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貿易戰 深耕台灣的台廠機械業是否利多 ?

看板Stock作者 (Mand)時間5年前 (2019/06/04 12:16), 5年前編輯推噓55(55083)
留言138則, 44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十幾年前台灣工具機的市場定位大概就是德日品牌的6, 7折左右, 價格便宜, 服務周到, 客戶亂操機台還可以凹保固無償維修, 當時西進大陸後, 一時風生水起, 同樣的工藝水準, 銷售額硬是放大了10幾20倍不止, 趕生產, 搶訂單比學習新技術, 研發新機台還重要, 十幾年過去了, 只有因為大陸市場撐大了經濟規模, 得以控制成本而價格更優惠, 但在技術面, 製造工藝上並沒有長足進步, 高階機種和中低階機種的差別, 只在於用不同等級的關鍵零組件, 而這些關鍵零組件大多也是來自於德日等先進國家, 陸資機床廠也拿得到這些關鍵零組件, 不同於電子業的產品, 機械業產品很好抄, 專利屏障也少, 台資廠在有意無意間也幫陸資廠訓練了一批從業人員與供應鍊, 十幾年過去了, 德日等國的工具機廠喊出了工業4.0, 而且是真的整合了精密機械製造, 生產管理, 電機控制, 資訊工程等等多領域技術, 台資廠進步不多, 還是在拼量拼組裝工藝, 機械業依然只是機械業, 與電機整合程度進展不大, 更遑論工業4.0的核心技術之一的資訊工程。 陸資廠的製造工藝還落後台資廠, 但不是看不到車尾燈這種落後, 而且陸資廠挾著接近市場 ( 終端市場還是在中國 ), 人力便宜, 經濟規模, 關稅屏障及政府補助等種種成本優勢, 產品性價比並不輸台資廠, 幾年前日本工具機廠積極搶佔大陸市場, 而那時的日幣眨值到快接近0.25元, 在高階機種市場, 台資廠剩沒多少價格優勢, 而中低階機種市場性價比也面臨陸資廠的威脅, 這次的中美貿易戰, 老中老美各打台資工具廠一拳, 老中控台資工具機廠反傾銷,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3425829 老美對來自中國的機械設備也要加徵25%關稅, 工具機的終端市場就是在製造業最興盛的國家, 貿易戰著實打擊了中國的製造業能量, 也造成全球性的生產供應鍊體系動盪, 在這一切尚未塵埃落定之前, 全球對於工具機的需求會趨於保守。 總之, 工具機這一行, 早已是競爭力衰退, 又過度依賴中國市場, 在這波貿易戰裡, 大概會是台灣所有產業裡, 受波擊最嚴重, 也是最難回復的產業。 ※ 引述《epson5566 (ep)》之銘言: : 標題: Re: [請益] 貿易戰 深耕台灣的台廠機械業是否利多 ? : 時間: Tue Jun 4 10:44:26 2019 : : : 台灣工具機最大的問題 : : 在品質跟價格都玩不過日本 只能尋求中低價的市場 : : 如此一來中國大陸市場就是尋求慰藉的地方 : : 但問題在於中國大陸又不是沒在玩機械這塊 : : 在品質與價格沒辦法區隔的狀態下 中國與台灣 機械這塊基本上是競爭關係 : : 若你真的想玩這塊 我良心建議 機械很吃景氣 : : 中美貿易戰 你認爲未來景氣會有多好嗎 : : 在整個全球產業大洗牌的過程中 台灣沒被波及就偷笑了 : : : ※ 引述《whoamiqq (whoamiqq)》之銘言: : : 現在中美貿易戰正打得火熱 : : 很多在大陸生產的零組件製造商都被迫將產能調到其他國家的廠區生產 : : 部分台廠就因此考慮回台設廠,國外廠商則考慮轉移到東南亞其他國家 : : 對比之下 : : 是不是一直沒有西進大陸、只在台設廠的公司很有機會接到轉單效應下的大單呢 ? : : 這類的公司感覺很有機會受到客戶的青睞 : : 像是台中的傳統機械業、工具機產業 : : 既不受華為事件牽連,也不被中美貿易戰干擾 : : 且因貿易戰而轉移生產基地的大廠建立新廠房又需要購買新的設備 : : 似乎有種雙喜臨門 : : 各位覺得呢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241.129 (臺灣)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559616268.A.BC0.html : 推 ikaruh : 準備迎接寒冬吧 06/04 10:4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3.106.10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559621775.A.0B3.html

