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有關高鐵高速岔心的轉轍器

看板Railway作者 (軌道上的 Skl12)時間16年前 (2007/11/27 23:06),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hoder (薛丁格的貓會科科)》之銘言: : 台高的分類為 : 1:33 160km/h 進站 : 1:26 130km/h 進站或出站 : 1:20.25 100km/h 出站 : 1:16 80km/h 台北北端 crossover : 1:12.75 60km/h 左營迴車 : 1:12 40km/h 台北車站兩端及避難軌 : 1:18.5 100km/h crossover : 1:9 30km/h 基地內 台灣高鐵對於道岔的分類,除了以岔心角度為標準之外,另外也需要考 慮到道岔附帶曲線半徑,尤其是道岔附帶曲線半徑,是決定道岔分歧側 通過速度的主要因素。 台灣高鐵道岔分類及分歧側速度限制整理如下表: 分類號 附帶曲線半徑 岔心角度 分歧側速限 ====================================================== 1s 10000/4000 1:32.05s 160km/h 2s 4800/2450 1:24.3979s 130km/h 2sn 4800/2450 1:24.257s 130km/h 3s 3000/1500 1:18.3196s 100km/h 3sn 3000/1500 1:18.156s 100km/h 3sx 3000/1500 1:18.132s 100km/h 7s 1200 1:18.5s 100km/h 4c 900 1:16c 80km/h 6c 300 1:9c 40km/h 8c 600 1:12c 60km/h 9c 300 1:12c 40km/h 10c 190 1:9c 30km/h 1s 至 9c 等類型的道岔是德國 BWG 廠製造,10c 道岔只使用在基地 內,為日本大和軌道製造株式會社所生產。 其中 s 代表可動岔心(swing-nose crossing),c 代表普通岔心 (common crossing,或譯「固定岔心」)。 一般來說車站內主正線與副正線(月台線)的分歧處,進站方向會使用 2s 道岔,出站方向會使用 3s 道岔。 但當初設計線形時,考慮到在某些情況下(例如位於長下坡底端的車 站),列車可能需要以比較大的速度進入車站副正線,這時會把 2s 道 岔換成更大號數的 1s 道岔。有這種情況的是桃園站西線、新竹站東 線、台中站西線、以及彰化站東線等。至於苗栗、雲林、嘉義、台南、 左營等站,車站前後沒有長大坡道,因此不需要設置 1s 道岔。 另外原先的軌道線形設計,因為土木結構設計變更的因素,導致 2s 與 3s 道岔線形需要進行修改,而衍生出 2sn, 3sn, 3sx 等次型,主要的 差異在於岔心角度的不同。 另外在附帶曲線半徑處如果有兩組數字,代表分歧側曲線半徑有介曲線 設計,如 10000/4000 代表曲線半徑由岔尖處的 10000m 漸變為 4000m,分歧側速限則由道岔內最小的曲線半徑決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51.117 ※ 編輯: poppoya 來自: 59.116.51.117 (11/27 23:15) ※ 編輯: poppoya 來自: 59.116.51.117 (11/27 23:28)

11/28 11:12, , 1F
專業推
11/28 11:12, 1F
文章代碼(AID): #17J3A49d (Railway)
文章代碼(AID): #17J3A49d (Rail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