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新聞] 重機車開放上路 首宗死亡車禍

看板SuperBike作者 (雨音薰 タイヨウのうた)時間16年前 (2007/11/13 21:16),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7 (看更多)
※ 引述《saitoTK (每天讀書 按時睡覺)》之銘言: : : 11月1日開放重機上路後,發生首宗車禍意外,一名48歲的黃姓騎士,以 上次那個追撞CR-V的不算嗎? 講得跟真的一樣咧! 只是這次出人命了...Orz : : 時速150公里行經台北市萬芳路,前方的廂型車違規迴轉,重機騎士速度 : : 過快閃避不及,連人帶車撞上廂型車,送醫後已經沒有生命跡象。 : : 歷經車禍的重型機車停在路邊,車頭全毀,根本無法分辨車型,時速表就 ^^^^^^^^^^^^^^^^那是外行人吧? 蘋果的照片一看車尾就知道了嘛! : : 停在150公里的車速,紀錄事發的那一刻。北市交通隊員警:「小貨車要從 有人講到轉速表停在紅線區, 我看蘋果的照片沒拍到全部, 不過看得出來指針根本就掉了吧! 所以難保時速表的指針不是彈到150的刻度啊? : : 那邊迴轉,是雙黃線沒錯,但摩托車的速度應該也很快,不然不會撞成這樣。」 : : 下午3點多,48歲的黃姓重機騎士,行經台北市萬芳路,以150公里的速度 : : 狂飆,前方的銀色廂型車,正打算跨越雙黃線違規迴轉,偏偏又是個大轉 : : 彎,沒看到後方的重機,等到看見了,機車騎士來不及煞車,連人帶車撞 : : 了上去,到院前已經沒有生命跡象。 : : 肇事的33歲張姓廂型車駕駛隨後被警方帶回偵訊,母親表示,兒子剛到公 : : 司上班沒幾天,急著想完成公司交辦任務才會違規迴轉,沒想到意外發生 : : 的這麼突然,儘管刑事責任躲不掉,但重機在一般道路時速衝破150公里, : : 恐怕得負點責任。 跟蘋果寫的不一樣咧!(這是哪一家的報導啊?) 蘋果是寫「發現走錯路」, 反正就是無敵大迴轉啦...Orz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fKsPqvwG-U&mode=related&search
: 參考一下 人家破百的速度 DUCATI也撞成這樣而已 這應該是追撞吧? 速差沒那麼大,(總之那台貨車應該不是靜止狀態) 如果直接撞路邊靜止的車...@#$%&...||| : 我想騎士應不可能騎這麼快 : 而且又是48歲,騎油冷怪的人 : 駕駛習慣應該不會那麼悍吧... 這很難講,(心理狀態誰知道) 不過150我不太相信就是了啦! : 不過看到違規回轉 還殺不下來 : 就表示騎的太放心了 難怪出局 看到? 問一下:你撞過嗎? 我撞過差不多情形的, 不是無敵大迴轉, 是中山北路某加油站前, 一台轎車看到有加油站太高興, 直接從快車道要轉進去加油站, PS.注意啊,中山北路快車道有隔安全島的咧!(加油站前有缺口可通) 看到? 你的視野瞬間飛進一台車, 唯一的機會是從「髮絲一般的縫隙」中閃過,(有點像頭文字D的台詞) 不然就是祈禱你當時的車速只有20kph以下...|||(就算騎腳踏車搞不好都急煞被嚇到) PS.事實上,我後來想想的確有個機會閃過,但我是「煞不下來」。(我急煞了) 我人從對方車子的引擎蓋上飛過去, 安全帽鏡片破掉,(3/4帽,買SYM機車送的那種之類的) 疑似肩部先著地,(所幸有背背包,裡面一堆厚厚的原文書)←學生時代...^^||| 車架都變形了,前叉那些不用講了...Orz(還好輪框沒變形) 看到? 除非你有著昆蟲一般視野的複眼, 加上不動琢磨的3sec(不知道的自己去翻閃靈二人組) 不然,你看不到...||| --    原田哲也:賽車是勝負 麥可‧杜漢:賽車是技術 范倫鐵諾‧羅西:賽車是速度 懷恩‧雷尼:賽車是紀錄 阿部典史:賽車是耍酷 lovegogi:不!賽車…,賽車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17.218

11/13 21:22, , 1F
版崎琢磨
11/13 21:22, 1F

11/13 22:10, , 2F
不動啦…可以看到未來三秒鐘的世界…
11/13 22:10, 2F

11/13 22:12, , 3F
該說DUCATI的皮衣跟SHARK的安全帽好還是說她幸運勒!
11/13 22:12, 3F

11/13 22:18, , 4F
對厚! 追撞的話相對速率差距較小
11/13 22:18, 4F

11/13 23:58, , 5F
哈哈~就算整臺好好~記者也分不出來阿~ 腦殘妓者
11/13 23:58, 5F
文章代碼(AID): #17EQEXYp (SuperBik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7 之 17 篇):
文章代碼(AID): #17EQEXYp (SuperB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