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論襲人在《風月寶鑒》反面的特殊含義

看板Redology作者 (學唱歌的座頭鯨)時間18年前 (2005/12/28 17:24),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9 (看更多)
看得出來您對《紅樓》的確一定程度地精熟, 一系列文章看下來,讓我大呼痛快。雖或不見得完全贊成您的看法, 卻提供了我另一思考角度。 可惜的是,在您的討論過程中,因w君的幾句言語: → watercolor:lindenhikari君是否讀熟,有一定程度者自然明白。會讀 12/27 13:00 → watercolor:小說的人,是不會用襲人那套封建標準來批判晴雯的。 12/27 13:02 → watercolor:lindenhikari君意見讓我感到有趣的是,原來如果襲人可 12/27 13:02 → watercolor:以說話,她會這樣看晴雯……就這樣而已。(笑) 而失去了中肯論事的態度,出言過激,使人一見先有反感,反而不願意平心看您的立論。 相當可惜。以下,您對於歷來評襲人者,所忽略或刻意不談的幾個文本表面的描寫,有 精彩的分析,是往常評者很少論及的。 釵黛晴襲之爭,愚見以為,是「個體」與「社會」之爭。 人處身在社會,為了進入社會體制在社會掙得一個位置,原就是一定程度地「社會化」, 但,人的個體性又時時提醒著人,自己並非是社會現實裡的那個社會人。在這樣的衝突 下,釵襲選擇忽略自己的個體性,去迎合生存的大環境,在當中扮演一個自己想要的角 色,而黛晴則縮回到自己,愛惜自己的才華,選擇以毫不修飾的方式,面對複雜萬端的 人際。她們對生命的著重點不同,一定程度而言,其實是「求仁得仁」,也從自己的著 重點,得到自己想要的。釵襲得到現實社會的支持,黛晴得到寶玉心靈精神的支持。而 總體而言,四人最終的命運都是悲劇。往常的人物評論,經常見到擁黛晴與擁釵襲,互 相攻詰,恐怕正源自個人對「個體性」與「社會化」的內在衝突,引發的價值論爭,而 這樣的論爭,只要「人」繼續存在,永遠不會有止歇的一天。可以期待的,恐怕只是, 願意放下自己既定的立場,聽聽對方的觀點與想法--「和而不同」。畢竟,價值判斷, 沒有對錯,對於不同的人,恐怕有不同的答案。對我而言,這正是我讀《紅樓》最深的 感慨--世無完人。 以下,謹對您的論述提出一點或同或左的愚見: : 在晴雯死的問題上,誄文中是有 "諑謠 (?+奚)詬,出自屏帷" : "箝詖奴之口,討其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 , : 但這分明指王善保家的一流,這些罪名怎麼到跑到了襲人頭上。   以下以晴雯素日得罪婆子,來論晴雯之死,確為卓見。恕刪 : 寶玉道: "這也罷了。咱們私自頑話怎麼也知道了? : 又沒外人走風的,這可奇怪。 : " 襲人道: "你有甚忌諱的,一時高興了, : 你就不管有人無人了,你反不覺。 : " 寶玉道: "怎麼人人的不是太太知道, : 單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紋來?" 襲人聽了這話,心內一動,低頭半日,無可回答……(庚辰本) : 我認為單憑這段話撲風捉影來懷疑襲人暗地裏告晴雯是沒道理的。前邊襲人不是說的明白, : 寶玉諸人說話不留神,有些話被別人聽走還不知道。 : 俗言道: "路上說話,草裏有人聽" , : 何況還在人群之中。至於後邊的為什麼挑不出襲人麝月秋紋的毛病, : 我想我們不妨看一看襲人平常對園中諸婆子的態度就會明白了。 : 人與人的關係好,他可以美言幾句; : 關係不好,他可以造謠中傷。    除此之外,寶玉與眾丫頭們生活的地方,從來就不享有隱私權的。    襲人、晴雯等雖貴為寶玉貼身服侍的大丫頭,其實,身週還有許多 成年婦女,負責監視這些哥兒、姐兒的起居作息。這些婆子,正是 王夫人的眼目。 不慎刪掉下面的論述……>_< 僅以記憶補上。 在襲人告密一段,可以再注意她並沒有把寶玉為麝月篦頭、和碧痕戲水等事 一同向王夫人告密。這可視為她對同輩之情。 反觀晴雯被王夫人叫去時,情急之下以「寶玉貼身的事都是襲人和麝月管的」 欲為己脫罪(雖然有一定程度含冤)……是否,一定程度出賣了姐妹? 又您在文中說即使襲人、晴雯、麝月、秋紋都成了寶玉的侍妾,他們感情良好, 何妒之有?愚見以為,牽涉到感情,要做到無「妒」奇難!不然怎會有「大紅燈 籠高高掛」妻妾成群的悲劇? 以上,請不吝賜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4.208.32.14

12/28 18:16, , 1F
推釵黛晴襲之爭乃個體與社會之爭。:)
12/28 18:16, 1F

12/28 19:44, , 2F
我也是這麼認為,個體與大環境之爭的比喻,你說的真好
12/28 19:44, 2F

12/28 23:38, , 3F
(羞) 謝謝您二位:)
12/28 23:38, 3F
文章代碼(AID): #13ibdRzM (Redolog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3ibdRzM (Red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