06/04 12:23, 5年前 , 1F
你說的正是我公司現況,幾乎全中! 準
06/04 12:23, 1F

06/04 12:23, 5年前 , 2F
這篇太讚
06/04 12:23, 2F

06/04 12:24, 5年前 , 3F
十年前就知道了 死好 我來把他們幹掉 哇哈咍
06/04 12:24, 3F

06/04 12:24, 5年前 , 4F
十年前大家就勸過了 爽
06/04 12:24, 4F

06/04 12:25, 5年前 , 5F
記得亞德客老闆受訪時 說00~08年停止研發
06/04 12:25, 5F

06/04 12:26, 5年前 , 6F
全力衝上下游垂直整合 所以才有辦法生存下來
06/04 12:26, 6F
這個就是近幾年來的產業生態, 上下游整合, 是為了控管成本及交期。 這其實也是一種成長與進步, 不過到了後來, 卻完完全全是在拼量和成本, 也就是經濟規模決定成敗, 然後台資廠漸漸變成是和陸資廠比量和成本, 和德日等一線大廠的水準也漸行漸遠.... 和陸資廠比量和成本的結果, 就是我們這些從業人員的工時越來越長, 薪資越來越薄....

06/04 12:27, 5年前 , 7F
這篇要推 作者看得深入
06/04 12:27, 7F
※ 編輯: Mand (36.233.106.101 臺灣), 06/04/2019 12:39:04

06/04 12:31, 5年前 , 8F
06/04 12:31, 8F

06/04 12:35, 5年前 , 9F
就跟其他產業只衝行銷/賺錢 不重研發的歷史一樣罷了
06/04 12:35, 9F

06/04 12:41, 5年前 , 10F
其實春葆之類的也是走上下游垂直整合 甚至都綁到礦
06/04 12:41, 10F

06/04 12:41, 5年前 , 11F
場去了 靠研發不一定能生存 歐洲一堆小廠品牌賣掉
06/04 12:41, 11F

06/04 12:42, 5年前 , 12F
好看
06/04 12:42, 12F

06/04 12:44, 5年前 , 13F
姆咪
06/04 12:44, 13F

06/04 12:57, 5年前 , 14F
完全認同,同理還有不少產業也是不上不下慢性中毒
06/04 12:57, 14F

06/04 12:58, 5年前 , 15F
推,當台廠走和陸廠拚量和成本就已是入魔道不能超生
06/04 12:58, 15F

06/04 12:58, 5年前 , 16F
,願意技術升級的廠的股票才值得買
06/04 12:58, 16F

06/04 12:59, 5年前 , 17F
要研發就要花錢還要找人 在目前南北中都有科技園區
06/04 12:59, 17F

06/04 12:59, 5年前 , 18F
的現況下
06/04 12:59, 18F

06/04 12:59, 5年前 , 19F
其實工具機產業是很難挖到人的
06/04 12:59, 19F

06/04 13:00, 5年前 , 20F
至於是不是這樣才導致台灣工具機產業起不來 就是另
06/04 13:00, 20F

06/04 13:00, 5年前 , 21F
一篇故事了
06/04 13:00, 21F

06/04 13:04, 5年前 , 22F
薪資決定人才吧 一堆機械碩士跑去台積顧機台
06/04 13:04, 22F

06/04 13:07, 5年前 , 23F
台灣的老闆的邏輯都是"生意無師傅 俗就有" 懂嗎
06/04 13:07, 23F

06/04 13:08, 5年前 , 24F
臺灣不重視技職人才 產業起不來正常 高品質國家技
06/04 13:08, 24F

06/04 13:08, 5年前 , 25F
職怎麼培養看就知道
06/04 13:08, 25F

06/04 13:13, 5年前 , 26F
我在業內 同意你的說法
06/04 13:13, 26F

06/04 13:13, 5年前 , 27F
太多台資老闆有錢賺的時候 只想賺錢
06/04 13:13, 27F

06/04 13:14, 5年前 , 28F
老闆不賺錢,難道要做功德?
06/04 13:14, 28F

06/04 13:14, 5年前 , 29F
蝦米洨話?
06/04 13:14, 29F

06/04 13:23, 5年前 , 30F
日德的進步並非因工業4.0,且工業4.0這東西太模糊
06/04 13:23, 30F

06/04 13:23, 5年前 , 31F
籠統
06/04 13:23, 31F

06/04 13:25, 5年前 , 32F
這其實不是單一產業,而是幾乎所有產業都這樣
06/04 13:25, 32F

06/04 13:26, 5年前 , 33F
這真的很神奇,中國老闆比台灣老闆更注重研發
06/04 13:26, 33F

06/04 13:27, 5年前 , 34F
而且會把這個當作給投資人的重點說詞
06/04 13:27, 34F

06/04 13:28, 5年前 , 35F
簡單的說,企業不喊個研發智能或物聯網的股價還要掉
06/04 13:28, 35F

06/04 13:37, 5年前 , 36F
台企就是又笨又懶 總有一天有報應 現在就是那一
06/04 13:37, 36F

06/04 13:38, 5年前 , 37F
我們政府可是說 台灣得利呢
06/04 13:38, 37F
還有 63 則推文
06/04 15:53, 5年前 , 101F
有肉可以吃 沒肉吃連獅子都會餓死啦
06/04 15:53, 101F

