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台灣薪資倒退的真正原因

看板Policy作者時間8年前 (2015/08/04 23:37), 8年前編輯推噓1(1057)
留言58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台灣的財團是主要元兇 因為黨政背景,台灣的人民團體被壓抑,導致工會力量不足抗衡資本家 所以貫老闆可以綁架政策、威脅要出走 來影響稅制、基本工資、勞退、環保等議題 利益團體力量不均~~工資當然難升 第二是台灣傾向廉價競爭,而非研發競爭 研發可以增進產能、提高附加價值~~~但是前期投資龐大,回收也有風險 台灣廠商摳死盪一流,但是談到研發投資貫老闆就龜 也很少願意有小賺之後,投資擴大規模~~寧可當快樂、近利的中小企業 因為要降低成本,當然人事費用就摳,薪資就差 其實原因就這樣,很明顯又很單純 原po你談的政治問題 那應該是外資離開的議題~~不太是低薪問題的原因~~ 解決方法也很明確 要設法淘汰貫老闆企業,輔導願意冒險、重視研發的資本家出線 讓企業掌握創新科技、品牌、高附加價值的產品 讓爭取不到關稅降低的外交困境,也因為產品夠好、夠獨特,依然有市場 韓國的優勢在於重視研發投資 人家因為曾經破產,所以選擇腳踏實地砍掉重練 輔佐財團什麼的不是最大差異~~如果三爽牌沒有創新、沒有專利,光拼便宜而已 那今天低薪問題也會是南韓的國病 -- 上月球!月球是中國人吳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抓嫦娥!此女意圖分裂中國領土脫離中國掌握 殺玉兔!玉兔為資產階級之玩物!日帝之玩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9.177.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olicy/M.1438702679.A.5B2.html ※ 編輯: Ycat1911 (42.79.177.53), 08/04/2015 23:45:11

08/05 05:29, , 1F
你應該不是代工下游業者,或主要員工.你對台灣1234...包的
08/05 05:29, 1F

08/05 05:29, , 2F
剝皮文化不了解.
08/05 05:29, 2F
企業短視近利、綁架政策才是重點

08/05 05:31, , 3F
在全球代工微利時代,大多數企業沒必要研發也無錢研發.
08/05 05:31, 3F
就是這種心態才會低新 而且,誰規定台灣指能代工? 如果眼光和願景都放在代工 目前獲利和國際經濟地位都到盡頭了 想要獲利更多、經濟成長更多,光靠代工永遠只能別人吃肉台灣喝湯

08/05 05:32, , 4F
美國有個有名企業叫蘋果,他有傑出的管理能力,它可以替富士
08/05 05:32, 4F

08/05 05:34, , 5F
康做好製程,算準了某年某期某I產品要給老郭的單件利潤.
08/05 05:34, 5F
為何不能自己當蘋果,跳脫毛三到四? ※ 編輯: Ycat1911 (42.76.115.201), 08/05/2015 05:41:01

08/05 05:35, , 6F
接來中國廠只是出人工與設備,把產品做好,輸出到蘋果公司指
08/05 05:35, 6F

08/05 05:35, , 7F
定的鋪口.
08/05 05:35, 7F

08/05 05:36, , 8F
既然超級代工廠不必研發,那麼憑甚麼多領錢?(蘋果絕不讓老
08/05 05:36, 8F

08/05 05:37, , 9F
郭搞相關產品研發,不聽話他就從此GG.
08/05 05:37, 9F

08/05 05:38, , 10F
所以老郭只能在製造這邊研發產業機器人.
08/05 05:38, 10F

08/05 05:39, , 11F
他永遠沒有品牌.這樣最乖,頭上的採購商才讓你活.
08/05 05:39, 11F

08/05 05:40, , 12F
記住,你頭上的上帝決定你的方向,所以你別想研發.
08/05 05:40, 12F
很好,你的推論與我殊途同歸 看來你也掌握了癥結 ※ 編輯: Ycat1911 (42.76.115.201), 08/05/2015 05:42:22

08/05 05:42, , 13F
台灣之所以有一段經濟高峰期,是因為決心走電子代工,而非科
08/05 05:42, 13F
在那個時間點、那個國際分工局勢背景 利用代工來賺錢、發展加工出口 的確是最省力又能經濟成長的政策 但是時過境遷,世界上新興國家能取代廉價勞力 + 代工廠角色 台灣已經失去優勢 ~~若不向上提昇,就是要不斷低薪摳死盪 ※ 編輯: Ycat1911 (42.76.115.201), 08/05/2015 05:45:28

