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八月Tennis

看板Tennis作者 (低調)時間21年前 (2003/08/16 23:01), 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我也來翻翻^^ Growing up in Public by Jim Courier 幾年前我到拉斯維加斯參加一場慈善高爾夫表演賽,對手是Andre Agassi,他的同伴 Steffi Graf--現在是他的妻子--也在場,開了一台高爾夫球車,幫我們拍照。我們 在打其中一洞時,桿弟問我們:「那你說你們拿過多少個大滿貫?」 我聳聳肩,說:「四座。你咧,Andre~~」 「六座。」他轉過去對Steffi說:「你呢,Steff。你拿過幾座?」 她頓了一頓,說:「二十二。」 Andre跟我對看一眼之後笑翻天。那是一段美好時光,我跟Andre多年來度過的許多美 好回憶的一部份。我一直記得這件事,因為它提醒了我回頭看過去成就是很令人開心 的事,同時也是從較遠的距離來看自己。因為這與獎盃、頭銜無關,當然也不是為了 錢才去做的工作。這是與你對自己的認同、你的表現、你對這項運動帶來了什麼有關 。 這部分,Andre應該可以很泰然吧。 同樣可以無愧於心的,是我的令一位敵手兼朋友:Pete Sampras。我跟他們一起長大 。和他們互相競爭、在台維斯杯時跟他們並肩作戰。與他們分享好時光、分享困難, 甚至和Pete分享痛苦悲傷。我見證他們花了近十五年的時間,將這項運動的責任扛起 來。這有時候讓我不得不感到驚奇,因為我記得他們不被看好成為頂尖高手的那段歲 月,更何況是將這時代的網球重新定義! Andre的天賦在年輕時就很明顯。他的眼力和手臂都很強。到現在擊球力道還是相當驚 人。但是他同時也像是變化無常的未爆彈,當時我們不曉得他有沒有一丁點慾望或耐 力來發揮他真正的能力。小時候我們這群小孩之間的競爭很激烈(我們這一代還有 Michael Chang, David Wheaton, Mal Washington與Todd Martin),激烈到當Andre 在1986年十六歲時轉職業,都彷彿是為了逃開青少年比賽的無限壓力。在職業賽他就 沒什麼好輸的了。 那個時候正是他的天才開始發光之際。才一眨眼,Andre就打進了Stratton Mountain 的八強,我們不禁要這麼想:「兩週前我們才跟這傢伙練過球,我們可不能落後人家 太多。」 但是在1991年Roland Garros我跟他對壘的那次,他不夠強烈的競爭慾望顯露了痕跡, 他當時已是閃耀的年輕新星,但是人們還不太相信他有贏得大比賽決賽的能力。這次 ,換成我沒什麼好輸的。我想,在那場決賽輸了讓Andre的信心下滑,從此開始了一個 類似的重複迴圈。 這個可以觀察的到的缺點--我會稱之為意志力不夠強--正是一度導致在網球上不順心 時Andre會分心到其他事物上的原因(但是這也是一項優點,可以讓他不至於玉石俱 焚)。我喜歡Andre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他能很容易就往其他方面發展,可 是他卻沒有選擇這麼做。以他的才能和智慧,他很可以從事好萊塢的演藝事業,拋開 一個上面寫滿了「要不是」的網球履歷表。 但是Andre挑了較艱苦的路,他發掘了自己的能力,並面對了他對網球的責任。他的意 志力變強了。他認知到自己擁有多少天賦,但在當時他所達到的卻只使用了他天賦的 一小部分而已。他大半的網球生涯都在彌補這個錯誤。現在他是網壇中最仁慈博愛的 人。也是顧家的實在好男人,而且非常專業(譯註:不知是指顧家還是指網球:p)。 Pete身上留著完全不同的血液,而這種兩極化的特質使得他們的對抗更加有趣。Pete 跟我在青少年時沒有什麼競爭關係(我們只交手過一次),所以我們成了較好的朋友 。講到Pete,他跟Andre好奇的方向不一樣。他不會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幹這行?」 對Pete來說,A加B總是等於C。如果他好好準備,保持體能,乖乖練習,他一定可以打 敗大部分的人。而這正是他所做的。 不過,Pete還是花了一段時間才學會了這ABC的道理。一開始,他也曾為自己不是Andre 而深受打擊(但是又有誰能成為Andre呢?),而且他看起來也好像會臨陣退縮,不像 是大贏家的樣子。在他贏得US Open冠軍後,他又縮回去打挑戰賽拿了幾個冠軍。 發現Pete本質上還是個沒安全感的小孩的人是他的教練,Tim Gullikson。當Pete對 自己有多好感到不確定而遲疑,或是寧為雞首的時候,Tim跟Pete說了Pete最需要聽到 的話:「你比其他人都更有能力,是你要開始好好運用而不是律己太寬的時候了。」 在Pete接著又嚐到勝利的滋味之後,他開始發展出他最偉大的特性:專心一致。這使 他將焦點放在他唯一真正想要的:贏得重大比賽的冠軍。一旦他的野心具體化了,他就 絕不將目光從這目標上移開。他在中途失去了罹患腦癌的Tim,但這也沒有讓他退縮。 Pete將另一個時代的英雄們視為自己的模範,而我們發現他正像是五六十年代那些表情 冷酷、樸素而高水準的澳洲頂尖選手。 Pete學會隨時保持警戒心,以致於他很享受放鬆。在公開場合他發揮所有力量,私底下 卻很溫柔,這是同一個人。他很有諷刺的機智,喜歡大笑。在公開場合我們看不到這一 面,正說明了他有多能控制自己。但Pete的感情比表現出來的要豐富多了。1995年 Australian Open八強賽,我們都看得很清楚。那是在Tim去世前的一年半。Pete那天在 球場上崩潰落淚,但是還是壓抑下來並贏得那五盤大戰,證明他並不是忽視事物或排除 它們,而是把它們隱藏了、內化了。後來我們兩個一起在trainer's room讓手腳抽筋的 地方接受按摩時,我們談到了那場比賽、談到Tim、談到人生。我對那場比賽的一切都 感到驕傲,不管是戲劇性或是我們在那樣情況下表現的運動精神,以及我們的同胞情誼 。 順便一提,Pete有十四座大滿貫單打冠軍。比我和Andre加起來多,不過比Steffi還少了 八座。 就像一般的情況,數字並不能代表整個故事。 -- Jim Courier跟Pete Sampras與Andre Agassi同為1992及1995年的台維斯杯隊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70.206.23 ※ 編輯: Escude 來自: 61.70.206.23 (08/17 00:47)

推 61.70.206.23 08/17, , 1F
不好意思誰的推文被修掉了^^b
推 61.70.206.23 08/17, 1F

推 61.62.36.17 08/17, , 2F
好棒!:D 推文的請重推吧…:p
推 61.62.36.17 08/17, 2F

推 61.225.193.105 08/17, , 3F
幫Nico拍拍手!
推 61.225.193.105 08/17, 3F

推 218.162.29.171 08/17, , 4F
拍拍手 ~ 啪啪啪啪啪!!!
推 218.162.29.171 08/17, 4F

推 218.165.33.141 08/17, , 5F
真是充滿了網球的美好
推 218.165.33.141 08/17, 5F

推 61.230.117.139 08/18, , 6F
翻的真好 拍拍手^^
推 61.230.117.139 08/18, 6F
文章代碼(AID): #_FaSxNN (Tennis)
文章代碼(AID): #_FaSxNN (T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