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討論]兩個問題~~特攝跟精華區~~

看板Tokusatsu作者 (怒鳴りのトトロ)時間17年前 (2007/09/13 12:2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8 (看更多)
※ 引述《oodh (oodh)》之銘言: : ※ 引述《WHO0204 (六翼天使~N￾  ￾ )》之銘言: : : ㄜ~~先問第一個問題~ : : 特攝...的定義是什麼? : : 台灣,應該還沒拍過特攝片吧...@@!? : 特殊攝影...是吧? : 一開始是講 超人力霸王巨大化後 和 戰隊系列的機器人戰鬥 : 的 A「(模型場地)戰鬥畫面」 而 : 所以 依這個定義 像哥吉拉、霹靂布袋戲 都算特攝片 : 後來 從戰隊 延申到同類型的 B「著裝戰鬥」、「有著裝怪人」的片子 : (本來戰隊之所以要全包著 大概是為了1.有忍者感 2.方便使用替身演武打場景) : 所以這樣看 就把騎士、蜘蛛人算了進來 特攝就是指特殊攝影技術跟SFX 日文稱之為特殊攝影 嗚魯托拉曼跟戰隊系列已經是很後面的事情了 早期像遊星假面 彩虹假面 月光假面也算是特攝 而這些特攝作品裡面不常出現模型場地 (最多只有敵人基地 那算搭景) 再往前推 最常被拿來說是特攝先驅的就是1933年的金剛 還有辛巴達(1958)裡面大戰骷髏軍的場景 以前因為沒有先進的電腦特效 就用了很多手法來拍出一些正常方式無法表現的東西 這種手法就叫特攝 比方說 特殊化妝 (不是特殊戲服...是像地獄怪客 針面人 佛萊迪那種特殊化妝) 用粘土模型定格拍攝再連續播放 製造會動的效果 (1933金剛 假面騎士ZO 辛巴達) 用縮小的城市模型來製造"巨大化"效果 (嗚魯托拉曼 戰隊 怪獸片) 用特製的巨大模型來製造"巨大化""驚異"效果 (金剛特製的手 侏儸紀公園 大白鯊) 用借位 剪接讓真人跟異常大小的人共同演出 (金剛 辛巴達 戰隊 魔戒) 用剪接製造高躍 變身的效果 (嗚魯托拉曼 假面騎士) 用剪接製造爆炸效果 (族繁不及備載 最經典是假面騎士踢爆怪人) 用刮片 疊合等效果製造特殊武器與效果 (嗚魯托拉曼的宇宙元素光線 seven的飛刀) 很明顯的 除了用特製模型跟借位拍攝算是前製階段就能完成的 剪接 連續播放這種在後製階段製造出來的特殊效果 也算是特攝 從這樣看下去 超人 蜘蛛人 蝙蝠俠通通都算是特攝 而且還是超純種 用到的特殊攝影技術跟效果 可能比一般日本特攝節目更多 (經費多啊orz) 最受爭議的"電腦特效"也應該屬於特攝的範圍 因為CG只是早期前製 後製效果的延伸而已 沒理由刮底片製造光線算特攝 用CG製造華麗光線就不算特攝 日本特攝之所以一直被當成≒着裝英雄 是因為特攝從假面騎士開始 就被定位為低成本番組 所以資金低到絕大多數的特攝手法都沒法用到 只剩下"剪接"這一項保留著 而最能運用剪接效果的就是"變身" 再加上日本首位等身大變身英雄假面騎士紅到天邊去 於是就多了很多類似的英雄 久而久之 特攝就變成變身英雄的代名詞 (狹義) 其實像特攝Newtype這種雜誌大部分採取的都是廣義 大部分有用到SFX 而且SFX可能成為賣點的作品就會被當成特攝片介紹 如西洋的Star Wars跟Star Trek兩大作 侏儸紀公園 大白鯊 金剛 以及大部分的MARVEL DC作品都算是 日本最擅長的恐怖片也算囉 剛剛發現離題了XD 其實我認為台灣最有特攝味道的就是"武俠"片 用鋼索製造的輕功效果可是台灣香港的專利 而如果要說到狹義的特攝 早期的台灣真的還不少 像是關公大戰外星人 大蛇王 台港合資的電影也有閃電五騎士V3 電視劇也有太空戰士之類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85.86 ※ 編輯: kinnsan 來自: 59.112.85.86 (09/13 12:28)

09/13 13:14, , 1F
關公大戰外星人...我突然覺得我好年輕= ="都沒看過XD~~
09/13 13:14, 1F
文章代碼(AID): #16wBjaO1 (Tokusatsu)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8 篇):
文章代碼(AID): #16wBjaO1 (Tokusat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