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社運圈,你們鬧夠了沒?」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灰袍)時間7年前 (2016/12/18 02:52), 編輯推噓6(608)
留言14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徐培瑄 2015年12月16日 · 台北市 · 「社運圈,你們鬧夠了沒?」     有時候我是很不敢發聲的,就算是在我個人的臉書頁面上。自從自己加了一些在所謂 「社運圈」跑跳的朋友之後,我除了分享訊息,並在發布的同時寫一些無關緊要、簡單 表明自己立場的文字之外,我其實不敢多做論述。     所謂「論述」是告訴你,我為什麼會這樣想。論述把脈絡補齊,並同時表明自己的 立場,就像是報紙、網路上的社論那樣。一個嚴謹的論述是非常不容易的,你的思想 不能太過跳躍、不能缺乏連結,你要論點要清晰,還要讓人看懂。一個嚴謹的論述 常常需要大量的練習,在練習的同時還要有接受批判的勇氣。     但「社運圈」裡「批判」的風氣正是將大眾拒於社會議題門外的因素之一。從 反媒體壟斷、三一八學運、反課綱運動,我從二零一二年開始關注社會議題。隨著 關注的議題越來越多面向,也越來越深,我的臉書開始有了社運圈的朋友,也開始追蹤 在各個領域上為議題奮戰的人,例如女性主義學者、作家、教授、律師、政黨、組織 等等……     對於我這種生活在封閉環境(高中時在私校學習)、沒有人帶領或討論、一切只能 靠自己摸索、思考,我笑稱為「半路出家」的人,這些善於論述的專家們,無疑是降低 議題參與門檻,並張開雙手歡迎我們加入關心議題行列。好比朱宥勳,儘管並不是所有 議題我都跟他站在相同立場,但他的文字與社論對於對於讓大眾了解議題,我認為是 必要的。     既然有了朱宥勳這類角色存在,到底是什麼把人們拒於議題外?答案是, 「社運圈」的大多數人。我所謂「大多數人」是會針對議題發言,卻總是以謾罵、 不滿取代溝通的人。近期最好的例子,是法國恐怖攻擊之後,網路上對於人們一面倒地 同情法國,而對幾乎同時發生在敘利亞的恐怖攻擊「視而不見」,產生的批判與謾罵。     那時候我的臉書版面充滿兩種人。第一種,換頭貼,並打「Pray for Paris」的 人們,再來,是換成寫著「西藏呢?東土耳其呢?敘利亞呢?黎巴嫩呢?巴勒斯坦呢? 伊拉克呢?我懂了,只有歐美的人才是人,獻給低能盲從的本地人士,哈」頭貼, 或是不換頭貼,卻做類似論述的人們。     為什麼大部分的人「只關心」法國恐怖攻擊,卻沒有對敘利亞的恐怖攻擊有一樣的 反應?社會議題,或是社會現象出現的時候,絕對不是直線的「原因——結果」,而是 有多重的因素在背後。大眾媒體的傳遞、媒體或國家的話語權與發言權、國際勢力抗衡 產生的影響、對於西亞情勢人們的冷感等等……有太多的角度可以解讀。然而, 第一時間內,「大多數的社運人士」卻沒有針對這些問題近行論述、批判,反而是 對民眾、想表達關心的人怒罵、指控。     我並不是說民眾不能被批判,我的意思是,在批判的同時應該要同時進行解釋與 討論,而不是在說完「你們怎麼可以這樣想/做」之後,就拍拍屁股走人,然後 被社運圈的同溫層包圍。     「半路出家」的人還會碰上另一種困境,那就是社運圈內複雜甚至過於緊密的 人際網絡,以及網絡背後社運圈內人們的相互不滿意。他們的爭鬥不是問題,但問題是, 我不懂在社運圈內的你們,到底想要什麼?     當我這種人對於某個組織、人、運動表示喜愛或支持時,往往很容易遭到意料之外的 抨擊,例如「他就是低能台派啊」、「這個組織其實很黑」、「那運動根本就法西斯」、 「運動不該像某某場合那樣」等等……搞得我們喜歡也不是,抨擊又找不到能說服自己的 理由,然後產生另一種盲目跟風,「其實我也不確定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大家都討厭, 所以我也一起討厭」。這種人對於議題討論有幫助嗎?我完全不認為,卻有許多想要 踏入、剛踏入這個圈子的人,變成了這些跟風者。     除了產生缺乏論述能力而且盲目的「跟風者」,還產生了剛剛提到的另一個疑問: 所以,你們到底覺得怎樣做才是對的?     我並沒有要指出方向,或是在這篇文章中調和社運圈中各個團體的意思,我只是 從來都搞不清楚,你們到底想像了怎麼樣的公民社會(甚至這個想像也可以不是 公民社會)?我可以接受,你們對於要建構理想的社會有不同看法,你們可以支持自己 所相信的,最好的路,但拜託,可不可以不要A團體發起了一項運動(不論是否成功), 然後B、C、D團體或是個人只忙著批判以及檢討,最後的結論是 「我相信下次若是我們要發起運動,我們會做得更好」。     一個議題很少有下次,每個議題的運動方式也不一樣,運動中的變因更是無限多, 產生這種結論,我實在不明白有什麼實質功效。     社運圈互相取暖太久了。實際上讓人們不斷遠離議題的,不是民眾如你們口中的 「腦殘」、「低能」、「只在乎小確幸」,而是這些參與議題的人們。要再問為什麼 大眾不願意瞭解了,也不要再說出「你只要有興趣,你就會自己去了解啊」這種忽略 實際上的議題門檻的言語(要半路出家除了自己的努力,還需要很多運氣),社運圈 不論內外,需要的是討論空間,而不是相互攻訐。 -- 繼續搞同溫層小圈圈的話,就沒有公共化,導致公共性的缺乏, 沒有公共化的話,那本質上跟躲在特定建築物之中的特定宗教,有啥差別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62.214.2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82000735.A.57A.html

