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年─孫權獨斷化與江東化的起點

看板SAN作者 (望斷天涯)時間12年前 (2012/06/22 01:11), 編輯推噓31(31025)
留言56則, 2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批踢踢斷線害我的文章消失了一大半,更,中間一半是重打的,偷懶勿怪 -------------------------------------------------------- 1.江東化的脈絡 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可以說是孫吳政權重要的轉折點。217年初曹操最後一次 進攻濡需口,使得孫權派使者徐詳向曹操請降,發誓兩方會結婚通好。此後孫權 轉換向北進出的策略,改為積極向西方荊州用兵(或者穩固對江東山越地區的控制 ,後面細說),定下不佔南郡誓不罷休的目標,所以在217年魯肅死後,最終派任 鷹派的呂蒙為漢昌太守,接替魯肅。 這樣的變化是在悄然無聲中進行的,只有孫權的少數親信才知道整個大戰略的變化 ,這也考驗了孫權臣下察言觀色的能力,能夠捕捉孫權心思的人物,才會是新一代 掌權的風雲人物,譬如未來要成為孫家女婿的江東大族陸遜、全琮,就是代表人物 。依照資治通鑑記載,陸遜在217年當上孫權的(帳下)右部督,這等於是接替凌統 在217年病死後的職位(219年陸遜又以右部督、偏將軍的身分,暫時接替假稱重病 的呂蒙職位),說明陸遜開始被孫權重視;之後陸遜和全琮都在219年向呂蒙或孫權 建議要攻打關羽,這可以視為孫權江東化政策的真正開始,因為這代表江東大族開 始成為孫權親信的起點。 217年前孫權親信中的江東人,多是董襲(會稽餘姚人)、凌統(吳郡餘杭人)、徐詳 (吳郡吳程人)這類的江東小族;江東大族雖被孫權優容,但似乎不太親近,名聲顯赫 、把持清議社交圈的江東名士們,在217年前一直和孫權有種距離感,所以多被外調 邊區、遠離中央,如陸家家長陸績在210年左右「以直道見憚,出為鬱林太守」、全琮 之父全柔雖在212年接替張紘為孫權的車騎長史(相當於宰相),但不久就被「徙桂陽 太守」、顧雍的長子顧邵雖在212年娶孫策女成為孫家的年輕駙馬(27歲結婚),但也是 當豫章太守,不在中央、「數犯顏諫爭,(孫)權不能悅」的虞翻更因此被孫權流放; 少數留在中央的江東大族因為性情柔順,才不致外放,如208年後長任車騎左司馬的 顧雍,但顧雍實權不多,右司馬滕耽、中司馬諸葛瑾(大概在217年後擔任)都是江北人 ,頗有互相制衡的意味。 217年國策變化的原因,主要是魯肅在此年病死了,直得注意的是同一年病死的還有 豫章太守顧邵。如果把219年過世的陸績、以及同年主張討關羽的全琮與前二人並列 ,會發現四人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都和荊州名士龐統友好或交遊過,而龐統恰恰是 赤壁戰後孫、劉兩方重要的潤滑劑之一,雖然214年龐統就過世了,但根據吳國史書 的記載,吳方還有"魯肅等"親劉派人士力保聯盟。整理至此,筆者大膽推論,顧邵、 陸績甚至是全琮,正是魯肅之外的親劉派人士,所以217-219年親劉派人士的死亡(魯 、顧、陸)與倒戈(全琮),正是219年孫權伐荊戰略能夠順暢執行的主因。(虞翻也可 能是親劉派人士之一,因為他與陸績志同道合,為忘年之交,他被流放也許跟力保 聯盟有關) 所以217年孫權江東化開始的原因,可能是這些保持舊立場的江東大族(親劉備或忠漢 ,如自稱"有漢志士"的陸績)逐漸凋零,而新立場的江東大族(陸遜、全琮)迅速擴大 的結果。 2.獨斷化的起點 217年三月曹操從濡虛口退兵之後,孫權任命周泰為新的濡虛督(前任為呂蒙、蔣欽) ,但朱然、徐盛等自認出身較高的驍將,卻瞧不起寒門階層的周泰,不服領導,孫權 因此要大會諸將,親自邊流淚邊詢問周泰累累傷疤的由來,藉由誇讚周泰忠心耿耿, 才讓朱、徐等人服從周泰領導。這樣的故事跟222年陸遜拜將守夷陵的情況頗有相似 之處,這也代表孫權開始用資歷、出身較低的親信來統御出身較高的獨斷化統治風格 ,這種以低制高的大權獨攬方式,歷史上雖然屢見不鮮,但就孫權的情況來說,217年 才是普遍推行的起點(赤壁之戰孫權還要加派程普與周瑜共督,"安慰老將")。另一個 代表事件就是同年魯肅死後,孫權自選了親信嚴畯接替魯肅,說明孫權想複製周泰的 例子來主控西面軍事,但因嚴畯打死不從,才另選了大將呂蒙接任。嚴畯選任的特殊 點在於是孫權獨斷的行為,之前魯肅之任在於周瑜推薦,但魯肅死時要麼來不及向孫 權推薦繼任人選,要麼孫權故意不採用,所以沒記載在史書上,所以筆者認為217年, 正是孫權在北、西兩面軍事要任上獨斷化的開始。 另外一個獨斷化的標誌,就是孫權在軍府中架空張昭的時間點。雖然眾所周知孫權在 220年當吳王時,故意讓北海人孫邵當丞相,而不用張昭,但其實在建安末年,孫邵 就當上了孫權的車騎長史,也就是說用孫邵架空張昭應該不是220年突然發生之事,而 是孫邵可能最晚到217年,就當上了車騎長史,讓孫權可以用架空張昭來獨斷獨行(注一) 注一:208年後一共有張紘、全柔、諸葛瑾、孫邵共四人當過孫權的長史,當212年張紘 過世後,可能就由全柔接替直到215年外調為桂陽太守;215年諸葛瑾在出使劉備定下 湘水之盟後,可能就擔任長史,向劉備表示說另一個親劉派的心腹,在中央掌權(通鑑 記錄215年的諸葛瑾為中司馬,當是時間上的誤解);所以當217年孫權國策轉為西向荊州 時,很可能就讓親劉派的諸葛瑾從長史降為中司馬,並讓廬江太守孫邵升任長史。(217 年夏侯惇在居巢督26軍威逼江東,吳方的廬江郡要麼領地大削、要麼直接撤消,所以太守 孫邵在此年升任孫權長史的機率頗高) ----------------------------------------- 原本還有第三點的,之後再用回文接續下去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7.50.15

