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新聞] 再思台灣低碳飲食推動策略

看板Policy作者 (Rejoyce )時間13年前 (2011/07/01 03:16), 編輯推噓5(5032)
留言3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Ecophilia 看板 #1E3CkCr_ ] 作者: Waitingchen (Rejoyce )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Re: [新聞] 再思台灣低碳飲食推動策略 時間: Fri Jul 1 03:16:25 2011

06/29 22:03,
只是在台灣有一種謬誤,在美國有機可能種得比農企業近市場
06/29 22:03
如果要比較台灣美國的狀況, 其實剛好跟o大的推測相反, 美國國內能進入超市通路的有機蔬果,主要產地都在加州, 價格競爭力也比較能跟非有機產品相提並論 因為加州的耕地(Central Valley)廣大, 再加上氣候溫和,四季皆有產出, 所以即使是有機農業也可以採取大面積的集約式栽種, 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產量,也增加進入大規模通路的便利性, 這些加州生產的「有機產品」跟一般產品的差別只在於肥料、農藥的施用, 在碳足跡的部份倒是不遑多讓, 畢竟從加州中部的產地送到南加,距離就已經超過台北-高雄, 更不用提跨州運送的部份, 所以以台灣的大小來說,只要是島內生產的蔬果, 運送的碳足跡都遠勝過美國的「在地產品」 (另外,由墨西哥生產的有機產品也佔美國超市有機品的很高比率, 不過,在某些州假如選擇墨西哥進口產品, 恐怕還比選國內的加州產品更「低碳」一點...) 因此在美國推廣「低碳」飲食,「在地」比「有機」更受到重視, 但是難度也更高, 因為大部份的州並沒辦法生產量大、種類多、又四季皆獲的農產, 在地小農的主要通路是農夫市集, 而且價格上絕對是無法與超市競爭,只能靠消費者的理念與「佛心」^^|| (以蕃茄來說,超市的非有機品可以壓到 99 cent/磅, 超市的有機品/農夫市場的非有機約在$1.50-2.50/磅, 農夫市場的有機品則是$2.5-3.50/磅, 不過,價格與品質是有正相關的, 我個人覺得農夫市集的有機品是物所有值, 但這就牽涉到個人喜好與衡量, 只是想說明在地兼有機的產品儘管價格不親, 市場還是有的,只是很小眾非主流)

06/29 22:03,
在台灣,不論是通路還是消費者習慣上,有機 和 特殊機能、特
06/29 22:03

06/29 22:04,
殊精緻化 的等同性很高,通路上看到的有機蔬果往往反而標榜
06/29 22:04

06/29 22:05,
某個縣市、農會,因此有機的產品反而運得更遠,而愛買有機產
06/29 22:05

06/29 22:07,
品的消費者也多半重視知名產地 ;換個角度來看,台灣農業本身
06/29 22:07

06/29 22:07,
就離市場很近,因此少量的有機農法、更少量的經認證有機農作
06/29 22:07

06/29 22:08,
因此就反而遠離了市場,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吧
06/29 22:08
我個人是覺得,只要是台灣島內的產品,都已經符合低運輸里程的標準, 是台中或雲林產的,碳足跡的差別其實不大, (而且台灣產銷的模式,大盤中盤再到零售的曲折, 產地的遠近未必代表實際運送的距離 <--但是再怎麼樣都只是美國的零頭) 重點是在「本地」與「進口」農產的選擇

06/29 22:12,
此外,有機農法不一定只用自製堆肥(不見得堆得出你要的養份)
06/29 22:12

06/29 22:14,
走向精緻化的製程也就會證究起原料,採用進口、外地肥料培土
06/29 22:14

06/29 22:15,
的可能性也較高,總之,在台灣有機未必能和低碳劃上等號
06/29 22:15
其實從美國的例子可以看出有機與低碳沒有直接關聯 XD 但是有機產品對生態與土壤的好處,也不是碳足跡能代表的, 至於台灣的話,進口肥料的成本應該還是太高了, 在價格已經壓不下來的情況下,我懷疑有農家會做這樣的投資, 而且自製堆肥也比較可能符合當地的土壤、作物性質, (微生物與微量元素的比例等等) 至於島內生產的「外地」有機肥,雖然有些運送過程(化肥也需要), 但製造化肥的碳排放遠高過製造有機肥, 我個人覺得不用太過計較, 當然假如有完整的產品生命週期碳足跡分析,是最好的了 總結是,我同意o大有機不一定低碳的看法, 但是以台灣的大小來說,先著眼在本地與進口的碳足跡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本地有機與非有機產品,在碳足跡來說差異不會太大, 但有機還有對環境與健康的好處, 只是在討論「低碳」的時候變成了附加條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205.83.14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205.83.143 ※ 編輯: Waitingchen 來自: 24.205.83.143 (07/01 03:18)

