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眷村、原民 客家、馬華 非閩南文選 掀뀠…

看板Taiwanlit作者 (5714)時間17年前 (2007/07/20 15:5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 引述《mettyy (我們的師生緣分早該結束)》之銘言: : 我不是台灣文學的專業研究者 : 但我真的很想知道 : 如果照樓上回文/推文的人說 : ["台灣文學"不應該也從未曾等於過"福佬文學"呀?] : [這個丁文玲的第一段就在作很明顯的分化] : 如果台灣文學(研究)之發展是從來不分化的 : 是兼顧各種聲音的 : 那這篇文章裡頭提到的各種集子在這幾年間的出現 : 這代表了什麼意義? : 為什麼這些集子都集中出現在2000以後? : 而大不是上個世紀解嚴後民進黨成為第一反對黨的時候 : 或是熱鬧滾滾的1990年代?? : ------- : 請各位指點一下迷津 我覺得你說自己不專業是客氣了,會在台灣文學後面加上(研究)的人、 對學術論文應該不是太陌生,才會有這樣的文字習慣,我之前就覺得 mettyy應該是謙虛的人才是。 不管如何,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 ^^" 從文不對題的"分化"去假設"台灣文學是從來不分化",是有困難的 丁文玲對台灣文學的認識相當粗陋,沿著他的脈絡來看台灣文學有相當的危險 台灣文學(研究)的發展,應該是從來就有分化的,稍微回顧一下文學史 "反帝反傳統"大概是各方研究者都能同意的特色,所以從反日殖到反黨國 都是先有一個必須被反對的客體存在,本土論才被激活發展、試圖從別人 身上找出自己的獨特性,也可說是從別人的論述上分化出自己的脈絡。 我知道台灣文學的確走向多元並存,但別忘了它本來就有反抗的基礎性格 如果台灣文學從不分化,那它早伏在殖民者的腳下了。 若繼續談到這些文學選集,意義在於他們都有消失的憂慮,所以要從文化上 找回自己的存在,不只是文學選集、文學史、文化史、地方文化採集都有著 類似的宗旨,也在這些動作中可以找回自己族群的身影。對我來說, 我更感興趣的問題是他們為什麼現在才被編出來。不也就因為它們在 黨國霸權下發展空間不大,各自的母語不被鼓勵,民間的文化也不被重視, 這些東西自然無法發展,這些東西當然編不出來。 等到它們可以發展時(也就是解嚴後),也需要經過思考與嚐試才能被發展, 畢竟他們的文化早就所剩不多,以弱勢文化中最有規模的原住民文學來看, 光是克服文字技巧,發展自己的文化思想,其間就不知道有多少困難, 而也要等到反抗勢力取得一定成績之後(執政),官方民間有了不同的關聯 這些文化才有基礎發展各自的議題,若不是客委會、原委會等一堆政府組織 加上台灣文學建制內的學者進場研究,這些文學選集恐怕還要很久才會出現 具體而言,我想從一元發展到二元再到多元,從黨國走到黨外再到族群, 14年來發展成這樣也算不錯的成績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85.223 ※ 編輯: laziohead 來自: 220.131.85.223 (07/20 16:07)
文章代碼(AID): #16e6jycD (Taiwanli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7 篇):
文章代碼(AID): #16e6jycD (Taiwan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