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這叫「共伴效應」?!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Mark)時間13年前 (2010/10/23 15:25), 編輯推噓19(19029)
留言48則, 2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2010年10月22日2300的某休閒節目,邀請某位博士參與 其中提到「共伴效應」,來看看他如何解釋的: ************************************** 主持人:「XX兄,什麼叫共伴效應? 這次有沒有共伴效應?」 XX博士:「有。 這次共伴是最明顯的。 其實共伴有三個,現在很多媒體它都,反正下很大的雨就叫共伴 事實上有三個,第一個它是比較冷的東北季風,遇到這種颱風外圍 所以冷的空氣跟暖的空氣,在對峙 我剛剛講等於是深水炸彈一樣,繃 下面冷,上面熱。因為通常是下面熱,上面冷,剛好倒過來 這個就很不穩定,會下大雨 那另外一個就是說......(主持人打斷)」 主持人:「再問一下,上面冷」 XX博士:「上面熱,下面冷」 主持人:「上面熱,下面冷,那就會怎樣?」 XX博士:「整個是翻轉。因為通常地底下,地表是比較熱 然後慢慢的溫度會遞減,這時候剛好倒過來 下面是東北季風,比較涼涼的,比較冷 颱風來的外圍水氣是比較暖的 然後就開始翻轉,這個時候對流就開始冒起來,就很多雲,下很多雨」 主持人:「這就叫共伴是不是?」 XX博士:「這是第一項,第一個要素 第二個要素是說,因為吹東北風,有時候遇到這個地形 台灣的地形,像北部的地形或宜蘭的地形,或是花蓮的地形 那個地形遇到這個......氣流遇到這個地形會被這樣抬起來」 主持人:「因為中央山脈?」 XX博士:「對......所以它會加速這個對流,又再漲的更厲害,對流又更旺盛」 主持人:「轉的更厲害」 XX博士:「對...... 第三個就是說,如果這個颱風的外圍很接近台灣的東部 這個時候風跟外圍環流混在一起,這個風就會更強,雨就會更強 我剛才講的三個東西,事實上這次只有前面兩個有 颱風基本上外圍沒有靠到北部東部 所以這次來說,這兩個就已經那麼恐怖了」 ************************************** 看完這段,我個人是覺得:到底這樣說有沒有讓一般民眾理解何謂共伴效應? 還是會讓人誤解呢? 尤其是所謂的「第一個要素」,我認為完全講反 垂直方向的穩定度,用「溫度」去計算,會受氣壓不同而影響 用「位溫」或「虛位溫」或「相當位溫」來計算,會方便很多 「上面熱,下面冷」,是大氣穩定的狀態,為何會「翻轉」? 這是一個錄影節目,不是現場直播的節目,應該可以重錄吧? Mar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67.14