07/01 05:32, , 1F
推 分析~
07/01 05:32, 1F

07/01 09:18, , 2F
07/01 09:18, 2F

07/01 11:11, , 3F
感謝分享,不過堆肥堆得出除草效果嗎?
07/01 11:11, 3F

07/02 05:34, , 4F
有機栽種對付雜草的方式,是在一開始播種先徹底翻土
07/02 05:34, 4F

07/02 05:35, , 5F
再澆水施肥讓野草先發芽,再翻土一次除草,之後再播種
07/02 05:35, 5F

07/02 05:36, , 6F
有的時候可能翻土整地要重複幾次才能徹底除草,播種
07/02 05:36, 6F

07/02 05:38, , 7F
後假如還有雜草,就只能人工拔除,或以堆肥覆蓋,但
07/02 05:38, 7F

07/02 05:38, , 8F
效果有限。不過雜草未必要除盡,有些雜草其實對作物
07/02 05:38, 8F

07/02 05:40, , 9F
無害,或有吸引害蟲(不去吃作物)、吸引益蟲(引來吃
07/02 05:40, 9F

07/02 05:41, , 10F
害蟲),或吸引播粉者等功能,所以有時候農人還會刻意
07/02 05:41, 10F

07/02 05:42, , 11F
在田間栽種或保留有用的野草,一切要看當地微生態決定
07/02 05:42, 11F

07/02 05:43, , 12F
但這也是有機耕種較能保留多樣性的原因
07/02 05:43, 12F

07/02 05:47, , 13F
不過以上的有機栽種經驗是在美國學到的,台灣的有機
07/02 05:47, 13F

07/02 05:48, , 14F
農法可能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就留給專家補充了
07/02 05:48, 14F

07/02 06:51, , 15F
看你這樣說很難相信現場的確普遍是這樣在做,「有些」是有益
07/02 06:51, 15F

07/02 06:51, , 16F
這道理沒錯,但雜耳也沒人在播種人擇的,"種"不出想要的雜草
07/02 06:51, 16F

07/02 06:52, , 17F
又除不掉只能「手動」拔掉;我想多數有機農戶不是為了愛,而
07/02 06:52, 17F

07/02 06:53, , 18F
是錢,他們也是會看成本和付出的,有機肥(尤其是進口的)很多
07/02 06:53, 18F

07/02 06:54, , 19F
附加了除草效果(雖然我不知道它怎麼做到),在網路上看到08年
07/02 06:54, 19F

07/02 06:54, , 20F
的文章還有人對想批發的人說「進口的市價沒有比本地的高多少
07/02 06:54, 20F

07/02 06:55, , 21F
」勸他進口前要三思,如果是這樣的話根本沒有必要這麼辛苦
07/02 06:55, 21F

07/02 06:58, , 22F
肥料也是,沒有人故意買食材來堆的,很容易缺少想要的礦物質
07/02 06:58, 22F

07/02 07:00, , 23F
蚵殼就是製成有機鈣肥常見的原料,堆不出來就要外加,有機農
07/02 07:00, 23F

07/02 07:00, , 24F
作是精緻農作,更講究賣相; 多數農戶和消費者對「有機」的認
07/02 07:00, 24F

07/02 07:01, , 25F
定不是「經過學者研究、找出對環境無害的農法」而是反正我不
07/02 07:01, 25F

07/02 07:01, , 26F
使用農藥,外加的都是天然再制的或所謂有機的;最後能通過檢
07/02 07:01, 26F

07/02 07:02, , 27F
驗,政府都說我是有機的我就是有機的了
07/02 07:02, 27F

07/02 15:15, , 28F
額外買資材來進行堆肥當然是有的,我文中也說了,就算
07/02 15:15, 28F

07/02 15:16, , 29F
有機栽種的肥料是外購的,慣行農法在這點上也是一樣
07/02 15:16, 29F

07/02 15:18, , 30F
而生產化肥需要花費更多能源。至於有機農要賺錢算成本
07/02 15:18, 30F

07/02 15:21, , 31F
這有甚麼問題嗎?但是有機肥雖有除草效果,我得到的資
07/02 15:21, 31F

07/02 15:22, , 32F
訊是不如徹底翻地來得好,所以全靠加肥來除草反而增加
07/02 15:22, 32F

07/02 15:25, , 33F
成本。至於不以環境保護為前提,只要符合認證的有機,
07/02 15:25, 33F

07/02 15:26, , 34F
那關鍵其實是在有機認證規定上,哪些資材可以使用,或
07/02 15:26, 34F

07/02 15:27, , 35F
在哪些階段使用,都是可以規範的(歐洲就是如此)
07/02 15:27, 35F

07/02 15:28, , 36F
透過認證規定,可以低限度確保有機栽種對環境的影響
07/02 15:28, 36F

07/03 09:45, , 37F
美國... 美國用溫室啊, 雜草種子飛不進來
07/03 09:45, 37F
文章代碼(AID): #1E3CkXSu (Policy)
文章代碼(AID): #1E3CkXSu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