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演義一個情節

看板SAN-YanYi作者 (承先啟後)時間11年前 (2013/02/02 13:55),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 引述《Jabez (當暴風雨來臨....)》之銘言: : : 最近跟朋友在討論一些關於氣度的議題 : : 忽然依稀想起, 演義中曾經有這麼一段劇情 : : 大致就是有一個很大的勢力, 逼近一個小州郡 : : 州郡的主事官長似乎想要降(或是想要反?我忘記了) : : 總而言之, 主事官長聚眾商議, 表明他的決定時 : : 底下有兩個人表態反對 : : 一般來講, 碰到這種狀況 : : 為免走漏風聲, 通常主事官長都會喝令眾人下手, 把反對的人幹掉 : : 但是這個主事的官長很有氣度 : : 說了一句話, 意思大概是說 : : "想要成大事, 不用非得逼每個人都下海, 這兩人不願意參加, 就隨他們去吧" : : 於是表態反對的兩人就退席離開了, 沒有人追殺他們 : : 只記得演義裡有這麼一段劇情 : : 在先下手為強, 滿街殺人滅口劇情的亂世人性醜惡中別顯一番不同的光輝 : : 但是時期背景什麼的通通都忘了 : : 主事的官長那句台詞也記不清楚 : : 所以去餵了辜狗也查不到, 囧 : : (只依稀記得, 好像當中有人姓桓?但不肯定) : : 剛去拿出書來翻了好一會, 實在是無從找起 : : 懇請記憶強者達人幫忙指點迷津, 告知出處 : : 感激不盡 : : -- : : → Jabez:阿....不好意思, 我翻到了....是33回的幽州刺史烏桓觸 02/02 01:17 :  補充一下,這個故事脫胎於《三國志‧袁紹傳》的記載: :   「(東漢獻帝建安)十年正月,(曹操)攻拔之(按:指南皮) :    ,斬(袁)譚及(郭)圖等。(袁)熙、(袁)尚為其將焦觸 :    、張南所攻,奔遼西烏丸。觸自號幽州刺史,驅率諸郡太守令 :    長背袁向曹,陳兵數萬,殺白馬盟,令曰:『違命者斬!』眾 :    莫敢語,各以次歃。至別駕韓珩,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 :    今其破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於義闕矣;若乃北面於曹氏 :    ,所弗能為也。』一坐為珩失色。觸曰:『夫興大事,當立大 :    義,事之濟否,不待一人,可卒珩志,以勵事君。』……太祖 :    (按:指曹操)高韓珩節,屢辟不至,卒於家。」   《三國志‧袁紹傳》此處的裴松之注,   有對「韓珩」其人略作介紹。   《三國志‧魏書‧袁紹傳》裴注引《先賢行狀》云:    「(韓)珩字子佩,代郡人,清粹有雅量。少喪父母,奉養兄     姊,宗族稱孝悌焉。」   焦觸在演義裡戲份還不少,最後在赤壁戰前,   與張南一起被孫吳猛將韓當、周泰擊殺。   演義第 48 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曹)操顧諸將曰:『青、徐、燕、代之眾,不慣乘舟。今     非此計(按:連環船),安能涉大江之險!』     只見班部中二將挺身出曰:『小將雖幽、燕之人,也能乘舟     。今願借巡船二十隻,直至北江口,奪旗鼓而還,以顯北軍     亦能乘舟也。』     操視之,乃袁紹手下舊將焦觸、張南也。操曰:『汝等皆生     長北方,恐乘舟不便。江南之兵,往來水上,習練精熟,汝     勿輕以性命為兒戲也。』     焦觸、張南大叫曰:『如其不勝,甘受軍法。』     操曰:『戰船盡已連鎖,惟有小舟。每舟可容二十人,只恐     未便接戰。』     觸曰:『若用大船,何足為奇?乞討小舟二十餘隻。某與張     南各引一半,只今日直抵江南水寨,須要奪旗斬將而還。』     操曰:『吾與汝二十隻船,差撥精銳軍五百人,皆長鎗硬弩     。到來日天明,將大寨船出到江面上,遠為之勢。更差文聘     亦領三十隻巡船接應汝回。』     焦觸、張南欣喜而退。次日四更造飯,五更結束已定,早聽     得水寨中擂鼓鳴金。船皆出寨,分佈水面。長江一帶,青紅     旗號交雜。焦觸、張南領哨船二十隻,穿寨而出,望江南進     發。     卻說南岸隔夜聽得鼓聲喧震,遙望曹操調練水軍,探事人報     知周瑜。瑜往山頂觀之,操軍已收回。次日,忽又聞鼓聲震     天,軍士急登高觀望,見有小船衝波而來,飛報軍中。     周瑜問帳下誰敢先出。韓當、周泰二人齊出曰:『某當權為     先鋒破敵。』     瑜喜,傳令各寨嚴加守禦,不可輕敵。韓當、周泰各引哨船     五隻,分左右而出。     卻說焦觸、張南憑一勇之氣,飛棹小船而來。韓當獨披掩心     ,手執長鎗,立於船頭。焦觸船先到,便命軍士亂箭望韓當     船上射來。當用牌遮隔。焦觸拈長鎗與韓當交鋒。