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記者體驗德國美國古巴醫療體制利弊

看板Policy作者 (oodh)時間13年前 (2011/01/21 01:44), 編輯推噓8(8012)
留言20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記者體驗德國美國古巴醫療體制利弊 http://news.sina.com/105-000-102-105/2008-01-22/1819457657.html 德國:醫生態度讓人感動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吳黎明發自柏林 近日,記者牙疼不已。如果是在中國的話,可以 當即上醫院。不過在柏林,首先得預約。於是,我開始找黃頁給附近的牙醫診所打電話, 但大都預約已經排滿。一位同事給我推薦了一家私人牙醫診所,醫生在電話里痛快地讓我 “馬上來”。   醫生檢查非常耐心   這家診所是一個“夫妻店”。為我看病的佐默費爾特大夫英語不錯,態度溫和。在征 求我的意見後,給我拍X光透視,結果顯示我右下側一顆牙齒上面有一點齲齒。他動作麻 利,很快把齲齒清理後補上。   但沒想到回家後不到3小時,牙疼開始彌漫到整個右臉。熬了一夜,第二天7點多時我 立即趕到該診所。可佐默費爾特大夫也找不出原因,於是他推薦我到柏林最出名的沙里泰 大學醫院找專家看。他給醫院寫了一封長信,詳細介紹了我的症狀和他的處理過程。   德國的醫療體系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私人診所,第二類是綜合性大醫院,第三類 是大學附屬的偏重科研的醫院。這位大夫推薦的醫院就是屬於第三類,在德國醫療界享有 盛譽。   醫院門診接待處看了我攜帶的推薦信和我的身份証件後,立即為我登記注冊。雖然有 好幾個病人排在我前面,但由於我疼痛難忍,負責登記的小伙子經請示,很快就帶我進入 診室。這回是一位50多歲的老大夫,名叫沃爾特。他頭發花白,和顏悅色,操一口流利的 英語。很明顯,他已看過推薦信,沒問我幾句就開始為我檢查。耐心檢查多次後,他查出 了問題所在:有齲齒的那顆牙感染了牙髓。問題解決了。   沃爾特大夫還主動給佐默費爾特大夫打電話,詳細講述他是如何找到病痛的症結的。 很明顯,兩人此前素不相識。   醫院藥店嚴格分開   不過,要買牙藥需要去藥店,醫院沒有。在德國,醫院(診所)與藥店是嚴格分開的 。標有紅十字的藥店在德國的大街小巷里隨處可見。在醫院的接待處,都有一個本地藥店 的地址和電話聯絡表,並特別標明哪些藥店周末或晚上開門。當記者說中國的醫院就可以 買到藥時,佐默費爾特大夫大吃一驚:“這里面會牽涉很多利益。”   德國每個醫生的處方紙上都有條形碼,藥店賣藥時要將條形碼掃入電腦,因此把處方 藥賣給了誰、是哪個醫生開的都有記錄。   1月18日,佐默費爾特大夫終于給我完成了最後一道工序──把我的病牙補好了。不 過,至今我還沒有付一分錢,佐默費爾特大夫告訴我:“賬單最快下個星期會寄到。”   美國:沒有保險看不起病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楊晴川發自華盛頓 記者日前陪妻子在美國看了一回病,對讓人愛 恨交織的美式醫療有了一些直接的體會。妻子切菜不小心傷了手,傷口挺嚴重。儘管早聽 說在美國看病貴,但眼看事態嚴重,便攜妻驅車深夜前往最近的醫院看急診。   我們去的是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醫療中心,是方圓數十里最大的公立醫院,據說收費 還算公道。這是我第一次踏進美國醫院的大門。   看一個小病用了3小時   妻子手上的傷口十分疼痛,但始終不見護士叫號。我走到護士窗口,問能不能快一點 ,哪怕先清理一下傷口也好。護士態度很好,但也很堅決:一切都要依照程序辦事,不能 破例。好不容易等到護士叫號,先是領進護士值班的房間,由護士簡單詢問和記錄病情, 並測量體溫、身高、體重和血壓。護士還給妻子小心清理了傷口,十分認真仔細。   由於我們是初次看病,在護士簡單處理之後,再到櫃台登記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 址、身份証件、電話號碼以及有無醫療保險等。負責登記的是一名黑人老媽媽,態度和藹 ,但手腳卻不麻利。這一來,又是近半個小時。   之後,我們被告知回到候診大廳等候醫生。許久,我們才被領到診室。醫生慢吞吞地 出現了,檢查了一下傷口,詢問受傷前後的情況。幾分鐘之內,他就得出結論:傷口並無 大礙,只要打一劑預防針,然後定時清洗,換藥,一兩周便可痊愈。他走了以後,一個護 士拿著托盤進來,清洗,換藥,打針。完畢之後,另一名護士拿來一份詳細的診斷單,上 面有病情記錄、相關常識、需購藥品、用藥劑量等,十分詳細。   這時我們才知,美國的醫院不負責售藥,只負責開方子。但只有憑醫院處方,才能在 藥店購買處方藥。走出醫院時,我看了看表,已凌晨兩點多。看這麼一個小病,居然用了 3個多小時,而醫生問診也就幾分鐘。   收到5000多元賬單   在整個看病過程中,醫院里沒有人提錢的事情。後來才知,美國的醫院是先看病,後 給病人寄賬單要錢,這是比較人性化的。   但數日後我接到賬單時,卻大吃一驚。原來,不算藥費,看這個小病,護士的診費和 醫生的診費加起來,竟要將近700美元(約合人民幣5100元)!美國看病奇貴無比,果然 名不虛傳。   美國看病貴,主要是因為美國實行的是醫療保險制度,大多數人都有保險。換言之, 如果沒有保險,是很難看得起病的。在美國,大多數人看病都是通過雇主或自行購買醫療 保險,生病後到醫療服務機構就醫,而醫療費用主要由醫療保險組織向醫療服務機構支付 ,最終病人只需承擔醫療費一小部分。   