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科幻作為一種預言的再思考

看板SF作者 (讀者)時間13年前 (2011/08/08 09:05), 編輯推噓9(9022)
留言31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boblu (六百)》之銘言: : 看到葉李華離開交大科幻中心 : 以及科幻獎停辦 科幻中心名存實亡等等的消息 : 不禁感嘆又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這一陣子心情不好了許久,沒想到突然看到這麼一個大好消息, 真是令人欣慰的一件事情,所以特別發文回應一下。 : 更常見的情況卻是科幻技術/點子本身還沒成真 甚至可預見的未來也不可能成真 : 但是科幻作品中探討的人性衝突卻變成真實世界中的人會要面對的問題 甚有過之 : 這種狀況在科技驚悚的領域更明顯 : 隨手舉幾個例子: : 國家機器包天包地的監視測錄;演員的虛擬版本取代甚至更勝演員本尊; 結果現實卻是這成了更有趣的世界,而不是心靈的迷失和社會不正義, 多數相關的科幻小說描寫,都和現實的發展高度背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虛擬偶像,初音未來是科技與文化結合的一場歷史性的勝利, 是由無數人們的熱愛和夢想灌溉而成的偉大成就, 她是最接近科幻小說的想像的科技發展,卻是全然相反的社會意義。 科幻小說塑造出虛擬偶像的概念,並得以深入人心, 初音未來卻超越了一切科幻小說對虛擬偶像的灰暗想像, 以不可思議的光明姿態降臨人間, 最陰暗的角落,反而似乎是那些對虛擬偶像有著科幻小說刻版印象的人們的污衊。 : 殭屍沒有來但是亂七八糟的新種流行病可不少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需要科幻小說來提醒,而且人類的壽命繼續增長當中。 : 地心沒有爆炸太陽沒有毀滅也沒有大隕石砸下來更沒有哥吉拉上岸 : 可是日本海嘯的毀滅程度卻猶有過之 有嗎? 連一般世界地圖中的日本海岸線都不太需要特別重劃, 科幻小說很少在談這麼小的事情吧。 如果覺得日本海嘯的毀滅程度很大,那可能是因為多數科幻小說, 都相當刻意地對災難輕描淡寫,集中描寫少數權力者和關鍵性角色, 就算死了幾億人都只是故事背景的數字而已。 整體來說,科幻小說本來就是最冷血的一種小說,文明毀滅視作等閒。 就算只是哥吉拉隨手弄倒一棟房子,在現實中就是上百或上千人死傷的巨大災難, 是許許多多的家庭,甚至是整個社會永遠的夢魘和恐懼。 : 這樣說來 科幻又的確是一種預言了 而這樣的預言似乎真的具有功利主義下的實用性 : 這種預言重點不在於推動現實的科學技術 : 而是提供一種精神意志上武裝防備 : "嚇不倒我的,我在小說上看多了!" : megatokyo 有一名句 Everything I learned in life I learned from Shoujo Manga : 或許在此可以改成 Everything I learned in life I learned from Science Fiction? 科幻小說就是一種通俗文學型式,屬於幻想小說的一個分支而已, 完完全全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幻想而存在的, 是商業性的、娛樂性的文化工業產物,其中少數傑作有著文學藝術價值。 愈是認真創作的幻想小說,自然會將幻想成份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讓現實與幻想有著更完善的交融,以避免知識程度較高的現代讀者, 產生閱讀經驗過程中的斷裂性,閱讀的價值也就能得以提高。 但若將這種閱讀價值的提高,視作是小說類型本身的意義,則是過度推論了, 也不是一個合宜的欣賞態度。特別是科幻小說和架空歷史小說, 最容易出現這種為了提高自身閱讀經驗的意義,歧視其他讀者或作品的狀況, 這其實不是好的觀點。 文學閱讀經驗的意義不在於社會性的功用上,而是個人化的、私密的體驗, 文學批評可以通過不同的價值觀,協助有著相似價值觀的讀者, 尋找自己偏好的作品,但也就僅此而已、至此為止。 科學發展和科幻的聯結是一個有趣的題目,卻遠遠不是科幻作品的實際狀況, 也沒有這個必要,小說無論如何不應該脫離創作的基本目的, 如果真要有什麼社會的進步意義,何不實際去做相對應的社會工作? 少數科幻傑作帶來閱讀經驗之外的意義,並不能代表整個科幻小說, 只不過是能讓少數沉迷其中的人,可以藉此跟社會辯解:我不是在浪費時間。 把小說和現實過度聯結,反而是最危險的虛擬和現實不分的狀況, 這是需要極度小心和避免的事情。 關於少女漫畫那一句著名的宣言,其實有一點糟糕。 把科幻小說視作是一種娛樂就好,別想太多大道理,或許是比較好的做法, 若有心進入研究領域,那時再來仔細檢視小說和現實的關聯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4.32.228 ※ 編輯: reader 來自: 218.174.32.228 (08/08 09:34)