當手起一     鎗,刺死焦觸。     張南隨後大叫趕來。隔斜裡周泰船出。張南挺鎗立於船頭,     兩邊弓矢亂射。周泰一臂挽牌,一手提刀。兩船相離七八尺     ,泰即飛身一躍,直躍過張南船上,手起刀落,砍張南於水     中,亂殺駕舟軍士。眾船飛棹而回。     韓當、周泰催船追趕,到半江中,恰與文聘船相迎。兩邊便     擺定船廝殺。     卻說周瑜引眾將立於山頂,遙望江北水面艨艟戰船,排合江     上,旗幟號帶,皆有次序;回看文聘與韓當、周泰相持。韓     當、周泰奮力攻擊,文聘抵敵不住,回船而走。韓、周二人     急催船追趕。周瑜恐二人深入重地,便將白旗招颭,令眾鳴     金。二人乃揮棹而回。」   不過,史實上的焦觸可能並沒有那麼早死。   現存於河南臨潁的「上尊號碑」(又稱「勸進碑」),   碑文內容說的是曹丕繼承曹操魏王之位後,   百官群臣勸其稱帝的表奏文字。   這塊碑的碑文裡面,列有聯名上奏的官員們的名銜,   不過沒有列出官員們的姓氏,   後人則根據《三國志》等傳世文獻來判斷這份名單裡有哪些人。   其中,出現了「征虜將軍都亭侯臣觸」這幾個字,   (南宋人洪适的《隸釋》卷十九收錄此碑碑文,    當時「征虜將軍都亭侯臣觸」這幾個字似乎都還是可以看得見的;    至清代王昶《金石萃編》卷二十三收錄此碑碑文時,    「征虜」二字便只能參考《隸釋》來補字,    在王昶當時所見的碑文拓本中,「征虜」二字應該已經泐損到看不見了)   清人王昶推測這位「征虜將軍、都亭侯臣觸」,便是焦觸。   這個推測目前來說也沒有別的佐證,且供參考吧。   附帶一提:    「征虜將軍」這個將軍號,首見於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二年(公元 26 年),    劉秀手下將領祭遵從偏將軍進拜為征虜將軍。    自此之後,一直到東漢末年,    才又看到又有「征虜將軍」這個將軍號出現,    以曹操控制的東漢朝廷這裡而言,    劉勳首先又被拜為征虜將軍,不過後來劉勳另被拜為平虜將軍,    曹操是否隨即又命誰為征虜將軍,不得而知。    (不過,《三國志》中除了〈司馬芝傳〉以外的其它地方,     都記載劉勳為「平虜將軍」,     不無可能是〈司馬芝傳〉這裡將「平虜」誤記作「征虜」)    至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曾命曹植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    打算派曹植統兵救援被關羽包圍於樊城的曹仁,    後因曹植酒醉而使曹操改變心意取消此事。    我認為「臣觸」獲拜為征虜將軍,應是建安二十四年以後之事,    而其成為征虜將軍的時間點,有可能在曹丕繼為魏王、封拜群臣之際,    一如張郃、徐晃、張遼、朱靈被拜為左右前後將軍。    不過這也只是猜測,若說「臣觸」是在那之前,    因為參與救援曹仁之役或是其它功勳而被拜任為征虜將軍,也不是不可能。    眼前可參考的資訊太少,    最多只能判定「臣觸」為征虜將軍應是建安二十四年曹植酒醉以後之事。    而在劉備陣營,在赤壁戰後控制了荊南四郡後,    劉備便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    此後一直到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後,張飛才從征虜將軍進拜為右將軍。    另一方面,江東孫氏這邊倒是早早便使用了「征虜」之號來任命部下,    首先是孫策的堂兄孫賁曾被袁術上表權宜任命為「丹楊都尉,行征虜將軍」,    至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控制下的東漢朝廷,    竟派遣「使者劉隱奉詔拜(孫)賁為征虜將軍」,    這應是曹操南征荊州前後對江東孫氏採取的懷柔行動之一。    孫策自己也曾任命呂範為征虜中郎將,    其實是把「征虜」二字拿來運用,自行創造官銜。    把上面的一些資訊綜合起來看,    袁術大概是漢末最先把征虜將軍這個將軍號再拿來使用的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7.105.3.52

02/02 14:12, , 1F
推~
02/02 14:12, 1F

02/02 19:07, , 2F
02/02 19:07, 2F

02/02 20:21, , 3F
路中悍鬼袁公路
02/02 20:21, 3F

02/05 20:06, , 4F
02/05 20:06, 4F
文章代碼(AID): #1H3Aeyw- (SAN-YanYi)
文章代碼(AID): #1H3Aeyw- (SAN-Y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