06/22 01:22, , 1F
濡"需"口
06/22 01:22, 1F

06/22 02:02, , 2F
不知age兄有沒有猜測魏蜀對這些調度的反應的考據
06/22 02:02, 2F

06/22 02:02, , 3F
好文
06/22 02:02, 3F

06/22 02:27, , 4F
已經說是悄然無聲中進行的,所以蜀方毫不知情,魏方似乎也
06/22 02:27, 4F

06/22 02:28, , 5F
只有揚州人蔣濟與其好友司馬懿,在219年發現孫權的戰略變化
06/22 02:28, 5F

06/22 09:14, , 6F
說穿了就是北方太硬啃不動,只好拿西邊出氣了 XD
06/22 09:14, 6F

06/22 09:14, , 7F
不過就算蜀方有發現,有什麼人選可以挽救這種狀況呢@@?
06/22 09:14, 7F

06/22 09:20, , 8F
感謝您的分享 拜讀 OTZ
06/22 09:20, 8F

06/22 10:26, , 9F
吳國往北擴張好像都滿失敗的 孫策也做不到 何況孫權
06/22 10:26, 9F
孫策雖然挫敗在陳登的匡琦城下,但他的部下李術後來還是殺了曹操派的揚州刺史 嚴象,所以孫策往北擴張仍有成功的機會(趁官渡之戰的好機會),但是他死太早, 來不及做到

06/22 10:56, , 10F
本系列上面的討論 都是要引發這篇!!
06/22 10:56, 10F
確實,文章內許多想法兩個月前就出來了,一直懶得PO,看到ZM大引起這麼激烈的爭論 ,想說乾脆寫出來分享好了