08/09 02:20, , 1F
最後一部份不是很能茍同……
08/09 02:20, 1F

08/09 02:21, , 2F
文學經驗的「社會性」只是副作用嗎?然而,不是有著
08/09 02:21, 2F

08/09 02:22, , 3F
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自決奠定於國族文學之上嗎?
08/09 02:22, 3F

08/09 02:25, , 4F
尤薩的小說、哈維爾的詩,難道它們的意義會僅僅止步
08/09 02:25, 4F

08/09 02:25, , 5F
於個人嗎?
08/09 02:25, 5F
這樣就搞混商業創作和文學創作的目的了。 前者是文化工業的一環,需要得到產業和市場的認可,後者是一種藝術形式, 以表達創作者的意念為主。 少數傑出作者可以兼容兩者,但以科幻小說整體為評論對象時, 仍然必須正視它的商業性和通俗小說的類型限制。 當然,我們可以通過科幻小說的潮流變化,來看待社會對於科技發展的認知, 但就個人的閱讀經驗而言,商業創作的社會指導意義,其實是很低的。 例如科幻小說中那麼多的巨大衝突、戰爭、危機、災難、壓迫、困境, 以及與之相對應的社會政經體制,其荒謬簡化的程度,往往都是極高的。 退一步來說,這是否代表了我們的社會處在這樣的情況或隱憂下嗎? 通常的答案還是否定的,甚至往往是因為被科學理性浸透的現代人, 需要愈來愈巨大化的刺激,才能引發思考和情緒。 說得難聽一點,科幻小說就是以科技文明為基礎的 YY 小說, 只是經歷了足夠漫長的發展歷史,使得我們往往是從過去的經典作品開始, 認識這個類型創作,反而出現了某種祟高的形象。 但這才不是科幻小說的實質呢,疊在下面的還是無盡的糞作, 僅僅是因為我們和這樣的文化有著距離,能看到、會被介紹的, 都是最優秀的作品而已。 像葉某人那種把科幻當作科技發展的指導者的想像,更是走火入魔到了極點, 好像寫科幻小說就是要有什麼文以載道的精神。 那根本就是屁,沒有無數只為了看爽的爛作,沒有寫爛作也能糊口的環境, 哪來優秀作品的生存發展空間,滿地大便才能開出美麗鮮花, 這才是文化工業的真正狀況。 用錯誤的觀念發展科幻小說,只會產生出不入流的文學, 以及一堆只有科幻獎評審及其他想得獎的人,才會看的無價值作品, 文學界看不起你,商業界不鳥你,什麼都不是。 先正視科幻小說就是讓人看得爽願意掏錢的商業創作形式, 才是發展科幻小說的第一步。