12/18 10:20, , 1F
但台灣人通常要自己親自受害後才會覺醒 反KMT用理論說明
12/18 10:20, 1F

12/18 10:21, , 2F
這麼久 還不如馬英九八年亂搞 有時候不是缺乏討論
12/18 10:21, 2F

12/18 10:21, , 3F
而是要推翻的對象本身就是不講理的宗教
12/18 10:21, 3F

12/19 02:03, , 4F
推這文也推樓上,我覺得手法要看對象…棒子跟蘿蔔兼用
12/19 02:03, 4F

12/19 02:10, , 5F
也未必都是社運圈想搞同溫層,看看婚姻平權在反對方的
12/19 02:10, 5F

12/19 02:10, , 6F
討論,有的時候不是議題沒有公共化或失去討論空間,而
12/19 02:10, 6F

12/19 02:11, , 7F
是部分社會大眾對議題的認知本來就有平行世界般的差
12/19 02:11, 7F

12/19 02:11, , 8F
別,這不是單靠理性嚴謹的論述就能解決的
12/19 02:11, 8F

12/19 02:21, , 9F
同意樓上。別說反方,連婚姻平權的小蜜蜂自己對於某些性別
12/19 02:21, 9F

12/19 02:22, , 10F
議題的概念都會吵架了…更何況是對立面的反方
12/19 02:22, 10F

12/19 10:55, , 11F
跟隨偉大的意志,幫推
12/19 10:55, 11F

12/19 11:05, , 12F
有朱頭勳這種人的存在,就是馬英九能夠當兩任的根本原因
12/19 11:05, 12F

12/19 11:06, , 13F
然後這種人還在這個號稱進步的板被推,就是台灣將被統的預
12/19 11:06, 13F

12/19 11:06, , 14F
12/19 11:06, 14F
文章代碼(AID): #1OLObVLw (PublicIssue)
文章代碼(AID): #1OLObVLw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