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西太平洋大爆熱帶氣旋,觀察颱風路徑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一)時間6年前 (2017/07/23 07:56), 編輯推噓114(114055)
留言169則, 7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天氣小觀:西太平洋大爆熱帶氣旋,觀察颱風路徑 在北有東風波,南有季風槽的有利環境下, 西太平洋高壓被熱帶擾動分割, 東風波與季風槽,打造出多個熱帶擾動和熱帶低壓, 熱帶性低壓的出現再造成熱帶低壓波, 於是,季風槽、東風波、熱帶低壓波環環相扣下, 然後再來個重力波和羅斯貝波/重力混合羅斯貝波割離的高空冷心低壓協助, 最後看到的就是,西太平洋多個熱帶氣旋形成, 而雙颱的出現讓藤原效應也來了, 對流指標MJO季內震盪也跑到西太平洋上,再來個默默的開爾文波吧~ 哇賽的多種大氣波動全部攪和,想看嗎一次看個夠, 今年至今西太平洋最精彩的盛況,真是所謂霹靂大熱鬧。 未來一週除了觀察颱風外,還要留意新形成的颱風可能接近台灣。 這時就要觀察颱風路徑,但由於太平洋高壓被分裂數塊, 因此,模式預報在颱風路徑上意見分歧。 宇宙超級霹靂大熱鬧的西太平洋上, 1. 熱帶擾動(99W) 低氣壓1010百帕,在北緯10.3度,東經129.9度 也就是在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東方近海, 位於太平洋高壓分裂的東亞高壓與西太平洋高壓之間鞍部, 目前移動緩慢,模式預報東亞高壓未來北縮, 因此,預測之後會偏北移動,接近台灣東南方海面; 沒錯的, 這個未來的擾動就是可能接近台灣的颱風。 99W目前所處環境的垂直風切不算好, 高空由於南亞高壓帶來的東北風往赤道氣流, 再加上99W本身偏弱, 因此99W高空場所需的往兩極(極向氣流)還未打開。 不過,夏季高壓勢力會重新調整,99W往北移動的過程, 環境轉佳,有增強為颱風的機會。 在到達台灣東南方海面時,路徑就關鍵了, 伴隨東亞熱浪向太平洋擴散,太平洋高壓在東亞的分裂體往東偏移, 日本東南方上演的雙颱藤原效應,又讓太平洋高壓在分裂成 菲東高壓與西太平洋高壓, 對99W來說,東亞高壓與菲東高壓,一個在其北,一個在其東, 因此,可能推擠著99W/或新颱風往台灣接近, 但也可能陷入在台灣東方滯留。 模式意見分歧,這支路徑要觀察續觀察。 2. 熱帶擾動(91W) 低氣壓1010百帕,在北緯7.2度,東經136.4度, 也就是在菲律賓東南方遠海(99W的東南東方), 毫無疑問, 這隻就是拜99W所賜,西南風與太平洋高壓偏東風相遇形成的擾動。 不過,垂直風切的環境場被夾殺,且未來一週更惡劣。 隨著西太平洋高壓勢力調整,高壓的氣流轉為偏南風 在沒有確保維持西南風與偏東風之氣旋的情況下, 模式預報不看好這隻擾動胚胎的發展。 3. 熱帶擾動(90W) 低氣壓1006百帕,在北緯27.3度,東經135.6度, 也就是在台灣東北東方海面上, 這隻就是受惠於熱帶低壓波與東風波配合形成擾動, 日本南方海域看起來就是東風波排成三個熱帶擾動, 其中兩個已經增強為颱風, 這隻胚胎則是命運悽慘,同樣因為太平洋高壓分裂勢力調整, 東亞高壓東移,加上99W北上,不給胚胎成颱的時空, 最後只能掰掰了。 4. 洛克颱風 輕度颱風 洛克 (編號第 07 號,國際命名 ROKE), 中心位置位於北緯 21.7 度,東經 116.0 度, 以每小時25轉20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 颱風中心氣壓 1002 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 18 公尺, 瞬間之最大陣風每秒 25 公尺,七級風半徑 80 公里。 