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國富論

看板R923230XX作者 (櫻木花道就是我)時間21年前 (2003/07/03 17:5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qtaro (無人島是到不了的!)》之銘言: : 我也想插個嘴,寫個幾點體會。我是四年前讀的,可能只有殘缺不全的 : 印象。讀的是權威版本 Glasgow Edition,不過只讀到第五卷第二章中 : 間,剩一兩百頁一直沒唸…… : 《國富論》並非第一部對經濟體系作全面、綜觀分析之作 (第一本 : 應該是 Cantillon 的 Essai sur la nature du commerce en general。 : 《國富論》第一卷大量採納了此書論點,但 Smith 刻意不常提起這本著作 : ,好賤…) ,但它卻是影響最深遠的,也是格局最大的。 (Cantillon : 並未處理財政政策、公共建設等問題) 似乎光就影響力來說,就應該 : 讀《國富論》,而不讀 Cantillon 的 Essai。 : 第一卷乃古典學派的理論核心 (分配論、價值論、供給需求分析) 。 : 這一卷最精彩之處,簡單說就是把經濟現象當作一個整體來處理,關 : 心各種經濟中各種元素 (變數) 之間的關連,並找出一個法則來描述 : 它們。寫這種 systematic treatise 的人,二十世紀後鳳毛麟角。當 : 今學院派經濟學常常陷入不停地作論文,處理細瑣、不重要的問題, : 缺乏現實的關懷。因此往往處於見樹忘林之境。這時來一劑《國富論 : 》,確有神清氣爽之效。所以,儘管其中許多理論已過時,但理論背 : 後的宏遠眼光卻依舊遙遙在前,追趕不上。 : 第二卷的資本學說問題重重,貨幣學說在今日亦不適用,但從此文本 : 出發,可理解古典學派著名的貨幣論戰,進一步思索經濟學中理論跟 : 政策、現實的關係。 : 第三卷則是從經濟學角度出發寫的經濟史,當代經濟史儘管放棄了其 : 中階段性的歷史架構,但我認為有制度分析的種子,North 說他要找 : 一個適於研究經濟史的分析架構,其實就是在找對 Smith 產權分析的 : 補充方案。 : 第四卷則是經濟思想史的回顧與評價,Smith 對重商學派的毀滅性批 : 判跟他優美的論戰文氣同樣值得欣賞。讀這一卷的時候我常在想:Smith : 作經濟思想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現在不需要讀多少經思史,也能拿 : 個博士學位。 (思想史跟方法論在當代主流看來,都是「沒才氣的學 : 者才搞的東西」。) Smith 的作法也許能予人啟示,不過那並非字裡 : 行間讀得到的… : 第五卷可以說屬於財政學、公共經濟學的範圍,Smith 提出許多的「 : 政策原則」,但不大針對具體事項提出建議。這常常讓我覺得,當今 : 許多文章忙著核算一個政策的成本--效益,其實並非經濟學本身,而 : 只是經濟學的實際運用,只是應用經濟學,沒有理論高度。如果不同 : 意 Smith,要跟 Smith 論戰,就要跟他在同樣的高度上論爭----論 : 爭原則性的東西。 : 我還不知道要如何融會貫通,對這五卷作一全面的連結、解釋、評價 : ,這要留給讀書更勤的高手來說了。但這五卷都有一共通特色:Smith : 關心的,始終是現實的經濟事務,不是拍賣會的運作、或者人為什麼 : 會討價還價、或者價值的根源這種純知識問題。他是個「總體」經濟 : 學家,只有遵守大數法則的經濟現象才使他感興趣,重要的是貨幣、 : 是資本、是工資、是人口問題、是勞動力等等。這跟他強調自利也有 : 關係,因為自利才適於維持一個大尺度的秩序 (這一點 Coase 跟 Hayek : 都有用不同的話講過) 。 : 我對這本書恐怕吹捧過高了,它當然有許多問題,不過我意不在此。 : 關於國富論整體內容較為公允的評價,當然要讀一讀 Stigler 的經典 : 名文 (不過我忘了文章名稱……) 。 應該是這篇吧; "The Successes and Failures of Professor Smith" George J. Stigler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84, No. 6. (Dec., 1976), pp. 1199-121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15.146

推 61.216.30.127 07/03, , 1F
蒙排英明!!@_@
推 61.216.30.127 07/03, 1F
文章代碼(AID): #_0_ve7J (R923230XX)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5 篇):
心得
5
5
文章代碼(AID): #_0_ve7J (R92323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