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經濟學,是什麼?

看板R983230XX作者 (Be patient.)時間14年前 (2009/10/24 05:54), 編輯推噓8(8022)
留言30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 (看更多)
「經濟學,是什麼? 或者說,經濟學在你們心中應有的面貌應是什麼?」 在老師提出這個問題的當下,在我心中浮出的第一個想法是:彼時彼刻,坐在經大講堂眾 人們期盼地,不正是想弄清楚究竟經濟學是什麼(或者更確切地說,個體經濟學到底能帶給 我們什麼?),所以人才至此。 進入台大經研至今,從計量先修算起過了約莫一個半月。老實說,雖然課業實在繁重, 但這一個半月過得到挺痛快地,且存著一份榮耀感。一直一來,都很期待能和對經濟學頗 有專精且很有熱忱的同學切磋、討論,而這邊大多的同學亦是如此,因此痛快;此外,這 邊「扎實」的學術訓練以及「有趣」的課後作業,常常在我讀書亦或解題到焦頭爛額時, 拍拍我的肩膀,鼓勵我說:「可不是每個經研所的學生都可以接受這樣級別的挑戰,要好好 珍惜這兩年啊。」,因此榮耀。 但總是有個藏不住的黑衣人,時不時從那綑痛快及榮耀的背後探出頭來,問:「在個體經 濟學中,我們透過觀察以及猜想來研究個體與個體間(或者angent)的行為模式,並且以模 型化、系統化的方式呈現出來。而一些模型,透過實證觀察後的修正,在某些情境下,也 的確能夠decode人類的行為模式(例如: PD-Model進化後得以解釋altruism的眾多HW-Model )。但,為什麼我們非得以這些複雜的方法來解釋個體或個體間的行為呢? 我們不能以闡述 哲學思想的方式來議論個體行為嗎? 又,在給定對人性假設下的推論是否能夠說服別人呢? 又,個體經濟學能夠帶給我追求真理的熱情嗎? 又其中存在真理嗎? ...???」 面對這些永不停歇的問號,漸漸地,我有了一套用來「說服」自己繼續的理由。 社會科學: 以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種種的現象。 科學方法: 任何研究方法要被視為科學方法,則必須是客觀(科學家們不能對於科學方 法下產生的單一結果有不同的解釋或不能去改變結果的發生)。 (both cited form Wikipedia) 就我的觀點來看,社會科學是以理性來分析理性+不理性;而理性的行為得以被預測,在 單一條件下的重複試驗得以得到同一個結果,但因不理性而所引發的行為則不具可預測性 ,因此人類的行為是無法完全被預測的(本該如此!?)。例如個體中理性假設下的一致性、 完整性、遞移性總是成立地嗎? 但即使這些理性假設不總是成立,但時常成立那麼在大數 法則下,人類的一些經濟行為應該還是具可預測性,因此基於理性假設下的分析亦有其價 值。 再者,以感性的角度看理性的模型模型也就活了。 曹添旺老師上課曾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或許就是希望我們看活模型。 為了更有系統化去研究個體之行為,但假裝看不見一些不理性,不也是經濟學中常談的 trade-off? 再者,當現實欲趨近於模型的假設時,模型的價值更是能夠被彰顯。 又,模型化/數理化後的解釋方式的確帶給了我們許多麻煩(對我來說是如此啦,我是數 學嫩咖!),但不也同時帶給了我們許多的方便嗎。印象中有某位大學者(John von Neumann ?)曾說:「若是你覺得現今所學的數學艱澀、複雜,那是因為你還不夠瞭解這個世界的運作 。」或許,好好把數學學好是值得的???!!! 走在社會科學的大道上,偶爾會對學硬科學(hard science)的人投以羨慕的眼光,因為 他們所面對的是一個黑即黑,白及白的世界,他們所能追求的是一個絕對的真理。而這種 感覺常伴隨著挫折感,出現於埋沒在作業海中的腦子裡。 但在夜深人靜,午夜夢迴之際(now),靜下心想想,我們也在追求真理,只是我們追求地 是那個歸依於人性的真理,我們探究地是那個不需單一結論的人性,因此無須貶低經濟學 、貶低自己。 還滿開心有同學勇敢地提出自己以及藏在許多人心中的困惑,讓我也得以靜下思考。也 很開心老師可以和同學溝通啦!! 一杯略帶苦澀的咖啡以及持續保持高速運轉的大腦,實在是令我輾轉難眠。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 補: 今天看了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裡面有一段對白我很喜歡 Andy Dufresne: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許保持希望,就能在如太空探險般的個經找到未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4.176 ※ 編輯: annexation 來自: 140.112.214.176 (10/24 06:04)