但這樣一來,醫院和醫生為增加收益會不斷提高診費,造成保險公司也不斷提高保費 ,最後造成一部分人買不起保險,因而更看不起病。據悉,目前有約15%的美國人沒有醫 療保險,這已經成為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   古巴:檢查治療全都免費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殷永建發自哈瓦那 候診大廳整潔安靜,候診病人不多,也不用挂 號,直接去接待處即可。等待護士分診後,他們走上電梯,到相應的樓層就診。這里,是 哈瓦那市也是古巴全國最大的醫院。醫院大樓分24層,醫學上所劃分的各個科室在這里一 應俱全。   在古巴,外國人看病和本國人看病是嚴格分開的,外國人在古巴看病不能免費。所以 ,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古巴本地醫療體制,《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特地走訪了這家大醫院 。   各種檢查和化驗都免費   巡視醫院各處,沒有發現在中國醫院里常見的劃價處和收費處,由於早已聽聞免費治 療,記者並不覺得驚訝。   一名年輕感冒患者剛剛看完病,他很滿意地告訴我:“從我走進醫院大樓到看病結束 離開,前後只花了半個小時。”   據醫院的工作人員介紹:“醫生對病人進行了一系列檢查後,開好處方。隨後,病人 可持處方到所在社區的藥店購買所需藥品。”所謂購買,只是象征性地付點錢,無論是國 產藥還是進口藥價格都相當便宜。   一位病人很高興地對我說:“我們在醫院做各種檢查和化驗,小到檢查視力,大到核 磁共振、超聲波等,都是免費的。如需住院治療,不僅治療費、手術費和藥費不用出,而 且病床和飲食也是免費的。醫院還根據病人的特殊情況準備了專門的飯菜,家屬陪住也有 休息的地方。”   三級醫療體制覆蓋全古巴   古巴人一提到醫生,就覺得很親切:“醫生就像朋友,我們甚至願意和醫生聊家常。 ”古巴人從來沒有給醫生“送紅包”的現象。   北京的大醫院里,總是擠滿了病人,“號販子”也應運而生。然而,古巴不存在這樣 的現象。記者在醫院的住院處,看到病房中竟然有些床位是空的。隨行的醫生告訴記者, 由於古巴實行的三級醫療體制,大部分病人在前兩級醫療機構已經治愈,無需到大醫院治 療了。   目前,三級醫療體制已覆蓋整個古巴。一般市(縣)以下的小醫院和綜合診所為初級 醫療網,各省會和重要城市的中心醫院為二級醫療網,首都的全國性醫院屬三級醫療網。 “社區醫療模式”也逐步完善,根據這種模式,一個醫生接受指派,到一個指定的社區負 責照料120個家庭。在通常情況下,病人首先去找這名指定醫生,如有需要,他們才被指 引去醫院接受專門治療。   如何讓看病不再沉重   國際先驅導報駐外記者綜合報導 中國老百姓一提到去醫院看病,總不免會覺得有點 不是滋味,除了偶爾要受到醫生的冷漠對待外,還要碰到“大處方”的困境。那麼,究竟 怎樣才能使百姓看病不再沉重呢?國內外對比一下,我們或許會有些答案。   無論在歐洲還是美國,“先治療再付費”早就是一個慣例。病人們不用揣著現金去醫 院,而是在治愈後在家等著賬單。因此從來不會出現有人因為沒錢看病,而被拒之門外的 情況。   而中國的醫院,從挂號到各種醫療檢查,再到就診,都是預先付費。因此,醫院的“ 冷漠”無形存在于這個體制之中。當然,想要改變現狀,還需要建立一個健全的個人信用 制度。   就《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走訪的三個國家的醫院來看,每個國家的醫院體制都嚴格執 行著“醫藥嚴格分離”的制度。這樣,就避免了很多利益糾紛。同時醫生也不會刻意多開 藥,或者是專挑貴的藥。中國醫院看病貴的一部分原因,就源自醫藥不分。再加上由於醫 院講求效益,一些“大處方”的出現也就不難理解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古巴和英國,都有一個較為完善的“醫療三級體制”和“社區 醫療模式”,這有效地緩解了大醫院的繁忙情況。英國有嚴格的“社區看門人”制度,即 必須要由醫生替病人寫轉院推薦信才可以轉院,這讓“三級體制”做法得以保障。   中國目前的社區醫院也在發展中,但是如果沒有一定的有效措施,配備相應水平的醫 療人員,那麼社區醫院肯定還會像現在這樣冷清,反之大醫院依舊爆滿。那麼,看病耗費 時間的情況無法緩解,大醫院醫生的工作疲憊也無法避免。   當然,國外的醫療體制也有一些弊端。譬如美國過度市場化的做法,促使他們的醫藥 費極貴,使得一些民眾都看不起病;而英國所實行的嚴格預約制度也不宜全面提倡,畢竟 很多病人“等不起”。 ------------------ 之前看過的文章,分享一下 切菜傷了手 看診費用 5000RMB 最近匯率換算起來 至少要 22000 NTD 真是嚇傻我了 那醫生花三個小時料理它也不讓人意外了 這三個小時內我想他也沒有其他病人、沒什麼好趕的吧 應該有到 半週不開張、開張吃半週 吧 這是人均收入 4萬 美元/年 而且有約三億多人 的美國市場 在台灣的話,你想這樣的價量,市場能多大? 市場不大的話,技術能多好? 醫學院能撐幾間? -- 自幼家貧 既無嗜好 不學無術 亦無專長 唯打翻茶杯 或飲料罐 或新鮮屋 不乏瓶水 亦有碗麵 鋁鐵生熟不銹鋼 大小利樂錫箔包 有色無色玻璃 軟殼硬殼塑膠 凡立不曾未倒 寸地無一免溼 初時心喜 觸翻熱湯而後敗興 久之或憂 撞倒汽水反得釋然 本為一時之誤 積久成習 偶一為之 還傲世中無雙 故以為好 便作所長 因姓黃,自號「掐倒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140.47.20

