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憂人才失衡 台灣成高階人力「淨輸出國」

看板Policy作者時間11年前 (2012/08/02 10:37), 編輯推噓5(509)
留言14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8 (看更多)
作者: reinherd (鐵提督萊茵哈特) 看板: Policy 標題: Re: [新聞] 憂人才失衡 台灣成高階人力「淨輸出國」 時間: Thu Aug 2 10:37:56 2012 我認為大家應該思考一個問題 請問人才流失有沒有其"合理性"? 我認為有 主要有幾個原因 1. 匯率 我拿一個小故事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我一個認識的學長 他在美國某大學修了學位 因為想要回台灣 向台灣某高科技上市公司求職 對方也算是台灣給薪水給得很高的公司 開給他約4萬美金的年薪(約120萬台幣以上) 但是他的學校學程有一個制度 會公開學生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薪水 計算平均 作為招生的手段 證明該學程很有價值 結果他的教授說 我能不能把你從資料庫除掉 因為我們的畢業生平均年薪是8萬美金 (絕大多數在美國求職) 你這樣的薪水只有平均值的一半 會把我們的平均統計數字拉低讓學校難看 這就是台灣的現實面 120萬台幣不可算不低 但是因為台幣美金匯率1:30 所以對於能夠出國賺美金的人來說 幾乎都會想要去國外賺美金 因為只要省一點就能輕鬆存下在台灣努力工作十年都存不到的金錢 而1:30的匯率也使得國內少數願意給高薪的機構公司一定程度的阻礙 因為台灣美國的物價比大約1:3 所以8萬美金的年薪 實際消費力大概和月薪8萬台幣差不多 但是假設說你都是存50%的薪水 那在台灣一個月存4萬 一年存48萬 在美國一年是4萬美金 120萬台幣 也就是對台灣企業來說 如果要用國際行情聘請高級人才 實際上的負擔是外國的3倍以上 我舉一個例子 美國的博士後研究員 生物醫學領域 一年年薪起薪只有3萬6千美金 加上一些補助大概4萬美金年薪 和小學老師差不多而已 用起來就像是3萬多4萬台幣的月薪 而台灣的博士後研究員月薪是5萬6千台幣 用比美國更高的購買力 但是實際上大家還是會想要去美國做博後 因為台幣1:30匯率之下 鄉下如果一個人住省一點一年存個2萬美金不太難 也就是60萬台幣 幾乎是台灣不吃不喝的年薪 而美國仰賴其強勢貨幣 可以用低廉的價格自世界各國挖到最好的人才 台灣基本上只能靠家族親屬的"溫情"才能"挖回"人才 2. 業界薪資 匯率之外 台灣業界給的薪資以及其他待遇之低 我也不認為可以留住人才 我舉個實際案例 我一個朋友的朋友 自美國常春藤名校的碩士畢業 想要回家(台灣)找工作 結果他在台灣的網路人力銀行丟履歷後 赫然發現回復他的都是一些20~24k月薪的工作 他開玩笑地回一家公司的人力主管說 他可是常春藤美國碩士 這會不會太扯 對方還說不管哪的碩學士都給這個價 要他新鮮人不要太挑剔 但是他們該碩班在美國畢業的平均薪資可是有5~6萬美金年薪 後來他找到某政府機構的聘僱職缺 開將近五萬月薪 然後我一個學長 畢業後回台灣謀職 之後就和我們這群還留在美國打拼的人斷線了 因為朋友的朋友今年畢業回台找工作 就竟然主動聯絡該人說 我看到你的履歷了 建議來做這份工作 因為目前業界真的找不到這麼好行情 所以我也是來這工作 其實月薪50k不是好行情 這只是正常行情(該所在美國畢業生平均是拿50~60k美金年薪阿) 結果正常行情只有政府機關肯開 業界不肯開 那請問 業界怎麼可能留得住人才? 