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台灣道教發展的困境與展望已刪文

看板Taoism作者 (道之環 心之還)時間11年前 (2013/02/08 01:38),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真是個好題目! 我看到這題目,第一個想到的是: 我到底算不算要去努力的一份子? ㄜ.....就先當作是好了,不然end了。 ※ 引述《white555 (白千翌)》之銘言: : 各位版友好,小弟目前就讀宗教所 : 日前期末作業寫了一篇與道教相關的報告,想在此與版友們分享 : 請大家指正:) : ---以下正文開始--- : 一、前言 : 台灣一向佛道不分,事實上這也一直是中國民間信仰的傳統。學生是佛教背景,當我 : 稍微瞭解佛教後,才赫然發現真正的佛教內含與外在通俗佛教有很巨大的差別,那時 : 我發現佛教被誤解,同時開始認為道教許多思想、儀式都是「抄佛教」的。對道教誤 : 解的情況一直到我接觸到台灣知名丹道團體「崑崙仙宗」後,有了轉變,之後透過閱 : 讀任繼愈《中國道教史》後,對於道教有更不同的認識。而進入輔大宗研所的目的之 : 一,也就是讓自己能更深入瞭解「道教」,並期許自己對道教不再有誤解。此報告內 : 容即為這學期修習莊宏誼教授「道教教義與實踐」一門專題演講課程,聽了眾多道教 : 學者報告後之綜合心得。 : 二、道教從明清到戰後的困境 : 根據任繼愈《中國道教史》提到「明清兩代(1368~1911)五百多年,是道教從停滯 : 走向衰落的階段。在內部,教團的腐化,在外部,理學的強力排斥,民間宗教的爭奪 : 地盤,失去統治者的崇奉扶植等多種因素,促使道教漸趨衰落,道教的衰落,大體上 : 與整個封建社會的衰落同步。」 由此可見,道教的衰微從明清時期便開始,繼之盛 : 行的是民間宗教, : 《中國道教史》一書中舉出黃天教、羅祖教與紅天教等民間宗教為例,其中羅祖教直 : 接地影響了如今於台灣非常興盛的民間教派「一貫道」,一貫道將羅祖教創始人羅清 : (字夢鴻,又號蔚群)列為其第八祖 。 : 到了民國初年,五四運動以降,無論是佛教道教均被知識份子斥為迷信,作家魯迅甚 : 至寫了短篇小說〈藥〉來諷刺當時中國人民的無知與迷信,以為用犯人(革命份子) : 被處死後流的鮮血沾饅頭能夠治肺病。事實上,這也無法怪罪知識份子對於宗教視為 : 迷信的攻擊,因為佛道二教同時在明清之際衰敗,造成系統理論均不夠完整的民間教 : 派四處橫行,人民不知所信為何地盲信瞎信成了迷信。 : 二次大戰當國民黨政府遷至台灣後,對宗教又產生更嚴格地限制。在李豐楙教授〈丹 : 道與科學、政治:戰後台灣丹道的現代化〉一文中提到:「在政治上面對國民黨政府 : 的嚴格控制,對於聚眾傳功仍有諸多疑慮?所以傳宗者也的積極配合政策,有的則是 : 消極因應,也分別遭遇不同的結果:或是傳布順利、或是引秘地流傳,在現代化的過 : 程中形成社團、新興宗教或私下傳授。而對於科學化強烈的衝激,從五四運動以來所 : 倡行的科學運動,像仙學、天帝教早就開始嘗試科學語言的傳布;在台灣又有崑崙仙 : 宗、黃龍丹院,也都嘗試結合科學新知與丹道修練」這部份顯得相當有趣,受到時代 : 的衝擊,傳統丹道不得不用各種方式生存,如配合政府與將語言科學化。 : 但正如上課時,曾有同學提問的:「在新時代其他宗教都在開跑了,道教在做什麼? : 」普傳的丹道教派大多變成新興宗教(如天帝教、崑崙仙宗),而傳統丹道派則選擇 : 秘傳,一般為大眾所熟悉的正一派道教卻又暮氣沉沉,絲毫無新的發展,是相當可惜 : 的。 : 在張超然老師於其「道教度亡思想及其實踐」的主題演講中,放給我們看的道教度亡 : 科儀的田野調查紀錄片,影片中在馬路中間所舉辦的度亡儀式是多麼地顯得寒酸?而 : 中途道士們所表演的那些七零八落的花拳繡腿又是多麼的不莊重?這如何與當今佛教 : 盛大的各式法會、甚至是基督教的佈道大會相比呢? : 台灣道士給人的刻板印象是相當糟糕的,有著喝酒抽煙吃檳榔等陋習,具體的形象可 : 參見作家劉梓潔自著自導的電影《父後七日》。這種負面印象形成的緣由學生並不清 : 楚,但對於道教這樣一個原本充滿深厚內含的宗教,構成這樣的負面形象是相當可惜 : 的。