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大家對劉銘傳的的評語是?

看板TW-history作者 (望斷天涯)時間17年前 (2006/11/21 23:43),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7/19 (看更多)
其實我在看完許雪姬的《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以及<邵友濂與臺灣的自強新政>一文 之後,就一直有個想法與疑問,到底當時南部士紳對現代化政策會有多高的接受度? 滿大人一書中提到,劉銘傳新政的四大缺失中,其中一項就是人民在心理上和經濟上 都不滿新政導致的民心不服,劉銘傳光是在台北掛電燈,就被北部台人當作咄咄怪事、 厭惡質疑,而台北已經是開港後比較容易接受現代化新事物的地區,還有這樣的反應 ,忍不住讓人質疑當時傳統文化中心的台南,有可能接受電燈、火車、西式學堂等 西方文化的事物嗎? 閱讀中國近代史的書籍,常常提到1895年以前反對西化、現代化的強力人士,就是 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傳統士紳,每每以「奇技淫巧」蔑視西方進步的科學、武器與 機器,清廷想修鐵路的時候,地方士紳就會以破壞風水為由阻止、拆毀鐵路,而 李鴻章1880年代大造鐵路的計畫,也因為傳統派(保守派)以種種理由反對而流產 (最大的理由是建鐵路只會讓洋人的軍隊快速攻進來,喪失國防險要),以上種種 ,都讓人深深懷疑,聚居在台南的大量傳統士紳,會認為西式現代化建設是他們 想要的優良政策嗎? 芮瑪莉在《同治中興》一書中點名,儒家文化與現代文明在根本上是完全衝突的, 因此就是這種保守的儒家文化,使中國無法進入近現代社會(即同治中興與自強運 動的失敗)。依照這個論點深入分析,大概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真正推動洋務運動的 大臣,會是李鴻章的淮軍一系,因為淮軍出身的文化水準不高,受儒家薰陶的程度 不如士紳出身的湘軍,也因此比較能夠不心存偏見,較開闊的接受外來事物並推動 現代化建設,而湘軍出身的大臣如劉坤一,反而會在兩江總督的任期上毫無現代化 建設。另外代入中法戰爭期間台灣的二劉之爭,也可以進一步理解為什麼湘軍出身 ,文化水平較高的劉璈會受台南的傳統士紳喜愛,並對軍旅出身、文化水平不高的 淮系劉銘傳感到厭惡,並對劉銘傳的現代化建設大加批評。 當然,二劉之爭的淵源背景並不是如此簡單,但似乎很少人去討論當時台灣南北 文化水平差異造成的影響,我總覺得如果劉璈當上台灣巡撫並要在台南蓋鐵路的 話,那些支持他的地主士紳,恐怕是第一個跳出來大力反對的保守派。 總之,我覺得劉銘傳會選在北台灣搞現代化建設,不完全是他偏心支持他的北台 豪族(霧峰林家、板橋林家),也許他覺得在文化水平較低、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 北台搞現代化,遇到的阻力會較小,自然也比較容易成功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38.56 ※ 編輯: age317 來自: 140.122.38.56 (11/22 00:59)

11/22 01:08, , 1F
事實上他只是跟南部的台灣道不合而已..
11/22 01:08, 1F

11/22 01:51, , 2F
板橋林家不算台北的代表 更沒支持劉銘傳 可見林衡道回憶
11/22 01:51, 2F
文章代碼(AID): #15OnwuMd (TW-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OnwuMd (TW-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