小弟我在美國還遇到過日韓企業出錢贊助員工來美國念學位 但是我從來沒遇到過有台灣企業贊助的 唯一看到是曾經碰到有中年技術公務員來外國念生醫相關博班 政府贊助 也就是說 今天台灣除了政府以外 鮮少有企業願意給員工正常的待遇以及人才培訓 這能夠怪誰呢? 雖然很多人喜歡罵政府 但是我認為人才培育吸引來看 我認為政府反而比民間企業好太多了 3. 社會訓練環境 今天台灣人才固然流失 但是也有許多人是流失後才變成人才 因為在歐美國家有幸接受到他們的教育訓練養成而成為人才 實際例子 例如台積電的張忠謀 就連李遠哲也是在美國接受美國人的博士/博士後訓練 才在美國的研究環境下得到諾貝爾獎 我想問問大家 請問如果李遠哲不出國 有可能在台灣做出能拿諾貝爾獎的研究嗎? 所以人才外流固然壞事 但是我認為強留下也不一定是好事 林書豪假設生在台灣 他有可能打進NBA? 就算他今天回台灣打SBL 他有可能領千萬美金年薪嗎? 台灣有那個重視職業運度的社會環境可以讓他發揮嗎? 我拿我的例子 我當年可以留在台灣的生技業工作 或是當研究助理 或是在台念研究所 但是 我選擇去美國念博士 不僅僅是錢多 其實就算我在台灣能找到比我目前博士班生活津貼月薪6萬台幣的工作 我也還是會去美國念博班 因為人家的科學 產業 社會就是比我們進步 我認為我在那裏能學到的東西更多 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因為人家比我們強 比我們先進 本身就是一個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了 因為你會認為你去了以後會更有前途 會更容易成為"人才" 結論: 我不是說人才外流是好或是不好 我只是想闡述一點 就是這很"正常" 尤其在台灣目前的社會 文化 經濟環境之下 我在美國看到的是 不只是台灣人才外流 日本 韓國 西班牙 等國 尤其是中國和印度 人才外流更是嚴重 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 加拿大 澳洲 西歐等先進國家 我這才領悟到一點 這個世界是 大魚吃小魚 小魚吃蝦米 蝦米吃浮游生物的世界 如果小魚不長大 那被大魚吃也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就如同印度每年培養大量的科學家 工程師 但是印度本身社會經濟基礎太差 根本沒法和已開發國家競爭 所以源源不斷地被大魚(美國 歐洲 加拿大)吃掉 台灣今天如果不變成大魚 人才只會持續外流 如何變成大魚 變成像是西歐 北美一樣的先進國家? 這才是問題 還有 台灣社會上 廣大的企業管理階層的觀念不改也沒有用 我周邊朋友回台灣工作的 幾乎都去公部門 因為公部門給的薪資待遇福利才"合理" 但是 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只靠公部門來留人才 我每次聽到我朋友講他朋友長春藤盟校碩士 盡然再台灣的人力網站上儘是找到這種20k~25k上下的職缺 我就認為台灣企業界不可能留住人才 也不可能願意培養人才 誰會對一個月花不到一千美金的"機器"認真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225.64.101 ※ 編輯: reinherd 來自: 24.225.64.101 (08/02 10:53) ※ 編輯: reinherd 來自: 24.225.64.101 (08/02 10:56) ※ 編輯: reinherd 來自: 24.225.64.101 (08/02 11:01)