08/05 05:43, , 14F
創新創路線.資策會曾推國產商業軟體,落得煙消雲散,當時韓國
08/05 05:43, 14F

08/05 05:44, , 15F
也一樣失敗,所有銀行業聽到軟體業,就紛紛逃避.
08/05 05:44, 15F

08/05 05:45, , 16F
連個中文商業軟體都搞不起來,還要走硬體及創意整合?
08/05 05:45, 16F
創新一定會有失敗 而且,為何只提軟體? ※ 編輯: Ycat1911 (42.76.115.201), 08/05/2015 05:47:57

08/05 05:46, , 17F
我注意到這些年,血汗企業開始把企業從大陸移到越南甚至緬甸
08/05 05:46, 17F

08/05 05:47, , 18F
,可見他們根性不改,打算子子孫孫都幹這勾當.
08/05 05:47, 18F
是的,要繼續走代工經濟模式 一定就要遷移到新興國家 越南之後,就是印度,再來是非洲、西亞 ※ 編輯: Ycat1911 (42.76.115.201), 08/05/2015 05:49:24

08/05 05:48, , 19F
這是明顯的現象,企業文化要改變是很難的.你可以叫老闆投資
08/05 05:48, 19F

08/05 05:49, , 20F
優質股票,但叫他改變本身成為優質企業難了.
08/05 05:49, 20F
當然難~~南韓要不是落魄到極點,也不想砍掉重練 另一方面,重視研發也不是只有企業的事情 政府政策的調整也是一環 台灣目前的政策,還是偏向位為代工準備環境 ※ 編輯: Ycat1911 (42.76.115.201), 08/05/2015 05:52:35

08/05 05:50, , 21F
至於軟體,美國是軟體硬體加創新一起上來的,無法單挑一個.
08/05 05:50, 21F

08/05 05:51, , 22F
只是,他把最棘手的代工(各層)推給外國來做,寧可不多請員工.
08/05 05:51, 22F

08/05 05:52, , 23F
就像台灣電子業,廠裡的清潔工,廠務工,外包支援(廢水,氣體等
08/05 05:52, 23F

08/05 05:53, , 24F
)人員都不是自己人.
08/05 05:53, 24F

08/05 05:53, , 25F
難道請不起這些人,薪資不高的.
08/05 05:53, 25F

08/05 05:55, , 26F
這樣做,是把擔子交給人,然後風險給人,長期穩定的利潤歸己.
08/05 05:55, 26F
全球化分工不是問題 為何台灣企業不能掌握附加價值高的產品 部分委外之餘,跟你說的美國企業一樣,依然賞握穩定、大份額利潤? ※ 編輯: Ycat1911 (42.76.115.201), 08/05/2015 05:58:21

08/05 05:56, , 27F
甚麼跳樓,圍廠抗爭,罷工,司法事件,汙染,與他無關.
08/05 05:56, 27F

08/05 05:58, , 28F
敢來承擔這些又有生產能力的如富士康,就能有一份可觀收入.
08/05 05:58, 28F
台灣業者目前到法規寬鬆的地方設廠,不也一樣享受低勞權、低環保成本? 但是,只要繼續以代工產業當目標,毛利就繼續難看 ※ 編輯: Ycat1911 (42.76.115.201), 08/05/2015 06:01:59

08/05 05:59, , 29F
另外說到本土市場,台灣是沒有的.人民只買台灣毛巾,但冷氣機
08/05 05:59, 29F
談到市場就偏離我本文重點了,你可以暢談自己看法 恕不回應

08/05 06:00, , 30F
就非大金不可.(難道禾聯倒了嗎?)
08/05 06:00, 30F

08/05 06:01, , 31F
大陸還不錯,窮加上愛國主義,起碼買小米.
08/05 06:01, 31F
※ 編輯: Ycat1911 (42.76.115.201), 08/05/2015 06:03:35

08/05 06:02, , 32F
製造商品一定要以外銷為主,不外銷,就不接單.
08/05 06:02, 32F

08/05 06:04, , 33F
沒有本土市場幫你衝數量,成本單價降不下來,利潤降低.
08/05 06:04, 33F

08/05 06:05, , 34F
中下級產品就怕量不大,就怕成本單價高.這是成敗關鍵.
08/05 06:05, 34F
研發可以提高產品價值,開啟新的市場 所以我的重點放在研發而不談市場 ※ 編輯: Ycat1911 (42.76.115.201), 08/05/2015 06:07:53

08/05 06:07, , 35F
富士康有個優勢,能在短期間(i系列的產銷策略抓得緊)大產能
08/05 06:07, 35F

08/05 06:08, , 36F
,所以得到蘋果加持.這點蘋果無法刻薄他,必須保障他.
08/05 06:08, 36F
富士康自己也想搞品牌,跳脫代工 ※ 編輯: Ycat1911 (42.76.115.201), 08/05/2015 06:10:55

