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理論] 社會保險的原意

看板Policy作者 (見鬼說鬼話)時間12年前 (2011/10/11 03:37), 編輯推噓5(5016)
留言21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19 (看更多)
※ 引述《Oikeiosis (怎麼啦)》之銘言: : ※ 引述《stevegreat08 (見鬼說鬼話)》之銘言: : : 沒關係,我不懂醫療,但至少知道一些經濟的東西也夠了 : : 保險,分為私保險與公保險,這問題很重要, : : 因為「目的」本來就不一樣,單以結果論來看沒有什麼政策是成功的, : : 另就法律面而言,健保本來就是一個十分難為的東西, : : 原因是,健保將以前各勞保、農保等整合後,目的是是在建立社會保險, : : 倘若以「風險評估」當作立足點,健保乃至於社會安全制度通通不該建立 : : 社會保險的分析,從以前到現在難道少過嗎? : : 況且,只要計量方法上,將不同的因素那入,加上時間因素等,結果就會不同, : : 好比,日本的消費券與台灣消費券政策的比較, : : 又譬如,日本之前扭轉政策與美國現在的做法的比較 : : 只要模型不同,時間拉長,很多結論就會不同 : 我不曉得你這麼堅持這個目的不同到底有什麼意義? : 難道你是要說公保險虧錢也要辦 所以不用在乎財務狀況? : 請認清一個現實 : 今天之所以世界各國的主流都是要用社會保險制度的最重要因素 : 就是因為社會保險制度遠比其他制度能達到更多目的 : 社會保險制的財務狀況會比公醫制來得更健全 賠付更少、更有效率 : 而社會保險制又比全私人商業保險更能保護更多無力接受私人保險的民眾 : 這是一種折衷權衡的概念 豈能一概而論說目的不同就一定要分開討論? : 尤其在選用社會保險作為制度時 更應該認清此一制度的特性 : 在政策上也預做準備 : 堅持說什麼目的不同 結論就必然不同 這一點意義也沒有 好心抄書給你看,好心被雷劈... 「目的不同,結論就必然不同」這到底有沒意義呢? 你能期待一家營利公司,單純的作公益? 你能期待一個公共財,不會有撘便車的情形? 無論是課本,還是現實,放在你眼前你不看,都寫給你了還被你罵啊! 「使用者付費」這是最基本的道理,買保險也是, 私人保險,會好心的跟你說:沒錢沒關係我幫你墊嗎? 社會保險,會因為財政惡化跟你說:你沒繳錢我不幫你負擔風險? 只要目的不同,手段就會不同,結果就會不同,這是基本的原理, 腦袋稍微有在動,嘴裡能說點經濟或財政的,都說的出來 : : 我只談「社會保險」的最基本目的:維護社會安全, : : 健保,為何要統一保費?甚至低收入戶還甚至不收取保費? : : 請s大別枉顧「社會安全機制」根本的運作方式, : : 我不否認,健保很糟,就算是社會保險其給付方式本來也可以不同, : : 然而,我不認為扭曲健保的原意,或「特別放大」某個附帶目的,即可 : : 何為社會福利提升,經濟學有兩種做法, : : 其一,提高社會淨效益,即社會利益扣除社會成本, : : 其二,提高社會效用,即在固定的預算線下,滿足社會效用極大, : : 我讀社會組,對醫療不了解,但至少還能談談社會福利的經濟基礎, : : 個體經濟學談論社會福利,只有在社會剩餘或公共經濟學才會討論, : : 總體經濟學談社會福利,則是每人消費,即可供消費商品與服務總額 : 奇怪了 你在這邊抄課本 跟你後面要講的話有什麼關聯? : 把這整段刪掉都不影響什麼耶 看人,我只是告訴大家,增加社會福利,有兩種評估方法, 其一是社會淨效益,其二是社會效用,前者為客觀後者為主觀, 簡單而言,付費後我們總是希望能夠能到最多的保障, 所以「消費者在既定支出下,追求效用極大」, 也因此,所以對於公共財的浪費,無論是公醫制或健保都是一樣, 所謂的社會福利,指的是人們可以享受的實際的服務或財貨的「數量」增加, 倘若,社會保險收取平均保費,又為照顧弱勢的人而少收保費, 你認為,按照一般邏輯,健保能不赤字嗎? 看看各國社會福利支出佔政府總支出的比例,台灣不算前茅, 健保是個大洞,但是所有社會安全政策都是個財政大洞, 稅收無法增加保費無法增加,對於給付不以高額醫療項目與經濟弱勢給付, 社會保險,根本就不是社會保險,而是社會福利或社會救助, 加上健保採取的是對醫院或診所補助,在某方面而言相當於政府給診所薪水, 健保明明是社會保險(大家應該無異意),但卻像是一道「緊箍咒」, 約束著各家診所與醫院,以前我家附近有家診所可以開到10點, 現在,不到8點就停止掛號了,醫生跟我爸很熟,他說吃不消且公會有壓力 幾句書袋可以交代的事,告訴你與S大社會福利看的,不只是淨效益還有效用, 在前文我已經寫了一堆了,還要我在這邊寫更多補充嗎?多看點書吧! : : 要廢健保改採公醫制可以,有何不可? : : 一句話,請問設立地點如何?是否容許私立診所或醫院存在? : : 不同所得的民眾是否會造成就醫品質的不同? : : 公私立醫院或診所對於用藥與照護等,是否會相等? : 你對公醫制應該是毫無了解吧 : 本來公醫制的精神就是所有人要看醫生就去看醫生 免費 醫生的薪水是國家出 : 但是英國實施的結果是醫生非常重視自己的生活品質跟深入了解病人家族病史 : 所以一位醫生一週僅能看診20到50位病患 一般人要預約掛號通常要排隊半年到一年 : 而即使是不需預掛的急診 : 也常有流血流到乾 於是就不符合急診規定把病人趕回家的狀況 : 所以從柴契爾夫人掌政後 英國就開始進行醫療照護體制的改革 : 開始在公醫制裡面加入效率因素、部份負擔、個人照護帳戶 : 越來越往社會保險方向傾斜 : 這是公醫制實施的實際下場 跟那些幻想科學公醫制畢竟有極大的差距 老實說,現在的診所,與公醫制插在哪? 