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關羽

看板SAN-YanYi作者 (海盜倭寇)時間14年前 (2010/01/10 20:12), 編輯推噓2(209)
留言11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 引述《a7v333 (@@")》之銘言: : ◎論關羽之傲 : 關羽現今不為人所喜的原因,主要來自於他的驕傲。可是,關羽真的 : 很驕傲嗎?真的驕傲到了不可理喻,以至令人生厭的地步嗎? : 恐非。要弄清楚此問題,必須先明瞭“蜀漢”與“孫吳”之別。即對 : 待敵人和盟友的態度不好,或還可以理解,畢竟不是同一勢力。然而 : ,若其對待同僚也是如此,如關羽和馬超、黃忠、麋芳、士仁、潘濬 : 、諸葛亮等同僚的種種糾紛,這就難免讓今人為之不爽。 印象中和 關大人有過糾紛的 還有劉封和孟達 劉封我們眾所皆知 是因為繼承問題而來 但是孟達就不曉得和 關大人有什麼糾紛 另外想要請教一下 如果當時劉、孟二人真的分兵前往襄樊地區相救 是否能讓 關大人安返 : 現就將關羽和兩個勢力的糾紛分開來重新分析。 : 一、關羽和同僚 : 1、關羽和馬超 : 關羽傳:“(關)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 : 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 : 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 。”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 這段話初步看來其意大概如此:關羽聽說馬超來降,因為並非舊識, : 於是寫了封信給諸葛亮,問馬超是個怎麼樣的人。而諸葛亮知道關羽 : 護前,於是回信答道馬超和張飛差不多,但是還比不上關羽。關羽看 : 後非常高興,將諸葛亮的回信給眾賓客看。 : 現在我們試著重新分析一下關羽寫這封信的原因。 : A、當時的歷史背景因素。 : a、來自關羽方面的情況:眾所周知,關羽為劉備陣營武將中第一把 :   交椅。可不知道的是,在某一段時期,關羽又當了回“老二”。 :   那既是馬超來降之後。 : 馬超傳:“(建安十九年214)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 : 震怖,(劉)璋即稽首,以超為平西將軍(三品),督臨沮......” :   那麼此時關羽是什麼官職呢? : 關羽傳:“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勳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 : (五品),駐江北。” : 另據先主傳:“秋,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表於漢帝曰:“平西將軍 : 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長史領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 : 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 : 臣關羽、征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 : 其中馬超被排在首位,可知此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劉備進位漢中王 :   對關羽來說,突然來了一個不認識的馬超,硬是搶了自己軍中第 :   一的位置,去信詢問一下也不足為怪。若是真的不滿馬超位於己 :   上而欲與其相爭,則是直接找劉備討說法了。 :   這也是關羽只問馬超而不問別人的根本原因,因為劉備得益州後 :   所用益州本土官吏關羽應該全都不認識,全都“舊非故人”,他 :   不可能每個人都問到。 : b、來自劉備方面的情況:劉備將馬超擺上這個位置亦不無深意。其 :   時益州新定,本土勢力和在此經營已久的外來勢力深恐劉備方面 :   危害到自己本來的利益,有如驚弓之鳥。所以劉備必須對新來降 :   之官員大封特封,消其疑慮,不用害怕被新生力量壓迫。只要是 :   有才能的人,不論新舊,都能得到重用。從劉備起用自己不恥與 :   深恨之人許靖(見法正傳)和劉巴(見劉巴傳)身上可見一斑。 :   我們還能從上表中看見班次位於諸葛亮和關羽之前的還有三位, :   全都是劉備定益州後所署官吏。 : c、來自其他方面的情況:應該說,關羽的這封信所代表的不只是關 :   羽一個人的疑惑。因為劉備對新來人員大封特封的這一舉動,勢 :   必引起劉備舊部人馬的疑惑與不滿。劉備帶進川的人馬還可以親 :   自安撫,可仍留在荊州的某些人卻不明所以了,深恐“一代新人 :   葬舊人”。那他們能怎麼辦?當然是去詢問頂頭上司關羽,而此 :   時將疑惑壓在心底的關羽為穩定軍心,便只好寫信去問同樣退居 :   二線的諸葛亮。 ^^^^^^^^^^^^^^^^^^^^^^^^ 當時諸葛亮是不是仍在成都 文臣謀士的第一把交椅仍是法正??? 直到法正往生以後 諸葛亮才正式浮上水面 成為漢陣營的第一把交椅? : 以上這三點,既是當時的歷史背景,亦是產生這封信的根本原因。 : B、當時的戰略目標因素。 :   根據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路線,是荊、益兩路出擊北伐中原 :   。劉備親出秦川,而命一上將出宛、洛。可想而知,此上將當然 :   得是軍中能獨當一面的第一號人物。可職位的突然轉換,變成了 :   劉備和首席戰將馬超皆在益州,難免會讓別人覺得戰略計畫有所 :   改變,懷疑劉備有“重益輕荊”的思想。這亦會造成劉備“荊楚 :   班底”的恐慌。而其中更為甚者,便是那些本欲跟著軍中第一把 :   交椅這顆大樹升官發財的人。於是他們齊集關羽處,想問個明白 :   ,好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順便請教一下 漢陣營的三大集團 東州集團 土著集團 荊楚集團 當中荊楚集團多半和 關公親善 那麼和東州及土著集團的關係 不曉得如何 順便請教一下 土著集團真正有獲得高位的代表人物有誰呀??? :   諸葛亮應是深知劉備為何如此安排,以及關羽此信所包含的疑問 :   。