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台灣與中國文化

看板T-I-R作者 (x亞茲別x)時間19年前 (2005/08/14 00:22),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 引述《tiuseensii (Taipaklang)》之銘言: : : 個人覺得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的關係 : : 就好像美國文化與英國文化間的關係 : 認真地說, : 美國和台灣歷史(主體民族開發史)時間都約為四百年, : 但是, 美國太大, 台灣太小, : 美國和舊世界太遠, 台灣離中國太近, : 美國開國兩百多年來, 早期是歐洲人(不僅英國)和非洲人的殖民地, : 美國文化是歐洲為主,非洲為輔, : 美國南北戰爭後一百多年沒有戰亂, 世外桃源 : 台灣只從清國建省算起,一百多年來是閩南和客家為主體, : 台灣文化是閩客為主, 中國(中原)日本為輔, : 台灣在五十年前才隨二戰結束停止戰亂, 文化是充滿斷層(後到者否定先來者), : 台灣文化根基脆弱, 所以一個流亡政權用(華語)白話文運動的餘緒 : 就可以把台灣人的母語抽換掉 : 母語作品也乏善可陳. : 承認貧乏沒什麼可恥的. 先人創業不易, 後人更要努力, 如此而已. 接續我在上文推文提到的意見 文化的高下大小 絕難用任何固定的標準來考量 基本上文化是由"人"創造"文化" 亦即有"人"就一定會有"文化" 而這樣的體認下 我不認為不同文化間會有什麼貧乏豐富可比較 更難說什麼可不可恥的心態 然而觀察不同人對於自身文化的態度 倒是可以 有些想法與大家分享 隨著時代的推演以及各種解放的需求與日俱增 "文化"更是難斷用任何界標劃分 來考量 更抵制了任何中心性質的思考模式 尤其是第三世界的新興國家 最常看到的就是藉由發揚自我文化 抵抗帝國文化的侵略 作為一種反殖民思考的基點 殖民者最常用的模式就是在文化上製造自己的優越感 進而暗示了受殖者的低下 最後有意無意的帶給了"我們當然不如人家 看看人家的文化 我們只有追趕的份" 以台灣自身豐富的殖民史去考察這段經驗 台灣文化常常被質疑自身的文化內涵 1947年橋副刊的論戰上 錢歌川等大陸學者 就屢屢公開批評:[台灣有什麼文化?] 甚至根據日本殖民台灣的經驗指出 台灣沒有文化 台灣只有奴化等議題 如何讓這樣的說法通過考驗呢?最常用的 也式至今仍然可以看到的說法有幾個 1.中國有五千年歷史 2.中國山高水長 人口眾多 3.台灣自古是中國的 企圖根據中國比台灣強的地方來合理消減台灣文化的主體性 更推舉到日本殖民台灣的歷史 由於台灣歷史一大部分等於是漢民族歷史 如果論歷史以及文化深度 日本當時不如中國 所以為了合理自身的文化優越感 "現代性"是一個很好的藉口 舉凡所有日本比台灣現代的東西都成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日本街道清潔 醫療發達 不大肆祭拜 日式房子適合居住 日本教育更為先進 到最後也推舉出了 天造大神優於中國神明的論點 而到了1939年以後 皇民化 成為一部分的政策 許多台灣人不單以為自己是日本人 更以成為日本人自豪 當然日本已經放棄台灣 國民黨也成為了在野黨 但是殖民時期所遺留的價值觀 以及文化觀仍然殘存 面對今日都市髒亂以及治安惡化 有許多老一輩的人 仍然會屢屢用想當年的態度來批判今日社會 而在文化場域上仍然有許多人 仍然心嚮中國文化或是以中原正統自居 講這麼多並非是賣弄自己有什麼學問 而是想要幫自己接下來的去殖論述作一個論證 就是在殖民地上的人民 當他們面對自己的文化時候 其實常常藉由與他者的差異 比較出自己的不足 而非殖民地上的人民 卻藉由差異比較出自身的優越 如此一來在文化的深度上強者越強而弱者越弱 隱惡揚善 與隱善楊惡成為劃分的基準 有時候我自己也會感覺到 這樣的自卑心態作祟 是不是殖民地上永遠的悲哀? 然而後殖民之所以會成為當代重要的學說思想 部分也是因為"去殖民"成為一個 重要的課題 除了殖民地的知識份子將去殖民視為主體重建的一個工程之外 老牌帝國主義的知識份子也將去殖民視為自省的一個觀照點 以下試舉幾個文化復興的運動作為例子 各位一定都很清楚黑人受到歧視的歷史 早在數百年前黑人就莫名其妙的來到了白人的國家 接受了奇怪的膚色比較學 除了我們熟知的金恩博士等一派美國黑人以人權作為號召的基準以外 非洲大陸也曾經興起了黑人文化復興運動 他們強調黑人也擁有美麗的文化 進而挖掘自己的詩歌音樂 考察自己的文化 同樣的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國也有一派 也有哈林文化復興以及尼格魯文化復興運動 同樣的紐西蘭 澳洲 新加坡 甚至戰後高速重建的日本 都也多少有過這樣的社會運動 第三世界新興的國家 在建立自我的主體性時候 我想也許先擺脫與他者比較 的心態會是比較好的 否則實在很難避免接受了太多他者的價值觀 而混淆了 自我的認知 暫時撇開統獨以及歷史認知 如果把台灣放在第三世界的範疇中來看 若是觀照到歷史的長短 或是地區的大小 所謂那些大國的價值觀 台灣當然顯得不起眼 但是台灣的文化歷史呈現了一個短小但是複雜的特性 在短短的幾百年內 各種各樣的族群以及文化進入了這片島嶼 這島嶼打破了許多過去我們習慣的建國基礎 沒有朝代 不是宗教 而是不斷的交融 就在那每年幾次的媽祖繞境以及川流不息的政論節目中 我們的文化前進著 這島上的文化從來不貧乏 但是在了解上卻顯得困難 因為難用一統的方式去了解 這文化 而在教育的階段上又習用他者的價值觀 導致日後我們也用異樣檢測的眼光 看著自己創造的文化 面對自己多元而混雜的特性 乾脆來個視而不見 也許是比較輕鬆的作法 相較於中國美國等大陸性國家 台灣的文化從來就與海洋脫離不了關係 任何文化與族群都是靠著海浪拍打這島上 然後再與這海洋一起生存著 我不否認台灣文化在學術成就 以及學院建制上仍然嚴重不足 但是如果說台灣文化有什麼貧乏 就端看各位拿什麼規格去測量 再問各位為什麼要拿別人的規格來測量自己的文化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83.31 ※ 編輯: laziohead 來自: 218.160.83.31 (08/14 01:34) ※ 編輯: laziohead 來自: 218.160.83.31 (08/14 01:39)

218.175.226.231 08/16, , 1F
推這篇文章 看了實在是太感動啦
218.175.226.231 08/16, 1F

10/14 01:22, , 2F
我忍不住把他看完了..^^
10/14 01:22, 2F

05/24 16:46, , 3F
借轉一下喔 感恩^^
05/24 16:46, 3F
文章代碼(AID): #12_XuhgH (T-I-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2_XuhgH (T-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