公會壓力,健保局的壓力,一堆法規要求診所不能超過多少人次, 一堆人往同一間診所擠,不然就是花大前往大醫院鑽, 請問,這與公醫制直際運作差在哪裡? : : 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廠商追求利潤極大 : : 與其不如,不如不要公醫制,將健保改為對個人給付即可, : : 每年或每月定持看病收據與用藥收據請領給付, : : 既可維持市場機制,又能維護社會安全機制本質,何樂不為? : 個人給付制就失去風險保障的意義了 : 真正面臨到嚴重的開刀住院洗腎化療 那都是幾百萬在花 : 個人帳戶豈有能力負擔這些風險? : 如果個人帳戶竟然可以提供到如此高額 : 那對於一般無須面臨如此嚴重傷病的大眾 : 豈不就是一筆幾百萬的天降之財? 政府財政怎麼可能負擔得起? 何謂社會保險,何謂私人保險,這個分別你「一定」要清楚, 前者是,付費者不一定享有相當的保險保障, 後者是,付費者都能獲得相對應的保障, 為何有這差別?請看我前面說的.... : : 社會保險的手段,是將不同風險的人納入,使該保險不易崩離或區分市場, : : 「風險評估」到底是不是社會保險該做的?有待商榷! : : 基本財政學課本,社會安全機制有「社會福利、社會保險與社會救助」三者, : : 社會保險在收取保費時,也不會因為該風險高低而有所不同, : : 因為,社會保險本來就是「共同分攤風險」, : : 而我也一再強調,無論是私保險或公保險在保險之後會有道德風險, : : 那是「稽查」問題,私保險有好的稽查方式,公保險則成本過高未必有 : : 一再強調公醫制,請問民眾要付多少錢?而駐院醫師要有多少薪水?誰發? : : 果真如此,是不是代表醫生將納入「公務員體制」的一環? : 請問你抄課本跟你要講的事情之間到底有何關聯? 注意,刑法規定...還有最近醫療過失的問題, 不用我跟你講明,醫生到時要負擔的責任比現在更重... 甚至還有國賠的問題...這裡是台灣 還有以政府支付醫生薪水,馬上又是一筆「公務員」開銷, 廢除健保後,這些開銷從何而來?另開名目徵稅? : : 其次,如果公醫制收費不高,那民眾是否也會浪費資源呢? : 未必啊 因為資源提供者不願意提供啊 所以也不一定有資源可以浪費 所以,如此是不是公醫制,就沒有浪費問題了,皆大歡喜? : : 無論哪種社會福利政策,民眾本來就是會浪費社會資源,這是天性! : : 基本經濟學原理:消費者在既定成本下,追求效用最大, : : 反之,根據對偶性質,消費者在既定效用下,追求成本最小 : : 只要「市場機制」正常運作,浪費就能減少,福利就會提升, : : 但是採取公醫制,真的能夠避免民眾的浪費嗎?這是不是也是種風險? : : 國人享受的社會福利水準是很低的,不要說歐美,連日本也不如, : : 健保不好可以改,但在國人社會福利水準沒有達到一定水準前,我反廢健保, : : 什麼叫國人社福水準達一定水準? : : 那就是社會福利支出的多寡與對個體照顧的範圍,能接近目前收入水準該有的條件, : : 什麼樣的收入水準就該有怎樣的基本生活水準,而基本生活水準就是指標! : : 我們不擔心,比整體平均的基本水準還高的那些人,因為他們有經濟自由, : : 社會安全機制在乎的,是那群基本生活水準以下的那些人, : : 目前許多政策都也社會福利的影子,譬如累進稅等,雖然我不爽但沒輒! : : 另,請注意醫療業到底是屬於怎樣的行業別? : : 很多時候,服務業態度很重要,不要跟機器培養感情,言盡於此 健保,現在無法廢除,因為台灣社會安全機制不夠完善 這一直是我目前的主張 版上網友提公醫制,但是是否就能夠解決資源分配的問題, 另一方面,民眾是否就能享受比現在健保更好的照顧? 我一直在說:社會安全機制只在「保護基本生活水準」, 也因此,政府透過社會安全機制,去營造一個滿足這樣水準的環境, 進一步而言,可以是社會福利,由政府移轉性支出支付, 也可以是投資各項社會建設,作為政府各項消費或投資支出, 自然也可以建立社會保險,讓社會大眾平均分攤那些經濟弱勢 是以,社會保險也好,公醫制也好, 重點是「稽查」與「資源分配」,但兩種做法的重點,也是不同的, 社會保險要防止道德風險,還要平衡財政, 公醫制則必須防止是否造成民眾有錢也無法看醫生, 再者,倘若改為公醫制,對於國家財政是否會造成更大的負擔? 而如果維持健保則目前的入不敷出,是否會造成台灣財政赤字越嚴重? 我不懂公衛,只知經濟,為了以防萬一,吊個書袋提醒一下即可 免得到時又變成風馬牛不相及.... -- 經濟學研究方法:  1.將數學作為簡略表達的語言 ---> 2.一直這樣做直到你完成為止 ---> 3.翻譯成文字 ---> 4.透過例子證明他們在真實生活的重要性 ---> 5.把數學燒掉 ---> 6.如果無法在第四項成功,請把第三項燒掉 馬歇爾說,他常常在作最後一項工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128.65