08/05 06:09, , 37F
也許你把研發看成簡單的事.其實所以商業競爭裡研發最難.
08/05 06:09, 37F

08/05 06:09, , 38F
(研發產業機器人不同)
08/05 06:09, 38F

08/05 06:10, , 39F
你看矽谷裡,發卡給印度,中國,台灣,韓國等科技人才,而美國失
08/05 06:10, 39F
研發從來不簡單 所以台灣一直逃避,南韓也是死一次才願意腳踏實地 如果要跳脫代工,重新取得在價值鏈上的地位,改當吃肉的主角 就必須要靠大筆的投資研發~~政府也要一起幫忙 ※ 編輯: Ycat1911 (42.76.115.201), 08/05/2015 06:13:14

08/05 06:11, , 40F
業率高,博士一堆失業.這是怎麼回事?
08/05 06:11, 40F

08/05 06:12, , 41F
如埃森豪總統說:勝利沒有取代品.只要勝利,別人的都是你的.
08/05 06:12, 41F

08/05 06:13, , 42F
為了研發,美國公司進用各國頂級人才,不惜代價.
08/05 06:13, 42F
高學歷失業是另一個問題,方便的話你可以另開新文 這議題需要釐清很多錯誤的原因認定 雖然談到最後也會浮現短視近利、逃避研發的問題~~但還是較適合另文討論 ※ 編輯: Ycat1911 (42.76.115.201), 08/05/2015 06:17:18

08/05 06:14, , 43F
他要付出的薪資,遠超過其他州郡.(年薪十萬美元比比皆是)
08/05 06:14, 43F

08/05 06:16, , 44F
並且在產(業)學(術)方面有傳統上的互助.法律(商業專利)上有
08/05 06:16, 44F

08/05 06:18, , 45F
國際影響力,政府做後盾.所以他能執世界之牛耳.
08/05 06:18, 45F

08/05 06:18, , 46F
這些主客觀條件,台灣沒有.別說台灣,日本也很差.
08/05 06:18, 46F

08/05 06:19, , 47F
扁平化的世界,現實考量,台灣唯一能走的路還是代工.
08/05 06:19, 47F
你提美國,是回到我想表達的第二重點 美國的工會力量比台灣強多了~~但是本身政策走自由經濟,貧富差距大 撇開頂級的菁英階級,美國還是有因為財團綁架政策 導致一般民眾相對低薪的問題 ※ 編輯: Ycat1911 (42.76.115.201), 08/05/2015 06:23:53

08/05 06:21, , 48F
只是可以往高階代工爬,以高學歷員工為重要資本,走一條更好
08/05 06:21, 48F

08/05 06:21, , 49F
走的路.起碼不要輸給南韓.
08/05 06:21, 49F
只要眼光都放代工,就別想贏南韓 反過來說,南韓也不是光靠扣死盪就贏台灣~不是光靠打通國際貿易就賺錢 而是刻苦研發、投資提昇附加價值,養晦修煉內功,才一舉衝得比台灣還高 不然轉型前,南韓也是跟台灣一樣拼勞力密集產業~ 我們不能只看表面的南韓政府扶植財團 漠視他們過去長期投入研發、打穩基礎,重研發、重品牌的努力 ※ 編輯: Ycat1911 (42.76.115.201), 08/05/2015 06:34:15

08/05 16:01, , 50F
還是覺得要市場自由化,吸引投資,然後促進產業升級的新
08/05 16:01, 50F

08/05 16:01, , 51F
陳代謝,企業賺到錢,加薪吸引人才
08/05 16:01, 51F

08/05 21:23, , 52F
我說個笑話吧.若要搞高階研發,不如投資到美國本土,讓美國人
08/05 21:23, 52F

08/05 21:23, , 53F
入股,那就有市場展望了.
08/05 21:23, 53F

08/05 21:25, , 54F
台灣反商反富反公務員,就別學韓國那套.
08/05 21:25, 54F

08/05 21:26, , 55F
更何況要招募世界各國頂尖人才進來,搶飯碗.
08/05 21:26, 55F

08/05 21:31, , 56F
鴻海看得開,走對了路子,起碼不會不上htc下場.
08/05 21:31, 56F

08/05 21:32, , 57F
明年核四案確認後,台灣正式走入敗亡.這條路大家心裡清楚,
08/05 21:32, 57F

08/05 21:33, , 58F
只是嘴巴硬,腳軟.
08/05 21:33, 58F
文章代碼(AID): #1LmDnNMo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LmDnNMo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