僅在實質面具    有思想主題的共通性,在形式面則此一共通性與其轄下哲學    家之選取都是出於導論介紹或學術討論之便利或效率。只不    過,我認為存在主義在思想方法上比個人主義還要集中,這    才使得這個學術分類具有較高程度的內在連繫性。     -- Legalservice 台 灣 大 學 法 律 服 務 社 Legalservice ╭─ . ‧ I n f o r m a t i o n ‧ . ─╮ │ 地 點 台北市徐州路21號 台大法律學院大禮堂服務時間 每週六下午一點 至當日案件處理完畢為止(免費)掛號時間 週六下午十二點四十五分至兩點半 (限當日掛號)電 話 (02) 2394053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50.71

140.116.193.73 04/13, , 1F
謝謝囉...
140.116.193.73 04/13, 1F

163.27.119.147 04/13, , 2F
真詳細,好厲害
163.27.119.147 04/13, 2F

82.2.56.52 04/13, , 3F
個體主義的英文是?
82.2.56.52 04/13, 3F

218.166.143.18 04/16, , 4F
individualism
218.166.143.18 04/16, 4F
文章代碼(AID): #12Mzw1B5 (W-Philosophy)
文章代碼(AID): #12Mzw1B5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