01/21 01:55, , 1F
試一下!
01/21 01:55, 1F

01/21 09:35, , 2F
沒辦法急診都很貴, 如果症狀輕微會很晚才輪到你
01/21 09:35, 2F

01/21 09:40, , 3F
有人症狀太輕急診等了五個小時等不下去, 改掛門診, 事後
01/21 09:40, 3F

01/21 09:40, , 4F
還是收到急診高額帳單
01/21 09:40, 4F

01/21 10:06, , 5F
"三個小時內我想他也沒有其他病人"? 急診要是半週才開張一次
01/21 10:06, 5F

01/21 10:07, , 6F
早就關門了。
01/21 10:07, 6F

01/21 10:08, , 7F
你莫非以為醫師在三個小時內除了出來問診幾分鐘,其他時間都
01/21 10:08, 7F

01/21 10:08, , 8F
不知這個德國看牙醫事件 帳單是多少?
01/21 10:08, 8F

01/21 10:09, , 9F
窩在房間睡覺不成?
01/21 10:09, 9F

01/21 10:12, , 10F
我一直覺得我們在"事實"的層面有很大的分歧...更不要說衍生出
01/21 10:12, 10F

01/21 10:12, , 11F
來的想法了。
01/21 10:12, 11F

01/21 11:57, , 12F
美國的貴在於他們不只是醫生高薪, 連護士, 藥師, 麻醉師
01/21 11:57, 12F

01/21 11:57, , 13F
全都高薪, 連那個上大夜班的黑人幫他掛號的, 薪資也不低
01/21 11:57, 13F

01/21 11:58, , 14F
本例最重要的問題在於他是急診, 由於供需問題, 醫護人員
01/21 11:58, 14F

01/21 12:00, , 15F
也不想晚上上班, 你要半夜兩點出現醫個有藥師的藥局幫你
01/21 12:00, 15F

01/21 12:00, , 16F
開藥, 自然也要錢
01/21 12:00, 16F

01/21 19:57, , 17F
我很好奇d大認為切菜手受傷另外三小時能幹嘛? 順便全身健檢?
01/21 19:57, 17F

01/21 21:05, , 18F
醫師還要看其他病人啊。 這難道不是很顯然的事嗎...
01/21 21:05, 18F

01/21 21:39, , 19F
急診檢傷分類記者是真不懂還是裝傻?
01/21 21:39, 19F

01/22 01:09, , 20F
700是美國急診的低消...
01/22 01:09, 20F
文章代碼(AID): #1DE7Hois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