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關於台北車站

看板Railway作者 ([木神] 伊織)時間11年前 (2012/12/29 02:38), 編輯推噓3(303)
留言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Xkang (培養英日韓專利翻譯實力)》之銘言: : 只是...關於站體外觀就有一點...嗯嗯 : 是不差啦~~ : 有沒有板大知道說外觀為何要如此設計的八卦?XD 說實在話 問題應該不是外觀 是在其內部設計吧 這個車站的設計建築師 是陳其寬 郭茂林 沈祖海 共同設計的 郭茂林是臺北工業學校畢業後至東京帝國大學旁聽 後來將摩天大樓帶入日本 沈祖海則是其設計的台大新總圖被夏鑄九譽為台大戰後最好的設計 可以跟戰前比 可以說這三人是當時的一時之選 這三人作出來的東西不會有什麼問題 問題應該不是外觀 是在其內部設計 從國家文化資料館可以查到這個資料 http://nrch.cca.gov.tw/ccahome/architecture/architecture_meta.jsp?xml_id=0003392297&maintitle=%E5%8F%B0%E5%8C%97%E7%81%AB%E8%BB%8A%E7%AB%99%0A&dofile=cca220008-ar-c_015_001-0001-i.jpg&collectionname=%E5%8F%B0%E7%81%A3%E5%BB%BA%E7%AF%89%E5%A4%A7%E8%A7%80%E5%9C%92 『配合1983年台北市中心鐵路地下化工程規劃而舉辦的台北火車站新建工程的競圖 曾引起極大的爭議。由於執行整體規劃的單位認為國內工程師沒有設計過鐵路地下 化的經驗,在舉辦台北火車站新建工程競圖之前已委託外國技術顧問機構承辦鐵路 地下化工程的細部設計。建築師所設計的台北火車站的結構必須完全配合已經決定 的地上鐵軌道系統。因此舉辦競圖的目的只是為了能為台北火車站找到具有創意且 可以顯示中華文化的造型。以四披水的盝頂大屋面所覆蓋的大量體,配合格柵分割 的牆面,試圖表達文化特色的台北火車站,取代了日據時期所興建的舊火車站,由 於建築主體向東移破壞了原本與省立博物館形成兩端街道端景的軸線關係。內部以 挑空採天光的大中庭形成開敞的內部空間,商場、文化藝廊與辦公空間則環繞在中 庭四周的上方樓層。四面都有出入口的動線規劃讓人潮的集散達到便利的狀況。由 於必須遷就於在設計之前就決定的地盤配置、結構系統、甚至車站內的地上與地下 樓層配置,建築師在本案顯然只能扮演比較消極的「化妝師」的角色。正如同十九 世紀歐洲剛開始建造火車站時的狀況一樣,相較於工程師能夠運用新的材料與工程 技術解決大跨距的月台需求,建築師在當時就只能以歷史的語彙進行建築樣式的裝 飾,使基於科學基礎而產生的成果能提升到藝術的境界;此種分工的方式,經過一 個世紀之後,依然在台北火車站規劃設計中出現。事實上,隨著小汽車的普及與運 輸系統的多元化發展,火車站在都市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產生了重大的變化。都會區 的大眾運輸系統與高速鐵路的發展賦予火車站新的生命,火車站建築本身也從十九 世紀強調紀念性建築的地標意義轉化成表達速度感而呈現輕盈與透明的造型。從這 樣的發展看來,在外國技術顧問機構的介入下,台北火車站或許真的採用了許多尖 端的工程技術,不過在建築空間思維上仍舊是十九世紀火車站建築的思考模式。』 因此這個車站的內部設計不是這三人作的 據了解 是德國DEC鐵路顧問公司作的 問題就在這裡 這個車站的外觀其實還好 內部設計很糟糕 像是一樓的廁所 就非得要走到地下室去 今年雖然廁所作了大整修 很奇怪地下室的這三個廁所 完全沒有動 一樓只是形式化的增加一個殘障及親子廁所 另外三個在地下室的廁所 就是不搬到一樓 另外那個往二樓及地下一樓的電扶梯 真是複雜的讓人不敢恭維 還有沈祖海過世以前 他的建築師事務所 有網站可以進去看 現在網站關了 當時沈祖海的建築師事務所網站有台北車站有建築模型可以看 因此可以看到 台北車站本來在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大客車轉運站 一個國道客運用 一個市區公車用 就像現在的板橋車站一樣 結果呢? 國道客運的轉運站被搬到北邊 而且令人詬病 市區公車用的轉運站的有實現 在東側 可是在北平西路改成單行道後 已經名存實亡了 此外台北車站的二樓有往外的空廊系統 就像信義計畫區新光三越 信義新天地的空橋系統一樣 結果也是沒蓋 現在要蓋台北雙子星 看要不要順便蓋吧 如果有這兩個東西 然後內部動線再改善一下 這個車站應該會比較不讓人詬病 前幾天央行彭淮南建議台北車站可以加高 然後又說是郭茂林對他做的建議 這應該是意在言外 要郭茂林幫台北車站改建背書 郭茂林是設計台北車站的三人之一 郭茂林都說可以加高了 沈祖海子弟比較不會講話 (跟台北車站屋頂加太陽板相比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105.176.47

12/29 03:01, , 1F
同時期同樣採大天井設計的 還有世貿一館 也是沈祖海設計
12/29 03:01, 1F

12/29 03:03, , 2F
先不論其用途差別 單就外觀上的差距也是頗大
12/29 03:03, 2F

12/29 06:46, , 3F
忠孝西路南側那一整牌公車站牌就很市區公車轉運站呀 XD
12/29 06:46, 3F

12/29 06:51, , 4F
台北車站東西兩邊區塊的規劃真的有夠爛 ..
12/29 06:51, 4F

12/29 15:45, , 5F
DEC不是實際負責整合的 看看施工單位就知道問題何在
12/29 15:45, 5F

12/30 10:04, , 6F
原來如此 很詳細哦~~
12/30 10:04, 6F
文章代碼(AID): #1GtUSYcv (Railwa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tUSYcv (Rail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