10/11 03:45, , 1F
民主國家理論上你故意擺爛也不可能讓你自己餓死
10/11 03:45, 1F

10/11 12:53, , 2F
應該是社會主義國家,民主國家的落差很大
10/11 12:53, 2F

10/11 13:54, , 3F
本版主旨應為討論而非爭論~既然在談公衛~就該在公衛範圍
10/11 13:54, 3F

10/11 13:56, , 4F
至於財務考量與執行時機往往屬於政治範疇~不建議在這爭
10/11 13:56, 4F

10/11 14:37, , 5F
把想要的那一套提出來~討論清楚可能造成的影響就好
10/11 14:37, 5F

10/11 17:34, , 6F
民主國家就要保障你的生命權 你跳樓也得救你
10/11 17:34, 6F

10/11 17:35, , 7F
救這點這跟社會主義國家無關 是國家有這積極義務
10/11 17:35, 7F

10/11 17:36, , 8F
而這義務是要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等
10/11 17:36, 8F

10/11 17:37, , 9F
任何類型的民主國家都不可能放著讓人民死去
10/11 17:37, 9F

10/14 16:33, , 10F
事實就是有某些民主國家放著讓人民死去
10/14 16:33, 10F

10/14 16:33, , 11F
因為"沒錢" (理想很美好 現實很殘酷...)
10/14 16:33, 11F

10/14 16:38, , 12F
放著讓人民死去是政治問題~政策應歸類為解決問題的手段
10/14 16:38, 12F

10/14 16:59, , 13F
雖然很殘酷 但沒有政策有時候也是一種政策...
10/14 16:59, 13F

10/14 17:06, , 14F
應該說~不提出任何政策(對策)是一種政治選擇
10/14 17:06, 14F

10/14 17:17, , 15F
有一種政策就叫做"甚麼都不做" 美稱為"無為而治"
10/14 17:17, 15F

10/14 17:19, , 16F
但是這種政治選擇真的是一種"選擇"?
10/14 17:19, 16F

10/14 17:20, , 17F
至少我認為"沒錢的無為而治"根本不算政治選擇...
10/14 17:20, 17F

10/14 17:38, , 18F
沒錢的無為而治也是一種選擇~因為財政不是沒有操作空間
10/14 17:38, 18F

10/14 17:55, , 19F
那只是因為你沒去研究過沒有操作空間的國家...
10/14 17:55, 19F

10/15 13:05, , 20F
財政會沒有操作空間往往不是政策問題而是政治沒發揮功能
10/15 13:05, 20F

10/15 13:06, , 21F
有可能是專制國家~可能是政局混亂~這些不是政策能解決的
10/15 13:06, 21F
文章代碼(AID): #1Eaqbvte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aqbvt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