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大氣壓力的成因

看板Physics作者 (福留的精彩守備)時間17年前 (2007/05/17 15:30),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0 (看更多)
※ 引述《Beachboy (天煞孤星)》之銘言: : 恩 先感謝詳細的回覆 讓我多學到了很多 : 但仍有點混亂+困惑 : 整個看起來,大氣壓力的機制乃因為氣體分子的碰撞(不論有無容器)。 : 那目前高中物理課本裡面提到一句話「大氣壓力乃地球上方空氣柱的重量所造成」, : 這句話似乎就不那麼正確囉? 壓力,即每單位面積的力 氣体壓力常見的兩種: 1. 氣璧給予分子的反作用力 - 像大量運動的撞球去撞有彈性的牆, 牆璧感受到穩定且平均分佈的壓力 2. 地心引力 - 大量的撞球裝在容器內, 越底層的球受到的力越大, 即越底層的容器璧壓力越大,如水一般。 : 一個固體放在桌面上產生的壓力的確是: 該物體的重量/截面積 : 而液體也可以這樣計算: 整個容器的液重/截面積 = ρgh : 但事實上,大氣壓力並不是直接測得,是托里切利利用水銀柱的高度巧妙地 : 間接測量大氣壓力的值 = 76 cm-Hg : 於是我在想,是不是可以這樣推論 : 大氣壓力(氣體的壓力) : 1.並非(或非主因)由氣體本身重量所產生,是碰撞造成。 是非主因 所以高中氣体動力論裡面的堆導你的分子都是直線前進,沒把它算成拋物線。 因為這邊已經將地心引力乎略了 : 2.高中物理在大氣壓力那個單元(尚未教到氣體動力論),有誤導的可能。 : (若學生尚未學習氣體分子會碰撞,是否就無法解釋大氣壓力?) 是無法以理論解釋,所以當時只有實驗式 PV = NkT 得到的常識只有 1 氣壓對高度的 sensitivity 比水壓小很多 2 密閉容器各處等氣壓 3 散佈在大氣的氣壓隨高度越低而越大,像水壓一樣 : 3.或者,“大氣壓力是由地面上某截面積鉛直往上之空氣柱重量所產生”這句話 : 一個幫助我們想像的說法,事實上,根本不是這樣? 事實上是這樣的 PV = Nmv^3 不能解釋越低處氣壓越大 只有 P = ρgh 才能 兩者可以解釋先前所學 這兩種對氣壓都有影響 在小空間時可以完全乎略後者 但前者無法解釋大氣壓力越低處氣壓越大 所以兩者必須看情況而使用 : 4.科學家到底怎麼測量大氣分子的密度? : 如果是利用托里切利測量到的數值+上面那句話的假設-->估算出大氣密度 : 那我懷疑這樣得到的大氣密度的正確性?(因為大氣壓液根本不是大氣重量造成) : ※ 引述《mantour (朱子)》之銘言: : : 這個問題應該要看你會成因的定義為何 : : 不管是氣體還是液體,如果你要問 「作用在器壁上的力的來源」的話 : : 都應該是分子對器壁的作用力所產生的 : : 因此,在無重力下在密閉容器中的氣體還是有壓力 : : 同樣的,就算沒有重力,如果你試圖去壓縮液體的話,還是會有壓力 : : 所以對氣體而言,決定壓力的是氣體分子的密度(這裡指的是單位體積的分子數)和溫度 : : 對液體而言,決定壓力的是液體受擠壓的程度 : : 而我們一般說氣體重量或水的重量產生壓力,指的應該是說 重力是 「造成擠壓的原因」 : : 大氣並非裝在密閉容器中,為什麼會維持一定的密度和壓力不會散掉,是因為有重力 : : 下方的水產生壓力是受到上方的水的重量擠壓,所以愈深的水底壓力愈大 : : 用容器把氣體裝起來,同樣可以維持它的密度讓它不會散掉 : : 只要密度和溫度都沒有改變,當然壓力也不會改變,不一定要有重力才會造成壓力 : : 決定壓力的是 單位體積的分子數 ,和總氣體量無關 : : 分子的運動並沒有變劇烈,只是跟原本一樣而已 : : 容器中的分子溫度和被裝起來以前相同 => 分子運動程度相同 ...............1 : : 容器中的分子密度和被裝起來以前也相同..................................2 : : 1 + 2 => 單位時間內撞擊在單位面積上的分子造成的衝量相同 => 壓力相同 -- Maxwell's Electromagnetic Equations ▽‧D=ρ ∮D‧ds=Q ▽╳E=-dB/dt ∮E‧dl=-d(∫B‧ds)/dt ▽‧B=0 ∮B‧ds=0 ▽╳H=J+dD/dt ∮H‧dl=I+d(∫D‧ds)/d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3.223.157 ※ 編輯: wcshiu 來自: 163.23.223.157 (05/17 15:33)

05/18 02:08, , 1F
不需要P = ρgh也能解釋低處壓力大
05/18 02:08, 1F

05/18 13:22, , 2F
那是能量總共合 = 位能 + 動能......這跟上面的是一樣的...
05/18 13:22, 2F

05/18 13:23, , 3F
但是乎略引力,怎麼樣也解釋不了低處壓力大
05/18 13:23, 3F
文章代碼(AID): #16J0IhT1 (Phys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J0IhT1 (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