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打屁] Joe Buissink, Wedding Photographer

看板PhotoCritic作者 (外星人)時間16年前 (2008/03/16 02:45), 編輯推噓8(8021)
留言29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7 (看更多)
老喬在台灣的講座 在下有購票去聽 可能也有板友看過我在網誌上的心得 我認為老喬厲害的地方... 他的構圖能力非比尋常 老喬的照片有時元素很多 有時很少 但不論視覺元素多寡 他總是能處理得很好 這讓他的畫面顯得精練 並且單張影像的張力營造相當完整 會讓人想一直看下去~ 而因為能夠妥善安置在畫面內的元素更多 我認為這也是不容易產生公式化的部分原因 反觀國內的大部分婚禮攝影 光是背景處理能力就有巨大落差 能夠掌握的元素太少 導致了構圖雜亂與元素貧脊的取捨 其次不平衡的歪斜構圖(水平歪斜構圖是可以平衡的相信大家都知道)... 過度仰賴後製(邊框..多圖合成..)來提升影像價值 重象徵輕影像氛圍...等等 這些問題的解答都值得向喬必信取經~ 國內我看過的婚攝來說.. 我認為大爛兄是最具備複雜元素的處理能力 仔細看他的婚攝作品 會發現他大量地利用廣角與全景描寫 一般人要靠局部特寫以及淺景深過濾掉的干擾 他都可以靠構圖與快門時機搞定 讓人非常佩服~ 也是我最常用來對照國內其他婚攝的例子 不過在下認為....大爛兄這種風格固然使得他的婚攝有出色的故事性 相反來說過於重視人境互動的結果 使得他的婚攝少了一些催情與煽情的部分 有時候那樣的情緒捕捉產生了一絲絲微妙的內斂.. 甚至是疏離感 從這部分再看回喬必信的作品 他似乎很能夠利用多元影像去平衡類似的問題 就我瀏覽過老喬網頁的印象 很多我喜歡的作品並沒有放上去 所以我相信那些放上去的只是有獲得授權同意的作品 其實老喬婚攝的其他部分(就我在講座上所見) 是非常有溫度的 表現非常多面向的 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對於光線的掌握有獨到之處 看國內的作品常常就是過度倚賴閃光燈 使得光型缺乏變化 但老喬非常懂得運用現場光來強化該張影像的氛圍 (我說的不只是運用現場光這件事 更重要的是光線與構圖在氛圍營造上的搭配) 他完全不避諱去使用感光度1600甚至是3200的底片拍攝 並且.... 他更懂得在低介入的情況下去運用閃燈補光 環境光與閃燈光線之間的平衡 他拿捏得很棒 閃燈光源不會喧賓奪主~ 老喬的照片充滿故事性 當新人有特殊的舉動或是情緒反應時 他似乎總是會注意到其他人的互動 所以當我們選擇用大特寫去拍新娘拭淚的舉動時 老喬往往會把旁人一起捕捉進去 偏偏旁人的反應又總是充滿視覺趣味 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快門時機掌握 這有可能讓新娘回顧的時候 藉由完整的情境重現當時的心境 而不是心想.. 幸好沒有哭得很醜~ 換個角度想 每個新娘可能都會記得那時自己哭了 可能也記得為何哭 但沒有照片 他可能永遠不會發現旁人在他哭的時候.. 有怎樣令人溫暖不已的反應~ 他在演講時一一地描述著照片背後的故事 看他的作品讓人覺得..那些主角真的是活生生有體溫的人 而不是會擺姿勢的人偶~ 國內的婚攝 感覺上拍攝者預設了太多不能漏掉的鏡頭 結果會發現..不同人的婚禮 竟然關鍵鏡頭出現的都差不多 連順序都很接近 就像kirros說的 好像只是把新人的臉換掉一樣 我甚至感覺 很多情緒捕捉也被公式化了~ 迎取前新娘要百感交集 父母要悲喜交加 婚禮中新人要形影不離 親吻時要嬌羞 敬酒時要熱鬧 送客時要歡樂 當然可能大部分情況是如此沒錯.. 不過預設太多的時候 也使得表現手法被定型住 以致於很多時候 看的人覺得那個畫面無法承載那樣的情緒 可以很明確地感受到.."攝影師希望有的情緒"跟"主體實際有的情緒".. 產生了不密合的情形 也可以說是"矯情" 因為攝影師是在捕捉他"要的東西".."能交差的東西" 不是在"體會".... 抑或者.. 攝影師的確是在體會 但他缺乏足夠的元素處理能力去表達 看看婚禮當中 若是攝影師要捕捉新人特殊的互動... 國內的攝影師可能就起鬨說..親一下阿..抱一下阿..餵他吃湯圓阿.. 笑一下..做個鬼臉阿~ 老喬是怎麼幹的呢? 他說他會問其中一個人.."你現在有什麼感覺?".. "你緊張嗎?" 然後捕捉對方自然的情緒表達 我認為這就反映出了本質上的差異~ 寫到最後~ 我還是認同老喬跟我們有一些文化上的差異 比如說老美本來情感的表達就是比較外顯 台灣人相對內斂~ 所以台灣的婚攝並不一定適合相同的表達方式~ 但即便扣除這些差異... 我認為老喬還是有非常非常多地方值得台灣婚紗婚禮攝影師學習 另一方面 老喬在台灣會不會有市場 我可以說肯定有 也許規模不那麼大 但肯定會有~!! 為什麼老喬可以盡興地展露所有他會的知識技巧於婚攝當中.. 不用時時擔心客戶會不會喜歡? 客戶看不看得懂? 那是因為他在接案之前會跟客戶進行充分地溝通~ 他會把一張張照片拿起來 告訴客戶那張照片的故事 並確定客戶了解喜愛他的風格 (一張一張說 是確保客戶有看進去) 如果客戶有疑慮 老喬會介紹給其他攝影師 這方面他很明顯有很棒的行銷溝通觀念~ 反觀國內的婚攝 在前端溝通太過缺乏 什麼案子都接 接了以後擔心客戶這不喜歡那不喜歡 結果都是自己揣測 或根據之前經驗 實際上是A不喜歡不代表B也不喜歡 結果自己套了一堆圈圈在身上 無法做出明顯的市場區隔以及區隔進入門檻 最後流於削價競爭~ 為什麼人家的婚攝可以有個人風格? 不是因為他是大師.. 也不是因為他可以不管客戶需求逕行自我創作... 相反地是他充分地與客戶彼此認識.. 才能有這樣的愉快合作~ 我相信這部分 也是國內非常需要學習的~ 行文至此 僅憑在下粗淺的認識與理解~ 若有錯誤之處 歡迎理性討論~ -- http://www.flickr.com/photos/boy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1.19.118 ※ 編輯: Boyen 來自: 220.141.19.118 (03/16 02:49)