06/22 11:50, , 11F
06/22 11:50, 11F

06/22 12:22, , 12F
推好文!
06/22 12:22, 12F

06/22 12:24, , 13F
06/22 12:24, 13F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4.37.50.15 (06/22 13:20)

06/22 20:24, , 14F
好文推
06/22 20:24, 14F

06/22 21:47, , 15F
推好文!
06/22 21:47, 15F

06/22 23:19, , 16F
大推!
06/22 23:19, 16F

06/22 23:33, , 17F
有bug,龐統是戰死不是病死XD
06/22 23:33, 17F

06/22 23:47, , 18F
樓上眼尖XD
06/22 23:47, 18F

06/22 23:52, , 19F
好文推推推
06/22 23:52, 19F

06/23 03:42, , 20F
@siliver:關鍵還是在於糜芳傅士仁反叛這千古謎團吧
06/23 03:42, 20F

06/23 03:45, , 21F
這兩人不反叛的話 孫吳不見得吃的下荊州 也許打一打又講
06/23 03:45, 21F

06/23 03:47, , 22F
和也不是沒有可能
06/23 03:47, 22F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4.37.50.15 (06/23 10:24)

06/23 11:03, , 23F
吳書那邊大概可以看出一點點端倪,糜芳因為士仁投降背叛
06/23 11:03, 23F

06/23 11:05, , 24F
士仁因為相信有內應而投降,再對比和關羽交惡之人的名單
06/23 11:05, 24F

06/23 11:05, , 25F
還多了個潘濬,而潘濬在東吳平定荊州時的積極性,和孫權
06/23 11:05, 25F

06/23 11:06, , 26F
對他過度放心的詭異態度,潘濬或許也是很關鍵的人物
06/23 11:06, 26F
不敢對潘濬是否為間諜妄下判斷,但假使潘濬真的早被孫權策反,也應當是機密到連 虞翻都毫不知情,不然潘濬在孫吳的地位比糜芳高出甚多,卻不見虞翻譏諷潘濬

06/23 11:13, , 27F
大部分人在緊張且急迫的情形下 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
06/23 11:13, 27F

06/23 11:15, , 28F
特別是有人有心在誤導你的時候 以前會覺得這些技倆很爛
06/23 11:15, 28F

06/23 11:15, , 29F
不過後來才發現事情來了 人往往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鎮靜
06/23 11:15, 29F

06/23 11:37, , 30F
推.不過我認為呂蒙並非假稱重病,是真的有病.
06/23 11:37, 30F
我只是想描述呂蒙為騙到關羽而請陸遜代替這件事,不是說呂蒙真的沒病。我猜測 呂蒙把病情誇大到重病瀕死的程度,好讓關羽相信吳軍已不足為懼。

06/23 11:53, , 31F
06/23 11:53, 31F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4.37.50.15 (06/23 13:27)

06/23 14:58, , 32F
呂蒙真的有病 沒多久就死了不是
06/23 14:58, 32F

06/23 15:30, , 33F
至少呂蒙在克江陵時沒病到不能行軍打仗、不能在城外的沙上
06/23 15:30, 33F

06/23 15:30, , 34F
作樂
06/23 15:30, 34F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4.37.50.15 (06/23 17:39)