06/04 15:54, 5年前 , 102F
房價租金所得比以前多少現在多少 一卡皮箱闖天下拿
06/04 15:54, 102F

06/04 15:54, 5年前 , 103F
到現在 就是拿紙箱報紙去路邊睡啦
06/04 15:54, 103F

06/04 15:56, 5年前 , 104F
幾十年來遊戲規則早就變了 老人會幫自己的小孩鋪好
06/04 15:56, 104F

06/04 15:57, 5年前 , 105F
路穩穩走 然後回頭指責別人家的小孩只會檢討別人
06/04 15:57, 105F

06/04 16:01, 5年前 , 106F
看完樓上發言 我只覺得你人生過的很慘
06/04 16:01, 106F

06/04 16:02, 5年前 , 107F
我不用主觀感受來講 統計數據就最誠實的 至於慘不慘
06/04 16:02, 107F

06/04 16:03, 5年前 , 108F
並不影響我陳述的這些事實
06/04 16:03, 108F

06/04 16:12, 5年前 , 109F
至於起薪比不過FAB工作 該檢討的是這產業自身吧 難
06/04 16:12, 109F

06/04 16:12, 5年前 , 110F
不成要檢討別的產業薪資高?那當年大舉西進的時候
06/04 16:12, 110F

06/04 16:13, 5年前 , 111F
難道要怪中國的錢太好賺嗎XDD 趨吉避凶不過就人性
06/04 16:13, 111F

06/04 16:15, 5年前 , 112F
我也是在FAB產業存金桶啊 怪我囉( ′-`)y-~
06/04 16:15, 112F

06/04 16:24, 5年前 , 113F
台灣產業版圖可說成也半導體拜也半導體XD還有醫科
06/04 16:24, 113F

06/04 16:25, 5年前 , 114F
再來就看看武器國造跟軌道建設能不能拉回來一點
06/04 16:25, 114F

06/04 16:29, 5年前 , 115F
武器國造難喔 受政權轉移影響非常大
06/04 16:29, 115F

06/04 16:33, 5年前 , 116F
走規模就是easy money 風險比產品升級小很多 但是
06/04 16:33, 116F

06/04 16:33, 5年前 , 117F
後續者的競爭來得更快
06/04 16:33, 117F

06/04 16:34, 5年前 , 118F
產品升級了 如果技術沒被偷 學習時間需求就擺在那
06/04 16:34, 118F

06/04 16:34, 5年前 , 119F
你要取代也不好取代
06/04 16:34, 119F

06/04 20:43, 5年前 , 120F
看的真透澈,摳門公司那些研發奇差,技能都點去生
06/04 20:43, 120F

06/04 20:43, 5年前 , 121F
06/04 20:43, 121F

06/04 21:33, 5年前 , 122F
這篇完全正確阿
06/04 21:33, 122F

06/04 21:42, 5年前 , 123F
老闆年紀也有差吧,對岸的老闆很多都還很年輕,比
06/04 21:42, 123F

06/04 21:42, 5年前 , 124F
較敢衝,像是大疆老闆汪滔1980年次(身價54億美金)
06/04 21:42, 124F

06/04 21:42, 5年前 , 125F
,抖音老闆張一鳴1983年次(身價162億美金)
06/04 21:42, 125F
雷虎, 大疆真的是好例子, 一堆巷子內的版友。 不過這裡是股版, 還是從市場面來談機械業, 工具機產業的現況, 姑且不提產業發展的因果, 畢竟那也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 先講結論, 工具機產業的客戶是大型製造商, 終端市場就是銷往世界工廠的大大小小加工廠。 中美貿易戰就是美國要打擊中國的製造能量, 再者依股版目前態勢, 並不看好鴻海等大型代工廠的未來, 工具機產業的客戶短期內看不到發展前景, 自然不會有銷路, 上銀, 中鋼等更上游的供應商必然受到影響, 問題是影響幅度有多大, 會持續多久? 2017年是工具機產業景氣最旺的一年, 這也是中美貿易戰的前夕, 中國喊出一帶一路, 中國製造2025, 氣勢正旺。 參考這份文件中的表一及表二 [1] "中國工具機市場需求的新趨勢" https://reurl.cc/Wgo7O 2017年中國大陸的工具機消費金額達299億7千萬美元, 世界第一。 中國境內生產達245億2千萬美元, 進口87億4千萬美元, 出口32億9千萬美元, 而概據工會的統計, [2] 2017年台灣工具機出口總額達33億4千7百萬美元, 年增長率達15.5%, 而出口至中國的佔比達35%, 相當於11.7億美元的份額, 佔前述2017年裡, 中國進口工具機額度的13.4%。 