10/24 07:32, , 1F
硬科學不免涉及評價,改以自然科學或許更為客觀。(類似
10/24 07:32, 1F

10/24 07:34, , 2F
的例子有軟硬科幻之分,不是不能用,但在風格分類上可有
10/24 07:34, 2F

10/24 07:34, , 3F
喜好,一般指涉毋須帶評價。
10/24 07:34, 3F

10/24 07:36, , 4F
此外,你可以參考複雜性系統科學家對社會、自然科學的觀
10/24 07:36, 4F

10/24 07:37, , 5F
點,遇到的難處並非如此涇渭分明。簡而言之,我們因為對
10/24 07:37, 5F

10/24 07:38, , 6F
化約方法論的喜愛(迄今也確實最有效)而偏愛量化、形式
10/24 07:38, 6F

10/24 07:40, , 7F
化(數學公式化)分析,量化分析(對應計量經濟)且不論
10/24 07:40, 7F

10/24 07:40, , 8F
形式化分析的困難處有二:一個是人類迄今對線性的科學較
10/24 07:40, 8F

10/24 07:41, , 9F
有系統的處理手段,對於非線性科學的廣袤和複雜仍遠遠未
10/24 07:41, 9F

10/24 07:43, , 10F
達前者的深度,然而,非線性的世界才是生動盎然的;二是
10/24 07:43, 10F

10/24 07:44, , 11F
形式化的侷限問題,只用引入變數,理論可以無限制造下去
10/24 07:44, 11F

10/24 07:45, , 12F
但要探討有意義的結構,就必須做些限制。為了解釋世界,
10/24 07:45, 12F

10/24 07:47, , 13F
必須做更多限制,重重限制條件下獲得的較佳解釋就是較好
10/24 07:47, 13F

10/24 07:48, , 14F
的理論(這句只是名詞抽換=_=)然而,數學本身(如不完
10/24 07:48, 14F

10/24 07:50, , 15F
性定理的一個意涵是:有限遞歸演繹推理系統無法窮盡真實
10/24 07:50, 15F

10/24 07:52, , 16F
)、物理學遇到的困難(迄今只有在近平衡狀態──對應線
10/24 07:52, 16F

10/24 07:55, , 17F
性擾動──有統一理論,遠平衡下仍是眾說紛紜)都讓人感
10/24 07:55, 17F

10/24 07:56, , 18F
受到更深一層的形式化的困難(當然也有美感),然而,近
10/24 07:56, 18F

10/24 07:57, , 19F
數十年來複雜科學興起的一些探討,讓人(讓我)深感形式
10/24 07:57, 19F

10/24 07:59, , 20F
光推文就推了25分鐘, 真強大
10/24 07:59, 20F

10/24 08:01, , 21F
化思維的局限,這不只是對均衡的質疑或理性假設的挑戰了
10/24 08:01, 21F

10/24 08:03, , 22F
回前前樓:理性預期(預期推文時間)和實證結果差太遠。
10/24 08:03, 22F

10/24 08:09, , 23F
以上是嘴砲。然而文中John von Neumann的話也是嘴砲,一
10/24 08:09, 23F

10/24 08:10, , 24F
來,對他而言經研所等級的數學應是毫無困難,二來,這句
10/24 08:10, 24F

10/24 08:12, , 25F
化近似兩刀論證,可以補充幾個版本:(1)假如覺得數學簡單
10/24 08:12, 25F

10/24 08:15, , 26F
那是因為沒有認清世界的複雜(需要難的數學) (2)..數學
10/24 08:15, 26F

10/24 08:18, , 27F
困難,那是知道世界的複雜 (3)..簡單,因為知世界更複雜
10/24 08:18, 27F

10/24 13:09, , 28F
感謝回應!
10/24 13:09, 28F

10/24 14:01, , 29F
感謝分享!
10/24 14:01, 29F

10/24 16:51, , 30F
原來大家都唸到早上六七點...
10/24 16:51, 30F
文章代碼(AID): #1AuYOK_s (R983230XX)
文章代碼(AID): #1AuYOK_s (R98323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