這隻完全貼近東亞高壓南緣,在高壓的引導下就是往對岸廣東了, 台灣要留意偏南風帶上來的水氣,在中南部造成一些明顯降雨。 5. 熱帶性低氣壓(08W) 熱帶性低氣壓1004百帕,在北緯18度,東經111.2度, 即在中西沙島海面,向西北西緩慢移動,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的趨勢。 這隻就是在海南島近海,目前爆發對流,出現CDO(中心密雲區), 成颱機率高,由於洛克颱風擋在東亞高壓之間, 因此,這隻的導引氣流不明顯,移動緩慢。 海南島持續受到影響可達三天。 上面講完,剩下的就是雙颱藤原效應了。 6. 庫拉颱風 與 諾盧颱風 輕度颱風 庫拉 (編號第 06 號,國際命名 KULAP), 中心位置位於北緯 30.4 度,東經 168.3 度, 以每小時18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颱風中心氣壓 995 百帕, 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 20 公尺, 瞬間之最大陣風每秒 28 公尺,七級風半徑 100 公里。 輕度颱風 諾盧 (編號第 05 號,國際命名 NORU), 中心位置位於北緯 28.6 度,東經 152.3 度, 以每小時4轉6公里速度,向西南西轉東南進行。 颱風中心氣壓 992 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 23 公尺, 瞬間之最大陣風每秒 30 公尺,七級風半徑 100 公里。 庫拉颱風 與 諾盧颱風 目前相距1000公里, 模式預報,未來一週,藤原效應。 藤原效應 http://www.cwb.gov.tw/V7/knowledge/encyclopedia/ty029.htm 如果兩個颱風靠近至1,000公里左右時, 它們將相互繞著相連的軸線做環狀反時鐘方向旋轉,旋轉中心的位置, 由2個颱風的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的強度來決定。 旋轉時通常較小的一個走得快些,較大的一個走得慢些, 有時2颱風亦可能逐漸合而為一。 此種雙颱風交互作用現象係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先生最早開始研究, 故稱為藤原效應, 未來一週, 庫拉颱風 與 諾盧颱風 互旋, 東邊的庫拉颱風往北,西邊諾盧颱風往南,互旋過程中逐漸接近, 由於庫拉颱風往北碰上南亞高壓往東調整, 南亞高壓的東北風讓庫拉颱風的高層輻散場不佳,加上引進冷海溫, 因此互旋過程中逐漸由諾盧吃到庫拉颱風, 諾盧颱風併掉庫拉颱風後,整併後強度可觀, 之後受東亞高壓向東調整,在高壓的引導下往西南掉。 不過一周過後,拜精彩藤原效應所賜, 熱帶低壓波做大,低壓槽爬向西太平洋高壓的北側, 低層的西南季風衝向低壓槽,似乎要做出導向季風槽"/"的情況。 模式預報低壓槽東端的遠洋突然又冒出一個個氣旋擾動, 因此,一周過後,似乎還有的瞧。 果不其然的,今年的颱風盛況迅速展開了。 (以上供參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94.2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_Research/M.1500767808.A.21F.html

