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曹魏首都與東漢首都同為洛陽的考量

看板SAN作者 (望斷天涯)時間9年前 (2015/05/30 13:45), 9年前編輯推噓8(801)
留言9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借用這個標題來討論一個相關的題目──曹丕對士族化、「五等封建」化的潮流因應 個人覺得曹丕選擇以洛陽為首都的理由,除了三個因素之外,尚有第四個重要理由。 這三個原因分別是:一、洛陽居天下(華北)之中,軍事控制方便,戰略地位佳; 二、洛陽能夠聯繫兩塊人口密集區:冀州(鄴城為中心)與汝潁二郡(許昌為中心,而 汝南一直是漢魏時天下第一大郡,古人常言匈奴、鮮卑人口不如漢之一大郡,指的就是 汝南郡);三、洛陽承襲東漢的正統性,但這正統性有多強意義,暫不明瞭。 我覺得可以著重的是第四點,定都洛陽讓曹丕可以順應潮流,讓魏國順利「士族化」 與「封建化」(當時多以「五等」一詞借代封建)。 ps:「五等」本指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引申有實施周代封建制的涵義,然魏晉之 「封建」只是表面與形式上的回歸周代,實際上是比漢代更強的中央集權化,這點 六朝士人也都明瞭,詳論見下述。 眾所周知,最近的學者研究(田餘慶,〈袁曹之爭與世家大族〉、仇鹿鳴《魏晉之際 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等)已證明,曹操晚年逐漸「向世家大族轉化」;而就連一般 認為是曹丕任命陳群所創立的九品官人法,其源流可能更早在曹操末期就已發端,因此 南朝齊的史官沈約,就記述說:「漢末喪亂,魏武始基,軍中倉卒,權立九品。蓋以論 人才優劣,非為世族高卑」、「魏武始立九品,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族高卑」。 因此曹丕靠向汝潁集團,並命其領袖陳群正式創立九品官人法,可說是「士族化」政策 的大步前進,並在思想上逐漸接受了當時士人與士族看重等級劃分的潮流觀念(從人才 之等級演變到世族相關之等級)。 這個潮流觀念就是推崇周代等級爵制的「封建」理想,並貶低自秦朝以來編戶 「齊民」的郡縣制現實運作(內涵差異似乎重點放在「尊卑等級」和「齊民」的對立) ,可說是六朝儒玄士族「是古非今」觀的最佳例證。 推崇「五等」(封建)而貶低郡縣的人士,從漢末的河內司馬朗(司馬懿之兄)、曹魏 中期的大名士夏侯玄、裴秀、司馬昭及父子司馬炎(司馬昭於魏末正式立「五等」 爵制、司馬炎廣封宗王並移封就鎮、宗王都督制),到北魏前期的士族領袖崔浩, 大致可知此時「封建」一個不斷延伸推廣的整體概念,目的就是要在表面上回歸周代 ,達到「理想政治」的美好。 且用北魏崔浩的言論來檢視,《魏書‧崔浩傳》: 「(崔)浩從(北魏)太宗幸西河、太原。登憇高陵之上,下臨河流,傍覽川域,慨然 有感,遂與同僚論五等、郡縣之是非,考秦始皇、漢武帝之違失...浩乃著書二十餘篇 ,上推太初,下盡秦漢變弊之迹,大旨先以復五等為本」 這裡的五等,就是指"五等封建"的封建制(陳寅恪論),崔浩將封建與郡縣制比較討論 ,認為"封建制"較佳,否定秦始皇、漢武帝所推行的郡縣制,反映了魏末晉初(264年) 晉王司馬昭恢復五等爵的"封建制"之後(司馬炎於下一年265年篡位建西晉),士族理想 的價值觀已全面接受"封建"制為主流,只是這"封建"的內涵與周朝的城邦時代已完全 不同。 陳寅恪對於"五等"即封建的觀點,可見萬繩楠整理的《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第一篇、第二篇、第十五篇,特別是第十五篇〈北魏前期的漢化(崔浩問題)〉,就 引用了《魏書‧崔浩傳》的「論五等、郡縣之是非」,證明崔浩心向"封建"的強烈 理想。 至於六朝時代,士族的"封建觀"究竟為何?王安泰的博論:〈再造封建——魏晉 南北朝的爵制與政治秩序〉(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3年)第一章, 提供了部分的解答。王安泰認為,漢魏士人美化周代城邦的「封建制」,形成六朝 時代獨特的「封建觀」(配合「五等爵制」)。這樣的中古「封建觀」,雖然實際 上反映了士人期待官僚體系科層化、階級化,並建立以天子為權力頂點的政治體制 ,但現實運作時卻刻意讓皇帝、宗室與士族各有其相應地位,互依互存:士族藉由 天子的冊封而成為諸侯,宗室藉由西周封建中「宗子維城」等概念而使其擁有政治 權力。(故有西晉、南朝時宗王都督、領兵的制度) 王安泰還認為,漢代以來的士人、士族,之所以持續鼓吹"封建",其目的在於使其 家族能長期傳承政治上的優勢;魏晉時期所謂的復「周制」或云「復古」,五等爵 當然是重要目標,但最後的目的應為建構士族的地位,將其比附於西周的諸侯,結合 當代九品官制與鄉品,完成士族皆為二品以上的體制,並藉由五等爵制世襲,這或許 才是士族推動「復古」的重要目標,這與西周武裝殖民的「封建」絕不相同,也和分 土眾建以自成邦國的普遍"封建"定義,毫無相干之處。 回歸主題,如果曹丕要順應當時士人回歸周代的理想封建觀,首要之務就是定都 洛陽,居天下之中,並且抬高洛陽周遭的大族地位,建立中央屏藩。因此當曹丕 篡漢都洛的同時,洛陽周遭的潁川與三河等大族(三河指戰國以來的河東、河內、河南 三郡)同時鼎盛。潁川集團眾所周知,不必多論,三河大族如河內司馬懿、司馬孚兄弟 、河東賈逵、河東裴潛、河南鄭渾等,則因此地位抬升。甚至連洛陽西側的弘農、京兆 世族,都可能因地利之便而獲得利益。如京兆杜畿(杜畿還是司馬懿之父司馬防的故吏 ,與司馬家交情匪淺)、京兆韋氏、弘農楊氏這些屬於舊河西地區的大族,也可能因此 沾上邊而維持某種地位。總之以三河地區為首士族,之所以會積極支持曹丕建魏都洛 ,其實代表了自身的利益緣故,因此他們似乎成為魏初政壇中,除了汝潁、譙沛集團 之外的第三勢力,或者客觀來說,是一個沒有團結跡象的「新興勢力」。 這樣的現象,也對應到274年後,北魏孝文帝於494年遷都洛陽,並實施「定姓族」 建立士族等級的政策。當時的三河大族、豪族,因此躍升為國家明定的顯赫(關中) 「郡姓」,如河東裴、柳、薛三門,以及京兆杜、韋,隴西李氏等,其中的河東 豪族薛氏(武力強宗),本來是被當地人賤稱的「蜀薛」(祖先依附蜀漢的劉備、劉禪 ,蜀亡後被西晉遷到河東,故鄙稱蜀薛),而北魏孝文帝為了強化、封植捍衛洛陽的 大族勢力,因此把頗乏文化素養的蜀薛升為郡姓,成為(看似有文化水準的)「士族」 。總之,曹丕與孝文帝同樣定都洛陽,也同樣順應當代潮流,進行了「士族化」與 「五等封建」化的革興政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77.1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432964710.A.6F1.html