這也無怪乎,李豐楙教授在其文中描述,丹道派的修道團體總喜歡以「道家」、 : 「仙學」來作為其與一般道教教派的區別。 : 和佛教和基督教等其他宗教相比,道教似乎沒有固定的入教儀式,讓信眾可以確認自 : 己是個「道教徒」。但在丹道派的修煉團體中,卻不乏「拜師」、「上表」等入教儀 : 式,記得有教授就提過,因為道教原本就不是一個統一的教派,觀道教的歷史,原本 : 就是從先秦至漢代的民間巫術、教派慢慢發展起來,到東漢末年才正式形成道教的。 : 這樣的形成歷史,導致道教從來就沒有一個真正的創教教主,僅能附會先秦道家的老 : 子做為其教主,後來發展成「三清」的崇拜。可是正如《中國道教史》所說:「到南 : 朝末,道教諸派逐漸認同宗源於『三清』之說,但『三清』於史無證,神格模糊,很 : 難取得廣大社會人士的尊仰。」 : 加上在元代,道教在老子化胡之爭辯論失敗後,道教信仰根源的歷史證據上,又更衰 : 落了一層。 看完這一段,我心中不禁想到我似乎一直下意識的會去忽略追究道教相關的歷史。原因 一個是準度很有懷疑的空間,另一個是不知道要拿來作什麼用;但要以宗教名義來振興 道家內涵,隱約又開始覺得有必要。大家覺得呢? : 三、道教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養生與醫療 : 道教與中國醫療從古至今一直有分不開的影響,根據林富士教授〈中國早期道士的醫 : 療活動及其醫術考釋:以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傳記」資料為主的初步探討〉一文的 : 結語部份提到:「對於許多道派(尤其是天師道和上清經派)而言,醫療之事不只道 : 士個人短暫的興趣,而是道派長年的經常性活動,他們的經典甚至針對治病之事詳加 : 規範並提出病因之說和療病之說。」由此可知,醫療是長久以來道教的傳統。但在課 : 堂上曾有教授提到,自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統治以來,台灣到教的醫療傳統被強制地 : 與中醫分離,這對道教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 現代人重視健康也重視心靈的療癒,特別是近年由西方引進的新紀元(New Age)思 : 潮,大談正面思考、寬恕療癒與吸引力法則,《秘密》、《零極限》等心靈書籍蔚為 : 一時。但事實上,這些有關於生命保健與療癒的知識傳統,早就在道教裡頭了!只可 : 惜國人普遍具有「貴遠賤近」、「近廟輕神」的習慣,自家有寶不挖掘,卻拚命往外 : 求,殊不知西方的新紀元思潮其實正式深受東方(中國、印度)文化哲學的影響,在 : 被西方吸收後,重新包裝,再「外銷」至台灣。 : 道教的身心修煉傳統,可從「修命不修性,修行第一病;修性不修命,一點靈光無處 : 用」這句話看出道教「性命雙修」的特色。相較於漢傳佛教,道教不僅重視精神與心 : 性的修煉,更著重身體能量的運用與操作,這點與西藏的密乘佛教極為類似。 : 根據《神仙傳》的記載,正一派祖師張陵,就是以一個醫者的形象現身,他曾這麼說: : 「爾輩多俗態未除,不能棄世,正可得吾行氣、導引、房中之事,或可得服食草木數百 : 歲之方耳。」此可見張陵具備的各種道法,均和醫學有關。在中國醫療和「道」是分不 : 開的,道代表了整個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因此「五術」中的「山、醫、命、 : 相、卜」都與「天人合一」的精神分不開,從人到天地,從個人醫療到風水命理,「道 : 」的哲學脈絡下是以與世界和諧的天人合一作為終極目標。而道教的內容不只有重視養 : 生與醫療,甚至還能關懷人的死後,度亡、超拔等儀式,能讓一個人在死後的靈魂也能 : 得到平安。 我想起我念大學時看過的一些本校或外校的佛學社的社員,坦白說,即便有在讀經, 程度還是很低。跟一般人一樣只作到三分,就覺得自己快見性了。不過佛教的系統 就是可以提供各類層級的人所需要的心靈滋養,我想道教也應該這樣。就像作社會服 務,大家都知道有意義,很正面,但是信念不夠的或者根本家庭就顧不完的或者加班 就要加到死的,這些人都沒辦法作;BUT...還是有各自可以努力的小範圍:送送物資 、捐捐小錢,善待下屬跟關懷親友,其實也挺不錯。 