07/23 08:00, , 1F
07/23 08:00, 1F

07/23 08:00, , 2F
07/23 08:00, 2F

07/23 08:04, , 3F
應該算跟去年獅子山一樣的情況 季風環流圈的混戰
07/23 08:04, 3F

07/23 08:04, , 4F
07/23 08:04, 4F

07/23 08:04, , 5F
Monsoon Gyre
07/23 08:04, 5F

07/23 08:06, , 6F
季風環流圈的特徵東側會有一長尾渦漩 呈現鎌刀狀
07/23 08:06, 6F

07/23 08:07, , 7F
東側渦旋通常北移 尾端會不斷拉出新渦旋
07/23 08:07, 7F

07/23 08:09, , 8F
環流北側渦旋如果沒甩出,就可能往西或往西南跑
07/23 08:09, 8F

07/23 08:11, , 9F
目前要等諾魯跟99W到位 所以現象才會更明顯
07/23 08:11, 9F

07/23 08:36, , 10F
07/23 08:36, 10F

07/23 08:42, , 11F
也該展開了 不然再加熱下去 多幾個莫蘭蒂台灣受不了
07/23 08:42, 11F

07/23 08:46, , 12F
命名的關鍵時刻08W居然裸了
07/23 08:46, 12F

07/23 08:47, , 13F
EC報的亂七八糟,模式高緯的颱風都有過於偏強的現象
07/23 08:47, 13F

07/23 08:47, , 14F
而且由於是純大氣模式,原地打轉都不會減弱
07/23 08:47, 14F

07/23 08:48, , 15F
EC這報報到932,有點誇張
07/23 08:48, 15F

07/23 09:05, , 16F
推推!
07/23 09:05, 16F

07/23 09:07, , 17F
07/23 09:07, 17F

07/23 09:15, , 18F
開始趕進度了....XD
07/23 09:15, 18F

07/23 09:18, , 19F
今年的大低壓時代似乎比去年精彩
07/23 09:18, 19F

07/23 09:20, , 20F
不過這種大低壓時代通常水貨橫行...xd
07/23 09:20, 20F

07/23 09:28, , 21F
07/23 09:28, 21F

07/23 09:35, , 22F
EC 2212Z 50系集成員疊加決定性路徑~
07/23 09:35, 22F

07/23 09:35, , 23F

07/23 09:36, , 24F
(紫) 決定性路徑 (紅) 系集平均
07/23 09:36, 24F

07/23 10:32, , 25F
繼續看這場戲怎麼演
07/23 10:32, 25F

07/23 10:51, , 26F
07/23 10:51, 26F

07/23 11:01, , 27F
希望走紫色的
07/23 11:01, 27F

07/23 11:11, , 28F
日本東北大雨 秋田縣狂洗紀錄
07/23 11:11, 28F

07/23 11:11, , 29F

07/23 11:13, , 30F
最近好像算是那邊的梅雨季
07/23 11:13, 30F

07/23 11:32, , 31F
李富城說會穿過台灣
07/23 11:32, 31F

07/23 11:37, , 32F
18N以南的路徑可信 之後不可信
07/23 11:37, 32F

07/23 12:07, , 33F
多觀察 別太快下定論
07/23 12:07, 33F

07/23 12:22, , 34F
卡大是說91W發展較好 會和99W整合
07/23 12:22, 34F

07/23 12:44, , 35F
台北又37度啦~
07/23 12:44, 35F

07/23 12:44, , 36F
希望在上班日來個強颱 讓大家可以連放三天颱風假
07/23 12:44, 36F

07/23 12:45, , 37F
樓上…
07/23 12:45, 37F

07/23 12:49, , 38F
這颱風強度不會多強,不可能c4c5
07/23 12:49, 38F

07/23 12:51, , 39F
最新GFS還是登陸花蓮
07/23 12:51, 39F
還有 90 則推文
07/24 06:23, , 130F
東太平洋也有三個系統 北太平洋很熱鬧開趴中
07/24 06:23, 130F