05/30 15:56, , 1F
05/30 15:56, 1F

05/30 16:26, , 2F
三河是河東、河內、河南吧?而漢代有的是西河郡?
05/30 16:26, 2F
感謝指正,已修正

05/30 16:57, , 3F
推 好久不見 好懷念大大的文章
05/30 16:57, 3F

05/30 19:53, , 4F
同意您的觀點
05/30 19:53, 4F

05/30 19:56, , 5F
另外,您寫的司馬朗...應該是司馬懿之兄,不是父吧
05/30 19:56, 5F
哈哈,沒細查記錯了,已改正 ※ 編輯: age317 (114.43.77.126), 05/30/2015 20:46:19

05/30 21:59, , 6F
05/30 21:59, 6F

05/31 00:24, , 7F
嗯,爭取三河豪族的支持是蠻有意思的想法。
05/31 00:24, 7F
謝T大讚許,這個想法是受到毛漢光的核心區及核心集團的理論啟發 ※ 編輯: age317 (114.43.77.126), 05/31/2015 00:40:41

06/02 13:10, , 8F
06/02 13:10, 8F

06/02 19:59, , 9F
德川家康表示 (誤)
06/02 19:59, 9F
文章代碼(AID): #1LQKvcRn (SAN)
文章代碼(AID): #1LQKvcRn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