道教是宗教,宗教要為人服務,若要以更好方式呈現,我想到的事情是由一個地方開 始正本清源,從最親民的醫療、養生、命理到最遙不可測的天人合一,要能作出示範 效果。由於宗教靠人治的部分很重,大概也沒辦法一開始就揪一大群;不然一旦捲入 類似爭奪天師位這種糾紛,根就毀了。或者下次巴拉拉辦的演講可以順便深談這部份 。 : 四、道教未來的展望 : 俗化與僵化永遠是所有哲學與宗教的最大敵人,它讓思想變得淺薄而粗糙,形成執著 : 而不知變通的意識形態。總觀歷史,宗教不乏經歷過俗化與僵化的時代,若要突破困 : 境,往往必須透過宗教中的有志之士進行改革,將教義與教法重新整頓、活絡翻新, : 才能再度讓該宗教活起來。 聽起來就像是佛教推行「人間佛教」,那道教也可以推行類似「人間道教」的運動嗎? 這方面既有人在想,也很可能就有人正在作,或者可以觀察正在作類似動作的人都做些 什麼?是支持他們就好還是得自己來? : 以佛教為例,它與道教同樣在明清之際沒落,同樣在民初五四運動提倡科學以來被打為 : 迷信。但幸運的是,民初佛教界有許多大師(如太虛、印光、虛雲、弘一),因為他們 : 的共同努力,為今日臺灣佛教的盛行,打下基礎。事實上在民初,也有陳攖寧先生為了 : 革新道教做努力,因此提出「仙學」的主張,但影力不如佛教大且深遠。 : 在臺灣傳統的道教發展看似脈絡,但有趣的是以練氣功為主的團體卻相當興盛(如梅門 : 、太極門),但道教本身給人練功、練氣的印象卻不鮮明,大部分人以為做度亡法事、 : 拿香拜拜就是道教了,而對於為何而信、為何而拜的理由又不瞭解,甚至學生曾親身遇 : 過,至廟裡參拜,向廟方人員詢問此神為何,有何背景意義與淵源,廟方人員竟是一問 : 三不知的窘境,也無怪乎道教易被知識份子視為迷信了。 : 我認為道教要能振興,首先要從教育做起,一是充實道教從業人員的素質,二是能讓社 : 會大眾瞭解道教原本深刻的內涵與意義,三則是讓道教重新與養生、醫療、身心靈健康 : 等重要功能重新結合,並且打造一個更現代化的道教。而這個重要任務,我想是身為一 : 個對道教有興趣的宗教系所學生責無旁貸的,因為只有我們才能比別人更深刻地瞭解道 : 教內涵,以及它所傳承的珍貴意義。 教育這方面我的想法覺得問題根源不在宗教上。如你,你對佛教本來有所誤解,但你是有 能力看書,是有判斷力的,所以你經由自我學習,就矯正過來了。如我,我小時候也認為 老子叫李耳、李聃,但是長大後我東看看西看看,多看幾本書就發現根本沒有證據存在! 現在會有越來越多識字的文盲,認識字,但完全沒有自修的能力,或說不想自修;你就算 畫成漫畫給他們看,都還有更好看的漫畫可以選。我必須說,可能只能採身教方式慢慢進 行,作一個「推廣道教優良文化」的運動,那怕是為了一點點進展,說不定這輩子都得耗 在上面了。 : 五、參考資料 : (一)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下冊),台北市,桂冠 : (二) 孚中《一貫道歷史》台北縣,正一善書出版 : (三) 李豐楙〈丹道與科學、政治:戰後台灣丹道的現代化〉 : (四) 林富士〈中國早期道士的醫療活動及其醫術考釋:以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傳記 : 」資料為主的初步探討〉 : -------- : 以上獻醜的報告,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版友來討論 : 關於臺灣道教的現狀與外來展望 我也獻醜了! 大家不用謙虛,一起來醜一醜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94.118

02/08 09:28, , 1F
02/08 09:28, 1F

02/15 12:14, , 2F
俗稱的紅頭 黑頭 是否是正一派的? 台中天師
02/15 12:14, 2F

02/15 12:20, , 3F
台灣的紅頭是閭山派 黑頭是正一派
02/15 12:20, 3F
文章代碼(AID): #1H4-QP4I (Taoism)
文章代碼(AID): #1H4-QP4I (Tao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