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改編SHE中國話之超high的台灣話

看板TW-language作者 (recta sequi)時間17年前 (2007/05/12 12:5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15 (看更多)
※ 引述《keku (雲破月來花弄影)》之銘言: : 國語霸權應與政策施行度較為有關 不解跟外省人口比例有什麼關係? 語言這種東西很難用政策強迫的 以中南部的外省人口比率 在日常生活中 被台語(在桃竹苗就是被客語)同化的機會 其實不會低到哪去 : : 而是外縣市居民來到台北市後 因為接觸到由政治核心(特別在政府機關)的國語優勢 : : 讓他們認同單一語言的意識形態 並非難代表農村與落後的台語 : 個人以為來台北能接觸到"政治核心"的市井小民 畢竟還是佔少數吧 : 大部分人並不會跟政府有什麼接觸 主要應該來自生活型態的改變 : 我同意這改變亦包括為數甚多的本省人與原住民 : 如MF大說的社經地位高一點 可能較為注重國家語言 : 我也還是覺得人們之間的母語歧異度大 應該會是影響比較廣泛的因素 不 我認為同樣是閩南人 經社地位越高會越重視母語 客家人比較沒這種現象 是因為客家人從事商業的比率較低 而高經社地位的閩南人往往倚賴商業 所謂的母語歧異度大的假設 你會面對幾個困難 首先是前面已經提到的 在1949年以前 台北盆地的族群就已經非常複雜 但當時大稻埕同安腔 卻是普遍被接受的商業語言(即便當時的官語是日語) 即便這遠非多數人的母語 不管你喜不喜歡 沒有其他的原因 在50年後佔優勢的 肯定仍會是大稻埕同安腔 但目前卻不是如此(當然在某些商業領域 比如金融業或紡織業 同安腔仍是優勢語) 至於所謂的政治核心 與中南部城鄉移民傾向從事軍公教有關 假設城鄉移民彼此間 關係會超過與在地人或外省人(從居住與經社條件來看 這是比較可能發生的狀況) 則即便並未受雇於政府的城鄉移民 也比較可能以軍公教為"理想的"工作環境 也就是說國語優勢是經社弱勢者往上爬時產生的感受 雖然有這種感受的人 國語反而很可能說得比較差 : : 相比之下台北在地人因為不存在這種都市焦慮 而且也因為普遍來說較好的經社條件 : : 讓這種對(其實是台北)國語的傾慕 不那麼強烈(其實這在現在的英語教育不也常看到?) : 對國語傾慕不強烈為什麼會導致國語普及啊? 對台北在地人來說 官語母語沒有太多社會意義上的差別 就跟反對在小學或幼稚園教英文 往往是英文能力相對較佳的所採取的立場是同樣的道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8.200
文章代碼(AID): #16HKVwws (TW-languag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HKVwws (TW-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