08/09 05:34, , 6F
所以尤薩跟哈維爾寫的也都是科幻小說囉?... o_O
08/09 05:34, 6F

08/09 10:35, , 7F
有些科幻的確是能給讀者反思空間,如走政治或環境設定的書
08/09 10:35, 7F

08/09 10:36, , 8F
也有很多科幻強烈反映了作者的國家思想和文化
08/09 10:36, 8F

08/09 10:37, , 9F
不過不至於因此就說有社會功能的文學必為科幻...
08/09 10:37, 9F

08/09 12:24, , 10F
好吧不好意思,我想我應該是把你的三行誤當作對文學
08/09 12:24, 10F

08/09 12:24, , 11F
的全稱命題來看了。
08/09 12:24, 11F
原來你是說那三行,而不是在說最後面。 好吧,雖然這一篇是帶著情緒寫的,並沒有思考得很周延,但那是全稱命題沒錯。 文學經驗確實無法召喚社會意義,而是社會思想或社會層次的普遍經驗, 藉由特定作品的載體得以傳播出來。這是特定作品超越了文學本身, 達致思想或觸動集體意識的高度,而不是文學應然具有的力量。 不可否則有些文學理論會強調這方面的意義,但這實在不是價值中立的理性分析, 有著把文學批評的對象,和文學創作的整體混淆在一起的問題, 甚或不承認許多懷抱著創作誠意的作品,能夠稱得上是文學。 就現在這個已經是後現代的時間點來看,這類觀點實在是有些過時而不恰當的, 文學批評的對象可以只是少數的傑作,卻不能用以取代全部的文學, 或以特定的理論架構來介定文學的意義。 文學創作的現實,是必須被尊重的,那始終是創作者表達其個人情感或意識的成果, 而不是有效反映社會現實或潛在需求的作品,才能叫做文學。 把一種文化活動無限抬高的結果,就是其中絕大多數的參與者都無法被認可, 那他們的心意和努力難道什麼都不是? 就像葉某人的觀點,除了艾西摩夫和倪匡之外的科幻作者,在他的眼裡算是什麼? 以特定作品或作者的高度為標杆的觀點,正是最為傷害創作熱情的作為之一了。 閱讀和創作都不應該是少數人的特權,也不應該設下過多的門檻和界限, 那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搞成宗教似的膜拜某些經典和大神,是失敗中的失敗, 這種意圖掌握文化詮釋權的權力狂徒死光了,我們才能有自由的文化活動空間。 文化就是生活,文化就是娛樂,哪有要人硬啃自己不見得喜歡的東西, 才是參與文化的道理? 看得高興、覺得喜歡,才是我們之所以讀小說、寫小說的真意。 ※ 編輯: reader 來自: 218.174.32.228 (08/09 18:36)

08/10 07:15, , 12F
聽君一席話 解開我心頭謎團 所以說輕小說一定能改變台灣
08/10 07:15, 12F

08/12 09:08, , 13F
人的壽命有其局限 輕小說帶來的改變是好是壞還很難說
08/12 09:08, 13F

08/12 18:22, , 14F
言下之意科幻小說比輕小說高級? 但這了種分類好像不能比
08/12 18:22, 14F

08/12 18:22, , 15F
兩種
08/12 18:22, 15F

08/13 00:24, , 16F
推原PO好文
08/13 00:24, 16F

08/13 20:15, , 17F
科幻會逐漸退潮 是因為人已漸漸站在文明發展的巔峰了
08/13 20:15, 17F

08/13 20:16, , 18F
電腦電訊3D生化幹細胞..不管是機械文明或生物科學
08/13 20:16, 18F

08/13 20:17, , 19F
在來大概就口吐劍光 元嬰升天了..或是創造另一個宇宙
08/13 20:17, 19F

08/13 20:19, , 20F
在現實人生中..可以"科學"幻想的東西, 愈來愈少
08/13 20:19, 20F

08/13 20:19, , 21F
這就是人生
08/13 20:19, 21F

08/14 01:06, , 22F
淚推本文....真的是看爽就好~現在比較看好九把刀
08/14 01:06, 22F

08/17 00:20, , 23F
幻想沒有盡頭。認為「科學」幻想有盡頭,那是外行人的
08/17 00:20, 23F

08/17 00:21, , 24F
看法,其謬誤有如稱未來學發展不需要以過往經驗為師一般
08/17 00:21, 24F

08/17 00:22, , 25F
幽默。這種幽默真是太黯然銷魂了,以後看不到怎麼辦 |D
08/17 00:22, 25F

08/17 06:07, , 26F
我比較好奇的是持科幻將[已]死論的人,一年讀過幾本新貨?
08/17 06:07, 26F

08/22 23:36, , 27F
幻想沒有盡頭,只是科學是有界線的 出租店每天至少7~8本新書吧
08/22 23:36, 27F

08/23 02:42, , 28F
其實,即使是文學家也想寫出暢銷書的啊!誰想仆街啊?
08/23 02:42, 28F

08/25 13:27, , 29F
原PO不知有無看過海柏利昂
08/25 13:27, 29F

08/25 13:28, , 30F
還有 希望寫的書能糊口足以讓自己專心創作是人之常情
08/25 13:28, 30F

08/25 13:28, , 31F
但夠格稱為文學藝術的創作者創作時絕對不會先考慮暢銷
08/25 13:28, 31F
文章代碼(AID): #1EFpPgjl (S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FpPgjl (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