問題是, 台灣很多工具機廠前往中國設廠, 盛行台灣接單, 中國製造銷售的模式, 台灣出口零組件至中國, 再行組裝成整機銷售, 這部份營收會算在中國境內的生產額度, 然而在這245.2億美元裡, 實在搞不清楚台資廠到底貢獻了多少份額, 我們總搞不清楚公司的財務及營收, 但貌似這些中國分公司賺了很多錢, 比在台灣總公司賺的還多很多的感覺。 過去在中國賺的越多, 表示在這次中美貿易戰當中就會跌的越重。 即便營收損失在可控制範圍內, 但在中國還有匯兌的風險, 這些營收淨利能否收的回來? 能否匯兌回來台灣都是問題。 至於深耕台灣, 未到中國設廠, 主力市場也不在中國的機械廠, 不是沒有, 但畢竟是少數, 而如前面所說的, 工具機產業的客戶是大型製造商, 代工廠, 當如鴻海, 和碩等大廠都還沒有安頓好, 是不會下單買新加工機的, 請看一下強者如Fanuc股價,[3] 自2018年初的3萬3日元, 跌到現在的1萬8千多日元, 日本都在討論中國市場造成工具機出口的衰退, 在這種環境下台資廠會好到哪去? 另外, 參考公會在2019年1至4月份的出口統計[4], 總額年跌幅10.5%, 出口至中國的份額年減26.9%, 出口佔比也降到了27.2%, 這是工具機產業已然衰退的最主要証明, 報告中的數據亦指出, 出口到越南的份額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7.7%, 越南成了台灣工具機的第4大出口國, 僅管佔比只有5.2%, 卻仍體現了全球生產基地逐漸自中國移往越南的趨勢。 [2]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 "2017年1-12月台灣工具機出口速報" https://www.tmba.org.tw/message_show.php?cid=1448863855&pid=1444896487 [3] 日經中文網 "發那科賣給中國的工具機太便宜了?" https://zh.cn.nikkei.com/industry/manufacturing/33102-2018-11-16-03-05-19.html [4]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 "2019年1-4月台灣工具機出口速報" https://www.tmba.org.tw/message_show.php?cid=1448863855&pid=1444896844 ※ 編輯: Mand (36.233.106.101 臺灣), 06/04/2019 23:25:34

06/04 21:50, 5年前 , 126F
對岸敢衝因為餅很大 研發喊出來股東錢先拿
06/04 21:50, 126F

06/04 21:50, 5年前 , 127F
這點還是比較難
06/04 21:50, 127F

06/04 22:40, 5年前 , 128F
thool說的也沒錯,年紀有差也是,中國老闆真的年輕
06/04 22:40, 128F

06/04 22:42, 5年前 , 129F
至於餅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大疆真的不是吃內需
06/04 22:42, 129F

06/04 22:44, 5年前 , 130F
其實你看台積電就知道了,整個經營者心態很有差別
06/04 22:44, 130F

06/04 22:44, 5年前 , 131F
當年雷虎肯花一點點的力氣跟大疆戰略合作
06/04 22:44, 131F

06/04 22:45, 5年前 , 132F
今天的雷虎根本不是現在這樣
06/04 22:45, 132F

06/04 22:59, 5年前 , 133F
06/04 22:59, 133F

06/04 23:03, 5年前 , 134F
待過機械業,你都說中了
06/04 23:03, 134F

06/05 00:57, 5年前 , 135F
最後那段,受傷程度待驗證,但其他的都很中肯
06/05 00:57, 135F
※ 編輯: Mand (42.76.194.195 臺灣), 06/05/2019 01:01:30

06/05 01:03, 5年前 , 136F
我也覺得下那樣結論有點太武斷,先修掉好了。
06/05 01:03, 136F

06/05 07:43, 5年前 , 137F
06/05 07:43, 137F

06/05 08:42, 5年前 , 138F
這幾年真的是整合成一條龍,賣整條產線才另闢活路。
06/05 08:42, 138F
文章代碼(AID): #1SzV2F2p (Stoc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SzV2F2p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