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幾個三國史的常見謬誤:一、曹操不想篡位

看板SAN作者 (CVC)時間11年前 (2013/05/05 17:2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1/41 (看更多)
※ 引述《roger214 (我想去流浪)》之銘言: : 曹操將登位障礙都清除的差不多了,魏諷案是曹丕下的手,但沒有曹操默許是不可能的。 : 更別說之前殺了多少。 魏諷案可先參考版上舊文。 #15Z_xOJl age兄引述陳寅恪說。 #15cuCRMH 咖啡杯兄補充(引柳春新說補強陳說鍾繇部分不足之處) 涉案人物主要為譙沛青年人士(魏諷*、文欽)、荊州士人子弟(王粲二子、宋忠子、 劉偉)、張繡子張泉等。 *魏諷出身有沛國、濟陰兩說。 個人對本案有幾點想法與版友討論 1.曹操可能事先知情 從劉廙、劉曄、傅巽、鄭袤等人評論,可知魏諷結黨時人早有耳聞,特別是在曹 魏政治中心鄴城,善用特務監察的曹操不至於毫不知情,考量涉案的人物背景, 曹操可能不認為魏諷黨構成威脅,或者可與擁漢派畫上等號。 (比較金禕案的後續處置可見極明顯的差異) 2.陰謀論 「大軍未反,諷潛結徒黨,又與長樂衞尉陳禕謀襲鄴。未及期,禕懼,告之太子, 誅諷,坐死者數十人。」 魏諷案事發僅憑陳禕單方面說辭,曹丕的動作也不太自然。 按曹丕先前留守依程昱建議處置田銀等,深得曹操好評,曹操稱許程昱之言頗有 深意: 「(曹操)聞之甚說,謂昱曰:「君非徒明於軍計,又善處人父子之間。」 ~~~~~~~~~~~~~~ 需知曹操生性猜忌,即使是父子,也注重君臣之間的分際,本次曹丕竟擅自以殺 戮明快了結,說曹操默許似有其事,可是以魏諷黨人組成及曹操事後的反應來看 ,個人推測可能本案單方面出自曹丕的謀劃,目的在於打擊與曹植的友好勢力, 而曹操可能基於穩固太子曹丕的立場,被動默許其行事。 (另參見#15Z_xOJl age兄引恪老說) 3.楊脩與楊俊 依時序,曹操心中最後也最大的石頭──楊脩,可能接續在魏諷案之後見誅,魏 諷案為建安24年9月,楊脩死於同年秋,但史料記載百餘日後曹操過世,按曹操死 於隔年1月。 而與曹植親善的楊俊因魏諷案左遷,代之為中尉(掌握禁軍)的是與丁儀等人不合 的徐奕,向曹操舉薦徐奕的是與曹丕親善的桓階。 : 稱公讓荀彧自殺,稱王又等於逼死了崔琰跟毛玠,再加上之前殺的反對派。 : 所以,曹丕篡位時,幾乎沒有任何反對聲浪,也許有人會認為曹操、曹丕德行一如禪位詔 : 書一樣的完美,滿漢朝臣子竟然沒半個有不同意見跟殉死的。 根據高柔傳,曹丕登位之初並不怎麼平靜。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7.205.38 ※ 編輯: CVChang 來自: 114.27.205.38 (05/05 18:18)
文章代碼(AID): #1HXYOlaY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1 之 41 篇):
文章代碼(AID): #1HXYOlaY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