08/02 11:03, , 1F
今天就寫到這些 先睡 明天下班後再補充一點想法
08/02 11:03, 1F
※ 編輯: reinherd 來自: 24.225.64.101 (08/02 11:05)

08/02 17:35, , 2F
推 台灣現在糟糕的是政府不敢推產業轉型 怕搞倒廠商增加
08/02 17:35, 2F

08/02 17:37, , 3F
失業率 然後不斷用政策讓這些廠商留一口氣 結局就變這樣
08/02 17:37, 3F

08/02 17:42, , 4F
請問可以借轉Bioindustry嗎? 待原PO補完之後
08/02 17:42, 4F
我認為你講的沒錯 不過更為複雜 另外我不太贊同轉Bioindustry 因為我自己也有看該版 這篇和bioindustry實在沒有任何關係

08/02 18:46, , 5F
要先搞清楚台灣的高階人力是指甚麼,台灣除了技術的高階人力
08/02 18:46, 5F

08/02 18:47, , 6F
比較缺之外,其他的高階人力其實是過剩
08/02 18:47, 6F
請問為何過剩? 我說我的想法 因為台灣的社會產業結構還和已開發國家差一大節 ※ 編輯: reinherd 來自: 152.23.26.144 (08/03 06:12)

08/03 08:21, , 7F
尊重你的想法 只是覺得做為一個政府和名嘴整天掛在嘴上
08/03 08:21, 7F

08/03 08:22, , 8F
的"未來"明星產業 該板上大多數人都在抱怨台灣生技環境
08/03 08:22, 8F

08/03 08:23, , 9F
我很想鼓勵那裡的人 真強者還不如出國看看 不要困守台灣
08/03 08:23, 9F
我覺得不必了 因為ptt本來就是一個讓人吐吐苦水紓解上班上學壓力的地方 其實吐槽抱怨的人真正的目的也不過如此而已 如果您有在注意ptt留學板就會注意到 這幾年來出國留學領域最多者 生物/基礎醫學是也 其實 出國比例已經很高了 我有個同學是X大生x系畢業 聽他說他大學全班1/3在海外(這就是報紙媒體所說的人才外流 ~~LoL) 並且 我自己還遇到很多在台灣念博班來美國當交換學生者 所以我認為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之常識 更不要提拙作也沒有太重於這一方面 不好意思放在bioindustry版 更不要提 我也不是很鼓勵念生物的出國念博士 畢竟就算是全球生物產業最強美國 前景不是很好 生物博士後研究員的年薪甚至和小學老師差不多 (當然 因為美金台幣1:30匯率 美國小學老師的薪水對台灣來說也夠嗆) 前幾年還發生有MIT的博士後研究員不幹改在哈佛校園賣冰淇淋 (台灣比較喜歡賣雞排~~XDD) 只是 因為我們的社會 經濟 產業結構更差 所以一些有志研究學術工作或是高端產業者 還是對美國趨之若兀就是了 這就是為何我說這是大魚吃小魚的世界 大魚不一定有多好 但是只要比小魚大隻就能把小魚吃定 這也就是"戰場無亞軍"的道理 就好像說 生技產業是不是未來明星產業一樣 至少 在ptt biojob/bioindustry版上的職缺還大多數超過30k 而我的那些念社科文組的同學朋友們可能畢業後面零的是20k上下 也許不是明星產業 但是至少比小魚大隻一點 再者 我也不相信世界上有所謂的明星產業 (因該說我根本就不相信台灣社會/媒體說的東西~~XD) 因為根據經濟學的需求共給法則 如果真的有明星產業 那也因該只是因為目前正好需求>>>供給 但是如果目前需求>>>供給 那因該會有很多人一窩蜂的跑進去該領域去打平修求供給 甚至還可能產生供給>>>需求的泡沫化 我舉一個實際案例 我剛來美國時hTC很夯 因為當時智慧型手機的市場需求>>>>>>>>供給 當時美國智慧型觸碰螢幕手機只有iPhone和hTC 但是這個"明星產業"很快就吸引了三星 LG 的參戰以及Moto/Nokia的逆襲 一下子 蘋果和hTC也就沒有那麼"明星"了 所以我根本就不相信世界上有哪一個是明星產業 如果真的有 那大概是挖石油和印美金~XD 因為根本就不可能產生供需法則的逆轉 說穿了 我相信有明星公司 由於有獨特的技術所以長期屹立不搖 例如德國的Thysson Krupp(克魯柏鋼鐵公司 近代史愛好者不可能沒聽過此公司~XD) 從19世紀一直屹立到今天 但是有哪個產業能長期明星? 讓所有公司/從業人員能夠不分水準都拿到高薪後祿? ※ 編輯: reinherd 來自: 24.225.64.101 (08/04 07:47)

08/04 11:22, , 10F
....可口可樂
08/04 11:22, 10F

08/04 11:23, , 11F
我認識幾家民生必需品之類的產業 都很賺錢 都很低調
08/04 11:23, 11F

08/04 11:23, , 12F
有的連類似公關室這種單位都沒有...
08/04 11:23, 12F

08/05 07:01, , 13F
台灣房價又勝過美國, 所以存款就會差更多
08/05 07:01, 13F

08/05 09:11, , 14F
生科人 握手
08/05 09:11, 14F
文章代碼(AID): #1G6UW6bo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6UW6bo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