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為何在地球內愈靠近太陽,氣溫愈低?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慾望越大,硬碟越大)時間11年前 (2012/10/26 23:12), 編輯推噓7(7018)
留言25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dpFish ()》之銘言: : (原文刪光光) : 這個問題過去應該被討論過不少次,也有很多板友幫忙回答了, : 但似乎好像還是有那麼一點不夠清楚的地方, : 我試著加上一些我個人的想法,重新整理一次。 : 如果要問最主要原因,或是要給出一個簡潔可以讓小學生懂的版本, : 但很簡單: : 「因為大氣幾乎不會吸收太陽光,地表才會吸收太陽光, : 所以在對流層大氣中,熱源是在地表, : 太陽先加熱地表,熱量再往上傳遞至高空,這就是隨高度升高氣溫降低的原因。」 : 個人認為這個回答就解釋了主要的原因了,講太多可能反而會混淆重點。 恕刪 在去年陳正平老師所教授的大氣物理化學課程中, 剛好老師也提到這個問題,並問大家原因。 我當時也和原PO的想法是一樣的,所以就舉手回答問題, 並提到在輻射的觀點上,其熱源在地表,所以在對流層內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而減少。 老師:這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我當場覺得我的書都白唸了........不過也很想聽聽老師的想法! 到底答案是什麼,可以把我一直以為的常識完全抹殺! 老師接著笑說:其實答案很簡單,是從靜力平衡(Hydrostatic balance)的觀點出發。 (更多靜力平衡:http://0rz.tw/pTZMn。請看最後一個方程式) 由靜力平衡關係式(dp/dz=-ρg)及理想氣體方程式(p=ρRT)我們可以得到 dp/dz = -pg/RT 上式可推得當氣壓梯度越大,其溫度越高。 氣壓梯度越小,其溫度越低。 而因為地球大氣其密度隨著高度而減少,氣壓梯度也就隨著高度而減少。 雖然靜力平衡關係式是一個大氣系三年級學生都應該要知道的,但我好像也從來沒想過 這可以拿來解釋為什麼對流層溫度隨著高度減少。 老師: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對流所造成的絕熱冷卻。 (也就是原PO所提到的概念,氣體的壓力變低或體積膨脹時,溫度會下降。) 不過看過原PO的文章後現在回去想想,討論氣塊溫度變化和討論環境的平均溫度遞減率是 不一樣的,那麼為什麼可以混為一談@@ 以上憑印象打的,如果有錯誤或遺漏的地方,請去年也修那門課的同學出來指證我QQ 但其實我還是不了解: 1. 熱源輻射的作用為什麼不重要? 2. 如何去量化及比較上述這些過程的重要性? JP老師這學期也在台大大氣系教授大氣物理化學,應該快要教到這裡了,有興趣的板友 快去上課問老師問題! 順帶一提, 地球大氣的溫度隨高度變化剖面是W型曲線(將曲線逆時針旋轉90度,對流層、平流層、中 氣層、增溫層);而如果地球大氣沒有臭氧的話,對流層頂約在60km,此剖面和太陽系其他 星球相同,是為V型曲線。 臭氧的存在可以使平流層(10km至50km)的溫度隨高度增加, 中氣層(50km至80km)的溫度隨高度減少。 有趣的是,臭氧在平流層的極值約在25km附近,但平流層頂卻是在約50km的高度。 這是因為,在平流層以上的高度其空氣密度大幅降低,若空氣質量越少,在吸收同樣熱量 的條件下,空氣溫度會較高。而臭氧量和空氣密度的平衡高度就是在約50km的高度,也就 是平流層頂的地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4.235.35

10/26 23:39, , 1F
絕熱冷卻和力平衡都只說了為什麼"可以"上冷下熱
10/26 23:39, 1F

10/27 00:26, , 2F
同樓上想法。我還是傾向於輻射是「因」對流是「果」
10/27 00:26, 2F

10/27 00:26, , 3F
不過我好像也有聽過陳老師說過類似的討論
10/27 00:26, 3F

10/27 00:27, , 4F
所以有機會的人真的可以去問問看 XD
10/27 00:27, 4F

10/27 11:34, , 5F
我覺得這跟溫度怎麼定義有點關係 如果用膨脹絕熱冷卻
10/27 11:34, 5F

10/27 11:35, , 6F
的想法 那麼平流層之上應該也要隨著高度溫度降低
10/27 11:35, 6F

10/27 11:37, , 7F
地表是熱源的確不能完整回答這個問題
10/27 11:37, 7F

10/27 11:38, , 8F
瓦斯爐上煮水 溫度會是靠近熱源的底部比較高 還是最
10/27 11:38, 8F

10/27 11:38, , 9F
上面會比較高呢?
10/27 11:38, 9F

10/27 12:05, , 10F
有點好奇,如果煮的水體是大氣這種尺度的大小,那仍
10/27 12:05, 10F

10/27 12:05, , 11F
然會是上層溫度比較高嗎XD
10/27 12:05, 11F

10/27 12:10, , 12F
也不會比較高啦 就只是上下會很接近 然後水的體積
10/27 12:10, 12F

10/27 12:11, , 13F
基本上不像空氣隨著壓力說變就變
10/27 12:11, 13F

10/27 12:18, , 14F
換個方向想 如果地表不是熱源 那麼輻射的傳遞只會讓
10/27 12:18, 14F

10/27 12:21, , 15F
對流層消失 剩下平流層 那也就沒有對流調整的過程了
10/27 12:21, 15F

10/27 12:25, , 16F
一個T是常數的大氣 似乎還是可以符合靜力平衡關係
10/27 12:25, 16F

10/27 14:52, , 17F
為什麼沒人要用能量守恆就好了…
10/27 14:52, 17F

10/27 16:02, , 18F
還要考慮氣體密度 大氣頂層溫度雖然可以到2000度
10/27 16:02, 18F

10/27 16:02, , 19F
可是還是可以把人凍死
10/27 16:02, 19F

10/27 16:32, , 20F
越討論越歪了,而且很好奇樓上這種說法到底哪裡來的
10/27 16:32, 20F

10/27 21:51, , 21F
高層是靠氣體可吸收的游離輻射加油,所以越靠太陽越熱
10/27 21:51, 21F

10/27 21:51, , 22F
加熱 ...
10/27 21:51, 22F

10/27 21:54, , 23F
ccc的說法是高層大氣密度不夠,提供的輻射熱不足,人在
10/27 21:54, 23F

10/27 21:55, , 24F
上面會因為輻射泠卻降溫,加上因為密度太低傳導熱很慢
10/27 21:55, 24F

10/27 21:55, , 25F
不過我不太喜歡這種說法就是了
10/27 21:55, 25F
文章代碼(AID): #1GYgXEfH (TY_Research)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YgXEfH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