03/16 03:27, , 1F
郭先生(也就是您文中的大爛)的婚攝作品給我一種感覺
03/16 03:27, 1F

03/16 03:27, , 2F
那種感覺叫: 我覺得他很不喜歡做這件工作(但又不得不)
03/16 03:27, 2F

03/16 03:28, , 3F
有一種不想走但被逼著牽著走的感覺
03/16 03:28, 3F

03/16 03:30, , 4F
至於國內婚攝裡的新娘,給我的感覺是:每個人都戴面具
03/16 03:30, 4F

03/16 03:31, , 5F
真正的新娘不見!本人在哪裡?也許在攝影師走掉之後才回來
03/16 03:31, 5F

03/16 08:58, , 6F
推^^
03/16 08:58, 6F

03/16 18:52, , 7F
想得很透徹 先推一個
03/16 18:52, 7F

03/16 23:27, , 8F
推!
03/16 23:27, 8F

03/16 23:28, , 9F
原來大爛兄用的是廣角,可以把圖像元素過濾這麼乾淨不簡單
03/16 23:28, 9F

03/17 00:38, , 10F
好文推~
03/17 00:38, 10F

03/17 03:37, , 11F
上了一課!
03/17 03:37, 11F

03/17 19:36, , 12F
^^
03/17 19:36, 12F

03/18 20:41, , 13F
推好文...!!!
03/18 20:41, 13F

03/19 02:03, , 14F
推一下~ ^^
03/19 02:03, 14F

03/22 23:59, , 15F
Nikon兄看到的應該是大爛婚禮攝影精選輯產生的感覺
03/22 23:59, 15F

03/23 00:01, , 16F
如果看每一場的"完整作品",這種感覺可能又會消失
03/23 00:01, 16F

03/23 00:02, , 17F
在精選輯中,我刻意挑選"冷影像",就像B兄說的"疏離感"。
03/23 00:02, 17F

03/23 00:03, , 18F
那集婚禮精選照片作為我設定為給他人參照的指標
03/23 00:03, 18F

03/23 00:05, , 19F
其實很危險,因為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跟N兄感受一樣
03/23 00:05, 19F

03/23 00:06, , 20F
況且以黑白方式處理,用一種比較"硬"的方式呈現
03/23 00:06, 20F

03/23 00:06, , 21F
這種影像語言是吃力不討好(精選輯一開始也不是為了討好)
03/23 00:06, 21F

03/23 00:07, , 22F
不過我覺得這麼做還是很值得。因為還是攝影人可以看出
03/23 00:07, 22F

03/23 00:09, , 23F
我在影像中使用的語法。
03/23 00:09, 23F

03/23 00:10, , 24F
要製作一篇"快樂婚禮影像",其實也不怎麼困難 ^^"
03/23 00:10, 24F

03/23 00:12, , 25F
總之我沒有不喜歡這工作。
03/23 00:12, 25F

03/23 00:13, , 26F
感謝B兄從影像呈現方式而不是從揣測作者動機來分析
03/23 00:13, 26F

03/23 00:14, , 27F
這樣我更覺得自己花在影像上的工夫是有意義的。
03/23 00:14, 27F

03/23 00:15, , 28F
如果我真不喜歡這工作,就拿標準鏡拍拍大頭照就可以啦^^
03/23 00:15, 28F

03/23 00:16, , 29F
希望沒有越描越黑... 感恩啦
03/23 00:16, 29F
文章代碼(AID): #17t1alYE (PhotoCrit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t1alYE (PhotoCritic)