於是回信告知馬超現今職位雖高,但不會影響關羽軍中第一將 :   領的地位。果不其然,劉備進位漢中王后,馬上又將關羽的職位 :   排在了馬超之前。 : 關羽傳:“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 : 馬超傳:“先主為漢中王,拜超為左將軍。” : (注:據李嚴傳載眾臣彈劾李嚴所上公文中排序為前、左、右、後將軍) : 而關羽處之所以有賓客,是因為他們也在急切地等待回音。關羽 :   將回信以示賓客,亦為安眾心,非是其驕傲自負的表現。 : C、當時馬超的名聲因素。 話說馬岱似乎最後混得還不賴 :   這裡再附帶說明一下“關羽和諸葛亮”的問題。 : 諸葛亮傳:“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 :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複言。”羽、飛乃止。” : 張飛不是“敬愛君子”嗎?怎麼他也和關羽一樣“驕于士大夫”? : 如此,則必不是因其身份而導致“不悅”。關、張等實乃懷疑這 :   個新來的年輕人是否確有實際能力成為劉備所倚重的對象,經劉 :   備解說後即釋然。其時劉備為解開關、張之疑的說辭也必不如[志] :   中所載如此簡單,當包括諸葛亮為其今後發展方向的策劃,既 :   “隆中對”是也。 :   又或言其面止心不止,那為什麼在馬超問題上關羽偏偏去信詢問 :   自己心有嫌隙的諸葛亮呢? : 2、關羽和黃忠 : 3、關羽和麋芳、士仁、潘濬 : 很多人將此三人的投降,歸咎於關羽的驕傲。下面,再重點分析一下 : 此三人與關羽不和的原因。 : A、麋芳、士仁 : 楊戲傳:“麋芳字子方,東海人也,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義,廣陽 : 人也,為將軍,住公安,統屬關羽;與羽有隙,叛迎孫權。” : 關羽傳:“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 : 。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 : 芳、仁銜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 麋竺傳:“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二,叛迎孫權,羽 : 因覆敗。” : 呂蒙傳注引吳錄:“初,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羽以責芳,芳 : 內畏懼,權聞而誘之,芳潛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 則麋芳、士仁因錯受責兼且關羽輕視他們而與其不和。那關羽為 :   何會輕視他們呢?當然,其主要原因應該是他們的“供給軍資, :   不悉相救”、“私好攜二”、“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等 :   辦事不認真負責的表現。 :   從另一方面看,麋芳,乃劉備妻麋氏的兄弟;士仁,廣陽人,廣 :   陽屬幽州,乃劉備同鄉。其二人於志中記載甚少,更沒有什麼功 :   績,卻因與劉備的特殊關係而達至顯位,又因臨陣投降致使關羽 :   敗亡而名留史冊。或亦為關羽輕視他們的原因之一。 這兩人的確不論在演義上或是正史上 都沒什麼記載 士仁更是只有在演義出場過這麼一次 還被冠上了一個"傅"姓XDDDD 話說不曉得士仁是哪時候才加入漢軍陣營 因為如果是昭烈帝同鄉 又很早加入陣容 那麼應該會有不少資料記載才是 不過這麋芳也挺不夠意思的 自己老哥(? 麋竺應該是其兄吧 不曉得有沒有記錯)還在蜀中 其姊妹也成了昭烈帝的夫人之一 兩人也跟昭烈帝這麼久了 卻也投降得這麼乾脆 順便請教一下後來麋竺的結局為何??? 應該也是有個善終吧??? : B、潘濬 : 楊戲傳:“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亦與關羽不穆。孫權襲羽, : 遂入吳。” : 至於潘濬,則沒有記載其與關羽不睦的因由。筆者只好推想為關 :   羽被封“漢壽亭侯”之故。 :   潘濬正是武陵漢壽人,而他“弱冠從宋仲子受學。年未三十,荊 :   州牧劉表辟為部江夏從事。”歸吳後但凡武陵有戰亂,皆由其往 :   討之,當屬地方豪族人物。而其“沙羨長贓穢不脩,濬按殺之, :   一郡震竦。”、“濬乃大請百僚,欲因會手刃殺(呂)壹,以身 :   當之,為國除患。”等,皆是其豪強作風的根本體現。 : 不巧的是漢壽又正好是關羽的食邑,於是這個紮根已久的文人土 :   皇帝與新來的武將邑主之間扯上了點利益上的衝突,乃至不睦。 :   而方詩銘老先生還認為潘濬才是造成麋芳、士仁投降的關鍵人物 :   ,因同時投降的三人只有他達至顯位。當然,這也和個人能力有 :   關,也和投降得徹不徹底有關,士仁倒是入吳後音迅全無,可麋 :   芳畢竟還有點羞愧之心(見虞翻傳)。而潘濬則成了一個徹頭徹 :   尾的吳國人。 :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想必大家也知道魏國如張遼、李典;吳 :   國如甘寧、凌統間也有不和的表現,可他們至少在關鍵時刻仍能 甘寧和凌統是因為有殺父之仇 只是不曉得張遼 李典和樂進三人到底有什麼糾紛 只曉得張、樂兩人之子張虎和樂琳在演義中的後期很麻吉 兩人常常一起出包 常常一同被武侯耍得團團轉XDDDD :   一致對外。再反觀上述三人,卻因私情誤國,這能說只是關羽一 :   個人的問題麼? :   君卻不見被圍而後降仍首尾關羽的安成長吳碭及中郎將袁龍(見呂岱傳) :   ;又或甘與其同死之都督趙累(見吳主傳二);又或誘導諸夷, :   圖以武陵屬劉備的武陵部從事樊伷(見潘濬傳,而此事也正是由 :   徹頭徹尾的吳國人潘濬討平的。);又或詐死還蜀的廖化(見宗預傳) :   。此數人皆未聞關公有所輕也。 話說回來 在季漢輔臣贊當中的最後一段 也贊了這三人 外加另一個早年降吳的郝普 這當中郝普後來也成了吳國高幹之一 也許郝普和潘濬除了能力真的比較強之外 也真的徹底成為吳國人吧 順便想請教就是 這個郝普的來歷到底為何 只知道這人早年鎮守南荊州某郡時 原本面對吳軍攻擊仍然堅守 而後被呂蒙欺騙出降 當時還相當羞愧 沒想到最後卻也成為吳國高幹了 看過這篇大作後的一些疑惑 謝謝高手指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6.234.134