10/23 15:29, , 1F
我覺得最簡單就是東北季風本身的風對台灣的颱風氣流
10/23 15:29, 1F

10/23 15:30, , 2F
哇哇挖?
10/23 15:30, 2F

10/23 15:31, , 3F
你還期待台灣媒體什麼
10/23 15:31, 3F

10/23 15:31, , 4F
有增加的效果 另外東北季風經過東海也會帶到水氣
10/23 15:31, 4F

10/23 15:32, , 5F
所以共半的風雨會大一些
10/23 15:32, 5F

10/23 15:32, , 6F
是哪位博士?應該是學氣象的吧。
10/23 15:32, 6F

10/23 15:36, , 7F
又或者是說 那位博士的意思是 東北季風的冷空氣不利
10/23 15:36, 7F

10/23 15:37, , 8F
yes...是氣象博士
10/23 15:37, 8F

10/23 15:38, , 9F
颱風的能量儲存 反而冷空氣讓颱風能量大量消失 而消
10/23 15:38, 9F

10/23 15:40, , 10F
失的能量就以潛熱的方式消失(水汽放熱凝結成大雨)
10/23 15:40, 10F

10/23 15:40, , 11F
會是這種意思嗎?
10/23 15:40, 11F

10/23 15:42, , 12F
說法建立在證據上,或是過去相關的研究結果
10/23 15:42, 12F

10/23 15:42, , 13F
我不敢說哪種說法一定對,但是請提出相關資訊
10/23 15:42, 13F

10/23 15:49, , 14F
我覺得他們願意找專家而不是名嘴來已經不錯了
10/23 15:49, 14F

10/23 15:49, , 15F
媒體這次沒什麼好罵的
10/23 15:49, 15F

10/23 16:19, , 16F
你講的那些一般民眾哪聽得懂阿
10/23 16:19, 16F

10/23 16:28, , 17F
大多數的觀眾的科學程度是中學以下,連大學理工科非
10/23 16:28, 17F

10/23 16:29, , 18F
氣象大氣專業的觀眾都不一定懂這些專業大氣用語,就
10/23 16:29, 18F

10/23 16:30, , 19F
像請數學系教授在電視上介紹高等微積分的時候一直提
10/23 16:30, 19F

10/23 16:35, , 20F
Stokes' Theorem一樣,一般人哪裡聽的懂…
10/23 16:35, 20F

10/23 17:26, , 21F
第一個部分根本只在講穩定度 不覺得這樣講民眾能聽懂
10/23 17:26, 21F

10/23 17:31, , 22F
倒不如說冷暖空氣對峙 就類似是春季滯留(梅雨)鋒面
10/23 17:31, 22F

10/23 17:32, , 23F
不過下冷上熱真的是比較穩定,這樣的講法真的怪怪的
10/23 17:32, 23F

10/23 17:34, , 24F
位溫、相當位溫、虛溫這些對民眾來講太複雜了
10/23 17:34, 24F

10/23 17:35, , 25F
民眾認知也是跟dpFish說的一樣 下冷上熱較穩定
10/23 17:35, 25F

10/23 17:53, , 26F
熱氣上升冷氣下降 這是常識了 覺得他應該是口誤啦...
10/23 17:53, 26F

10/23 18:06, , 27F
難以理解 下冷上熱不是穩定嗎?
10/23 18:06, 27F

10/23 18:17, , 28F
下冷上熱應該是說:原本都在低層的冷熱空氣相遇以後
10/23 18:17, 28F

10/23 18:18, , 29F
,因為熱空氣密度較低,所以連同熱空氣中的水氣一起
10/23 18:18, 29F

10/23 18:19, , 30F
被抬升到冷空氣團上方,此時水氣凝結就會下大雨了
10/23 18:19, 30F

10/23 18:42, , 31F
溫度不是隨高度降低...我覺得是他沒說清楚
10/23 18:42, 31F

10/23 22:17, , 32F
我沒看節目, 這題目搭圖卡or動畫說明會不會比較好?
10/23 22:17, 32F

10/23 22:38, , 33F
請問共伴效應就是藤原效應嗎??
10/23 22:38, 33F

10/23 22:40, , 34F
樓上也太誇張了吧
10/23 22:40, 34F

10/23 23:10, , 35F
昨天某大學大氣系主任說莫拉克也是因為共伴效應造成
10/23 23:10, 35F

10/23 23:11, , 36F
只要有心,個個颱風都會有共伴效應...囧
10/23 23:11, 36F

10/23 23:32, , 37F
我覺得他解釋的聽不太懂(文組發言)
10/23 23:32, 37F

10/23 23:33, , 38F
所以我也一直在想他是不是口誤,henokoi說的我就懂了
10/23 23:33, 38F

10/23 23:36, , 39F
我覺得這就是專家的盲點,專家以為他講得很清楚了,卻
10/23 23:36, 39F

10/23 23:37, , 40F
想不到一般人其實最不懂的是最簡單的點
10/23 23:37, 40F

10/23 23:38, , 41F
我本來以為共伴效應是東北季風和颱風都有水氣,兩個
10/23 23:38, 41F

10/23 23:39, , 42F
在宜蘭碰頭了,兩股夾帶水氣冷熱空氣相撞發生劇烈對流
10/23 23:39, 42F

10/23 23:40, , 43F
然後宜蘭就倒大楣了 XDDDDD
10/23 23:40, 43F

10/23 23:44, , 44F
其實共伴的點不一定在宜蘭~~
10/23 23:44, 44F

10/24 13:56, , 45F
文字跟口語說明也有差異 聽不懂可是看會看得懂
10/24 13:56, 45F

10/25 01:42, , 46F
請問是保結的節目嗎? 那個談話者是澎起鳴的樣子..
10/25 01:42, 46F

10/25 01:42, , 47F
(為了不引起爭端我用假名)
10/25 01:42, 47F

08/13 21:34, , 48F
我覺得這就是專家的盲點 https://muxiv.com
08/13 21:34, 48F
文章代碼(AID): #1CmetpSw (TY_Research)
文章代碼(AID): #1CmetpSw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