07/24 07:33, , 131F
91W和99W好像愈來愈近了
07/24 07:33, 131F

07/24 08:31, , 132F
91w和99w的渦度開始合併,可能開始整合了
07/24 08:31, 132F

07/24 08:31, , 133F
諾盧和庫拉的渦度也開始連在一起了
07/24 08:31, 133F

07/24 08:53, , 134F

07/24 14:40, , 135F
樹林下大雨了
07/24 14:40, 135F

07/24 19:42, , 136F
強烈要求下周一颱風登陸本島...
07/24 19:42, 136F

07/24 21:50, , 137F
颱風不要來啦
07/24 21:50, 137F

07/24 22:46, , 138F
要,一定要~
07/24 22:46, 138F

07/24 23:39, , 139F
生一堆不來一個的話,那還要熱多久啊
07/24 23:39, 139F

07/25 00:59, , 140F
希望颱風帶來雨水和降溫,但不要帶來災害....
07/25 00:59, 140F

07/25 06:14, , 141F
好奇問一下,今夏均溫是有偏高嗎?常看人在叫熱熱
07/25 06:14, 141F

07/25 06:14, , 142F
熱,夏天不本來就會熱,難不成是家裡沒冷氣?
07/25 06:14, 142F

07/25 07:07, , 143F
如果是指台北的話,盆地地形+熱島效應(by氣象局)
07/25 07:07, 143F

07/25 07:07, , 144F
,以前是南部比北部熱,現在完全顛倒
07/25 07:07, 144F

07/25 07:08, , 145F
感覺今年夏天沒去年熱…
07/25 07:08, 145F

07/25 09:17, , 146F
熱死了...崩潰~~
07/25 09:17, 146F

07/25 11:11, , 147F
感覺今年比較偏乾熱
07/25 11:11, 147F

07/25 11:48, , 148F
今年乾熱?明明午後陣雨這麼多
07/25 11:48, 148F

07/25 11:49, , 149F
梅雨時間也很長
07/25 11:49, 149F

07/25 11:50, , 150F
這幾天桃園都沒午後雷雨 都是熱整天的
07/25 11:50, 150F

07/25 11:54, , 151F
所以不能說「今年」偏乾熱
07/25 11:54, 151F

07/25 11:54, , 152F
熱是有時段跟區域的感受分別的不同
07/25 11:54, 152F

07/25 12:35, , 153F
其實夏天一直以來最熱的都是台北吧 比南部熱很多
07/25 12:35, 153F

07/25 13:47, , 154F
本來就會熱 但是本來也會希望下雨降溫啊
07/25 13:47, 154F

07/25 13:47, , 155F
盛夏最熱的應該一直是台北,只是現在差距比以前更大
07/25 13:47, 155F

07/25 13:48, , 156F
我手上1930年代日本的台灣氣候簡介就已經是台北最熱
07/25 13:48, 156F

07/25 13:49, , 157F
當時資料七月均溫28.1度(台中27.6台南27.7花蓮27.1)
07/25 13:49, 157F

07/25 15:39, , 158F
現在已經35了,差真多是因為過度開發關係嗎
07/25 15:39, 158F

07/25 15:53, , 159F
以前台灣號稱四季如春,樓上資料或許不假。
07/25 15:53, 159F

07/25 16:32, , 160F
其實不乾ㄟ...是燜熱
07/25 16:32, 160F

07/25 16:56, , 161F
拜託颱風快點來 好熱..
07/25 16:56, 161F

07/25 17:00, , 162F
拜託颱風不要來..
07/25 17:00, 162F

07/25 17:34, , 163F
均溫跟最高溫是兩回事… 不能拿35度跟均溫比
07/25 17:34, 163F

07/25 17:52, , 164F
夏季月均溫目前大概在28-29之間,高壓勢力強的月份
07/25 17:52, 164F

07/25 17:52, , 165F
,還有破30的記錄
07/25 17:52, 165F

07/25 18:21, , 166F
不要來不要來不要來不要來不要來
07/25 18:21, 166F

07/25 18:23, , 167F
來啊,有種單挑,桃園飛機場,飛字下見~ (~誤
07/25 18:23, 167F

07/25 23:40, , 168F
這波熱浪實在太久了....我想要午後雷陣雨 T_T
07/25 23:40, 168F

07/26 16:23, , 169F
台灣冬季中南部會偏乾,但夏季來說均屬悶(濕)熱
07/26 16:23, 169F
文章代碼(AID): #1PS-P08V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