06/24 02:04, , 35F
好文推 在下想到另一個可疑人士是郝普 當年他降吳時還有
06/24 02:04, 35F

06/24 02:05, , 36F
點羞愧 但後來也飛黃騰達了
06/24 02:05, 36F

06/24 02:28, , 37F
郝普降吳看不出是否飛黃騰達,孫權也沒有對他特別親愛信任
06/24 02:28, 37F

06/24 02:29, , 38F
,所以降吳11年後(230年)就因為隱蕃事件,被孫權罵到自殺
06/24 02:29, 38F

06/24 11:30, , 39F
最飛黃騰達的是糜芳吧!在〈孫權傳〉裡有領兵出戰的紀錄
06/24 11:30, 39F

06/24 11:31, , 40F
說不定糜芳才是主要內應,士仁看到江陵都倒戈了,公安孤城
06/24 11:31, 40F

06/24 11:32, , 41F
也獨木難支才投降的。
06/24 11:32, 41F
潘濬在吳國氣勢逼人、擋者披靡,特別是234年率五萬兵徹底平定武陵蠻,立下了 幾乎等同陸遜夷陵之戰的功勞後,權勢最低從江南大族的第三位起跳(僅次於丞相顧雍 、荊州牧陸遜),甚至隱隱然凌駕於陸遜之上。所以他能威壓步騭、權嚇呂壹,讓孫權 的心腹打手呂壹都不得不承認潘濬將是代替顧雍的下一任丞相(潘濬死後,陸遜才接任 顧雍死後的相位),這裡面必有孫權的信重與依賴(缺少潘濬的合作,孫吳難安荊州), 才讓潘濬自重自驕、不畏朝廷法度(計劃宴請百官然後親手殺死呂壹)。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4.37.52.193 (06/24 15:47)

06/24 20:21, , 42F
推age大
06/24 20:21, 42F

06/25 01:29, , 43F
潘濬猛成這樣, 簡直就跟超級情報特派員一樣,
06/25 01:29, 43F

06/25 02:00, , 44F
孫權政權缺乏荊州士族也是原因 潘濬和蔣琬 劉敏是表兄弟
06/25 02:00, 44F

06/25 08:35, , 45F
蔣琬不是比劉敏長一輩喔?
06/25 08:35, 45F

06/25 09:09, , 46F
可能是年紀、備份的差別 (大我一歲的玩伴,輩分是我叔叔)
06/25 09:09, 46F

06/25 09:11, , 47F
他們可能是年齡差距大,但輩分相同
06/25 09:11, 47F

06/25 18:13, , 48F
不過說實在潘濬被重用是他自己才能 能夠和陸遜 顧雍平起平坐
06/25 18:13, 48F

06/25 18:14, , 49F
還能帶兵打仗 這種人才在諸葛亮為首的荊州集團應該也算很出
06/25 18:14, 49F

06/25 18:15, , 50F
色...
06/25 18:15, 50F

06/25 19:43, , 51F
是,誠如Waijr所言,如此出色的荊州人不應該會主動投靠吳方
06/25 19:43, 51F

06/25 19:44, , 52F
劉備和諸葛亮等人的吸引力應該會比孫權來的大,但是他叛了
06/25 19:44, 52F

06/25 19:45, , 53F
是否其特別之處?如,關羽不喜歡他之類的流言?
06/25 19:45, 53F
其實我一直不認為潘濬有"叛降"孫權過。如果把他在關羽敗死後、孫權親自到他家 請他作官時的涕淚縱橫當作真心來看(當然潘濬也有可能在演戲,不過這也說明 潘濬認為自己該演這場戲),潘濬身為劉備的故吏,固然可以打死不做孫權的官, 但也可以像陳群離開劉備先後依附呂布、曹操那樣,重新向新征服者效忠,這在當時 的士人價值觀裡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大概就像劉巴最終接受劉備的辟用之後,不會有 人責怪劉巴,說他的行為是背叛故主曹操、"叛降"給劉備。 總之,當潘濬對孫權大哭一場之後,至少他在情感上和輿論上已經對故主劉備有了 交代,也許他後來在幫助孫權安定荊州時的手段過於殘酷,譬如對效忠劉備的習珍 親自包圍逼攻,讓習珍自殺成為"漢鬼",讓人覺得潘濬有種翻臉不認人的感覺,但 就算潘濬如此嚴酷無情,至少習珍也沒有大罵潘濬背叛劉備,這說明當時人也沒有 認為潘濬"叛降"孫權。

06/25 21:34, , 54F
糜芳會降真的滿難想像的 他們家在劉備軍的地位很穩吧
06/25 21:34, 54F

06/25 21:39, , 55F
連勸降的虞翻也不能接受....三番兩次找他麻煩
06/25 21:39, 55F

06/25 23:18, , 56F
大推
06/25 23:18, 56F
新加文末的注一 (每次有新發現都要修改文章,真累)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4.37.52.193 (06/26 01:27)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4.37.55.243 (06/27 16:21)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4.37.55.243 (06/29 01:03)
文章代碼(AID): #1FurNQ-3 (SAN)
文章代碼(AID): #1FurNQ-3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