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這樣是在疏通筋骨?

看板TaiChi作者 (如水生波如火作燄)時間18年前 (2005/10/08 17:40),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22 (看更多)
: 首先要問修行的目的是什麼? : 練拳的目的又是什麼? : 朋友必定青春正富 方有此種想法 : 太極拳有道藝與武藝兩種練法 : 道藝講養性全生 武藝講克敵致勝 : 而兩者基本原則都是相通 : 但是因為目的不同 所以在練習時的情形 表現的風格 與達到的要求不同 : 而重視武藝或是道藝 : 要看時代環境而定 : 因為中國人最現實 : 就我看來 : 格鬥太極拳最沒用 : 因為現代武術表演 : 可以有獎牌 : 可以有獎金 : 保障就學就業機會 : 可以泡妞 : 格鬥太極拳 練的辛辛苦苦 不知所求為何 : 所有的技術 : 都有時空的限制 : 在某種時空的處境 : 可以稱做無敵 : 太極拳看歷史可稱無敵 : 但論起保家衛國 : 他還不如少林拳 : 因此講極端一點 : 太極拳可稱漢奸拳 : 少林拳可稱英雄拳 : (這是為了凸顯意義故意 講極端難聽的話 請明嘹其義 ) : 有技術的人達不到道的層次 太極拳家比比皆是 : 看看歷史可知 : 為了保全無敵的名聲就上吊 : 這叫認識道? : 但稱做武術家當之無愧 : 因為對道的認識 跟技術好像沒什麼太大關係 : 庖丁說 我所好的是道 這超過一切技術 : 沒有技術 只是考驗人對道的信心 : 這考驗的是人對外境的榮辱是否能不動心 : 在技術上打轉 人永遠到不了道的層次 : 對於我 : 一切人本 : 人最重要的修行 沒有技術沒關係 我個人曾經也跟前輩一樣 把太極拳當做種修行工具 練拳的目的 搞到最後就是用來打通經脈 運周天 入靜 後來發現 這種思維其實是害慘現在內家武術的毒瘤 (也許我講言重了 但這是我的過來經驗) ----------- 韓非有篇文章講到"舉燭" 內容說有個士大夫寫信給他一個擔任要職的朋友 信末叫書僮把蠟燭架高 隨手把舉燭兩字寫上 他的朋友一見這兩字 自以為有言外之意 就照著他自己揣摩的方法 大量任用賢才 把國家治理的很好 幾年後 這位大臣跟他朋友道謝 他朋友卻從不記得提過這兩字 ----------- 在我看來 世下作學問的人也很多犯舉燭之過 (我把它當學問 不曉得各位願意當它是什麼) 只是可惜的是 故事裡的舉燭雖然誤解 但最後結局還是好的 世下的舉燭之人 能有善終的卻無幾人 在他們心裡 追求我流的學問 比追求真實的學問重要 追求我流的太極拳 也比求真的太極拳重要 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解釋學問的人 也多的是 但由於這牽涉到個人學習目的 我不便多說什麼 只是針對前輩幾個較客觀的地方或是是語病作點評論 忘前輩誤見怪 我是為大家好 並不是想藉著耍耍嘴砲 打得一嘴好拳的方式來博得別人尊敬或是抵毀別人 而是真心的認為這種學習觀念很重要 第一 前輩說格鬥太極拳學得會累個半死 是最無用的拳 個人據切身經驗必須忍痛持相反立場 因個人學習來看 學正確的外家拳 比起不正確的系統 它練的時候是最苦的 但用起來仍比錯誤的動作輕鬆 而內家拳卻更有趣了 學正確的動作最輕鬆 到用的時候更不用提了 第二 人說文無第一 武無第二 文采跟藝術的東西 不到一定程度差別前 外人不能判斷誰的東西較高 主觀佔相當多數的比例 也因此自古文人相輕 各以已貴 而武藝的東西 卻是可以確實客觀比較的 (指公平競技狀態下 那種耍陰險 放暗器取勝的不在此內) 而有一種東西 卻比文采藝術更難判斷 那便是每個人對於道的修為 這種東西不是純從文章或嘴巴上可以判斷的出來的 甚至氣質也能用裝的 列子裡提到聖人不相 也許能給一些人作為參考 晚輩目前老師長得就像位諧星 連他以前同學幾年的室友 都不知道他會功夫 這種修為真的讓我為過去的自己感到慚愧 一點小得小悟就拿出來沾沾自喜 一定要打跟別人不同的"自我功夫品牌建立" "俺是真正滴修行人" 這種慚愧裡也帶著某種興奮跟感動 但晚輩文字水平不高 不易精確形容這種感覺請見諒 第三 文中透露著一種唯心的味道 卻提了人本 只要人對自己的道有信心 環境如何都無所謂 從文字看 其實是種不錯的境界 實際來看 也是真的達成的到的境界 但對後生初學道者而言 其實這類的觀念帶有點危險性 容易讓人跟唯心論畫上等號 自古 易經跟老子都是心物二元論的 莊子之後的修道者就開始慢慢變質了 不是唯心的東西沒道理 而是道家重視人與環境的互動更勝於自己心性 人不能獨存於天地環境之外 能提升環境 踏實觀察環境 心性自然也會提升 而於文章末處 前輩提及了人本 晚輩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查查人本最早的起源跟原始意義 看看它是屬於唯心還是唯物的東西 是不是真的像時下那些招搖撞騙的人 嘴裡口號講的"人本 就是一切以人為本"那麼簡單 也許好奇者將發現 人本根本不是他們說的那種東西 連宗教狂熱者都能談人本 真的很有趣也很可悲 最後作個總結 也許文章裡我給人一種技術主義的觀念 但是對晚輩來說談那些"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的東西 對別人沒有幫助 這些東西像是什麼打坐練拳突然起的變化 或是突然感受到什麼樣的東西等等 這類東西 你有你的變化 我有我的變化 那種變化算道 那種不算 沒有客觀標準 花太多時間在討論這個東西是捨本逐末的 個人目前的修行觀只有 求真 實事求是 很簡單 很樸拙 但我也相信"道在非實處不可得" 雖不是說那些個人的感覺不真 而是那種感覺對別人幫助不大 並非可操作的客觀經驗 透露一點個人學習心得 也許算敝帚自珍吧 真正武術修為 八 九成是客觀純理性經驗的東西 都是可驗證的認知概念 只有一兩成才是牽涉個人資質跟努力程度 太極拳能用的 八 九成是身體結構 筋絡 方位等的問題 只有一兩成才與氣與經脈 有關係 它們是輔助自己作整合身體動作的工具罷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1.131.70

10/08 21:34, , 1F
現今拳理解釋 真假難辨阿....!!
10/08 21:34, 1F

10/08 22:05, , 2F
能給你看 又能合於拳論讓你相信能用的 就值得您去學
10/08 22:05, 2F

10/09 15:07, , 3F
在下認同您的看法,武術先由實際面下手。餘則視造化。
10/09 15:07, 3F
文章代碼(AID): #13HvGJ_p (TaiChi)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22 篇):
文章代碼(AID): #13HvGJ_p (Tai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