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台灣雙投 球路都很會竄

看板Tsao作者 (楚雄)時間18年前 (2006/09/17 07:58), 編輯推噓10(1005)
留言15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1 (看更多)
※ 引述《kenmy (傻不隆冬的小子)》之銘言: : 台灣雙投 球路都很會竄 : 【記者王惠民/報導】 : 王建民「滾地球王子」聲譽如日中天,郭泓志「三振高手」的名號也在逐步 : 建立,對很多球迷而言,旅美兩大好手是不同類型的投手,但興農牛捕手葉 : 君璋則說:「其實,兩人球路特質差異不大,球路都很會竄是最大共通點。」 : 兩人赴美奮鬥多年,只有國際賽才會為中華隊效力,資深國手葉君璋在場邊 : 練習和臨場實戰和兩人都有搭配經驗,他指出:「上過大聯盟的三名台灣投 : 手,王建民和郭泓志很像,投直球一樣會亂竄,只有曹錦輝的直球是真正的 : 一直線。」 : (表示曹總容易被打全壘打也是這麼來的嗎?) : 兩人特質相同,卻形成滾地球大師和三振高手的差距,葉君璋指出,關鍵在 : 球竄的方向不一樣,「王建民的球是往下方的兩個角落竄,郭泓志對右打者 : 的外角球會往上飄,內角球不僅往上,還會進一步貼近打者的身體。」 : 「郭泓志故意投紅中直球,打者不一定打得到。」葉君璋指出,郭泓志的直 : 球有向上竄升的特質,因此故意投紅中,真正到達本壘板時很可能已經飄到 : 更上方的位置,打者反而不容易掌握。 : 「他想要把球路壓低時,有時候反而會出問題。」葉君璋說,郭泓志刻意壓 : 低球路時,球還是經常自然竄升,有時候會意外飄到紅中位置,「前天對小 : 熊德瑞克李,兩好無壞絕對有利球數,還被敲出全場第一支安打,就是想要 : 壓低的球飄到好球帶去了。」 : 王建民的球一樣很會竄,但竄的方向不一樣,葉君璋指出:「他的球都是往 : 下方兩個角落跑,正好和郭泓志球路的竄升方向相反。」 : 兩人特質相同,但球路竄升方向不同,就形成滾地球王子和三振高手的差別 : ,葉君璋認為:「球出手後受地心引力影響,一般都會往下掉,因此郭泓志 : 往上竄升的球,容易讓打者揮空棒,王建民的球雖然一樣會竄,但因為是往 : 下掉,和一般慣性相符,所以還是打得到,只不過不容易打好,滾地球就特 : 別多。」 : 【2006/09/17 民生報】 事實上 球不可能往上竄 球的路徑是一直線代表是品質最好的直球 像王建民的球會向下竄是因為他是投速球不是投直球(2-seamer) 而球往上竄只是控球不好的偏見 因為球出手的方向就是往上的 當然會感覺球一直在飆高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小小感覺 可能小葉說出來的話不是這樣 但是記者結果論去寫 想說郭泓志跟王建民一定比較厲害 語氣就會怪怪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196.15

09/17 08:55, , 1F
球路一直線比較好打... 曹的直球應該也是往上竄型的(下降
09/17 08:55, 1F

09/17 08:56, , 2F
幅度比較小 對打者來說感覺跟平常的速球比有上升的感覺)
09/17 08:56, 2F

09/17 11:18, , 3F
球往上竄應該是指掉下來的幅度小的錯覺 跟控球好壞無關 =.=
09/17 11:18, 3F

09/17 11:47, , 4F
你你你...講得比較怪耶
09/17 11:47, 4F

09/17 12:40, , 5F
只要球前進過程中 球往後轉的程度很大 理論上是會往上飄的
09/17 12:40, 5F

09/17 12:43, , 6F
不過以棒球的重量可能比較難做到
09/17 12:43, 6F

09/17 15:06, , 7F
棒球員不一定懂物理,就算是錯覺也好但是棒球裡還是習慣
09/17 15:06, 7F

09/17 15:06, , 8F
叫作上飄,所以他應該只是就這麼描述出來而已
09/17 15:06, 8F

09/17 19:24, , 9F
以「正常投球球路的座標系」來看,的確是上飄
09/17 19:24, 9F

09/19 10:01, , 10F
試著去當一次捕手看看…有些速球尾勁很強的投手…投出來
09/19 10:01, 10F

09/19 10:02, , 11F
的球感覺真的是“往上竄”…要親身體驗才會知道那種恐怖ꄠ
09/19 10:02, 11F

09/20 11:05, , 12F
推 不過應該是力學吧 我還是不知道往上竄的原因
09/20 11:05, 12F

09/21 19:38, , 13F
一點都不怪啊@_@~
09/21 19:38, 13F

09/22 15:38, , 14F
月經文
09/22 15:38, 14F

09/30 20:29, , 15F
看了三次沒看到記者說曹比他們兩個差.可以引一下嗎
09/30 20:29, 15F
文章代碼(AID): #1538-l5O (Tsao)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538-l5O (Ts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