01/10 20:22, , 1F
看來你沒看我第一篇,同時也沒點去看網頁原文
01/10 20:22, 1F

01/10 20:23, , 2F
1.該文作者認為找劉封、孟達增援是要快速打下襄、樊
01/10 20:23, 2F

01/10 20:23, , 3F
而不是戰敗後要求救命的援軍
01/10 20:23, 3F

01/10 20:25, , 4F
2.糜竺差不多算是被他弟弟氣死的,他知道糜芳降呂蒙後
01/10 20:25, 4F

01/10 20:26, , 5F
心理一直很不安,雖然劉備表示跟他無關,也勸他想開點
01/10 20:26, 5F

01/10 20:27, , 6F
但他一直為此深深自責,沒多久就病死了
01/10 20:27, 6F

01/10 20:29, , 7F
3.張遼、樂進、李典不合之事,似乎都沒有詳述
01/10 20:29, 7F

01/10 20:29, , 8F
印象中大部分都是史料都是一句話帶過
01/10 20:29, 8F

01/12 09:55, , 9F
臣亮言:
01/12 09:55, 9F

01/20 23:56, , 10F
臣又言:
01/20 23:56, 10F

02/08 01:03, , 11F
02/08 01:03, 11F
文章代碼(AID): #1BISH2aE (SAN-YanYi)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情報
3
15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2 篇):
情報
2
11
情報
3
15
文章代碼(AID): #1BISH2aE (SAN-Y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