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柯文哲與選民的挑戰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kimchimars)時間9年前 (2014/12/08 21:37), 9年前編輯推噓1(213)
留言6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柯文哲與選民的挑戰 徐沛然/苦勞網記者 連結:http://www.coolloud.org.tw/node/81007 台北市長當選人柯文哲,在選後持續創造話題,近日馬不停蹄地拜會數位鄰 近縣市首長,並共同提出多項政策共識。 ● 12月3日,柯文哲拜會新北市長朱立倫,討論未來雙北合作內容。其中針 對三環三線、淡北道路,柯文哲表示,有錢就做。 ● 12月4日,柯文哲拜會桃園新科市長鄭文燦,達成將持續推動桃園航空城 、松山機場遷建、以及捷運延伸桃園等共識。 ● 12月7日,柯文哲拜會宜蘭縣長林聰賢,會後兩人表示,不放棄爭取北宜 直線鐵路最短路線,但因最短路線可能涉及翡翠水庫環境影響評估問題,認 為可由專業解決。 就這3次會談並取得共識的內容中,各個都是重大交通建設,牽涉到非常廣泛 的經濟、政治與社會層面,但柯文哲的行政團隊中,交通局、都發局、捷運 局等等相關局長的人選尚未確認,柯文哲目前也沒有市府的行政團隊支援。 市長在決定政策時候,不需要和市府團隊諮詢討論嗎? 民粹還是民主?i-Voting標準不一 從最近引發熱烈討論的i-Voting選局長政策來看,原本柯文哲在選前公佈的 內容是教育、文化、環保、勞動、社會等5個局處,先組成15至19人的遴選委 員會,再篩選出2至3名人選,最後交由市民以網路投票i-Voting方式選出局 長。但是,台北市政府有將近20個局處,為何只有這5個開放投票?根據選前 記者會的說法是,這5個局跟民生相關,其他專業局處則交由遴選委員會決定 局長。但這樣的標準其實欠缺說服力,難道民政局、產發局、體育局、觀光 局等等,跟民生的相關程度比較低嗎?或者相較前者,勞動局、環保局、社 會局就不那麼需要專業嗎? 而在11月6日柯辦召開公佈教育局遴選委員的記者會中,委員會召集人曾憲政 表示,教育應和政治完全切割,不該介入助選,必須超越政治與黨派利益。 所以,「教育局長不需要民粹產生,也就是選出2-3人後,不會交由任何選舉 人一票一票來選出」。於是,原本規劃要以i-Voting產生的教育局長,變成 由遴選委員會和市長共同選出。這是否表示柯文哲同意曾憲政的「民粹說」 ?如果說由市民以投票選出教育局長是一種民粹,那麼預計將開放民眾投票 的勞動局長又是什麼? 目前確定還將採用i-Voting投票的局長僅剩下環保局和勞工局。不同於勞工 局開放給台北市民和台北市勞工投票,環保局長可投票的選民僅為4萬人。如 果說勞工局長影響層面大,所以開放給市民勞工投票,難道環保局長的影響 就小了嗎?對於這4萬人的數字從何而來?又是哪些人有投票資格?目前也都 無從得知。 遴選委員會的組成不具民意基礎,同時先經篩選後投票的方式,和香港目前 備受質疑的「假普選」方案類似。相信仍然有人認為,從不能投票到能投票 ,是一種進步。(所以香港特首從不能投票變成能投票也是一種進步?)就 算姑且將i-Voting當作一種實驗性的政策好了,政策還是得有其依循的標準 與價值,然而目前看到的卻是混亂的標準,以及缺乏核心一致的價值。 更重要的問題是,如果重大政策已由柯文哲敲定,未來北市府的各局長是否 僅能是市長的橡皮圖章,而沒有相對的獨立性或專業空間?這樣的話,局長 不論是由投票、遴選或是抽籤決定,似乎都沒有決定性的差別。 發展主義思維,換湯不換藥 回到前述柯文哲所提出各項政策共識,包括桃園航空城、淡北快速道路、北 宜直線鐵路等等,大多不是新的內容,每個都是民間團體強力反對過的交通 政策。其中,以北宜直線鐵路來說,柯文哲與林聰賢所提出的「最短路線方 案」,已經於2006年2月,經環保署公告,被環評委員會以「行經生態敏感區 、經九處斷層、地下含水層及宜蘭端遺址」的理由,認定不宜開發。北宜直 鐵當初在規劃時曾引發許多環保團體抗議,甚至也有環團主張沒有興建的必 要性。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520/15786910250_601ae70c8d_o.jpg
北宜直鐵貫通翡翠水庫集水區的方案一,已經於2006年遭環評否決。交通部 於今年(2014)7月核定的方案二,還需要經過環評等相關審議程序。(資料 來源:自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 從前述柯文哲的政策發言;以及其推崇的蔣經國;聽取意見的殷琪、尹衍樑 、徐旭東;想要超越新加坡等說法來看,柯P新政恐怕仍舊是換湯不換藥的發 展主義,而其顯露的專家政治、菁英決策理念,也和選前所提「開放政府, 全民參與」的口號相互扞格。重大市政由柯文哲一人決定,民眾僅能(受限 地)投票選出(極少數)的局長,公民仍舊缺乏參與政策制訂的空間與管道 。 柯文哲選舉時獲得的大量選票,來自對比於主要對手連勝文官二代的形象、 糟糕的選舉操作、以及國民黨低落的支持度。對於「選民」來說,要在柯連 二人之間選擇也許並不困難。而在選舉過後,少了對照組連勝文,柯文哲的 特質、作風與政策方針就得獨立面對「市民」的檢驗。重大爭議必有理由, 市政的繁複恐怕也不是選前惡補就可以掌握,需要更謹慎的研擬與細緻的溝 通。在這時候,提倡速度的力量,並高舉效率優先,可能不是好的作法。 或許有人認為,柯文哲仍未正式上任,對其批評欠缺公道。不過,從扁迷、 馬迷到柯粉,恐怕我們仍舊要學習,民主不(只)是選舉投票,然後期待天 降明君解決問題。對政治持續的監督與參與,才是不變的民主實踐。面對高 支持度當選的新市長,以及其柯式作風,民間團體也需要盡快調整心態,迎 接新的挑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8.3.8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18045877.A.DFC.html ※ 編輯: kimchimars (118.168.3.87), 12/08/2014 21:40:14

12/08 23:09, , 1F
現在很多護航柯的話都能拿來護航當年的馬英九
12/08 23:09, 1F

12/08 23:58, , 2F
so you se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Ko and Ma
12/08 23:58, 2F

12/09 08:11, , 3F
現在監督有少嘛 還沒上任就一堆批評了
12/09 08:11, 3F

12/09 11:01, , 4F
當初馬英九上台前有這樣一篇嗎?郝彬彬呢?
12/09 11:01, 4F

12/09 11:02, , 5F
講的好像台北市從來沒有過市長一樣
12/09 11:02, 5F

12/10 03:36, , 6F
不開放抗議 試著試驗開放也抗議= = 貿然開放也抗議
12/10 03:36, 6F
文章代碼(AID): #1KXQcrty (PublicIssue)
文章代碼(AID): #1KXQcrty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